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一粒金,作者:金不换,头图来源:“相信未来”线上义演
文艺可以拯救世界吗?
也许不能,但它却切切实实地,影响着每一个时代。
5月4日,青年节,晚7点半,一场意义非凡的晚会,拉开帷幕。
这场名为“相信未来”的在线义演,阵容可谓“史上最强”:
白岩松、汪涵、华少,各卫视“台柱子”齐上阵;王菲、周迅、任贤齐、李克勤等,港澳台三地50多位一线歌手首次同台;
流行、摇滚、民谣、说唱等,涵盖几乎市面上所有音乐风格;老牌歌手、新生代艺人、天王组合、自由音乐人等,纵贯各个年龄;
微博、网易云、大麦、虾米音乐、腾讯音乐,各平台罕见地一同合作;
……
网友直呼,简直是“有生之年”系列、“千年等一回”!
而这只是义演的“开胃菜”,接下来,还会有几十位一线歌手陆续登场,一系列演出依次进行,整个音乐圈的饕餮盛宴,呼之欲出。
早在4月20日,高晓松就开始策划这场名为“相信未来”的义演。还发布了一份倡议书,呼吁音乐人免费参与,为疫情之后的复工复产加油打气。
很快,在此号召下,华语乐坛云集而响应,紧密团结在一起。截至5月2日,已经有130组音乐人和3位主持人确认加入。
要知道,平时这些天王天后的出场费,数以百万千万计。而这一次,他们“不要一分钱”,完全义务!
义演不同于商演的地方在于,参演的驱动力,来源于其作为公众人物的社会责任感。尤其是疫情之后,一场超巨超豪华阵容的义演,将成为音乐界响应时代同心抗疫的生动注脚。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纵观历史,每当我们的家国民族遭逢灾难,总有那些鲜活的人物、暖心的故事、动人的情节,此起彼伏,前赴后继。
五十年代:抗美援朝捐飞机
义演,不是新世纪的“特产”。自建国以来,就一度暖心呈现。
上世纪50年代,建国伊始,百废待兴。新生的中国,迫切需要一个安稳的“摇篮”,茁壮成长。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三个月后,美国组织所谓的7万“联合国军”,仁川登陆,悍然越过“三八线”,并继续向北推进,距中朝边界咫尺之遥。
情势危急,在朝鲜的请求下,我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与朝鲜军民一道,抗击侵略。
从1950年到1951年夏天,抗美援朝先后进行5次战役,十分焦灼。
我国因刚经历过抗日和解放战争,与坐收“二战”渔利的美国相比,武器装备水平优劣悬殊。
1951年6月的一天,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发了一条来自朝鲜前线的消息:
“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高地遭受百余架敌机狂轰滥炸,全连战士壮烈牺牲。”
当时,举国震惊,全民悲恸。
据战后统计,当时美国先后投入朝鲜战场50多万兵力,1200多架飞机,1000多辆坦克,300多艘舰艇,各种车辆更是无数,地面部队全部实现机械化,可谓“武装到了牙齿”。
而我志愿军,几乎是“敌有我无,敌多我少,敌好我差”。我们一个军的火力,还不如美军一个团。
连参加过这场战争的美最高指挥官李奇微,在战后都不得不承认“如果中国军人拥有美国军队一半的武器装备,那么这场战争我们必输无疑”。
在武器悬殊的情况下,“中国人民援朝总会”发出号召,呼吁全国各界爱国同胞,不分男女老少,努力增加收入,以此购买飞机大炮等武器,捐献给志愿军。
前线的消息和号召,牵动每一位中国人。远在西安的常香玉,那晚一夜未睡,一大早就对丈夫说了这么一句话:
“我们武器装备落后,志愿军在朝鲜打得太艰苦了,咱们捐架飞机,中不中?中咱就干。”
丈夫陈宪章说:“中,干吧!”斩钉截铁,毫不犹豫。
这年,常香玉28岁,已经在西安当地小有名气,是“香玉剧社”的社长。尽管如此,但她生活并不宽裕。
要知道,一架战斗机按当时旧币需十几亿元,这对于常香玉来说,是个天文数字。
当时,有人说她是痴人说梦。可是倔强的常香玉,却说“我们进行义演,半年不行就一年,一年不行就两年,不信完不成”。
按当时演出的标价,即使场场爆满,她也需要不吃不喝,足足唱上200多场。
路途愈艰险,愈考验信念。
1951年8月7日,常香玉把3个都不到10岁的孩子,全部送进保育院。
她卖掉家里的卡车和房产,掏出了压箱底的私房钱,率领“香玉剧社”全员,从西安出发,开始了行程万里的全国巡演。
为了赶戏和省钱,全剧社白天不停赶场,晚上打地铺睡在剧场,吃的都是咸菜就干粮。
功夫不负有心人,“香玉剧社”所到之处,皆轰动全城。老百姓听了她的义举,纷纷拿着干粮,背着铺盖卷,排好几天队买票看戏。
人们觉得支持她,就是在支援前线。
在广州,听说是为抗美援朝义演,出租方直接免掉了场租。
当时,时任广东省主席的叶帅,看了演出,亲笔写下了四个大字—— “爱国艺人”。这也成为常香玉的另一个别称。
到1952年2月,“香玉剧社”共演出178场,观众达31.23万人,捐款总计达到15.2亿元旧币,相当于现在的4000多万元人民币。
很快,当初的天方夜谭,如今终于如愿。飞机购得后,直接送往前线,投入战斗。
1952年,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带着祖国亿万同胞的关切,赴前线慰问演出。年近八旬的“尚派创始人”尚和玉,表示一定要演出自己的拿手好戏。
74岁的萧长华、72岁的马德成、66岁的郝寿臣等老艺术家,不惜剃掉留了多年的美髯,再次登台。他们说:“区区几根胡须算得了什么,怎么能跟前线将士流血牺牲相比?若连这一点都舍不得,那还叫什么人民艺人?”
