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原创
2020-08-03 07:38

大疆不是“小米”

撰文|Odin

头图|CFP


虎嗅注:近期虎嗅陆续推出“独角兽挣扎求生”系列报道,聚焦国内各热门赛道上若干高估值公司(以独角兽标准论,即估值10亿美金以上)生存现状。

 

本篇是该系列第四篇,针对智能硬件行业的——《大疆不是“小米”》。


未来 10 年,智能硬件领域里存在非常多机会。

——雷军


众所周知,智能手机作为一项早中期投资标的,已成明日黄花。


但上面雷军那句话仍然有效,看上去,风口就在人工智能 (AI)、物联网 (IoT) 和 5G 的交叉间。


在这篇文章中,虎嗅通过早前最受资本追捧的两家智能硬件独角兽企业:大疆与优必选,分析目前中国智能硬件的处境。(大疆在 2006 年成立,迄今已超过十年,从严格定义来讲不算独角兽,但由于大疆的航拍机在 2013 年才开始被广泛报道,所以不少人仍视之为典型的中国独角兽公司。)


先抛出我们的结论:大疆或优必选,都不是“小米”,市场空间是最大挑战。


两家公司的硬实力


智能硬件企业是否优质,相比起人工智能企业来说,更容易被验证。


不过,没有投资人会怀疑大疆的技术水平,他们是少数被视为技术上能领先全球的中国科技公司,而优必选也多次在春晚上展示了炫酷的人型机器人技术,得到了不少金主的认可。


图片来源:雷锋网(左)及优必选(右)


两家公司在硬件层面的核心技术——大疆无人机技术,以及优必选的人型机器人技术——均属于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系统通过各种传感器和算法,让无人机或机器人能自动平衡、甚至自主移动(上图)。


大疆是国内目前少数能将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成功落地在智能硬件的独角兽公司。他们早就开拓出航拍无人机市场,并赚取了相当丰厚的收益,从大疆的融资资料可见,2014 年至 2017 年,他们营收从 27.2 亿元人民币增长至 175.7 亿元人民币,净利由 7.1 亿元人民币增长至 43 亿元,增长幅度极为惊人。


但大疆的优势并不止于技术。2016 年,由知名美国科技创业者 Chris Anderson 领导的 3DR 公司,曾推出智能无人机 Solo。尽管 The Verge 把它评为史上最聪明的无人机,但仍然斗不过大疆,饮恨离场。Anderson 认为他们失败的原因,是大疆能通过快速降价和铺货,迅速占领市场。


可见大疆的另一个重大优势,在于拥有能实现快速降价的强大供应链,以及能快速铺货的成熟销售渠道。


因此,大疆最近的一次公开募资(2018 年),就受到投资者热烈追捧,认购金额较原计划高出了 30 倍,估值达到 150 亿美元有分析师表示:“大疆的静态数据绝对牛逼,返回去要看技术壁垒和行业增速,这两项是基本面研究,是财务解决不了的。”


大疆和优必选收入数据比较。数据整理自全天候科技中国基金报


同样地,投资人也普遍看好优必选。据报道,优必选在 2018 年由腾讯领投,完成 8.2 亿美元的 C 轮融资,刷新了 AI 领域单轮融资记录。2019 年优必选再接受两江战略基金 C+ 轮融资,虽然未披露具体规模,但优必选 CEO 周剑曾经表示,C+ 轮融资后估值将达 100 亿美元,还称预期未来 3 到 5 年间,将估值提升至 300 ~ 500 亿美元。


但优必选的的商业化情况,是否足以支撑这个估值?


