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精练GymSquare (ID:GymSquare),作者:Vicky,题图来自:AI生成
相比起“白幼瘦”和“肌肥大”,“薄肌”已经成为了新的高级感审美。
这要求线条美、力量感缺一不可,也要求健身房或户外为背景的生活感,“#薄肌”这一tag,已经成为了颇有含金量的自我介绍,成为正在被年轻人追求的健康美。
因此,“#薄肌”这一自带高光的标签令人趋之若鹜,在户外凹造型、打灯光,再使用美图秀秀快捷键达成这一成就的也不在少数。但如果深挖,这与“薄肌”背后的内核似乎背道而驰。
完美身材背后隐藏的强自律、好精力,才是“薄肌”成为社交圈内人气王的真正原因。
职场生活的忙碌让班味如影随形,将生活和工作分出界限,规律健身是当下少有的奢饰品。
保持良好的身材意味着能够持续合理规划时间和精力,“薄肌”是对生活具备掌控感的外显体现。
这也引发了众多年轻人希望能够被贴上“薄肌”标签,掌握优先社交主动权的想法。
落在实践层面,相比起侧看似平板的“白幼瘦”、穿衣极显壮的“脂包肌”,有线条、有力量又显瘦的“薄肌”身材需要更全面的生活方式干预思路。
“减脂增肌”是成为“薄肌”的核心原则。在训练、饮食和睡眠中需要找到一个微妙的平衡点,才能克服看上去难以同时实现的减脂和增肌。对基线体脂的裁定(偏重减脂/增肌)是在制造热量缺口时的先决条件。
以形塑为目标,逐步实践健康生活方式,才是“薄肌”成为新精致身材审美的内涵。
薄肌是当下更高级的社交标签
“#薄肌”在社交圈,逐渐成为了硬通货。
在壮和瘦弱之间,“薄肌”找到了一个符合大部分人审美的平衡点。
与薄薄一片的“白幼瘦”相比,薄肌女孩虽然看上去纤细,实则紧致有劲儿,精神饱满。
来源:小红书博主爱运动的可达鸭
社交媒体的营业基调也从精致式名媛打卡,转变成了更为接地气的户外运动风。不惧于露出腿上的肌肉线条,正展肱二头肌,大方肆意的笑容……在文案的最后打上一个“#薄肌”标签。
“薄肌女孩”溢出屏幕的健康和自由更容易感染到观众,社交平台从“网感”到“生活感”的风向转变,也表明了宽肩、细腰、肉腿成为了大众追求的健康美。
男性的身材焦虑隐藏于更深层次的忧虑下,刻板印象背后的身材选择并不多:细胳膊晃荡在宽大的袖口里免不了被叫一声“细狗”;大块肌肉往往劝退异性;脂包肌更是直接被定义为胖子。
在“健身成为男人最好的医美”的号召下,清冷感和少年感逐渐成为了过去,宽肩窄腰和薄肌成为了众望所归。
基于常规肌肥大训练,由于饮食不得当、训练方案偏差或是自身身材天赋等原因,脂包肌身材似乎成为浅尝健身后更为常见的结果。
来源:小红书博主Rex吴添加
薄肌为男性提供了除肌肥大外的训练新思路:肌耐力替代爆发力成为主要训练目标。对身材的要求也更精细了:除了宽肩、窄腰、有腹肌这几个必要特点外,薄肌还强调肌肉线条的流畅和拉丝效果。
社交平台上,薄肌vs厚肌的争论常新常有,不论是异性视角,还是男性对自身的审美偏好,往往薄肌占了上风。
各抒己见的评论区,更是将“适度健身吸引异性、过度健身吸引同性”这一健身圈名言印证到极致。
薄肌反映在脸上,甚至会被认为是顶级精英的面相。
实现“薄肌”面相的唯一方式是:在长期的有氧和无氧联合训练下,保持规律的健康饮食和睡眠习惯。其背后代表了高度洁净健康的生活习惯、充沛的精力和自控力,以及相对可控的休闲时间。
审美偏好逐步开放化,“纯瘦”或“大肌肉”哪一个极端都不再是主流,而“薄肌”拥有了优先社交主动权。
隐藏在薄肌背后的社交加分项:强自律、好精力
需要明确的是,“薄肌”绝不是仅在审美观感上占尽上风。隐藏在薄肌背后的社交加分项是自律,以及延展于工作、生活中的好精力。
