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家姻心理,作者:龚逸菲,责编:卢思伶,编辑:甄卓,头图来自:AI生成
单身主义的G小姐在这个月月初,作为伴娘参加了她最好的朋友L女士的婚礼。L小姐结婚之后,她们那一批最好的几个朋友就只剩下G小姐还单身了。
到了婚礼上最经典的那个扔手捧花环节,司仪说让全场单身的人上台,G小姐站在一群高举着双手、欢欣雀跃地期待着婚姻的年轻面孔中间,突然感到一种庞大的孤独感扑面而来。
L小姐的捧花扔了出来,所有人都在蜂拥着争抢下一站幸福的接力棒,G小姐站在汹涌的人群后面,她怔怔地想:身边的朋友都结婚了,单身的我又该怎么过好这一生?
在当今社会,单身已经不再是边缘化的生活方式,而是许多人主动选择的一种生活状态。
然而,尽管单身生活有着诸多自由和独立的优势,不少单身人士仍然会感受到一种被称为“单身焦虑”的心理压力。
这种焦虑可能源自对孤独的恐惧、对社会期待的响应,或是对个人未来的不确定性。单身人士面临的压力可能来自于:
社会比较与孤立感:
单身人士可能会因为身边的朋友都已婚或处于长期关系中而感到孤立。根据社会比较理论,人们倾向于评估自己的幸福和成功与他人比较(Festinger, 1954)。当周围人的生活里程碑与自己不同时,可能会产生心理压力。例如,单身人士可能会在社交活动中感到被边缘化或与他人不同,这可能导致孤独感和社交焦虑(Peplau & Perlman, 1982)。
婚姻与家庭的社会期待:
社会和文化常常对成年人有明确的婚姻和家庭角色期待。单身人士可能会因为未能满足这些期待而感到压力。DePaulo(2023)指出,单身人士常常面临社会歧视和负面刻板印象,这可能导致他们感到自己的选择和生活方式受到质疑。
生育与年龄相关的压力:
对于想要孩子但目前单身的人来说,可能会有与生育年龄相关的压力。社会常常强调生育的生物钟,使得单身女性尤其感到时间紧迫(Greitemeyer, 2009)。
经济与社会资源的获取:
单身人士可能会在获取社会和经济资源方面遇到挑战。例如,已婚夫妇可能会获得税收优惠或其他社会福利,而单身人士则可能没有这些优势(Ko et al., 2020)。
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单身人士可能会对未来感到不确定,尤其是在考虑到长期伴侣关系、养老和健康保障方面。这种不确定性可能导致焦虑和抑郁情绪(Spielmann et al., 2013)。
自我认同与自我价值:
单身状态可能影响个人的自我认同和自我价值感。一些研究表明,单身人士可能会因为缺乏伴侣而质疑自己的吸引力和价值(Mikulincer & Shaver, 2016)。
健康与幸福感:
一些研究指出,单身人士可能会有较低的生活满意度和更高的心理压力(Purol et al., 2021)。此外,单身人士可能在健康保障方面面临挑战,因为他们可能缺乏伴侣提供的情感支持和健康相关的协助(Adamczyk, 2017)。
然而,婚姻在人生这套试卷中并不是错过就记零分的必答题,它和单身一样,是我们人生里并列的两个自由选项。
研究表明,幸福并非仅与婚姻状态有关,在现代社会中,单身生活正逐渐被重新定义,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缺失,而是一种充满可能性的生活方式。心理学家们,如DePaulo(2011)的研究指出,单身人士同样能够拥有丰富的社交生活和深刻的人际关系,他们并不需要依赖婚姻来实现社会参与和情感满足。
事实上,单身时期被认为是个人成长的黄金时期,这一观点得到了Klinenberg(2012)的支持,他在研究中发现,单身成年人群体正在增长,并且他们展现出了高度的适应性和幸福感。
在这样的背景下,单身人士有机会重新审视和定义自己的幸福。他们可以通过培养个人兴趣、建立深厚的友谊和参与社区活动来实现个人成长和幸福。心理学家Idler和Karney(2010)的研究表明,婚姻并不是健康和幸福的唯一预测因素,单身人士通过其他社会关系和健康行为也能获得良好的生活质量。
为了过上充实的单身生活,单身人士应该注重建立支持性的社交网络,这不仅能够帮助他们获得情感支持,还能增强社会参与感。同时,追求个人成长也是关键,无论是通过学习新技能、旅行还是职业发展,单身时期都是探索自我和实现潜能的宝贵时光。
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维持幸福感同样重要。单身人士应该注重健康饮食、规律运动和充足睡眠,同时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等不良习惯。此外,财务自由和规划也是单身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有效的财务规划,单身人士可以实现经济独立和安全,为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自我接纳和自尊是单身人士应该培养的重要心理特质。DePaulo等人(2003)的研究表明,自我接纳是心理健康的关键,单身人士需要迈过的一道重要的坎,就是学会欣赏自己的价值,不因社会压力质疑自己的选择。保持开放的心态对于那些对爱情和伴侣关系持开放态度的单身人士来说同样重要,这将帮助他们在遇到合适的伴侣时能够抓住机会。
总之,单身生活是一种选择,也是一种生活方式。重要的是,无论是单身还是已婚,个人的幸福和满足感都来源于内心的平和与自我实现。无论是婚姻还是单身生活,都请当它作一段自我探索的成长之旅,尽情享受。
参考文献
Festinger, L. (1954). A theory of social comparison processes. Human Relations, 7(2), 117-140.
Peplau, L. A., & Perlman, D. (1982). Perspectives on loneliness. In L. A. Peplau & D. Perlman (Eds.), Loneliness: A sourcebook of current theory, research and therapy (pp. 1-16). Wiley.
DePaulo, B. M. (2023). Single and flourishing: Transcending the deficit narratives of single life. Journal of Family Theory & Review, 15(3), 389–411.
Greitemeyer, T. (2009). Stereotypes of singles: Are singles what we think? 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39(3), 368–383.
Ko, A., Pick, C. M., Kwon, J. Y., Barlev, M., Krems, J. A., Varnum, M. E. W., Neel, R., Peysha, M., Boonyasiriwat, W., Brandstätter, E., Crispim, A. C., Cruz, J. E., David, D., David, O. A., de Felipe, R. P., Fetvadjiev, V. H., Fischer, R., Galdi, S., Galindo, O., ... Kenrick, D. T. (2020). Family matters: Rethinking the psychology of human social motivation. Perspectives on Psychological Science, 15(1), 173–201.
Mikulincer, M., & Shaver, P. R. (2016). Attachment in adulthood: Structure, dynamics, and change. Guilford Press.
Spielmann, S. S., MacDonald, G., Maxwell, J. A., Joel, S., Peragine, D., Muise, A., & Impett, E. A. (2013). Settling for less out of fear of being singl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05(6), 1049–1073.
Adamczyk, K. (2017). Direct and indirect effects of relationship status through satisfaction with relationship status and fear of being single on Polish young adults’ well-being.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111, 51–57.
Purol, M. F., Keller, V. N., Oh, J., Chopik, W. J., & Lucas, R. E. (2021). Loved and lost or never loved at all? lifelong marital histories and their links with subjective well-being. The Journal of Positive Psychology, 16(5), 651–659.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家姻心理,作者:龚逸菲,责编:卢思伶,编辑:甄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