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文娱后台(ID:vistawenyu),作者卢娜,题图来自:《青春有你2》
4个月前《青春有你2》发布公式照的时候,那些嘲讽“青春有铁”的人可能没想到,四个月后刘雨昕坐到了第一名的位置,而且成了最终C位的最有力争夺者。
为了突破自己也好、回应质疑也罢,最新一期节目中,刘雨昕还终于以长发造型表演了一次。
节目里另外两个曾经备受争议的短发女孩陆柯燃和林凡,现在也人气不俗。
在网友的调侃中,轰轰烈烈的“打铁运动”简直就是打了个寂寞。
“打铁”这个词,指的是一些反对中性风女生参与女团的人极力排斥她们的过程。
从两年前《创造101》的Sunnee到今年的几位短发女生,无不被“另眼相看”过。甚至《创造营2020》的赵粤只是偶然染发失败、剪了短发,也会被一股脑丢进中性风选手的大筐里。
Sunnee
而“铁”这个称呼,更是本身就建立在对性少数人群和短发女孩都不尊重的基础上——走中性风路线的女孩,如今常常只因为外貌打扮就被笼统地称为“铁T”。
这些短发选手一边受着嘲讽,一边又人气颇高,这也导致这几年关于选秀里关于中性风女孩的争议卷土重来。
不少人或真心、或戏谑地发问:
“这届女生怎么每年都要捧一个(甚至好几个)假小子出来?”
“那么喜欢男孩化的女生,干吗不直接去看男团选秀啊?”
从李宇春到刘雨昕,短发还是很惹眼
女粉丝喜欢“假小子”型女孩,倒也不是这届中国女生才开始。
如今在女团选秀里形象成熟又知性的Ella导师,早年在S.H.E里就是一头短发打天下。
S.H.E本来女粉就多,不必赘述。但Ella当年也没少受过“男人婆”之类的辱骂,甚至造谣她是“变性人”的传言广为人知,直到现在都有人以为是真的。
不过能因为中性风造型而引发全民热议的,无疑还要属2005年的李宇春和周笔畅。
巧的是,她俩不仅顶着当时经典的杀马特短发,而且从五官长相到声音唱腔都不太“女孩”,基本上把人们定义的中性风做到了极致。
这样的女孩能爆红,在当时看来实在是太反常规了。
但这种反常规却持续掀起巨浪,让体量巨大的粉丝爱得痴狂,也让后来者前仆后继地模仿。
第二年的超女比赛中,有着同款春式爆炸头的选手不计其数。其中不乏厉娜这种五官其实很精致的女孩,也打扮成一脸假小子。
没消停两年,2009年快女又出现了高人气的李霄云和高流量的曾轶可,2011年则有个当时让女粉疯狂的刘忻,都是所谓的中性风女孩。
女性观众对她们的追捧和靠拢,并没有在李宇春之后就昙花一现。
2006年的超女,短发浓度相当高
这种成规模的文化现象,本质上是一种冲突和反差。它让粉丝感受到了张力与魅力,自然也让主流舆论感受到了恐慌:
一个女孩,她怎么能这么像一个男的呢?
