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先给4亿家长的手机减负

特别策划

2020-04-27 22:22

去年8月来到杭州胜利小学担任两个校区的校长后,郭荣强发现学校在技术应用方面的基础很好,但缺少一个强有力的系统化平台来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 用一款移动端管理工具把教学管理人员所有管理场景都装下;



  • 用一个工具帮老师简化传统的审批、培训流程,节省时间专注于教学;


  • 用一款通讯工具就能解决家长与老师、学校之间的沟通问题,而不是强制要求家长下载多款App。


对学校来说,教学信息化应用存在诸多难点,一个典型的难点就是如何解决大量细微数据造成管理工作负担过重的问题。

 

杭州市胜利小学前身公元1599年的崇文书院,是浙江省办学历史最长的学校之一,也是全国首批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之一,从2016年开始搭建智慧校园项目,对教学数字化持开放态度。

 

在与企业微信服务团队的接触中,郭荣强发现企业微信可以满足这上述诉求。

 

数字“治学”

 

刚到胜利小学那会儿,郭荣强每天的工作任务常常排得很满,最多的时候,一天有6、7个接待和会议,加之上课和日常管理工作,会出现忙乱。

 

有时候,郭荣强在A校区开会,B校区打来电话问“校长,你在哪里?这边活动开始了。”但又分身乏术,给他的时间安排造成了较大的困扰。

 

郭荣强尝试过利用笔记本或者手机备忘录来规划日程,但有时候事情又来得太多太猛,记无可记,因此,迫切需要一个“线上秘书”来安排每天的事务性工作。

 

针对郭荣强的诉求,企业微信及其应用服务商小虫与胜利小学合作,开发出了行事历功能。

 

和手机备忘录单线信息管理不同,企业微信行事历是多线多头信息汇总。不管教导处还是学生处,有任何安排,各条线信息都会在行事历上汇总。而有了行事历后,郭荣强不再兵荒马乱,信息杂乱带来的管理负担过重的痛苦,被大大减轻。

 

其实,不光是校长,胜利小学的每一个相关的老师只要打开行事历应用,当天有哪些事情、在什么地方进行,跟TA相关联的信息就会进行定点推送。功能虽然简单,但对提高学校上下的沟通管理效率帮助巨大。


 

比如,我们都知道,每位老师每天的课程都是提前安排好的,但保不齐会遇到突发情况,难免会产生换课的需求。

 

过去,如果A老师想换课,教导处工作人员需要找遍相关的老师,一个个地去咨询对方的课程安排,协调沟通过程繁杂而琐碎。

 

但通过企业微信,教导处就可以把每一位老师的课表作为基础数据导进去,任何一位老师要想换课,便能通过“调换课”功能进行换课。

 

A老师不需要手动填写,选好要换的课后,哪些老师可以换课、他/她的哪些课可以换,系统自动显示,数据一目了然,通过线上操作就能完成换课申请。

 

由于微信与企业微信实现了互通,因此当A老师再把换课申请提交上去后,B老师微信就收到换课信息推送。


B老师可以选择“同意”或者“不同意”。如果同意,双方就形成“拉勾”,这条信息推送到教导处,教导处可以对这次换课进行审核并归档,整个换课流程全部结束。

 

对发起换课的A老师来说,这个功能并没有便捷省时省力很多,毕竟一个电话也可以做到。但对整个学校来说,系统里有100多位老师,日常不断地产生这些数据,教导处的管理负担可想而知。而有了企业微信这个功能后,教导处便能将数据汇总,大大提高效率。并且随着学校换课数据的积累,背后的管理功能就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挖掘。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通过企业微信这种数字化治学方式,胜利小学的老师、教学管理人员在日常的学校沟通管理中明显减负。

 

但很快,新的考验来了。

 

让家校沟通更高效

 

