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0-05-15 20:00

贾樟柯:不能面对这样的生活,是我们一整代人的懦弱

我们都是这个时代的人,面对这个时代的故事,如果能从自己狭小的世界里面去观望别人的生活,我们就能够理解。


或许我们曾经有过这样的生活,但我们假装忘记。


有时候我们不能面对这样的生活,或者面对这样的电影,这是我们一整代人的懦弱。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看理想(ID:ikanlixiang),作者:贾樟柯,题图:电影《海上传奇》剧照


继《江湖儿女》后,如无意外,贾樟柯的新作《一直游到海水变蓝》将于今年与大众见面。


这是一部由余华、贾平凹、梁鸿等知名中国现代作家参演的纪录片,横跨了70年的中国。


在《一直游到海水变蓝》中,贾樟柯回到了他电影事业的源头——乡村和文学,与他敬重的作家们一起重新注视1949年后的中国往事。


乡村、文学、真实的中国,一直是贾樟柯创作的母题。在新作面世之前,我们不妨回到贾樟柯的旧电影手记,寻找这些串联起他电影生涯的命题的意义。


一、电影是我的精神出路


我十九岁那年,疯狂地喜欢上了文学,我试着写小说,后来又喜欢上了画画,最后我确定我真正想从事的是电影。


直到今天,我还常常会有许多不平静的时刻。


政治剧烈变动所带来的社会问题,个人的情感处境,或者生、老、病、死,那些随着时间推移我们才能逐渐理解的生命真相,都会让我们体会到无时无处不在的人的困境。


也正是这些困境给了我充沛的表达欲望,电影是我的精神出路,这是我选择电影为自己终身职业的理由。


电影虽然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依然是一门古老的行业。


我们和那些遥远世纪的说书人,那些口传史诗的艺人,那些编撰民间传说并把它流传下去的先辈一样,电影是人类在科技时代的表达方式,然而它最终将传递的仍然是人类的生存经验。


电影作为一种记忆方式书写着各自民族的历史,在这看似宏大的使命背后,这门艺术真正需要的还是每个作者真实而富有洞察力的个人书写。


相信和捍卫个人表达的价值、自由,唯有这样我们的作品才能表现出必要的尊严与价值。


在经济的限制或者政治的压制之下,我们最少可以成为一个反叛者,用电影去和人类的惰性、黑暗抗争。


《天注定》剧照;大海(姜武)


二、下一代怎么活,是他们要解决的问题


在我们的文化中,总有人喜欢将自己的生活经历“诗化”,为自己创造那么多传奇。好像平淡的世俗生活容不下这些大仙,一定要吃大苦受大难,经历曲折离奇才算阅尽人间。


这种自我诗化的目的就是自我神化。


因而,我想特别强调的是,这样的精神取向,害苦了中国电影。


有些人一拍电影便要寻找传奇,便要搞那么多悲欢离合、大喜大悲,好像只有这些东西才应该是电影去表现的。而面对复杂的现实社会时,又慌了手脚,迷迷糊糊拍了那么多幼稚童话。


我想用电影去关心普通人,首先要尊重世俗生活。在缓慢的时光流程中,感觉每个平淡生命的喜悦或沉重。“生活就像一条宁静的长河”,让我们好好体会吧。


北岛在一篇散文中写道:


人总是自以为经历的风暴是唯一的,且自喻为风暴,想把下一代也吹得东摇西晃。


最后他说,下一代怎么个活法?这是他们自己要回答的问题。


我不知道我们将会是怎么个活法,我们将拍什么样的电影。因为“我们”本来就是个空洞的词——我们是谁?


三、最重要的是人的自由


我欣赏韩寒的话“没有立场,只有是非”。欣赏那句话其实是因为我们的语境。


1949后的成长过程里,整个教育就是给你立场,所以,说没有立场,不是说在多元文化环境里抛弃立场,而是意识到教育带来的基因上的影响。


现在我坚持说我是个人主义者,因为最重要的是人的自由,以及对个人跟个人选择的尊重。


我们是另一个战争胜利了——整体上经济高速崛起、全球影响力扩大,但这个经济奇迹里面,个人的命运遭遇却往往被忽略了。贫富分化、地区差异,具体的人事实上得到了多少好处呢?