据消息指出优必选的销售能力增长强劲,5 年内增长 1000 倍,目前预计 2019 年销售额达到 60 ~ 80 亿人民币,并已实现盈利。用周剑的说法,是“COO 养活 CTO”(虎嗅注:通过良好运营来养活研发)。


某国际投资机构向虎嗅表示,优必选在机器人领域已经确定了龙头地位和商业化竞争优势,拥有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使公司获得较高的竞争壁垒;在产品方面覆盖各个等领域,供应链也足够完善,在商业化上具备显著的领先优势商业价值。


由于智能硬件公司的产品看得见摸得着,缺乏人工智能公司的“想像空间”,所以能被资本"喂"成独角兽的,一般具有相当的硬实力。然而,这并不代表以人工智能挂帅的智能硬件独角兽,日子会过得比以往的智能手机要好。


毕竟智能手机业已证明是消费者的刚需,其庞大的市场体量几乎是近几十年电子行业所仅见,但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硬件,其市场潜力仍然成疑。


被质疑


因此,尽管不少人认可大疆和优必选的实力,但近年也陆续出现质疑的声音。质疑者并非否定这些智能硬件独角兽的实力,而是质疑这些智能硬件的市场,是否真的能支撑起这个市值。


先来看优必选。


如果按 2018 年的 C 轮融资计算,当时优必选估值为 55 亿美元(约 390 亿人民币),同样属智能硬件的大疆,在 2018 年估值约为 150 亿美元,是优必选的 3 倍左右。而优必选在 2018 年目标收入为 20 亿人民币、2019 年预测约为 60 ~ 80 亿人民币。对比起 2018 年大疆收入约为 180 亿人民币,也仅为优必选的 2.5 倍。如果大疆的 150 亿估值合理的话,优必选的 55 亿估值,应该还算合理。


但优必选在 2019 年的预计收入,对比起同年未公开细节的 C+ 轮的 100 亿美元的估值,估值水平就已经比性质相当的大疆要高出不少。如果我们把不同类型的机器人公司进行横比,就能更明显见到优必选是如何被“被高估”。


库卡(已上市)数据来自 Ychart、新松(已上市)数据来自新浪财经、Makeblock 数据来自亿欧、小胖数据来自搜狐


从上图可见,上市的工业机器人新贵库卡 (Kuka),近两年收入都均逾 250 亿人民币(约 35 亿美元),但市值还不到 20 亿美元;国内工业机器人龙头新松,2018 年收入达 30 亿人民币,但市值却只有 215 亿人民币(约 30 亿美元)。非人形的教育机器人小胖,早前估值才 20 亿人民币( 2.8 亿美元),专注教育机器人设计的 Makeblock,估值才 25 亿人民币(3.5 亿美元)。


优必选的业务,覆盖 B 端和 C 端,B 端以行业场景划分,针对不同行业领域做定制化开发,C 端主打的是 STEAM 教育、以及情感需要的陪伴机器人。但优必选的估值,比起专注 B 端市场的库卡和新松,以及专注教育市场的几家初创公司,都要高出不少。


优必选为什么能有着比其它机器人公司更高的估值?这是因为优必选的重头产品,是只在科幻故事里出现、拥有强大人工智能的人形机器人。优必选在春晚上大出风头的,也是旗下的人形机器人 Walker、Alpha 和 JIMU,而且 CEO 周剑的的目标,也是:“让人形机器人走进千家万户”,他们的 CTO 熊友军也强调:“机器人具有人形化的外观非常重要,这是与人类建立情感联系和信任的基础。”


但质疑优必选的媒体和投资人,却认为他们产品的智能程度和性能设计还有待提高,现阶段更只能满足 B 端的展示。事实上,有教育机器人业内人士告诉虎嗅,优必选的业务其实集中于人脉含量多于技术含量的 G (政府)端市场。举例说,光是 2019 年优必选的 60 ~ 80 亿收入里,有 1/3 很可能来自阿联酋政府分 4 年执行的 25 亿元教育单子,所以某程度上,他们的业绩并不是源自产品的吸引力。


JIMU 教用机器人。图片来源:优必选。


这些主打 G 端的教育机器人,就是曾上春晚、能通过编程跳舞的 JIMU。可是,与其说 JIMU 是一台拥有高度人工智能的“高科技机器人”,不如说“它”只是一台新奇的 STEM 玩具(上图),其智能功能,仍然相当有限。诚然,贵州一单来自贵阳市教育局的 1.7 亿教育机器人采购订单,就有老师质疑这些教育机器人“太贵了”。换句话说,如果这设备不是 to G 的话,估计不会有 C 端用户考虑。


