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环球杂志 (ID:GlobeMagazine),作者:唐璐,编辑:胡艳芬,原文标题:《是它!助长了印度“强奸文化”?》,题图来自:AI生成
宝莱坞电影是印度的一张重要名片,凭借其华丽的歌舞表演、强大的明星阵容和生动的叙事,长期受到全球观众喜爱。然而在印度国内,宝莱坞却因为宣扬性别歧视而备受争议。由于性侵事件的发生日益频繁,作为印度根深蒂固的父权制象征的宝莱坞,更是成为舆论的众矢之的。有关宝莱坞“打着浪漫娱乐幌子传播厌女症、渲染强奸场景以及美化性暴力”的指责不绝于耳。
对此,不少宝莱坞影人强调,电影是对现实社会的反映,宝莱坞不应承担印度强奸案增多的罪责,也无法对那些“怀着病态心理思维”的观众负责。但不容忽视的事实是,过多的性侵场景呈现,的确让宝莱坞电影在潜移默化中助长了“强奸文化”对印度的影响。因此,面对各方的严厉抨击,宝莱坞电影制作人也在认真检讨和反思,并开始以不同的态度和表现方式来描绘针对女性的犯罪问题。
民间的性话题禁忌让宝莱坞更受欢迎
在外界眼里,印度是个非常保守的社会,不过古代印度的性规范远比现在宽松,世界上首部性爱专著《爱经》能够在印度诞生便是明证。在位于印度中央邦的卡久拉霍(khajuraho)神庙建筑群上,大量以性爱为图腾的艺术雕刻也足以说明,早在公元9世纪时印度社会对性的讨论便持开放态度。
然而由于社会文化的保守性以及对性话题的禁忌,如今性教育在印度却变成一个有争议和私密的话题。在印度学校教育系统中,性教育往往被忽视或回避。例如每当生物课的教学进度走到性教育这个章节,为避免出现尴尬,教师通常会直接跳过该章节并将其布置为家庭作业。出于保守心态,大多数印度父母也和老师一样,在面对孩子时,对有关性的话题进行回避。他们往往认为这种谈话“并不必要”,会破坏社会秩序或家庭价值观。
已经是两个孩子母亲的里特·夏尔马(化名)回忆说,“我还清楚地记得,九年级时,老师在直接跳过课本中‘人类生殖’部分后说,大家不要咯咯笑,其实你们可能已经从电影中了解到相关内容了。”
夏尔马描述的就是当今印度性教育的现实。由于正规的性教育缺失,多数印度人从色情作品、电影以及互联网,或者从同龄人那里获得性知识。而印度人对电影的迷恋,以及宝莱坞自身所具有的影响力,使它成为人们最容易接近和从中吸收性相关信息的主要来源。尽管性在影视作品中同样受到限制,但这并不妨碍印度观众从宝莱坞电影丰富的性元素中获得灵感,很多人会依据宝莱坞传递的信息去思考甚至去模仿。
电影研究专家杰里·平托曾在一篇文章中这样描述印度人对宝莱坞有多着迷,印度人观看电影时,“当一句完美的台词落下,便会立刻听到掌声响起。当银幕上出现歌舞时,兴奋的观众也会伴随着舞蹈步伐拍打节奏或者跺脚。在偏远的小镇上,有时观众看到特别喜爱的场景甚至会直接要求放映员重放特定片段。”
“宝莱坞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电影产业,而是无所不在的梦幻机器。宝莱坞主宰了印度人如何看待自己,如何思考、做梦、聊天,恋爱、争论……”杰里·平托强调。
宝莱坞电影中的性元素
为吸引不同背景不同年龄段的观众,宝莱坞一直煞费苦心:电影要有男性爱看的打斗场面,女性热衷的浪漫故事,以及能让长辈哼唱的宗教歌曲。然而,无论电影情节如何变化,宝莱坞对女性的描绘都会遵循不变的原则:女性角色需要被“性化”,女性的身体则会被极大地物化以供男性凝视。
