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4-09-26 16:36

浙江省报发问“浙江向福建学习什么”,透露哪些信息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小明观察,作者:小明观城市,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文章摘要
浙江省向福建学习传统产业和民营经济发展经验。

• 🌟 吸收“晋江经验”,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 💼 借鉴福建民营经济发展模式,强化营商环境

• 📊 比拼县域经济,福建猛虎经济 vs 浙江群狼经济

9月23日,浙江省委机关报《浙江日报》刊发“浙江向福建学习什么”。


“依据总量大小,广东和江苏一直是浙江学习和追赶的标杆;依据改革开放45年为坐标的GDP位次变化,浙江提升幅度居全国第二位,福建最大”。



文章首先抛出了一个宏大命题,然后从省域经济说到县域经济,从地理空间说到人文机理,从发展动力说到成长路径,落脚点在“晋江经验”。字里行间指向了“传统产业”和“民营经济”,是浙江应向福建学习的。


2002年,曾七下晋江调研的时任福建省政府主要领导总结提出了以“六个始终坚持”和“正确处理好五个关系”为主要内容的“晋江经验”:


始终坚持以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改革和发展的根本方向,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发展经济,始终坚持在顽强拼搏中取胜,始终坚持以诚信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始终坚持立足本地优势和选择符合自身条件的最佳方式加快经济发展,始终坚持加强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引导和服务;处理好有形通道和无形通道的关系,处理好发展中小企业和大企业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关系,处理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处理好发展市场经济与建设新型服务型政府之间的关系。


学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在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当下,传统产业显得有些“落寞”。但很多经济大省还处在新旧动能转换的爬坡期,传统产业体量大,发挥着中流砥柱的重要作用。


对传统产业“不抛弃、不放弃”,走出一条破局突围之路就成为必答题。


改革开放以来,晋江将鞋服、纺织等传统产业打造成为千亿级产业,鞋服超3000亿元、纺织超1000亿元。纺织鞋服涉及上下游企业数以万计,拥有产值超10亿元企业57家、超50亿元企业2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7家[1],形成了涵盖化纤、纺织品、染整、鞋材、鞋服机械、鞋服成品等链条齐全的产业集群,孕育了安踏、特步、361度、鸿星尔克、七匹狼、九牧王等众多知名品牌,被誉为“中国鞋都”。


在晋江,纺织鞋服产业释放出“大能量”、做成“大品牌”,并插上“数字化”的翅膀、乘着“绿色制造”的东风,越飞越高、越飞越远,形成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晋江答案”。


在浙江,传统产业的产值规模占比超60%,纺织鞋服是传统产业中的优势特色。


纺织与服装产业是浙江省“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中重点培育的千亿产业之一,形成海宁经编、兰溪棉纺等100亿元以上纺织服装产业集群22个,萧山化纤、柯桥纺织、桐乡化纤等1000亿元以上产业集群3个。如绍兴柯桥区是GDP总量超2000亿元的经济强区,纺织产能约占全国的1/3,产值1300亿元,全球近1/4的纺织产品在此交易,被誉为“中国轻纺城”、“国际纺都”。


浙江与福建、广东是中国制鞋的“铁三角”,浙江温州皮鞋与福建晋江运动鞋齐名,分别成就了“温州模式”和“晋江模式”。如温州市鹿城区是GDP超1400亿元的经济强区,集聚制鞋相关企业2000余家,年产值达230亿元,拥有完善的产业供应链和配套服务,培育了康奈、巨一等知名鞋企。


可见,浙江的纺织鞋服产业也是名声在外,并在区(县)形成了颇具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正如杭州日报所说,“浙江传统企业以其天生的敏锐性和行动力,在产品链、产业链、创新链等领域加速突围。浙江传统产业正在构建以创新为驱动力的高质量发展模式”[2]


浙江的传统产业已经这么“能打”,依然能放低“姿态”,向福建学习,足见传统产业转型之迫切、升级之决心。


学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民营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有“五六七八九”的说法: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