2020年1月底,一场百年难遇的新冠疫情从武汉爆发,迅速蔓延至全中国。包括胜利小学在内,各地学校纷纷延期开学,寒假被一再拉长,在“停课不停学”的要求下,师生们被迫在家通过数字化的形式上课、沟通。

 

然而,很多学校在数字化过程中采用多头进行的方式,导致孩子上课、健康打卡、作业提交、通知收发分别在不同App完成,甚至有些地方,学生上午和下午的课程都在不同的App上。

 

家长因为不得不在多款手机App之间迷茫穿梭,应付孩子的打卡,老师、学校发来的大量信息和通知而被搞得身心俱疲。

 

老师同样负担骤增,不仅要上课备课,还要给家长做App客服,在微信群里天天催家长去打卡,去看通知,去敦促孩子上课。

 

学校管理起来也吃力,各类督查、检查、评比、考核工作名目繁多、频率过高,各种调研、统计、信息采集等活动多头重复,令人应接不暇。

 

企业微信团队对疫情期间的数字化教学体验进行过深度调研,发现下载使用多个App正是包括学生、家长、老师、教学管理人员以及教育局在内的所有人的最大“槽点”。

 

就拿健康信息上报这个最典型的场景需求举例。

 

很多学校采用的是传统的办法,就是学校先通知班主任,班主任有的在QQ群、有的在微信群里发起接龙:“上级通知,每位同学要报健康信息,1、2、3、4、5…下面请家长们在这里进行接龙填写各自身在何处、健康信息状况。”

 

这种模式简单、成本低,被广泛采用,却相对低效,因为每位家长的时间安排不一样,或因工作繁忙忘记接龙,或因信息过载而忽略掉。而且,数据报送不可追溯,学校也不可能把每个老师统计的数据截屏收集起来进行检查。


 

在浙江省1月23日进入一级响应后,胜利小学与企业微信服务商小虫科技沟通,表达了健康信息上报的这一特殊场景需求。小虫科技当天就在企业微信开发出了健康上报功能,这个功能很好地解决了众多学校的健康信息收集填报问题。后来,这个功能被其他很多同类型的互联网应用效仿。

 

高效、畅通、便捷的家校沟通一直是中国K12基础教育的痛点。

 

相信广大70后、80后都还记得那句经典的话——“明天让你妈来学校一趟!”20多年前,通讯技术远不及现在这么发达,老师和家长的沟通基本就靠这一句话。

 

但总有调皮的孩子找理由,称父母出差、要上班没时间,或者干脆不给父母传话等导致沟通受阻。即使家长到了学校,与老师进行了面谈,这样的次数也总是屈指可数。毕竟,次数一旦多了,家长和老师都会不好意思,孩子脸上也挂不住。

 

到了90年代,家庭固定电话流行,老师开始通过往学生家里打电话与家长沟通,情况逐渐转好,但总归要考虑电话费、家长工作休息时间问题。

 

十几年前,手机普及,短信和手机通话成为家校沟通主流的方式,学校开始制作和下发家长通讯录,让家校之间的互动逐渐多了起来。

 

近些年,移动互联网发达了,以微信群和QQ群为代表的通讯社交软件凭借免费便捷、可以收发多媒体文件的优势脱颖而出,成为家校沟通的主流手段。

 

但是,社交群组带来的信息过载、无关信息太多、重要消息被覆盖、消息不易管理等问题却成了家校沟通的痛点。就像此次疫情期间,学生、家长、老师被迫在多款App疲于奔命。

 

当然,也有一些地方学校引入了专门用于家校沟通的移动软件。而校园软件又因为种种原因,使用体验和频率并不及市场上最流行的沟通工具。


 

企业微信从2016年就开始布局教育领域,曾先后开发出了“家校群”等功能。而此次疫情期间,凭借着与微信互通,能让家长只使用微信这一款App便能与学校沟通,免去因使用多款App而晕头转向痛苦的优势,企业微信发展迅猛,群直播、健康上报等功能覆盖了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伴随这些地方的孩子渡过了国内疫情最严重的时期。