那以情感需要的陪伴机器人呢?以 2017 年初与 Amazon 合作推出的陪伴机器人 Lynx 最为著名。“他”虽然拥有人工智能界里首屈一指的  Amazon Alexa 语音助手,外媒也觉得“他”新奇有趣,但仍然觉得“他”不值得买。CNET 认为 Lynx 的所有智能家居功能,均被更便宜的设备、更好的所取代。Tom’s Guide 更指出,很难为一台只会跳舞、做瑜珈的人工智能音箱而付 800 美元(约 5700 元人民币)。


后来,媒体发现 Lynx 机器人就连在 Amazon 的销售榜单上也只能敬陪末席,连国内竞品 Makeblock 都比不上,可见,消费者觉得自己的情感需要,并不值 800 美元。


当然,这并不代表优必选无法造出优秀人形机器人。在 2019 年春晚表演的 Walker,在技术上能与日本的 Asimo 看齐,问题是它尚未进入量产阶段。据悉,优必选会仍在深度布局,要把500公斤扭矩的伺服舵机做到一两千元,从而将机器人的价格降到 5 万元左右。问题是价值 5 万元的陪伴机器人,你会买吗?


换言之,人形机器人的最大问题,就是性价比太低。可见,优必选主张的“情感”需要,真的值得 55 亿市值吗?


再来看大疆。


大疆在 2018 年融资时,董事会表示在 2022 年,其营收可达 1700 亿元,在未来 5 年收入可涨 10 倍。有投资者表示这估算合理,并认为就算只做无人机和影像,大疆到 2022 年也能达到 900 亿元人民币营收,因此,这次融资引起投资机构的激烈争夺。


图片来自国际电子商情


但没想到在 2019 年画风突变,当时大疆突然传出贪腐丑闻,损失金额接近 10 亿人民币,后来开始有媒体认为,大疆无人机市场其实已经饱和。国际电子商情甚至怀疑,当年大疆极有可能在2018年出现 5% 的负增长(上图),反腐事件只是来掩饰业绩不佳的借口。


无人机是一个相当吊诡的市场,它本身会带来一定的安全及隐私问题,所以当无人机普及化,大众关注度愈高,争议也开始出现。2017 开始,全球各地就多次发生无人机闯入机场、以及无人机大闹人烟稠密的城市,这使航拍无人机的形象变得愈来愈负面,多国政府也开始收紧管制,而不少景区也禁止游客操作无人机。


根据美国联邦航空总署 (FAA) 的最新统计,2019 年美国新注册消费级无人机数字,几乎零增长(下图),可见无人机市场增长乏力。尽管大疆的智能硬件已打开了一个蓝海市场,但它并不一定就是消费者的刚需,也不一定足以支撑一家估值 150 亿美元的公司。


美国已注册消费级无人机数量,注意这不是新增数量、而是累计数量。图片来源:美国联邦航空总署


就在航拍机市场即将饱和之时,大疆更被卷入中美贸易战的冲突,多次被美国议员点名关注。虽然大疆当时曾霸气回应:“无人机能拆开的每一个零部件都是大疆自己生产的,底层代码都是自己的。”但业内人士表示这说法都是谎话:大疆无人机经常使用由意法半导体或索尼等外国公司提供的芯片,各种视觉算法也包含不少海外的开源代码,就连大疆的遥控器,也需要申请苹果的 MFI 认证。


早前不少中国企业都因被列入实体清单,业务受到严重影响,连华为也无法在美国制裁下完全不受影响,更何况是大疆?


更麻烦的是,即便大疆真的能完全自研自给,但美国可是大疆最大的市场,倘若卷入贸易战,销售额必然受到严重冲击。而且当航拍无人机市场日渐饱和,大疆因而开始开拓行业无人机市场,但行业无人机市场的客户,多为公共事业以至政府部门。由于美国政府部门公开表示要停止使用大疆无人机,他们在未来会否像赶绝华为的基站市场一样,不断在全球压榨大疆行业无人机的生存空间?