考虑到性属于涉及道德的私密话题,印度中央电影审查委员会禁止电影中所有性爱场景,于是宝莱坞制作人开始探索通过电影场景对性进行暗喻,例如使用视觉隐喻或双重含义的歌词,抑或是在电影中增加一大段与剧情毫不相干的被称为“项目歌曲”的歌舞场景:在朗朗上口的歌曲伴随下,一个穿着暴露的性感女孩(通常被称为“项目女孩”)跳着带有挑逗性的舞蹈,不断切换的镜头则通过特写展示女性身体。
通常,“项目女孩”的角色与主要故事情节没有什么关系,然而这种带有明显性暗示的“项目歌曲”却是票房的保证。许多人去看电影只是为了欣赏“项目女孩”的歌舞表演。一些印度男性观众毫不掩饰地表示,他们喜爱宝莱坞就是因为其充满着煽情和奢华的场景以及卖弄风情的舞蹈。
虽然性暗喻这种手法在一段时间内颇为有效,但随着家庭录像市场以及互联网的兴起,宝莱坞电影制作人不得不在性描写方面进行“创新”,转而将强奸场景作为电影标配以取悦男性观众。为了顺利通过中央电影审查委员会的审查,制作者通常把强奸场景加入到与反派人物相关的片段中,让坏人的形象变得更丑陋。
宝莱坞演员亚什帕·夏尔马告诉印度《展望》周刊记者,如同“项目歌曲”一样,强奸场景也是被随机纳入到宝莱坞电影中的。那些年代只要有强奸或性侵场景,电影都会大受欢迎。资深印地语小说家阿斯塔纳认为,有强奸场景的电影获得高票房,表明宝莱坞在不知不觉中激发了观众对此类场景的兴趣,而这种趋势变得如此流行,以至于一些观众会反复观看一部特定电影,只是因为它包含强奸场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几个经常在强奸场景中出现的反派演员还获得了“强奸专家”绰号。
20世纪70~80年代,宝莱坞电影标志性反派明星兰吉特曾经在350余部电影中扮演强奸犯,由此被印度媒体称为“强奸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兰吉特坦率地表示,发行商经常要求制片人插入以他为主角的强奸场景,以获得更高的票房收入。但就他本人而言,每次在强奸场景中的表演都会让他对自己感到厌恶,家人也曾经因为对其扮演角色的憎恨而拒绝他踏入家门。
印度电影历史学家S.M.M.Ausaja指出,宝莱坞电影中的强奸场景更多是出于商业价值考虑,而并非剧情需要,所以强奸场景都非常公式化。昏暗的房间,无助的女人,淫荡的恶棍和一个拯救受害者的英雄,就是宝莱坞强奸电影的惯用套路。自从1981年宝莱坞诞生首部强奸主题的电影后,这种过度的“强奸文化”持续了至少20年。
随着互联网普及,赤裸裸的强奸场景在宝莱坞电影中如今已不常见,然而双重含义的歌词、大胆的舞蹈表演以及性暗示的镜头依然非常盛行。不仅如此,男主角恶作剧式的跟踪、当众骚扰和挑逗女性常出现在宝莱坞电影中。宝莱坞会在电影中美化男性霸权,把针对女性角色的跟踪、骚扰、性侵或者性暴力“描绘成有趣、愉快和浪漫爱情的正常表达”。
《勇夺芳心》堪称宝莱坞最成功的浪漫爱情经典电影之一,自1995年首映后至今已近30年,这部电影依然在孟买的一家单屏影院上映。笔者在这家影院观看《勇夺芳心》时,旁边一位观众表示,只要有空他每周都会过来看一次。一位看着《勇夺芳心》长大的印度男性观众把这部电影描述为“我们这一代人的决定性电影”,因为这部电影“影响了我们的穿衣风格,影响了我们和女孩交谈的方式”,“把印度男孩追求女孩的恋爱技巧整整提升了一个档次”。
而在印度一些专家眼中,《勇夺芳心》却是“通过浪漫化性犯罪来构建成功的浪漫故事”。他们指出,电影中男主角对女主角存在着大量的性骚扰行为,根据印度刑法典,男主角应该受到法律制裁。“宝莱坞把浪漫与性骚扰基本上混为一谈,这是极其危险的,因为这就是小孩子长大后所看到的。”印度电影制片人斯瓦提·坦顿向半岛电视台表示。
宝莱坞助长印度“强奸文化”?