《海上传奇》剧照韩寒


自由问题是让人类长久悲观的原因之一,悲观是产生艺术的气氛。悲观让我们务实,善良;悲观让我们充满了创造性。


而讲述不自由的感觉一定是艺术存在的理由,因为不自由不是一时一地的感受,绝不特指任何一种意识形态。不自由是人的原感受,就像生老病死一样。


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们对自由问题的知觉,逃不出法则是否意味着我们就要放弃有限的自由?或者说我们如何能获得相对自由的空间,在我看来悲观会给我们一种务实的精神,是我们接近自由的方法。


在一种生活中全然不知自由的失去可谓不智,知道自由的失去而不挽留可谓无勇。


这个世界的人智慧应该不缺,少的是勇敢。因为是否能够选择一种生活,事关自由;是否能够背叛一种生活,事关自由。是否能够开始,事关自由;是否能够结束,事关自由。


自由要我们下决心,不患得患失,不怕疼痛。


四、我们应该成为个人宿命的反叛者


一个尊崇个性的社会怎么建立起来?我觉得这涉及个人超越的问题,自我启蒙的问题。这个问题摆在了每一个个体面前。


面对束缚自由的常态时,一方面是推进制度的改变,让这个社会的管理更加趋于成熟、人性化;一方面在个人的选择上,我们应该成为个人宿命的反叛者。


反叛可能首先来自对多元价值的认同,对单一价值的反叛。


比如,当我们整个社会都在用金钱来计算价值的时候,我们是不是还有别的成就感?我们是不是还有别的生活的可能性?面对另一种可能性,我们是不是有勇气去迈出自己的脚步?


当你去反叛整个社会保守的价值观的时候,自由就开始逐渐属于你。


在人潮的流动中,我看到了无数个这样的肖像。在山西的山区,在湖北的山区,与我擦肩而过的这些乡村的年轻人,他们在路边站着,他们在打麻将,他们在上网。


我在省会城市见过他们,我在北上广见过他们,我在东莞的那些大型工厂里面见过他们,他们生活在我们周围。


他们所能够分享到的东西并不是太多,现在我们有一种信息的假象,如果我们从互联网的角度,可以说我们在信息的分享方面似乎丰富了很多,但是,人们分享了信息不等于分享了生活。


那么真正的实体生活,衣食住行,这些触及你个人基本生活内容的改观,它是信息自由化所代替不了的。


另一方面,我们并不能够期待网络能带来一个个性化的中国社会,我不相信网络能够带给中国更年轻一代更多的自主性,网络本身所提供给你的价值可能更加单一。


因而我想,一个充满反思、反叛的社会,是需要我们共同去建立的。


如果我们想获得自由,我们不能仅仅依赖网络,我们不能仅仅依赖外部制度的改变,我们更应该依赖的是我们自己,一个个对自由有渴望的个体。


我是一个叛徒。


五、做了一个汉奸梦


这夜,我做了一个梦。


我梦见五棵松体育馆,正在举行一场巨大的集会。北京有五棵松体育馆吗?我不知道,但梦中是这样的。


很不幸,集会是由占领者日本人举行的。在梦中,北京又被日本军队占领了。一群时常在媒体上露脸的中国人,被集中在体育馆的入口处。队伍中没有人喧哗,也少了平常的意气风发。


整个会场到处是木刻的樱花和不熟悉的军乐旋律,我们这些被占领土地下的所谓文化人,惶恐地聚集在一起。这时候,有军人吹响哨子让我们入场。


一群人站在门口痛苦之极,梦中的贾樟柯告诉贾樟柯:你如果往前走一步进去,就会成为周作人、就会成为胡兰成、就会成为像那些前辈一样的汉奸,你要往前走一步吗?


在梦中我经历了此生最大的焦虑,我一下子醒来,发现自己泪流满面。


醒来后,知道是梦我还是好羞愧。这种强权下的选择是如此屈辱不堪,这是历史传承给我们的焦虑吗?


