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前几天,路透社报道称,百度正考虑从纳斯达克退市,转向在国内交易所上市以谋求更高估值。尽管这则新闻很快就被百度否认,但我们都说无风不起浪,几年前还与阿里、腾讯并称三巨头的百度,如今不要说前两家,就连美团、京东、拼多多、网易也已经跑在前面了。
百度甚至沦为了网友们嘴里的计量单位——我举个例子,百度市值350多亿美元就是“一度”,市值5200亿美元的阿里就约等于“15度”,以此类推,腾讯就是“16度”、美团点评是3度、网易是1.5度等等等等。这个计量方法当然是网友们脑洞大开的创作,却也足以说明百度如今的尴尬处境了。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2011年,百度曾以460亿美元市值登顶国内最大互联网企业的宝座。如今看来真是,别人家都在进步,你百度怎么就踩着加速开倒车呢?
今天这期视频,我就带大家一起回到过去,看一看百度是怎么从10年前的number.1,走到今天的至暗时刻的。
一,
首先要说的是,我们就不讲百度前十年如何发展壮大走上巅峰了,相信你是不感兴趣的,如果你感兴趣,那我推荐你去百度一下~
简单地说,百度之所以能在此前几年时间里稳居BAT三巨头之列,根本原因是在2010年之前的传统互联网时代,百度和阿里、腾讯一样,完成了对自家核心业务所处领域的垄断。
那个时候,人们提到上网搜索,首先想到的就是百度,网上购物?那就是阿里淘宝,网上聊天?腾讯QQ。
当然了,在这些领域也有其他公司作为挑战者存在,比如360、搜狗也做了搜索,京东一直是阿里眼中最大的那根钉子,但是BAT三家的垄断地位却是毋庸置疑的,这也就直接决定了BAT三家最为资本市场所看好。
时间到了2010年,情况开始发生变化。这一年春天,乔布斯乔帮主在他的最后一场苹果发布会上,推出了两款划时代意义的产品iPhone 4和第一代iPad,拉开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大幕。
这一年同时也被称为是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元年。和PC互联网时代相比,移动互联网的最大改变是什么?
我的答案是,上网方式不同。在PC端你是怎么上网的?绝大部分人都是先打开百度网页,然后再搜索自己需要的服务,比如要购物,就搜淘宝、京东,要看新闻,就搜索网易、新浪这些门户网站,再跳转到对应的网页上去使用服务。
这正是百度当时风光无限的根本原因,通过垄断搜索这个上网的唯一入口,百度建立了自己的护城河、内容生态和商业模型,通过竞价排名等方式收广告费用,赚的盆满钵满。
移动互联网的爆发彻底颠覆了这一局面。道理也很简单,当大家通过应用商店下载APP,用手机上网就是打开各司其职的APP做相应的事情后,搜索引擎就变得可有可无了。要购物,就直接打开淘宝、京东的APP,要吃饭,就看美团、饿了么,要看新闻,就打开今日头条、腾讯新闻。
如果不是为了检索信息,谁还用百度呢?反正我现在打开百度,几乎都是为了看看网络是不是断线了。
要知道,从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的转变并不是一夜之间就完成的,从2010年开始,国内智能手机销量开始大幅上涨,到2012年增速才达到最高点。换句话说,包括百度在内的互联网巨头们至少有两年的时间可以调整方向,走入新时代。
这其中,腾讯在2011年1月推出了微信,拿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第一张船票。阿里也曾一度迷茫,但很快在2011年底提出“all in 无线”战略,上线手机淘宝,核心电商业务全面拥抱移动端。
在AT默默地围绕各自核心业务,顺应时代大潮及时做出新的突破和布局时,百度在干嘛?百度仍然在PC端做文章,包括推出凤巢系统来提升百度搜索的营销推广效率等等。
直到2013年7月,终于反应过来的百度才宣布以19亿美元收购91无线助手,希望通过整合应用商店,分得一杯羹。可惜的是这已经太晚了,在2010年到2012年之间,百度的营收在互联网企业中一直稳居第二,仅次于腾讯。但从2013年开始,阿里开始超越百度,自此之后,百度再也没能赶上阿里和腾讯。
二,
拥抱移动互联网的动作缓慢,只是百度掉队的开始。在O2O、云计算、移动支付等各大巨头在不同时间段展开积极争夺的众多领域,百度都遭遇了同样的问题,一步慢,步步慢。
我举个例子,在O2O领域,最先爆发的团购大战在2012年就已宣告结束,美团和大众点评呈现出两分天下的行业格局。而百度到了2014年初才宣布收购团购品牌糯米网,发力O2O。甚至到了2015年年中,百度还宣布要在三年内投入200亿,全力去打O2O。
实际上,在这之后两个月,美团和大众点评完成合并,O2O行业的战事基本就宣告结束了。
直到今天,百度也还是这样的,说得好听一点,百度对于转型的摸索是非常积极的,在锚定方向后,往往不惜流量和资金投入。但问题是,战略上的后知后觉,往往会给执行层面制造更高的难度和障碍。
就在不久前,百度高调宣布入局直播。且不说淘宝早在2016年就开始布局直播,抖音、快手这些短视频产品在直播领域也早已搞得风生水起了,百度如今才姗姗来迟,又能捞到多少好处呢?