2008年甚至有个网站投票直接发问,李宇春配不配当火炬手?反方的理由现在看来可以说是非常荒唐:
一个“不男不女”的歌手“有损国荣”,她的出现会让北京奥运“蒙羞”,云云。
但现在回过头看,当时舆论范围对李宇春们的抗拒,其实只是建立在最浅一层的认知上:
难以接受一个人在外表上如此打破性别的界限。
到了最近这两年,争议从李宇春们流转到了刘雨昕们身上,一个让人觉得时间并没有怎么流逝的事实是:
原来一个女生留短发、只爱穿裤子,在人群中还是会显得那么惹眼。
当然,经过这些年社会上性别议题的讨论,这些中性风选手经常很积极地为自己“正名”。
她们会很坦率地反驳“中性风女生能不能跳女团舞”这种已经老掉牙的问题;
也有人自我剖析,只是外表看起来帅气一点,其实性格中还是女性气质偏多。
“人不可貌相”的道理,好像到2020年已经是个板上钉钉的共识,没什么可争辩的了。
但是放在现在的环境中,人们对中性风选手的争论又不止是这么简单。
“100个女孩一起竞争,中性风就是有红利啊”
与当年超女选李宇春不同的环境,是如今国内火热的女团选秀背景。
很多人都发现,偶像文化十分繁荣且成熟的日韩,好像从来不像中国观众对中性风女爱豆这么感冒。
在这两个受性别刻板印象束缚也很严重的东亚国家,模糊性别特征的知名女偶像屈指可数,唯一叫得上名的可能就是f(x)的Amber,但人家还不是韩国本地人。
《青2》刚开播的时候,韩网还议论过里面竟然有不少高人气的“boyish”选手,也对此很难理解。
毕竟在韩国的女团文化中,清纯、可爱、性感等女性特质明显的女孩是受欢迎的主流,就算是走girl crush路线吸女粉的爱豆,也往往拥有精致好看的长相和姣好的身材。
但有趣的是,在中国观众的审视中,我们从来不是先看美女,而总是先揪出那个最不同的人。
就像《创造101》的最开始,最火的不是孟美岐、吴宣仪的好看,也不是杨超越的好看,而是杨超越哇哇大哭的窘相。
在100个女孩的同场竞技中,与众不同的确能让人从一开始就获得天然的瞩目,中性风也不例外。
而且,这还不同于李宇春当年的与众不同——不止是男性化的打扮,酷和帅的唱跳台风才是李宇春最有别于其他站桩唱歌女选手的精髓。
到现在,所有人都开始唱跳,最有别于他人的元素反而又从“头”开始了。
《创造营2020》里长得像李钟硕的刘梦,并未展现出有任何过人实力的时候,排名就已经击败了90%的对手。
Sunnee改变了从前的长发造型,也是一个曲线救国成功的典范。
2018年她在《Vista看天下》的采访中提到,公司认为长发不适合她,甚至是“团里最丑的一个”。
剪短发、染亮色后却收获奇效,让她在《创造101》初舞台就靠着独特的魅力一炮而红。
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的粉丝环境的确对男性化的女选手相对友好——她们不止收获质疑和嘲讽,更能收获大量忠实粉丝。
相比于超女时代,女团时代让女孩在选手身上投射了更多的身份关系和情感需求,甚至对这种关系的需求高于一切。
粉丝和偶像的关系之外,她们还可能是老公、女朋友、女儿或者妹妹。
这场“攀关系”的大战中,中性风女孩反而成了最容易立于不败之地的那类人。
因为除了最显而易见的“老公”人设,你会发现她们几乎能撷取两种性别中所有讨喜的特点为我所用。
无论是撩人男友力、豪爽女大哥,还是外表刚强内心柔软的反差萌、小奶狗,这些能在女生身上体现性别张力的特点可能需要一个普通软妹拼劲全力证明自己也可以。
但一个女生有了帅气外表之后,事情好像会变得容易很多。
蜡笔小新花痴短发姐姐内田有纪,像极了被中性风女生迷住的迷妹
如果一定要说中性风女生在女团节目中有所谓的红利,那它大概不止是“女生本质喜欢男的”的心理,而是某种“豁免权”。
她们看似被局限在“做不了传统女偶像”的困境里,实际上却大有可为:可以酷帅,可以在酷帅外表下细腻温柔,也可以表里如一地豪横,几乎怎么做都有能讨好到的人。
就连顺应现在的时代潮流,表达一些“我要突破性别束缚”的态度,在人们心中的说服力都比那些卖萌或秀细腰的妹子强太多。
反过来,男偶像偏向中性气质时就很难有这么好的待遇——想想当初因为一张卖萌动图和落泪的样子被全网嘲的朱正廷吧。
别急着在她们身上看到“男”或“女”
由于在粉丝面前的讨巧性,中性风女孩其实也非常容易被骂“营业”、“油腻”、“就是在学男生样子讨好女生罢了”。
说白了,在当下的偶像文化中,被解读是每个站在台上贩卖自己的偶像的宿命。
但中性风女孩又会由于性别气质上的特殊性,注定会落入比普通女孩更复杂的任人解读的困境。
如果说当年大众对李宇春的恶搞是基于对外表的抵触而释放恶意,那现在围绕中性风女选手的很多争议,其实已经进入到了诛心阶段——
“她到底是男的女的?”