2012年新德里发生令人发指的针对女大学生Nirbhaya的轮奸和谋杀案后,有关“强奸文化”的讨论开始频繁见诸印度各类媒体。印度社会集体探讨导致这起强奸案的各种原因时,很多舆论将矛头指向了宝莱坞。一些评论明确指出,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宝莱坞电影助长了印度各地的“强奸文化”。
据印度《展望》杂志报道,很多在现实生活中对妇女进行过性侵的人提到,他们是受到宝莱坞电影中强奸场景的启发。Nirbhaya案中强奸犯的代理律师也曾说,犯罪者认为他们强奸了Nirbhaya后可以逃脱惩罚,而不用承担任何后果,很明显是“陷入了宝莱坞创造的电影幻想中”。
2020年,4名Nirbhaya案中被定罪的男子被处以绞刑后,一位印度专家对《新印度快报》表示,尽管这起严重案件在法律上已终结,但导致印度社会发生性暴力的架构并未完全消失,而宝莱坞便是这一架构的重要支柱。
“看在上帝的份上,放开我吧”,这是宝莱坞电影强奸场景为女性设置的一句经典台词。据印度媒体报道,2019年,印度北方邦一农村3名男子在对一个13岁女孩实施轮奸时,竟然变态地强迫女孩模仿宝莱坞的那句台词向他们求饶。更令人难以想象的是,2022年,这句与强奸相关的台词居然再度被穿插进由宝莱坞电影《狮虎》(Liger)男女主角表演的一段歌舞片段中。许多观众对电影制作者为增加噱头而蓄意采用这类对话表示愤怒,一些观众干脆宣布抵制该电影。
《印度时报》也曾对宝莱坞似乎忘记了自己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进行严厉抨击。该报指出,在宝莱坞发行的数百部有强奸内容的电影中,编导人员对强奸的描述方式都是不恰当的。
其中包括:通过强奸笑话来获得廉价的笑声,把原本十分敏感的强奸话题低俗化;遭到强奸的女主角被塑造成一个“完美”受害者,她要么受到排挤,要么离家出走,或者其父母会因为她“给家庭带来了耻辱”而尽快为其安排婚事。而男主角或反派人物却在强奸一个女孩后逍遥法外,甚至可以唱着带有贬义的歌曲赢得观众的赞誉和喜爱。
印度社会学家斯里瓦斯塔瓦在接受印度最大通讯社印报托记者采访时,毫不客气地谴责宝莱坞“将强奸正常化”。斯里瓦斯塔瓦说,强奸常常被用作一种控制手段,以展示男性对女性身体的占有权和对“家庭荣誉”的维护。因此,宝莱坞电影中的男子气概与强奸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令人担忧的是,宝莱坞所宣扬的男子气概在印度年轻人中颇有影响。根据泰米尔纳德邦中央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阿德哈什·拉吉对300多名宝莱坞电影爱好者所做的一项问卷调查,很多青少年将宝莱坞电影男主角的暴力、浪漫、滥用毒品视为男性气质的重要特征。拉吉在调研报告中写道,这些青少年幻想自己也能像宝莱坞电影里的男子汉那样生活,成为有大男子主义气概的英雄。为此他们不仅模仿电影中男主角的服饰风格、发型、语言,也试图模仿电影中描绘的犯罪行为。
尽管很多印度学者并不赞成把宝莱坞视为导致印度“强奸文化”盛行的最大原因,但他们承认,过多的性侵场景展现让宝莱坞电影在潜移默化中使“强奸文化”更容易被接受。此外,宝莱坞通过美化强奸犯和轻视受害者痛苦的方式,进一步加剧了社会对强奸受害者的偏见和歧视。