 

不仅如此,企业微信高级行业总监王琼还透露,企业微信已配合宝鸡市教育局3天接入1300所学校,覆盖了13个区县的48万老师家长,保障局校、家校互联通畅,帮助孩子们用微信上网课。

 

而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教育局推荐下属学校使用企业微信,则连接了22万家长的微信,使家校通知处理效率提高了300%。

 

疫情过后

 

经历了76天的封城后,武汉在4月8日解封。在过了一个历史上最长寒假后,越来越多省级行政区也陆续明确中小学的开学时间和复学形式。

 

针对后疫情时代教育行业的需求,企业微信在4月23日首次推出了针对K12基础教育行业的解决方案,以及复学码、晨午检、智慧测温硬件等新能力,帮助中国的2.08亿K12在校生(教育部《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安全复学。

 

教育解决方案面向师生、家长、学校和教育局四个群体。用企业微信自己的话说,是“智慧教育四锦囊”——

 

师生锦囊:老师可以拉“混合群”,群里既有用企业微信的老师,还可以有用微信的家长,大家在一个群里沟通,直播上课、作业打卡直接搞定;

 

家长锦囊:家长通过微信一站接收教学通知,一键上报孩子健康状况;老师在企业微信把通知直接推送给家长,还能看到家长是否已读,单独提醒未读家长;

 

学校锦囊:通过企业微信的校园通讯录,每个教职人员、老师都能快速地找到需要沟通的同事,拉群,发语音,传文件;老师需要审领教具、请假时,可在手机上直接发起申请,领导在手机上就能审批回复;

 

教育局锦囊:让教育局区域内有名校名师的优质课件,通过微盘直接共享;学校间的教学沟通,可以通过支持300人同时参与的在线会议实现;完成教育局区域内的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以及局校协同。

 

4月27日是广东省高三、初三复学时间,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第二中学的高三、初三年级也正式复学。

 

惠来二中分为高中部、初中部两个校区,共有近百个教学班,师生总数超过1.5万人,规模较大,但因为地处偏远,防疫设施较为落后,目前只具备基础但智能化教育设备,而且学校的学生不少来自本地留守家庭,父母在外打工,因此疫情防控任务时间紧、任务重。

 

针对这一情况,企业微信为惠来二中的初三和高三年级各赠送四台人脸识别测温设备,安装于校园大门口及宿舍楼入口。



有了人脸识别测温设备,学生进出校园、宿舍楼时停留1秒就可完成测温,且测温精度和速度都明显优于传统额温枪,防疫难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不仅如此,这些测温设备还接入了企业微信,设备采集到的通行、体温数据可实时上传企业微信,供学校领导、老师随时查看。学生体温异常时,老师和家长将收到信息推送。

 

惠来二中校长表示,如果没有测温设备,学校复课可能需要设置数十个入口,由几十个老师手动测温、记录,这将严重影响学生正常出入,耽误老师的工作。

 

另外,惠来二中还将启用企业微信的“复学码”,老师、家长在微信端就可以完成健康申报打卡,学校和教育局则可以通过企业微信工作台定时推送健康打卡提醒,并可随时查看学生的整体打卡进度。

 

作为一所有大量留守儿童、且数字化基础较为薄弱的学校,惠来二中在企业微信和微信互通方案的帮助下,最终实现了高效精准联系家长,和家庭一起保护孩子成长的共赢目标。

 

与惠来二中类似,胜利小学虽然也已复学,但一些从湖北返杭的学生因为仍需隔离观察,无法立即回到线下课堂。为了保证他们不落下课程,胜利小学将直播设备架在课堂里,通过企业微信给这些湖北籍学生做直播上课。

 

胜利小学还打算将企业微信应用到两个校区之间的会议沟通、班级相册等日常的教学场景之中,减少师生的时间成本,提高效率,加强联系。

 

