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4-10-15 17:31

辅导员给的萝卜坑,我不敢躺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身边Ourlife,作者:呱呱锦鲤,编辑:吴瑶,头图来自:AI生成

文章摘要
陆桃在高校的打工经历及考博成功之路。

• 🌱 陆桃在Y大从事低成就感的科研助理工作。

• 📚 她通过努力学习和科研合作,成功考博。

• 🎓 陆桃最终顺利进入“双一流”高校实现理想。

陆桃毕业后入职了一所北京的大学,在那条名为学院路的街上拥有了一个固定工位,成为了人们口中的大学老师。陆桃的求职之路异常坎坷,这岗位算是她的浮木,如今她要“上岸”了。


1


作为一个河北姑娘,2014年,按照本地人“奔北京”的习惯,凭借高考时的出色发挥,学霸陆桃稳入了北京市一所知名的“211”院校,专业是其时炙手可热的金融学。大三时,她又自然而然选择了备战考研,“首战”失利后,为了节约时间成本,她选择了接受调剂。


那时国内的金融专硕(下称“金专”)高烧未退,哪怕众多高校争相开设,也根本不愁生源。陆桃被调剂去了一所“四非”院校(非“985”,非“211”,非“双一流”),Y大。在学费高达每年4万8的情况下,这一年新生质量竟也丝毫不拉胯,有不少从人大北大来的落榜生都选择了这里,连学校老师都啧啧称奇——毕竟自家本科生考研都没几个能上岸“985”或“211”的。


2020年之前,金专考研人普遍对本专业的就业前景十分乐观,这张毕业证通常会被视作高薪行业的VIP会员卡,有学上基本就意味着有班上。条件不错的新生们之所以蜂拥而至,就是看上了这所“四非”新开设的专业的性价比——横向对比北京其他老牌名校的金专学费的“报价”后,就会发现,Y大收费也就算“居中”,还厚道地提供了价廉物美的学生宿舍。此外,学校承诺给每个学生都配备了一名本校导师、一名校外导师,校外导师大多都是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层,还有大量知名公司的实习内推机会。正是希求能有个光明的未来,才使得顶着名校头衔的陆桃向一所“四非”院校弯了腰,投入小10万的学费,试图换得一个好前程。


研究生新生报到现场,校领导特意来金融学院慰问,称赞道:“今年金专办得不错。”此时,新入学的金专生尚未正式开课,“办得不错”,大概率意在夸赞创收。


然而,陆桃他们这届学生入学第一年就遭遇了疫情,学校改为线上教学,入学时的“提供知名公司实习内推”的承诺也随着形势不了了之,缩水成了线上经验分享会,只邀请了相关公司员工给大家讲了些职场故事。这一拳击碎了同学们想弯道超车去“四大”“八大”逛逛看看的美梦。(注:四大,4家全球收入超过200亿美金的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德勤、安永、毕马威;八大,国内最具规模的8家本土会计师事务所,瑞华、立信、天健、信永中和、大华、大信、致同、天职国际。)


许多学生对此意见颇大,却也无能为力。


2020年后,就业形势急转直下,许多人预测接下来的几年都将是“史上最难就业季”,陆桃决定两手准备:一边找工作,一边准备考博。


读博并不是陆桃的预设的人生选项,她对未来的规划模模糊糊,于漫漫求学路上摸着石头过河。研一,她和大家一样,努力学习、奋力考证、竭力实习,一心向往着心仪的目的地:知名投行、著名券商、国有银行、高薪事务所……待到研二秋招时,学校的就业信息公众号上的每一场求职招聘会,陆桃一场没落,她采取“海投”战术,上百份简历却石沉大海,无一被捡,没拿到任何面试offer。


相对于其他行业,金融领域对凛冬将至反应灵敏,与陆桃专业对口的企业迅速提高了筛选门槛,条件直接被拉到next level:“四非”院校统统排除,国内“985”和海外名校才能拿到入场券。沉船之前,每个漂浮的人都不停扑水想“上岸”,考公,考博,返乡创业和降薪入职,能抓到什么算什么。没什么科研梦想的陆桃选择了考博,无非是为了暂缓就业,希冀各行各业能够在自己下一个毕业季来临前全面复苏。


可惜陆桃的思路和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