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0-06-02 19:00
选秀十五年:从理想“出圈”到资本游戏

选秀这俩字,按说不是新词儿,大清那会,每隔三年总要进行一次“选秀女”,满、汉、蒙八旗内部,13岁到16岁的女性,进行一次内部选拔,挑中的,可以进宫伺候皇上,“充实宫掖”,初得的封号一般是答应、常在、贵人,还有人直接封嫔的。挑不中的,也能放出宫去,指给皇子贝勒,终身有靠。

 

如果抛开独守深宫的寂寞和刀光剑影的宫斗,这大概算的上古代女性,最通畅的一条上升通路了。

 

这么看来,现代的“选秀”和古代的“选秀女”,目的上啊,形式上啊,逻辑上啊,还真有点类似。你看,目的都是寻求上升,形式都是先海选后精挑,标准都是既有客观标准,也包含主观评判。

 

当然,也有不一样的地方,现在是只要有本事,男女都能上,年龄限制也没那么多了,另外,它不再是皇帝的特权,而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

 

最重要的一点,现在的选秀,越来越是一桩好生意,甚至是个大产业。

 

这事儿,要从2005年说起。

 

话说2005年夏天,湖南卫视举办了第二届《超级女声》,一下子火了。一方面,收视率贼高,CSM12最高达到了11.749%,这一数据至今仍未没人能打破。另一方面,参加者众多,几乎有点才艺的女生,都报名参加了海选。当时还有人在街上抢手机给偶像投票,俨然就是饭圈的原型!

 

规模太大,难免良莠不齐,也难免给中国网民留下了许多堪称鬼畜的影像资料,但这“真实感”正是这档节目,乃至“选秀”这个类型能在中国火起来的原因。

 

对于当时刚刚步入社会的80后来说,我才不要看准备充分、精英云集的央视青歌赛,这些青涩的大学生妹子才是眼前人啊!于是,贴近性、互动性、草根性,后来的人们总结这届超级女声时,就加上了这些标签。

 

中国的选秀元年正是从2005开始,此后,非科班出身的年轻人们,找到一条改变人生的通路,人们重新开始谈梦想。一个产业也渐渐诞生。

 

湖南卫视拿到了这个产业链条上的第一桶金,时任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总经理、湖南电视台台长欧阳常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2005超级女声”的冠名收入和总决赛广告插播收入,包括后续的产业开发收入,加起来总收入有1亿多元。

 

具体算算,这些钱里,包括了赞助商投入的1.08亿元,短信收入的3000万元,唱片预售收入1800万元,3场演唱会出场费300万元,广告代言和娱乐经济至少2000万元。

 

嚯,1.79亿元,这在当年可不是小钱。简单搜索下,在当年,腾讯的网络广告收入同比翻番,也才达到1.18亿元。

 

不过,最赚的还是被邀请来参加节目的,本来不情不愿的经纪公司和唱片公司们。你看,太合麦田签下了李宇春,天娱传媒签下了周笔畅,华谊兄弟签下了张靓颖,几乎用最小的成本,就锁定了中国音乐市场的未来。

 

2005年超级女声之后,选秀节目风起云涌,几乎每个电视台都想复制超级女声的成功。但如今15年过去,能让人记住的,也就是《中国好声音》《中国达人秀》等寥寥几个。这是选秀2.0时代留下的影子。

 

有人从选秀中脱颖而出,有人又在时间的力量下泯然众人,如果从生意的角度看,这已经另一条完全不同的河流。尤其是,2018年,选秀变成了以“女团”为载体的3.0版本。

 

有数据显示,2018年时,中国网络综艺市场投资总额达到了68亿元,同比增长了58.1%,网综还包括真人秀等形式,但占比最大的,还是选秀,嗯,主要是女团选秀。

 

不信你看这个数据,在2018年,播放量排名前10的网综中,排名前三的都是选秀类节目,分别为腾讯视频的《创造101》、《明日之子》以及爱奇艺的《偶像练习生》,全年累计播放量均超过35亿人次。在2019年,爱奇艺的《青春有你》、腾讯的《创造营2019》同样受到关注。2020年,声量最大的节目是啥,《创造营2020》、《青春有你2》。

 

有个趋势,你看出来没。选秀节目和IP越来越少,类型越来越集中。这正是它从一个娱乐产业,变成资本游戏的外在表现。

 

资本介入选秀,就要求回报。什么样的产业回报率高?工业啊。于是啊,原本略显粗粝的选秀模式越来越精细,昔日多种多样的姑娘们也越来越精致,每一个能植入的点都被精心计算,每一个流量都要求向本身就有话题的选手倾斜。

 

没话题怎么办?想,想不出来就编,去塑造奇葩的人设,去讲好一个故事。单从这个角度看,这倒一点不像当年的选秀女了,反倒像是创业者的路演。这也不奇怪,现在参加选秀,不就是创业吗?