因此,大疆急于寻找航拍无人机以外的新市场,藉此在 2022 年满足 10 倍营收的增长目标。由于大疆的强项是技术,他们以无人机的核心技术——自动控制和机器视觉技术——为基础,尝试在不同领域落地。例如,他们尝试把无人机的三轴云台,改装成手持稳定器,主攻 Vlog 市场;也尝试将避障技术改为激光雷达,主攻自动驾驶汽车市场。


但是,大疆由于其智能硬件属性,使其转型之路十分崎岖。


大疆:产品多元试错的压力


大疆从 2018 年开始,陆续把产品由天空覆盖至地面、从消费级到专业级、包含影像、教育、汽车、农业,产品线因而变得相当复杂(下图)。而且,每条产品线还再细分不同形态,更曾在 9 个月内,接连推出了三台主打 Vlogger 市场的消费级手持影像设备:带镜头的 Osmo Pocket、手机稳定器 Osmo Mobile 以及运动相机 Osmo Action。



尽管大疆能以擅长的供应链手段,通过零件复用和大规模采购来降低生产成本,但多个产品的受众群体相当接近,大疆内部必然存在互相竞争市场资源、甚至消费者的情况。更令人不解的是,近年运动相机市场明显萎缩,但大疆偏偏在 GoPro 也几乎要卖盘求存的时间点,突然进入运动相机市场。内部消息指出,去年 Osmo Action 的销量不佳,为大疆带来颇为严重的库存问题。


为什么大疆会采用如此诡异的转型手段?


在智能硬件研发与制造成本极高,只要押错注码,就会血本无归。回想 2015 ~ 2016 年,当时仍然是智能手机公司的宏达电 (HTC),由于手机业务难不敌苹果和三星,最终决心在 VR 市场孤注一掷,推出了著名 VR 设备的 HTC Vive。但 VR 市场没有为他们带来预期中的收益,反而把 HTC 拖累得一蹶不振。


大疆自身也吃过押错宝的苦头。 2016 年,它曾经集中资源全力发展专业影视行业,当时在索尼和尼康高薪挖了多名技术人员,先后推出 Inspire 2 航拍无人机及 Ronin 2 影视云台等多款专业产品,但到了今天,尽管 Inspire 2 在各项技术上已落后,但大疆迟迟未推出新一代。有业内人士估计,这条用了大疆不少资源建立的产品线,可能因为没有带来明显的收益,已被大疆所遗弃。


可是,即使不少科技公司也会像大疆一样,在不同领域上作出尝试,但这些尝试往往仅限于研发阶段。但大疆的问题是急于把手上技术,在各个方面转化为实体产品,因而在产品化的过程里消耗大量资金,也使每项新产品能分得的资源大幅减少,无法聚焦研发和推广,影响产品线的发展。


由于大疆在发展上失去方向感,对这些产品的底气不足,只能通过分散投资、不断试错来降低风险;但分散投资、不断试错的结果,反使他们更难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


举例说,早前大疆被传出为了发展自动驾驶业务,把特斯拉的高管也挖过来。但量子位消息指出,被挖来的特斯拉高管最后离职,原因是“感觉大疆梦想太大,而且现在为梦想买单的能力看起来也不匹配。”——想像一下当蔚来和小鹏倾全公司之力去造车,当格力也不得不与威马合作造车,大疆结果也只能雷声大、雨点小地造出车载激光雷达。


大疆在 2018 年之后,网络搜寻量不增反减,市场推广乏力。数据整理自 Google Trends


而且,这些全新的产品线,并不像航拍无人机市场全无对手,各个领域都需要面对竞争。但大疆产品线庞大,使他们没有足够的资源,增添让人惊艳的新功能,往往被用户批评为挤牙膏。尽管他们近年推出一大堆产品,但他们却不得不减省宣传和销售支出(大疆在 2018 年后,就未有举办大型产品发布会)。网络搜索量近年不增反减(上图),就可见大疆新产品的关注度,反而愈来愈低。


优必选:商业量产的悬念


但大疆还是比较幸运的,至少他们仍然能够把技术成功产品化和商业化。相比之下,优必选却渐渐进入了死胡同。


先前我们提到,投资人看好优必选,并不在于业绩,而是因为优必选 CEO 周剑的目标是:“让人形机器人走进千家万户”,并打算在 4 ~ 6 年内商用化(即 2020 ~ 2022 年)。但他们的人形机器人设计成本高昂、但能实现的功能太少,缺乏性价比,就只能通过 G 端的人脉去开拓市场,无法在以情感主导的 C 端上取得突出的成绩。