其实,百度直播这个产品已经上线了一年多时间,但到今天还没有推出单独的应用产品,只是把入口放在百度APP等百度系的应用中。从实际情况来看,百度直播获得的流量并不乐观。
还有百度最近切入的在线办公行业。仍然是熟悉的一幕:在钉钉和企业微信的用户数分别突破3亿和2.5亿、字节跳动的飞书也早已开始跑马圈地之后,百度才终于在疫情期间的需求刺激下,将原本内部使用的百度Hi升级为对外开放的在线办公平台。
作为国内搜索行业的最大壁垒,百度应该很清楚,互联网领域是明确存在寡头效应的。后来者居上的故事,实现起来其实非常困难。那么百度的应对为什么总是这么令人捉急?
局长我的朋友潘乱写过一篇《百度没有文化》,在这篇文章里他指出了百度问题的关键。
我大概总结了一下,我们先说其中两条,第一,百度没有二把手。从2008年起百度高管持续更迭,老员工不断出走,百度一直没有稳定的二把手和高管团队。同时李彦宏的个人权威在百度变得越来越大,内外缺乏制衡,掌门人一言独大,出现重大误判时没人能够去帮他纠偏。
例如2012年年中,李彦宏还认为移动互联网是酒后驾车,没能产生与注意力相匹配的稳定收入和商业模式。这个时候腾讯已经成功转型移动互联网,阿里的革新也蒸蒸日上。而到了2014年,李彦宏还在花大力气去推手机百度,押注人们在移动端的搜索需求,但就像我们前面说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搜索引擎已经可有可无了。
第二,百度掌握着先进的技术,但缺乏和技术相匹配的商业远见。百度通过技术起家,向来喜欢挑战更前沿的技术,但明显对大众需求关注不够。百度意识到自有APP才是立足移动互联网的关键,把手机百度APP改名为百度,同时全力转型信息流,已经是2017年初的事了。
三,
如果说只是商业层面的落后,其实还不是什么太大问题,俗话说,商场如战场,胜败乃兵家常事。更糟糕的还在后面,2016年,百度血友病贴吧被卖和魏则西医疗事故两起新闻接连爆发。
相信大家都还有印象,这直接让百度的品牌形象大打折扣,直到今天都没能再回到过去,当时的百度说一句人人喊打都不为过。
李彦宏有过反思,也尝试带领百度做出改变,这和百度对转型的积极探索保持了一致。当时他在内部信中说,“百度任何的好和不好,归功和归罪都应该是我…业绩增长凌驾于用户体验,简单经营替代了简单可依赖,我们与用户渐行渐远”。
但问题是,这些问题事件直指百度最核心最赚钱的搜索引擎竞价排名业务,在新业务还没立住脚的情况下,对主营业务进行大刀阔斧的手术,无异于雪上加霜。
情况在2017年出现了转机。2017年1月17日,被很多人称为是华人第一职业经理人的前微软集团全球执行副总裁陆奇入职百度,出任百度集团总裁兼首席运营官。
百度在陆奇入职公告中指出,陆奇全面负责百度的产品、技术、销售及市场运营,统关百度所有业务。除李彦宏之外,所有百度高管都要向他汇报。
陆奇在任内帮助百度梳理清楚了战略和业务,喊出ALL in AI的口号,为百度确立主航道和护城河业务,裁撤非核心业务,更换高管,让百度聚焦“夯实移动基础,决胜AI时代”。陆奇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内外舆论对百度的印象,也在资本市场收获了更多反馈。
此后一年多时间里,百度股价不断攀升,2018年5月17日,百度市值突破990亿美金,离千亿美金只剩一步之遥,很多人都等着历史性时刻的到来,但他们并没有等到。
1天后的5月18日,陆奇宣布辞去百度集团总裁兼首席运营官的职位,仅保留了百度副董事长的虚职。这实际上意味着陆奇离开了百度,资本市场也迅速做出反应,百度股价当天盘前大跌超过6个百分点。
陆奇的真正离任原因我们不好瞎推断,但事实是,陆奇在百度的一年多时间里,并没有获得与其所担纲高管职位相匹配的权力,他手中甚至没有人事权和财务权。
平心而论,百度2017年以来宣布all in的AI领域很有价值,AI技术应用广泛,市场前景可观,百度本身也并不缺乏技术基因,发力AI的时间也很早,可以追溯到2013年。但AI仍然是一个未来业务的概念范畴,在短短两三年时间内无法直接转化为商业价值,阿里、腾讯等巨头也在不断加快AI布局,百度仅有的优势并不如想象中那么明显。
无论如何,陆奇离开之后,百度股价一路下跌,直到今天相比最巅峰时已经跌去了近三分之二。如果算上还没上市但估值已超过500亿美元的蚂蚁金服、字节跳动和滴滴,百度实际上已经跌出了国内互联网企业的前十之列。
如果去总结百度落后的原因,其中既有时代变迁下的运气成分,也有掌门人决策的摇摆不定,还离不开企业文化、内部管理等存在的问题。而百度能否重新找回昔日的荣光?我想,这恐怕只能等待时间给我们一个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