印度公共政策研究学者阿格拉瓦尔表示,当电影中的女主角表现出很无助,无法与罪犯抗争时,这会在观众中形成一种印象,即女性是弱者,因此可以被剥削。如果女主角最终爱上对她进行性骚扰的男主角,男性观众会认为这是追求任何女孩的恰当方式。
宝莱坞开始“敏感地”描绘性犯罪
Nirbhaya轮奸案不仅震撼了印度社会,也让有着美化“强奸文化”历史的宝莱坞开始思过。随着时间推移,这几年宝莱坞电影制作人已经开始以更敏感和更负责任的方式描绘针对女性的强奸和性暴力问题。
曾在以Nirbhaya案为背景的电视连续剧《德里犯罪》中扮演女警官的宝莱坞知名演员沙阿对《印度快报》说,“在创作这部系列剧时,我们所有人都想到的一件事是,当你特别创作一个关于现实案件的节目或电影时,你需要极大的敏感性,这是很大的责任。”事实上,宝莱坞近10年来推出的许多电影都反映出其对女性以及性犯罪问题的新认识。
比如,直面强奸和性骚扰的电影《强奸犯》(The Rapist)曾在多个国际电影节获奖,被影评家认为是“对助长印度性暴力盛行的社会和文化因素的睿智审视”。与其他以强奸为主题的电影有所不同,这部电影并不停留在对事件的描述和受害者的同情上,而是通过深入剖析强奸事件对受害者、家庭、社会和法律的影响,提出了对性暴力问题的深刻反思。
2022年上映的电影《希娅》(Siya)探讨了性暴力受害者面临的挑战以及如何通过最现实的方式寻求正义的问题。这部电影以性暴力和种姓偏见都十分严重的印度北方邦一个真实故事为蓝本,讲述了17岁的低种姓女孩希娅被当地政客绑架和强奸后的种种遭遇。以往宝莱坞电影通常对强奸案受害者采取轻视态度,《希娅》却以一种硬核方式展示了强奸受害者及其家人,如何在各条战线上进行一系列漫长斗争来获得正义。
广受好评的电影《粉红》(Pink)则开启了一场关于印度女性就父权制和尊重妇女等话题展开的大辩论。通过这部反映印度女孩通过司法手段打破性虐待困境的电影,宝莱坞艺人不仅强调了女性在社会中应该拥有的尊严,以及表达自我和自由的权利,还从多方面谈论了强奸的社会和心理影响。电影首次清晰并直接地探讨了性侵犯和同意的概念,被印度影评家称为“宝莱坞处理性侵犯问题的里程碑”。
在印度,强奸案发生后受到质疑和谴责的往往是女性受害者,诸如“穿着暴露”或者“在不合适的时间去了不该去的地方”,然而《粉红》挑战了父权制下人们对印度女性的刻板印象,强调女性的性格或服装并不能证明对她的性暴力是合理的。
不仅如此,宝莱坞在描绘女性角色方面也出现了积极变化。越来越多的电影开始将女性塑造为具有远大抱负和独立精神的角色,而不再仅仅将她们视为母亲、妻子或家庭主妇。
诚然并非所有宝莱坞电影都完全摆脱了性别歧视和男性主导,但宝莱坞艺人所做出的努力表明,即便宝莱坞一直由男性主导,该行业在改变对女性歧视方面也可以大有作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环球杂志 (ID:GlobeMagazine),作者:唐璐,编辑:胡艳芬,责任编辑:乐艳娜,监制:李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