这问题乍一看很荒谬,却是现在中性风女生在选秀里会受到各种舆论冲击的核心。
有时,她们会因为看着像男生,就被默认人格上更接近男性,而自动隔离了女生特有的负面特征。
比如100个漂亮女孩凑到一起时,一举一动都很容易被解读出心机绿茶、抱团排挤的意味,但你很少见到中性风女生会得到这些评价。
这其实和有些粉丝喜欢给女明星安“汉子”人设,逃离某种性别刻板印象的时候却同时也加强了它,是一个道理。
但同时,这种视角也很容易带来其他层面的误解和伤害。
Sunnee在《创造101》时抱其他女生闹着玩,曾被骂得很难听,“咸猪手”、“性骚扰”都出来了。
她自己后来也很委屈:“被很多工作人员说,你跟其他人玩要小心一点,注意肢体接触。我就觉得说我也是个女生,为什么我不行。”
这显然就已经把男孩气的女生当做异性来看待,又给这些女孩带来了莫须有的“原罪”。
当人们确实把她们当女生看时,又会陷入极力试图分析“那她究竟为何要这样”的诛心泥潭。
有人认为她们是女性却反叛了传统女性气质,标志着和“讨好男性受众的甜妹辣妹”决裂,代表着勇敢的girl power;
但又有人认为她们急着向男性气质靠拢,去贩卖能吸引女性的属于异性的魅力,说明其实根本就不认同自己的性别。
而且围绕着那些中性风女孩的争论,最后都变成了看客之间的主义纠纷:
我指责你对中性风有歧视,你指责我非让人接受中性风也是道德绑架……
太多人都急着在她们身上寻找动机,或者干脆自己一厢情愿地赋予意义,为性别议题的呼喊找到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这种看法,很容易被指责为隐性歧视
但是说真的,那些对中性风女孩的偏爱,本身真的带着那么多冠冕堂皇的“意义”吗?
略显讽刺的是,《青春有你2》中最初一起被嘲的中性风女孩,还有同样短头发的上官喜爱、张钰、王欣宇等人。她们也各有各的实力,却在中性风本身上没什么让人关心的欲望。
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她们没有因为长相更标致而带来的魅力加成。
刘雨昕、林凡戴上长假发,立刻被粉丝大赞“美女”
说白了,“颜性恋”还是亘古不变地掌控着女性多巴胺的命门。
喜欢中性风女生的时候,甭管到底是拿她当老公还是姐姐,甭管她在舞台上是撩人大帅哥、还是换了长发就是美女——
最后本质上,还不是在喜欢她在视觉上有某种意义上的赏心悦目?
就像那些问“女生长得帅是种怎样的体验”的帖子里,最后大家爱看的一定还是那些五官精致、在什么打扮下都有较高颜值的女孩,并没有人要看一个女孩的外貌真的像平平无奇的男人。
这听起来挺残忍,可又确实反映了娱乐消费的本质:只讲感官,不讲道理。
人们当然希望看到有不一样的人来打破桎梏,但当几个短发女生已经被赋予了太多一厢情愿的道理,好像喜欢谁、不喜欢谁就一定在为什么理念张目的时候——
还不如让娱乐的归娱乐,大大方方地承认喜欢与否只是一种随心的行为。
无论因为什么被欣赏或不被欣赏,她们归根结底也只是她们自己。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文娱后台(ID:vistawenyu),作者卢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