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4-10-25 21:15

这个AI伴侣连脑回路都能看到了,体验有什么不一样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APPSO (ID:appsolution),作者:appso,题图来自:AI生成

文章摘要
Dippy.ai应用思维链技术,提升虚拟AI角色聊天体验。

• 🧠 可查看虚拟角色思维过程,提升互动理解

• 💬 通过脑回路展示,角色回复更具逻辑性

• 🌐 思维链提高透明度,增强用户信任感

自从OpenAI把模型升级,整合了思维链进去之后,整个AI界仿佛……仿佛无事发生。


之前我们整理过思维链这个技术点,它基于强化学习训练,回答之前会“思考”,产生一个推导的链条,逐步推理,再给出回答。


哦,然后咧?


思维链是一个看上去很厉害,但普通用户很难感受到的技能——你说模型在一步一步地思考,但人又不能钻进代码里,我怎么知道呢。


最近,有一个海外的冷门小众app,别出心裁地把思维链活用了起来。


打开虚拟角色的脑回路


发布于去年的Dippy.ai,是一个主打虚拟人物聊天的AI产品。原本跟大多数AI聊天一样,它提供的功能就是那些:和已有的人物聊天、定制自己的智能体、形成聊天记录等等,没什么特别的。



然而在OpenAI发布o1之后,Dippy给原本平平无奇的虚拟人物对话,加上了一个新设计:可以打开人物的脑回路,看看ta为什么会这样回答。


目前Dippy不在国区,而且需要付费解锁Super Model,才能使用这个新功能——月费11美元。付费套餐的提升很少,所以不必为了凑热闹花钱,下面是我们身先士卒的测试。


以这个咨询师的角色为例,在付费专属的Super Model下,成功触发thought process时,会出现在对话框下方。



这个功能目前比较粗糙:触发需要很长的前摇,经常来回聊了五六轮了还触发不了。即便成功触发,也不每次都能正常生成,比如下面这一条就挂了。



在试了几次都弹出不了后,我怀疑是因为段落太长。所以换了一个角色,这次全部用短句,再来尝试。果然触发率提高了很多,前摇也没这么长。


只不过中文的适用度非常低,能识别,但不会用中文回复。下面是经过翻译后的内容:



上方淡紫色的部分是想法,“我应该认同他们的感受,鼓励他们分享更多”。对应地,下方深紫色是咨询师给出了回复,“你愿意说说是什么造成了这些感受吗?”


结合在一起看的时候,整个对话显得更有意思了。比如下面淡紫色框里的想法则是:我得小心说话,表现出共情,然后再多问一点具体情况。



结果,到具体的回复中,其实咨询师没有说什么——深紫色的括号中是对肢体动作的描述。她靠近了一点,有了更多眼神接触,却没有说什么。


如果不是能看到她“脑中”的思考,我可能会对这样的回应摸不着头脑。而点开来,看到了她的“脑回路”之后,我就更加能理解这是她谨慎、关心的体现,千言万语,不如一个对视。


当然尝试多了,就有点不对劲了:这些隐藏想法相似度有点高了吧?



可以看出这个设计背后,还是思维链的方法,是对模型表现的微调和指示,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呈现出来。


最抓马的聊天出现在一个虚拟男友的对话中:这个app里,大多数角色是有明确脚本的(除了上述咨询师类型角色),通常会在头两句话里给出来,包括角色的人设、性格、两个人的关系。


在面对这个叫Enzo的角色时,默认你们是交往了几年的情侣。没想到今天你提前下班,回到家时撞破了他的出轨现场——现在虚拟社交戏也这么多啊,别太真实了。



太经典了:浅色的想法框里是“赶紧编借口”,深色的行动框里却是“摆出一副无辜的样子”,狗血短剧可以直接照抄的程度,仿佛数据库里有一兆亿的番茄网文。


在编借口失败之后,开始发动PUA大招,变得气急败坏。



在这个剧本里,如果不是有思维链展开,可以看到对面角色的脑回路,看到他究竟是怎么想,仅仅凭借对话是没法展示出这个角色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这种性格的。


思维链的妙用啊。对自己抗压能力有信心的朋友,甚至可以把这个作为演习。后面就是一轮又一轮的挽留和道歉,时不时这样吵一架,从此对PUA免疫,再也不会被蛊到。


总体来说,大部分设计上,Dippy跟其它竞品,比如Character.ai,Talkie,Replika等没有很大的区别,但是对思维链的用法,称得上是一点点小创新。