人民艺人的义演,释放了巨大的明星效应。据资料显示,到1952年6月,全国人民总计共捐款55650.37万元(新币),可购战斗机3710架。
那架被命名为“香玉剧社号”的米格-15战斗机,现在陈列在航空博物馆内。成为那个年代,全国人民、艺术家们团结一致,毁家纾难的缩影和见证。
六七十年代:水灾无情人有情
对于家国的爱,让人民紧密团结在一起。即使人祸天灾,也压不垮、打不倒英雄的中华儿女。
1972年夏天,香港进入汛期,雨量集中。6月16日开始的大暴雨,持续数日,三日总降雨量竟高达652.3毫米,百年未遇。
连日的暴雨,终究酿成了惨祸。
到了6月18日晚上8点左右,半山区宝珊道山体突然滑坡,山脚多栋大厦皆被冲塌,12层高的旭稣大厦,也未能幸免,被夷为平地。
暴雨不止侵袭半山区,同一天中午,九龙观塘翠屏道也发生山体滑坡,将秀茂坪安置区内的70多间房屋,悉数淹没。
据不完全统计,这次水灾直接酿成150死93伤,这是香港有史以来死亡人数最高的水灾、山洪暴发及山泥倾泻意外。除此之外,水灾造成的财产损失、重建费用,皆不可胜记。
“六一八”水灾发生后,香港各界纷纷发起捐款赈灾活动。
6月24日,为响应赈灾,TVB发起义演晚会——“无线电视筹款赈灾慈善表演大会”。主持人有沈殿霞、许冠文。他有个弟弟,叫许冠杰。
晚会还请来了全港一线艺人参加:
红极一时的“邵氏七公主”之一的陈宝珠,即便已经息影,仍毅然出席晚会;
粤剧名伶“任白”,这是她们首次也是最后一次在TVB演出。当晚,白雪仙发着高烧,抱恙在身,仍唱得十分投入;
值得一提的是,这场晚会还邀请了一位重磅嘉宾——李小龙。
这一年,李小龙正加紧拍摄《猛龙过江》,档期满满,分身乏术,一天只能睡几个小时。但当他接到义演邀请时,欣然答应前往。
晚会上,李小龙表演了多个绝技。不仅亲自上阵,还让自己的宝贝儿子李国豪展示了腿断木板,可谓“义演父子兵”。
当年,李国豪仅7岁,这是他平生第一次公开演出。
这个香港电视史上的首次马拉松式筹款晚会,涵盖歌曲、喜剧、武术等形式。连慈善拍卖的项目也非常特别,比如新界的农地,当时十分荒芜并未开发,但是仍然有人愿意出十几万拍下。
当晚拍卖中,有位观众以微弱优势没能拍得,但他还是坚持把准备好的钱,都放进了捐款箱。整场掌声雷动,此起彼伏。
群星璀璨,全民募捐。整个晚会,破天荒从晚上8点,进行到第二天早上7点45,近12个小时。最终募集的善款,将近900万港币。这也打破了香港自开埠以来,赈灾筹款的纪录。
自此,TVB的筹款节目也成为香港慈善机构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以后几乎每年都联合筹款,比如港人家喻户晓的《星光熠熠耀保良》《欢乐满东华》等节目。先后来过汪明荃、梅艳芳、梁朝伟等,见证了一代代港星的善举与群众的热情。
从荧屏银幕的巨星,到千门万户的百姓,善举从未停歇。团结一致,同心抗灾的故事,永不停更。
八九十年代:华夏同此凉热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两岸“三通”如火如荼。港澳台和内地的联系,变得日益紧密。普天下的中华儿女,心的距离也越来越近。
港澳台的文艺,也开始在大陆流行。一盘盘邓丽君、Beyond等港台歌手的磁带,手手相传。
其实,邓丽君在海峡对面成名已久。不仅因为唱歌,还因为她的善举。宝岛人民称她为“义演皇后”,凡是慈善有关的活动,她从不缺席。
不仅在宝岛,她还曾多次远赴香港,参加各种慈善义演。像1986年的“白金巨星耀保良”晚会,邓丽君作为神秘嘉宾,和张国荣、梅艳芳、林子祥、甄妮一同登台,倾港倾城。
1991年,她又一次专程赶赴香港,参加亚视“爱心献华东”赈灾节目,作为特别慈善表演嘉宾,为“华东水灾”募集筹款。
这年的华东水灾,波及全国20多个省,被称为共和国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直接呼吁国际社会援助的自然灾害。