2023年以来,一系列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政策密集出台,发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最强音”:2023年7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9月,国家发改委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坚持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


东部地区民营经济向来发达,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中承担着“挑大梁”的重任。


福建是我国民营经济最早的发轫之地,民营经济贡献了全省70.6%的税收、约70%的GDP、70%以上的科技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4.7%的经营主体数,呈现“七七七八九”格局,比全国还高。2023年8月,福建在全国第一个提出实施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


“晋江经验”更是写入中央文件,成为全国民营经济发展的示范样板。


引自《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


在2024年的第一个工作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主办的创新发展“晋江经验”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在晋江召开,6位新一代民营企业家代表发布《敢为天下先 爱拼才会赢 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倡议,晋江再次成为全国民营经济的闪亮坐标。


浙江是民营经济大省,民营经济创造了全省67.2%的生产总值、71.7%的税收、80.2%的进出口、87.5%的就业、96.9%的市场经营主体,整体格局上不输福建。


如果“爱拼才会赢”是福建民营经济的最大底蕴,那么“四千精神”就是浙江民营经济的最好诠释。


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吃尽千辛万苦。


营商环境是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土壤。浙江先后出台《浙江省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条例》《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出台“民营经济32条”,提出了“产业基金、新增用地、新增能耗支持民间投资项目的比重在70%以上”的“3个70%”,“不准限定投标人的所有制形式、组织形式或者股权结构”等“七个不准”。


更为熟知的是,浙江民营资本在传统垄断领域的渗透。从建国后首条民资参股铁路——衢常铁路到全国两条民资控股高铁——杭台高铁、杭温高铁,从民资参与的舟山绿色石化基地到民资的参股三澳核电项目,铁路、油气、核电等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领域处处可见浙江民企的身影。



在民营企业500强数量上,浙江连续25年居全国首位。根据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3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调研分析报告》,浙江上榜企业108家,占500强比例为21.6%;营业收入总额8.7万亿元,占500强比例21.8%,均排在第一位。



在数量规模上,浙江民营经济可以说是“首屈一指”。浙江要向福建学习的,我想应该是“处理好发展中小企业和大企业之间的关系”。


县域经济的“比拼”


文章将浙江和福建的县域经济“状元”进行了对比:福建的“第一县(市)”是泉州晋江市,2023年GDP3364亿元;浙江第一是宁波慈溪市,GDP2640亿元;如果比较半径放大至县(市、区),浙江第一是杭州余杭区,GDP2936亿元。


浙江经济发展向来以“均衡”为鲜明特征。就县域经济而言,如果说福建是“猛虎经济”,那么浙江就是“群狼经济”。以GDP千亿县为例,截至2023年底,全国共有千亿县58个,其中江苏、浙江以21个、11个分列第一、二位,福建只有6个。浙江第二、三县(市)义乌市(2055亿元)、诸暨市(1755亿元)均比福建第二、三县(市)南安市(1706亿元)、福清市(1682亿元)高。



如果扩大到县(市、区),截至2023年底,全国共有143个“千亿区”,其中浙江17个、福建10个。浙江第一区杭州余杭区GDP2936亿元,福建第一区福州鼓楼区2850亿元。


由此看来,浙江县域经济较福建是“多过之而少不及”:头名,福建力压浙江;整体,浙江碾压福建。


在地理环境上,浙江和福建存在“先天不足”,为了求生存、谋发展,必须去拼、去闯,“立足本地优势,选择符合自身条件的最佳方式”。经过40多年的筚路蓝缕、胼手胝足,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演绎着固本培元的故事;民营经济历尽千帆,续写着守正创新的传奇。


浙江向福建学习什么,既是“博众家所长”之问,也是“吾日三省”之思。


参考资料

[1] 新华财经. 从一双鞋到千亿级产业集群 “中国鞋都”是怎样“链”成的.

[2] 杭州日报. 浙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观察(上):传统产业 向新而生.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小明观察,作者:小明观城市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