《海上传奇》工作照


晚上电影节放映《海上传奇》。有一位女生,二十岁左右怯生生的样子,放映后她问:导演,我想问你一个会让你不愉快的问题,你为什么要拍这样脏兮兮的上海,拍这些有政治色彩的人,给西方人看呢?


我说:我在拍上海的某个侧面,上海除了浦东、淮海路之外,还有苏州河两岸密集的工业区,还有南市那些狭小的弄堂,生活就是这个样子,上海就是这个样子。


女生突然愤怒起来:那你有没有考虑,你的电影被外国人看到,会影响他们对上海、对中国的印象,甚至会影响外国人对中国投资的信心?


我也愤怒起来:想那么多外国人干吗?就为了那些投资,为了外国人怎么看中国,我们就忽视一种真实的存在吗?中国十三亿人口中有很多人依旧生活在贫穷的环境中,难道我们可以无视吗?


短暂的沉默后,女生对我轻蔑地一笑,说道:是啊!为了祖国的尊严,我们当然不应该描述那些人的情况。


我被她的话惊成了傻子,我突然发现了这些“爱国主义者”的逻辑。


他们所谓的“爱国主义”就是基于那些虚幻的国家意识,而忽略活生生的人的命运,这是畸形的爱国主义。


脱离人本主义的“爱国主义”是可怕的。如果集体回避我们的社会问题,如果我们的文化没有能力反映我们生存中的真实困境,未来会怎么样呢?


今天我们用电影描述我们的不堪,给社会一种改变的要求或许才是可行之道。


《海上传奇》剧照黄宝妹


六、我不相信,你能猜对我们的结局


无论如何,我们都是一批忠实于电影的人,我们无论与什么对抗,譬如商业经济,都呈现出超凡的毅力。


如果我们愿意承认一个国家的电影应该有文化的成分,我会告诉大家,在这十几年里,最具文化努力的电影大都来自“第六代”导演,而且很难想象如果失去这些导演的作品,我们气若游丝的电影文化,还有怎样的传接,我们还能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作品来告诉世界:中国电影文化还活着。


而对观众,对市场,最起码我对它依旧有激情。有另一首诗歌,来自拉脱维亚诗人贝尔社维卡:


你如披上群星欢叫的天空


我在你身上点燃我的爱


每次你伤害我


你只熄灭一颗星星


那么,我又为什么要悲声长叹?


跟任何一代导演一样,我们都会衰老,都会或早或迟失去创造力。


生命中引诱自己下沉、游说自己放弃的另一个自己,日渐强大,青春岁月里从未有过的身的疲惫和心的厌倦,也不时会袭来,而私欲也准备好它的理由,笑眯眯来到我们身边。


但对我来说,只要看到满街如织的人群,我还有动心的刹那,这让我想起最初拍电影的理由。


学会将滚烫的生命和真实的自我投放在自己的作品中,是我们的电影走向未来的理由。


遗憾的是,一些人在第六代导演的电影里,突然遭遇了“自我”,因为不熟悉便错将“自我”当“自恋”。而如果一部影片没有自上而下的“精神”传达,便说:这电影没有主题。


可是,即使是幼稚的自我认识,传达出来的仍然是尊贵的个人感受。


不要担心我们的偏执,电影应该是一种娱乐,我们中的大部分人过去、现在都在捍卫电影作为娱乐的权利。


但是,多元的态度不应该是专属于娱乐的专利,文化失去最后的栖身之地,大众的狂欢便开始成就新的专制。


我们中的人,还会拍出各种各样的佳作,也会拍各种各样的烂片。但,我相信只要自我尚在,就能保留灵魂。只要对现实尚有知觉,就代表我们还有充沛的创造力。


对不起,我说了太多的“我们”,因为一种电影精神不是由一个人构成的。


结束文章之前,我想用老文艺青年的方法,来几句北岛的诗:


我不相信天是蓝的


我不相信雷的回声


我不相信梦是假的


我不相信死无报应


我加一句:我不相信,你能猜对我们的结局。


《天注定》工作照


(文章摘编自《贾想 I》&《贾想 II》)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看理想(ID:ikanlixiang),作者:贾樟柯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