据当时初步统计,受灾最重的安徽全省受灾人口达4800多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七成,农作物受灾面积430多万公顷,各项直接经济损失近70亿人民币;江苏全省受灾人口达4200多万人,占全省总人口六成,农作物受灾面积300万公顷,各项直接经济损失90亿人民币。
在安徽,200万无家可归的灾民,于淮河大堤上搭起的临时帐棚,一眼望不到头。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大陆的灾情,牵动着港澳台和海内外同胞,他们纷纷向大陆施以援手。
在香港,为了募捐,演艺界联袂拍摄电影《豪门夜宴》。阵容如其名,导演是徐克,演员聚集了当时几乎所有一、二线明星,总共200多位。
即使“双周一成”,也只能演配角。这在香港电影史上,绝对是几十年难得一遇的盛况。
演职人员加班加点,摄制组几乎没有休息,仅用了4天就拍摄完成。电影上映时,香江万人空巷,买票就是捐钱。最终票房2200多万港元,全部用于赈灾。
与此同时,来自宝岛的组合“小虎队”,专程参加央视举办的《风雨同舟·情暖人间》赈灾义演。这也是他们第一次造访大陆。
这场晚会,筹备只用了八天,在央视史上绝无先例。演出人员多达数百名,近3个小时,演出近30个节目。
李谷一、张明敏、潘美辰、那英、蔡国庆……星光闪耀。已经年近七旬的常香玉,也亲赴现场演唱《花木兰》。
两岸三地老中青歌手,携手同心,倾情献唱。义演的歌声,响遍神州大地。鼓舞着灾区的人民,也号召起了广大同胞,捐款捐物,共赴国难。
据统计,截至7月23日,香港赈灾筹款总额已达到4.7亿多港元;台湾对华东灾区的捐赠也超过了300万美元;澳门的捐赠也超过了2000万澳门元。
从7月到12月,我国共接受境内外捐款物合23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国家正常年份灾民生活救济费的2.3倍。值得一提的是,其中近四成,来自港澳台地区和海外华人。
正如张明敏唱的那样,“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心中一样亲!”
哪里有灾难,哪里就有义举。暖心的故事,从不停歇。
1993年4月18日,为了给西部贫困地区筹集善款,一场名为“减灾扶贫创明天”的大型义演,在人民大会堂上演。
这是人民大会堂第一次举行海内外慈善义演活动,800多位演艺明星参演。赵忠祥、倪萍、曾志伟同台主持,成龙、李连杰、梅艳芳、谭咏麟、四大天王,毛阿敏、那英、毛宁……超巨群星,盛况空前。
当时,主持人倪萍看到郭富城满头大汗,就问他“你怎么想”。郭天王用国语回答说:“我觉得中国人帮中国人,非常有意义。”
截至演出第二天,就收到360多万人民币和400多万港币的捐款。这在华人的演出历史上,留下了辉煌又温馨的一笔。
1998年,长江、松花江流域空前的洪灾,再次让中华民族显现出空前强大的凝聚力。
这年的长江洪水,是继1931、1954年两次洪水后,20世纪发生的又一次全流域型的特大洪水之一;嫩江、松花江洪水更是150年来最严重的全流域特大洪水。
据初步统计,全国共有29个省(区、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受灾面积3.18亿亩,成灾面积1.96亿亩,受灾人口2.23亿人,死亡4150人,倒塌房屋685万间,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660亿元。
面对洪水滔滔,人民万众一心,同仇敌忾。
在一线,人民子弟兵用血肉之躯,筑起“防洪大堤”;在后方,社会各界用爱心,撑起“坚强后盾”。
8月16日,央视筹办《我们万众一心》抗洪赈灾义演晚会,来自全国各地的千余名演员,踊跃报名参加。
这场晚会,没有缤纷多彩的演出服装。无论名气多大的演员,都不计名利投入演出。即使只在镜头出现几秒,但仍不辞辛苦地排练好几天。
整场晚会,各界承诺的捐款和捐物总值,高达6亿多人民币。义演的号召力,可见一斑。
全国人民也都为灾区进行募捐,即使并不宽裕的家庭,也纷纷拿出压箱底的钱。在大陆以外,刚经历过97金融风暴的香港同胞,一口气捐了6.8亿元。