 

言归正传,言归正传。之前我们说到一个数字,64亿,但这只是投资金额,实际上,这个产业算上上下游,早就是个千亿级的市场。从经纪公司到平台、从广告商到广告公司、从选手到饭圈,更不用说那些弱关联的运营商、资讯平台和自媒体了,大家能赚钱的赚钱,赚不了钱的赚吆喝也行,心照不宣,一起分羹。

 

其实,真不该咬着柠檬说这桩生意。因为它不管从各方面看,都是一桩没有输家的生意,共赢博弈,在这体现的特别好。

 

首先是平台,《创造101》堪称这两年最成功的选秀节目,这当然不是说中国娱乐界又开创了一种新的选秀模式。更重要的是,money。在腾讯当年财报中,并没有《创造101》相关数据露出,但从一些公开的数据中,能看出一定的端倪。

 

有数据显示,《创造101》10期节目号称总投资超过6亿元。截至总决赛当天,粉丝应援花费超过4000万元,总播放量47.75亿,微博话题阅读数147亿……而且,“火箭少女101”刚成团,《创造营2019》和《创造营2020》就被安排上了。

 

其次是经济公司,这里要多说几句,2012年之后,来自日韩的“女团”文化开始影响中国,中国最早的经纪公司和练习生群体开始如同雨后春笋般出现。比如成立时间较长的乐华娱乐,几年时间里已经推出了4个组合,有男有女,开始盈利。资本很看好这模式,乐华从成立至2018年,先后完成过两轮融资,分别为2012年10月,A轮数千万人民币,投资方为融玺创投、乐搏资本;2014年9月,B轮2.5473亿人民币,投资方为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占股25%。

 

2016年,SNH48的火热,让更多资本进入这个领域。成团的火箭少女分属10家经济公司。成团后,女团成员分别与原经纪公司签订割裂式合约,交给腾讯所属的哇唧唧哇全约运营,利益之争由此产生。

 

如今看来,当时的经纪公司,在意的都是蝇头小利,险些为此丢了摇钱树。根据最新的消息,火箭少女还有30天解散,等她们回到原来的经济公司时,已经不再是那个半成品的练习生了,而是地地道道的流量入口。

 

最后是练习生,或者说参与者,这其实是一个特别庞大的群体,目前有几万人吧。但是,这些人里能出道的大概只占到10%,能成名的连1%都没有。大部分练习生的薪酬就是底薪加外务酬劳,再加提供吃住,在上海,他们大部分底薪是2000-3000元。要知道,2020年,上海最低工资标准已经是2480元。

 

即便是成名后,女团成员的薪资也是不高的。根据饭圈传来的消息,即便是火箭少女101,薪资只是由基本公司+提成+奖金组成,这一点上,跟你们公司的销售没有任何区别。

 

据说,火箭少女们成团的前3个月里,是有保底工资的。三个月后,会拿到4位数的基本工资,这笔钱,由腾讯和原经济公司一同承担。三个月转正后,女团就开始有提成了,无论是巡演、商演、专辑销量、代言等等,只要是以多人的形式出场,都是提成平分。比如11人的活动,就是11人分,如果3人的活动,就是3人平分。月奖金、季度奖、年终奖也都是有的,据说,考核标准是成员对团队的贡献指数、粉丝消费力及社会影响力等等。

 

听起来跟上班差不多,但是,做练习生有希望啊,尽管这个环境里很难再出一个李宇春,但杨超越还是可以期待一下的吧。

 

在这里,还要泼一盆冷水。因为杨超越是一个特例,难以复制。不信你看看这个趋势:今年的创造营2020里,所有模仿杨超越傻白甜的人设,统统人气极低,反倒是以病娇和傲娇人设出现的陈卓璇一遍遍刷着热搜。而在《青春有你2》里,草根出身的选手纷纷出局,富二代自带资源的虞书欣、自带流量的秦牛正威占据着人气榜。

 

这就是残酷的现实啊,赢家通吃总是在资本的游戏里淋漓尽致。陈卓璇的那句“是我站的还不够高吗?”想必已经是15年后,选秀市场的真谛了吧。

 

至此,这个行业已经总结完了。

 

首先,这个行业市场还是很大的,毕竟有一茬茬的年轻韭菜在寻找精神寄托,但这个行业竞争也是激烈的,毕竟门槛不高,中国想要找会唱歌跳舞的俊男美女,总是容易的。

 

其次,对于想入行的年轻人来说,还是有机会的,但不会比当年秀女入宫容易多少,而且,得认识到那个古老道理,“看见贼吃肉,还得看见贼挨打”。

 

最后,对于广大粉丝朋友,只有一句忠告,平时“有钱捧个钱场,没钱捧个人场”,但不要过于沉迷小姐姐,有空还请看看银行卡余额和镜子,认清残酷的现实。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1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