Perita热爱在攀岩中自动降噪、专注动作的感受,日常在健身房进行臂力、抓握力的训练。掩于衣服下的薄肌,是她长年累月去训练、去攀岩的证明。
自带北大才女光环的Perita,还平衡着博士学习、兼职工作以及生活。节奏紧凑的生活需要每日自律的规划和精英般的超能力,薄肌似乎是她的铠甲,守护着健康、充沛着精力。即便需要多线处理工作,依旧气血充足、注意力时刻专注。
好身材赋予的健康美,与规律的健身运动生活方式、多任务下精力分配游刃有余的精英感形成了强烈反差。
经得住职场/学业压力、拒绝得了深夜烧烤啤酒、早起去健身房日复一日地训练……这一系列稳、定、静的操作让每时每刻精神面貌焕发的“薄肌”人成为了令人敬佩的群体。
也正因为极难做到自律和精力管理,“薄肌”人身上被投射了期许。人们倾向于寻找这类人来在潜意识里规正自己的行为,继而被监督,被成就。
而一些迷思也降临在了社交平台中。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贴近薄肌身材到底是为了迎合这一轮的审美趋势还是有真正的健康需求?意图在社交圈中打造“自由成风”“挥洒肆意”的形象,在户外凹着造型拍照赶时髦是否才是真正的出发点?
亦是为了享受“薄肌”光环的红利,选择在美图秀秀中,一站式地P出“腹肌、胸肌、人鱼线”,用加工过的照片去吸睛。一次再一次地打开社交平台,不断检查浏览和点赞量是否创了新高。
美图秀秀线条功能
或是认为训练后会增加维度,直接选择瘦出线条等选择都是想通过捷径成为朋友圈中的“薄肌”。这些浮于表面的行为,与“薄肌”能成为社交中心的内核背道而驰。
薄肌,和减脂增肌紧密相连
薄肌身材的前提是在增加肌肉的同时,满足相对较低的体脂率,平均来说,男性体脂率在13—18%,女性在20%左右。
但增肌需要热量盈余,而减脂需要能量缺口,乍一看两者似乎无法共存。但由于增肌的机制是蛋白质合成、减脂是消耗脂肪,两者的代谢并不是同一个路径,所以是可行的。本质上,我们在给身体一种新的刺激。
想要“薄肌”,需要在自然健身、睡眠和饮食中寻找到一个微妙的平衡。
训练上来说,在小维度下,雕刻训练痕迹需要力量训练和有氧运动同步进行。
根据NCSA和ACSM的推荐,主流建议是8—12RM适合增肌,每周3—5次训练专注于肌肉质量和线条的打造。加入每周3次,每次30min慢跑、游泳、骑行等有氧运动帮助脂肪燃烧。
在进行热量调整之前,需要先裁定个体是更偏重增肌vs偏重减脂。划分标准为:男性体脂8—12%;女性体脂18—22%。
一旦低于以上标准,认定为偏重增肌,反之偏重减脂。前者需要在平衡热量上增加100—500大卡,而后者则需要减少100—500大卡。
切记热量调整的幅度不可以过大,身体是灵敏的仪器,会对热量变化产生代谢适应。逐步调整热量,保持耐心,更有利于减少身体的反抗。
蛋白质作为肌肉合成的原料,推荐摄入1.4—2g/kg/天,以体重50kg为例,蛋白质摄入量可以达到100g/天。
而单餐,身体能用于肌蛋白合成的蛋白质是有限的,均匀的分餐摄入,更有利于肌肉的合成。例如:如果机体一天推荐摄入蛋白质90克,每餐摄入蛋白质30g为宜。
蛋白质永远不能替代碳水,每天机体摄入碳水需要达到130g或3g/kg。
肌肉的增长和恢复需要充足的睡眠,确保每晚7小时的高质量睡眠是练出薄肌路上的必要举措。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精练GymSquare (ID:GymSquare),作者:Vick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