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时代周报,作者:刘沐轩,编辑:梁励,题图来源:AI生成
为了全面跻身大国行列,印度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太空计划。
据《印度快报》9月19日报道,在去年8月“月船三号”月球车成功登陆月球后,印度内阁又批准了4个大型太空项目,包括再次发射月球车、向金星发射探测器、开发新火箭,和最终在2028年建立印度空间站。
印度内阁部长阿什维尼·瓦什纳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这些项目是印度航天局提出的“2047年愿景”计划的一部分,印度计划在2040年前完成载人登月。
但这是否太过乐观?在这个近四分之一的人口仍然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国家,印度的航天计划真的能够提升印度人的生活水平?
印度的航天实力:全球第四?
想要了解印度的航天计划是否操之过急,需要参考苏联、美国和中国的航天历史。
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世界上第一枚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太空时代。1961年,苏联将宇航员尤里·加加林送入太空,实现人类史上首次载人航天。1966年,苏联的“月球9号”完成了首次在月球上软着陆的任务。1971年,苏联发射了第一座空间站“礼炮1号”。
在冷战的大背景下,美国在太空探索上奋起直追。
美国1958年发射了自己的首颗人造卫星,1961年首次实现载人航天,1966年第一次发射登月探测器,1973年首次发射空间站“天空实验室”。
在具有军备竞赛性质的美苏太空竞赛告一段落后,中国成为太空探索领域的新星。
1970年,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2003年实现首次载人航天,2013年嫦娥三号首次登陆月球,而空间站的首个部分“天宫一号”在2011年就发射,到了2022年底“天宫”空间站全面建成。
相比之下,印度的起步不算晚。
早在1975年4月19日,印度就成功发射了首颗卫星“Aryabhata”。但印度却迟迟未能实现载人航天的计划,而是先在2023年通过月船三号实现了月球登陆,并计划在2028年建立空间站。
从首次成功发射登月探测器到建立首座空间站,印度计划用五年的时间。
以航天实力来看,印度成为了第四个在月球表面软着陆的国家,这也是全球第一个登陆月球南极的探测器。其他的发达国家如日本直到今年才成功发射了登月探测器,后来该设备失联进入休眠状态。
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印度还成功发射了曼加里安号火星环绕探测器,成为首个发射探测器进入火星轨道的亚洲国家。
印度的大国太空梦
在印度航天史的早期,探索太空并未被政客们当作实现大国野心的重要步骤。
1963年,当印度“太空计划之父”克拉姆·萨拉巴伊带领印度人开始探索太空时,他支持利用技术推动社会进步造福大众,明确反对美苏的太空军备竞赛中部分为了形象和噱头而进行的“无用”航天活动。
当时,以卫星通信技术为基础的电视和电话早已在英国普及,而在脱离英国殖民统治的印度却寥寥无几。于是早期的印度航天活动,优先发展通信、遥感和气象学等应用,以完善印度的基础设施。
但后来,印度航天事业的发展目的,与造福大众的初衷渐行渐远。
2013年,印度向火星轨道发射了一枚飞行器,仅载有五台仪器,功能十分简陋。时任印度空间研究组织负责人后来承认,其发射意图就是为了证明印度能比中国更早抵达火星。
对此,《印度太空计划:印度从第三世界走向第一世界的不可思议的旅程》一书的作者辛格表示,印度的太空计划正从早期内部驱动的现代化力量,逐渐转变为了技术竞争和展现全球霸权的手段。
正如苏联太空计划的著名工程师鲍里斯·切尔托克的那句名言,“如果没有加加林,就不会有阿姆斯特朗”。辛格也认为,印度近年来的太空探索加速,恰恰是被中国的飞速进步所激励了。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国际关系研究员斯特罗科斯还指出,仅靠科学目的,难以解释印度近年来大力推动太空探索的行为。包括现任总理莫迪在内的印度领导人热衷于利用该国在太空领域的成就,增强其政府的合法性。
尤其是莫迪担任印度总理以来,对内增强印度民众的凝聚力和国家自豪感,对外推进印度的大国形象建设。随着印度成为人口最大的国家之一、经济体量超过英国成为全球第五大经济体,印度想证明其成为大国的野心也随之膨胀。
截至今年,印度已经七次发起了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尝试,莫迪还提出要让印度成为“世界的导师”。
而太空计划也成为印度实现大国梦的重要一步。在今年的印度大选前,莫迪所属的国大党就将推动太空计划、建立印度空间站乃至登月,都纳入了竞选的政党宣言中。
国大党对外宣传印度航天技术的发展,将有助于印度占领其周边国家的商业航天市场。但事实上,其周边国家早已有了更廉价、更可靠的选择,印度的航天工业体量还尚未有足够的竞争力。
2023年,印度仅完成了6次发射任务,而中国共完成67次发射任务,美国完成了116次,其中98次来自商业航天公司Spac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