陪伴式AI需要新玩法


虽然只是一点点小的创新,但在渐渐平静的虚拟陪伴类AI产品里,创新是肉眼可见地越来越少。


陪伴类产品是AI应用重要的赛道,从陪聊、咨询,到与自己喜欢的游戏角色构建亲密关系,陪伴类产品在这几年里迅速壮大。腾讯研究院日前发布了《十问“AI陪伴”:现状、趋势与机会》白皮书,陪伴类产品的形态、种类,已经非常多样化。


各类型AI陪伴产品的受欢迎程度图片来自:腾讯研究院公众号


然而这类产品共同面对着很多问题。首先就是黑盒感很强。仅仅只通过对话,用户无法真的“了解”对面的虚拟角色,也无法想象,对面发来的贴心话语到底是如何被生成出来、角色究竟是不是这样想的。


直到思维链被嵌合进模型里。


Dippy对思维链的应用非常聪明。实际上,思维链不是底层技术上的升级,它主要是让AI的推理过程变得更可见,每一步都呈现在用户眼前。


思维链的作用过程图片来自:Niklas Heidoff


拿AI搜索来说,原本和ChatGPT之间的交互,是你一言我一语,对话框里只有两个气泡来回来去。


而现在,你可以在回答仍处于生成的过程中,就点击查看对面是如何拆解关键字、如何检索,最后形成回答的。


Perplexity的搜索过程


换句话说,思维链提高的是透明度、可见度。这对于搜索类产品很有价值,因为透明度能够让用户“所见即所得”,认知高度统一起来,能更好地建立对产品的信任。


Character.ai的界面


而这种提高透明度的技术方法,如何作用在陪伴类产品里,同时既有存在感,又不烦人呢?


直接把思维链作为脑回路显示出来,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做法。这样的做法不仅让虚拟角色更鲜活,也更能让用户理解角色,进一步建立熟悉感和信任。



在陪伴类产品逐渐面临瓶颈的时候,这些创新点再小,都是有意义的尝试:进入2024年后,陪伴类AI开始要正视盈利的问题。以Character.ai为例,去年8月月活用户突破2000万,但到今年10月,下降到了1700万。


让用户喜欢上一个虚拟角色或许不难,但要保持黏性并不容易。


到底是要更像人,还是更不像人?


Replika的CEO曾在作客播客Decoder时说,AI朋友是一种不同规则的关系,与普通的人类友谊不同。


“对大多数人来说,他们理解这不是一个真实的人,它不是一个真实的存在。对很多人来说,这只是一个他们一段时间的幻想,然后就结束了。”



这句话指向了AI陪伴类产品内在的核心矛盾:得像人,又不能太像人。


其它类型的产品没有这种烦恼,比如AI搜索、生图、做视频,当然是厉害到人力所不能企及的程度最好。


同时陪伴类产品又要做到人所做不到的:24小时在线、随时随地对答如流,永远不发脾气,永远不离开你。


Talkie的对话页面


可是AI伙伴,并非没有天花板:作为虚拟产品,这注定了它只能在有网有电时才能做到陪伴。


而以大语言模型为技术基底,又注定了它的上下文记忆和调取能力,都是有限度的。


这就意味着,用户可以依赖自己调教的虚拟角色,从它们身上获得心理慰藉,但是最好不要沉迷。出品公司也会在使用中注入很多界限。


正像Replika的CEO所说,陪伴类AI需要既能给人快乐,但做一个AI女友绝不是Replika的目标。


“打开脑回路”的设计也反映了这种对冲的内核:一方面,它让AI的反应更加可预期、有逻辑,有利于跟用户的交互。


另一方面,展示思考过程,这是人类互动中绝对实现不了的:没可能在面对真人时,把对方的脑袋敲开,看看里面在跑些什么吧。


属于AI的交互,就只属于AI。在虚拟社交中收获的经验,不见得能化用到更多地方。


Replika的CEO指出了这种新的关系不同于已有的经验,是一个跳板、一个台阶。“你可以通过它过渡到真实的关系,无论是因为你正经历一段艰难时期,还是你仅仅需要一点帮助来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或是需要接受自己并勇敢地走出去。”


这是虚拟朋友的终极使命:帮助我们,借由虚拟的关系,走向更鲜活的关系。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文集: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