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生活方式研究院(ID:neweeklylifestyle),作者:HL,头图来自:新生活方式研究院
“我女儿总是夜里躺床上玩手机。”
“快给她发《别让手机毁了你的双眼》的文章链接。”
当一群爱好广场舞的大爷大妈积极投身线上社交平台,后喻青年们绚烂多姿的朋友圈就变得有些微妙了。
心灵鸡汤、健康知识齐刷刷占领对话框,在一众沙雕信息中强势吸睛。
2020年伊始,因疫情宅家的后喻青年将线上社交发挥到极致,站着玩、坐着玩、躺着玩......他们的手机就像一台永动机,永不停歇!
而他们已步入中老年的父母也不甘示弱。社交冲浪谁最强?答案似乎没那么想当然。
后喻来袭,老年社交圈上线
1999年,QQ开创了即时通讯工具的新天地,“扣扣扣”的声音成为一代人的声音符号;十年后,微博诞生,中国人社交冲浪的格局再被刷新,热搜逐渐成为后喻青年关注的每日焦点。
2011年,微信正式上线,再度掀起社交圈的狂欢,并迅速占领社交高地,截止到2018年3月,微信已拥有超过10亿月活用户。
二十年来,后喻青年们的社交圈子随着时代不断更迭,为了跟上子女们的联络渠道,后喻青年的父母们也随着科技的浪潮,一同加入互联网社交圈。
从QQ打字聊天到微信语音/视频通话,老年社交如火如荼地大步迈进新时代,父母们开始学会在线上社交平台晒出日常生活中有趣的照片、分享好玩的视频、转发喜欢的文章......甚至成为老年社交圈红人。
而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这与后喻青年们截然不同的老年社交圈文化更是被放大得淋漓尽致。
后喻青年忙着煲剧,爸妈忙着泡枸杞
后喻青年喜欢夜间躲进小被窝嗨聊,爸妈却钟爱在日光下刷朋友圈;后喻青年在视频聊天中纠结情感生活时,爸妈却忙着分享推文《往保温杯里加多少颗枸杞合适》……
在这些社交平台主要受众用户的带动下,因疫情宅家的长辈审时度势,开启了独具年代风格的互联网社交文化。
“妈,我们看《传闻中的陈芊芊》吧,我朋友圈被这部剧刷屏了。”“要不看《时事知多点》吧,我朋友圈的老太太们都在看。”
两个不同年代的群体宅在同一个屋檐下,关注着截然不同的内容,代沟显而易见。你兴高采烈地跟他们介绍着你飒爽英姿的陈芊芊三公主,他们却在担心家附近哪个路段出了车祸。
相较于后喻青年喜爱的影视娱乐、美食、时尚等话题,60后、70后的社交热门话题始终逃不开时事新闻、运动健康、军事等。
对于爸妈来说,医疗健康是社交冲浪时的焦点。如何提高免疫力、补气血、长寿,是老年群体划重点的内容。此外,女性老年人更关注妇科、更年期、养颜的话题,男性老年人更关注男科、吸烟、补肾的话题。
养生保健一度成为老年人社交圈的代名词,保健类的内容产品也一直是老一辈人社交圈的流量爆品。疫情期间,老一辈人的朋友圈里一度充斥着五花八门的“保健秘方”,着实让人头大。
“作为子女,我只是想让父母学会在互联网上跟我对话,怎么现在变了味?”在后喻青年的眼中,父母的社交圈更像是保健品电商代理的带货平台。
比起后喻青年,爸妈的好友列表更真实
不管是后喻青年还是爸妈一辈,社交最主要的功能还是聊天。
温·卡维林曾说:“推心置腹的谈话就是心灵的展示。”聊天,是社交闭环的重要节点,不仅能轻松拉近交谈双方的距离,而且能慰藉彼此孤独的心灵。
对于可支配时间更多,且更容易产生孤独感的老年群体而言,社交聊天更是他们上网的首要目的,在上网目的中占比达到了67%。
据《2019互联网银发人群洞察》调查显示,超过90%的年长网民群体,每日上网时间都突破了1小时。而且他们对手机依赖程度远高于电脑和平板设备。“看手机比吃饭都重要”“每天睡觉之前都要玩手机”“每天手机不离手”……手机重度依赖者,实际上是年长的爸妈辈群体。
尽管熟人圈和陌生人圈的主要用户仍以年轻用户(80后/90后/00后)为主,年轻用户的好友数量显著高于老年用户(70后/60后),但老年用户每周实际有交流的好友数反而更高。这恰恰说明,年轻用户的好友列表只是萍水相逢,而老年用户的好友列表才是莫逆之交。
原本习惯面对面交流的老年人,如今更习惯用手机召唤自己的老兄弟、老姐妹,疫情也不能阻止他们嗨聊的语速,语音、视频通通用起来。
此外,对比起年轻的社交用户看重个人隐私而设置的一些屏蔽操作,老年社交用户对社交“痕迹”可见大多持赞成态度,他们更愿意敞开自己的社交平台给好友。
搂着老伴的郊外风景照、新学的广场舞视频教学、孙女考上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点开老年人的社交头像,他们的生活轨迹和点滴一目了然,完全不存在“仅三天可见”,就是如此的坦诚布公,生怕朋友看不到他们的最新动态。
面对老年社交圈如此的坦率,嘴上说“我没什么不能让大家知道,随便看”,实际上却一键屏蔽好友的年轻人已然感到一阵羞愧。
谁才是社交冲浪的王者?
论时长,繁忙的后喻青年远不及空闲的爸妈;论走心,爸妈的社交真诚让后喻青年不得不甘拜下风。惊不惊喜,意不意外,想当然选择年轻一代的“啪啪打脸”竟来得如此之快,但却又是情理之中。
老铁,扎心了吗?
参考资料:
[1] 《2018微信年度数据报告》| 微信
[2]《2019互联网银发人群洞察》| 极光调研
[3]《银发族网络社交寻找新乐趣》| 新华网
[4]《正视“银发族”网娱社交真需求》| 新华网
[5]《微信7年与中国的老年社交》| 爱范儿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生活方式研究院(ID:neweeklylifestyle),作者:HL,出品:生活方式研究院,制图:ccemilie、陈以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