灾难面前,华夏同此凉热。正因为有无数人不计个人得失,才能保护这个国家万无一失。
新世纪:四海之内心连心
从战火硝烟、自然灾害中走过来的中国人民,阔步走进新世纪。
2002、03年之交,突如其来的“非典”,席卷神州。国人头上,阴霾笼罩。
据统计,截止2003年8月16日10时,中国内地累计病例5327例,死亡349人(另有19例死于其它疾病,未列入非典病例死亡人数中);中国香港1755例,死亡300人;中国台湾665例,死亡180人。
当时,疫情突至,缺医少药,物资匮乏。广东是非典爆发最早的地区,当时,盛传白醋和板蓝根能防治,抢购以致脱销。
当非典在北京爆发后,人心惶惶。在媒体报道了某中药可以预防非典后,一家同仁堂药店,一天之内就卖光了三万副。
为抗击非典,全国各地以及海外华人华侨,纷纷行动起来,奉献自己的力量。
在内地,6月16日,一部反映北京市民抗击非典的电视剧《让我们记住》播映。这部剧用了7天创作剧本、10天完成拍摄、22位影视明星义演、几千位群众演员加盟。
该剧全部收入40万元,也捐献给了有关单位,用于抗非典疫苗的研究。
在香港,5月24日晚,为给非典患者及家人筹款,香港演艺人协会筹办“茁壮行动”暨“1∶99”群星慈善演唱会,义演嘉宾包括梅艳芳、谭咏麟、钟镇涛、四大天王、郑秀文、陈慧琳、Beyond、许志安、李克勤、梁咏琪、陈奕迅等。
当时,现场观众足有2万多名。一系列歌曲串唱,让全场观众沸腾。大会公布捐款热线后,成龙大哥意外地现身大屏幕,一脸诚恳,呼吁港人多多支持,献上爱心。
大哥一席话,不知又说动了多少有心人慷慨解囊。
从下午5时半开始,直至晚上10时左右,演唱会长达近5个小时。共获得捐款1500万港元,门票总收入数百万港元。这些全部捐献给了慈善机构,用于帮助非典病患家庭。
在海外,华人华侨心系祖国,紧密团结在一起,义演同样暖人。
6月7日,加拿大卡尔顿大学剧场座无虚席,“情系中华抗非典大型义演”在这里举行。
中国驻加拿大大使梅平,和渥太华各界华侨华人代表、学者学生500余人,聚集一堂,群情高昂,共唱抗非典之歌。
义演总召集人,在会上热情洋溢地说道“非典无情人有情,华夏子孙心连心”。句句肺腑,感人至深。
2008年5月12日,汶川,再次牵动国人的心。
根据后来的统计,截至9月18日12时,地震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是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严重的一次地震。
大地震发生2天后,大型赈灾公益演出《同一首歌 凝聚每份爱—抗震救灾大型义演》即拉开帷幕,上百名艺人纷纷“零出场费”义演。
在当天的义演中,共募集到善款1084.02万元。全部送往灾区,用于抗震救灾。
5月18日,在央视1号演播大厅内,名为《爱的奉献》的2008宣传文化系统抗震救灾大型募捐,唱响爱的和声。
共邀请了500余名各界名人、明星参加,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宣传文化界最大的一次募捐活动。此次募捐,共为灾区募得15.14亿元。
从建国初期的战火硝烟,到八九十年代的洪水猛兽,再到新世纪的非典地震,勇敢的中国人民,每当遇到灾难,都能够紧密的团结在一起。从不畏惧,毫不退缩。
无论是镁光灯下公众人物,还是街头巷尾的人民群众,从庙堂之高,到江湖之远,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始终如一。
他们有的奋战在一线,用血肉之躯,筑就钢铁长城;他们有的奔走着呼喊,用义行善举,撑起坚强后盾。
我们的民族,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人的紧紧团结、默默奉献,才能生生不息,才能砥砺前行。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一粒金,作者:金不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