回顾这次突然而迅猛的疫情,可以发现,它带来的不仅仅是老师授课从线下到线上的迁移,更是整个教育系统数字化的变革,除了线上授课,还包括学校内部线上管理、家校沟通、局校沟通,以及疫情期间较特殊的健康信息上报、汇总、管理等。

 

而疫情过后,学生上直播网课的需求不会完全消失,但也不再是最迫切的需求。这就意味着,包括企业微信在内的线上教学软件将成为学校线下课堂的补充、学生和家长与老师课后交流的工具、同学与同学之间维系友谊的纽带,以及学校进行信息化管理的主要平台。如果不能及时适应市场变化,就只能任由疫情期间积攒的用户流失。

 

让教育之火越烧越旺 

 

除了教育四锦囊,4月23日这一天,企业微信合作运营总经理李致峰代表腾讯宣布:将累积投入10亿教育启动金,用于专项服务学校、教育局。



 

在企业微信提供给服务商的四种合作模式中,“教育行业方案共创”模式让企业微信与行业方案服务商一同探索教育行业更多场景解决问题的能力。

 

举个例子,因尚网络科技就和企业微信合力开发出了专门用于收集健康情况的应用“疫情智控系统”。“系统”通过“自动分发、采集、自动跟催”的机制,自动采集师生健康信息及行程历史,形成省市县校师生返校前大数据健康档案。

 

目前,这套系统现在正在服务四川绵竹市教育局,解决了7万名师生开学前后的疫情管控问题。

 

马化腾说,腾讯要做互联网+的连接器,把半条命交给合作伙伴。

 

过去,在电商、网约车、搜索引擎、本地生活等诸多领域,腾讯通过投资和战略合作等方式和京东、滴滴、搜狗、美团等形成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协助他们成长为了自主的平台和生态,进而构建起了“没有疆界、开放分享的互联网新生态”。

 

如今,在教育行业,已经拥有上千家合作伙伴的企业微信,通过开放平台资源、投入超过10亿专项基金,构建教育生态,走在了同样的道路上。

 

根据微信官方发布的《2019年微信数据报告》,微信月活跃账户数达到11.51亿,比此前一年同期增长6%;小程序日活跃用户已突破3亿。其中,教育领域在微信支付人数增速中排名第三,为80%,仅位于政务(190%)、医疗(107%)之后。

 

4年的领域积累、完整的行业解决方案、与微信互通的天然优势、巨大的微信用户池、急速增长的用户需求,显然,企业微信的教育之路才刚刚起步,未来可供挖掘的潜力依然很大。

 

结语

 

郭荣强有个形象的比喻。一艘万吨级的货轮如果要停靠在宁波舟山港完全没问题的,因为港口的吞吐量和水深足够。而这艘货轮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停靠在一个小渔村,岸上的人怎么也拿不到货轮上的东西。

 

这就是整个国内教育行业信息化应用当中存在的普遍现象,虽然很多巨无霸公司开发了万吨货轮级别的产品,真心想走进学校这个“渔村”,学校也希望拿到货轮上的货,但因为港口没有建起来,任何一方的诉求都无法满足。

 

企业微信虽然也是一艘大货轮,但船上有很多冲锋舟(第三方应用开发商)。当大货轮远远看到渔村,第三方应用开发商这一艘艘冲锋舟便能将村民急需的货物运送上岸。而且第三方应用开发商还能及时听取用户需求,进行优化、改进,从而满足用户的需求,就像冲锋舟一次次往返货轮和渔村之间,最终把村民要的全部物资运送上岸。

 

爱尔兰诗人叶芝说,“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像企业微信这样的大平台及他们所构建的教育生态,则是在为火炬手持续提供燃料和能量,让火越烧越旺,越烧越久,照亮K12基础教育领域的2.08亿学生、4亿多家长,以及超过1000万教师、教育管理人员等同行人的前路。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