事实上,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一直在泼优必选的冷水,李开复就曾公然批评:“人形机器人将马上进入千家万户的说法,简直是无稽之谈。”机器人领域上十分驰名的 IEEE RAS 协会,也认为要推出可靠且可商用的人形机器人,还需要 30 年以上,他们更指目前有关人形机器人研究和开发视频,根本都是在误导公众。


左:波士顿动力 Atlas 及 Spot,右:优必选 Walker。图片来源:波士顿动力及优必选。


事实上,在全球都有不少优秀的科技公司在专注人形机器人研发,波士顿动力的 Atlas、软银的 Pepper 以及本田的 Asimo 等,但大多遇上了商业化困难的死局。以波士顿动力为例,他们的技术水平远高于优必选,所受到的关注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波士顿动力仍然遇上严重的商业化困局


为什么人形机器人很难商业量产?目前科技界的共识是:仿生物形态(包括人形)的机器人,成本高、效率低,性价比不高。仿生机器人的最大好处,是能够自主适应不同的场景。轮子只能在平地上走,但双足就能自主适应不同场景,有着更大的通用性。但要让机器人做到指定的单一功能,根本不一定要用到人形机器人设计。


想让机器人进行简单而重复的搬运工作,设计一组简单由少量电机组成的机器人小车就好。但为了人形化而设计成仿生物设计的双足机器人,就需要用上大量的电机、更复杂的算法和更精密的结构来实现,无论是生产或研发成本,都会比一般机器人要高出不少。


左图来自 Research Gate,右图来自 Sematic Scholars


图左是大疆的四轮机器人 Robomaster S1,它单纯通过简单的算法和麦克纳姆轮结构,就能多方向高速移动。但上图右就是仿生机械足,它需要复杂的舵机和算法组合,才能平稳缓慢移动。简言之,优必选真的要做出能适应多种不同场景、应付人类不同情感需要的人形机器人,就必然要付出比非人形机人更高的成本。


目前优必选的最强的 Walker 机器人,已经能实现相当复杂的手部腿部动作,但优必选迟迟无法把  Walker 量产的原因,根本原因就是生产成本太高。即使优必选已建立起成熟的供应链,但我们先前也提到,他们目前仍然在争取把售价降至 5 万人民币左右,还是那一句:以 5 万元满足你情感需要,你买不买?


无疑,仍然会有用户愿意花这 5 万元,但他们也希望这 5 万元,能带来生活上的方便吧。但问题偏偏可能是:消费者花了大钱,也不一定能满足用户的情感需要。因为人形机器人的最大优势,仅仅是能通过机械足来适应复杂的地形、以及通过机械手进行复杂的物理操作。但人形机器人的技术本身,并不足以让适应各种人类的真实场景。


想要人形机器人能满足“人类”的情感需要,“他”需要懂得听主人的指令,要懂得看四周环境,要懂得如何为主人服务。因此,优必选的机器人还需包括机器视觉、自然语言等人工智能的协助、也需要各种数据和服务平台的支持。


但尽管优必选的人形机器人技术真的强大,但他们多次强调其核心技术在于伺服舵机和相关算法。无疑,机器视觉能借助优必选的伺服舵机技术,有效地在多种应用场景落地,但优必选在伺服舵机技术上的积累,却无助于提高机器视觉或语音识别的准确率。


退一步来说,即使优必选拥有业内最优秀的机器视觉或语音识别能力,但在全球领域范围内,人工智能技术仍然远远称不上成熟。Amazon Alexa 已经是语音助手里的顶尖份子,但仍然无法让媒体觉得 Lynx 值得 5700 人民币;Google 的计算机视觉技术再牛,也被因为种族歧视而伤了人心。用户真的愿意仅为了不成熟的人工智能,而花 5 万人民币来购买采用结构复杂、成本高昂的人形机器人?


2020,智能硬件的最艰难时刻


但智能硬件真正最艰难的时刻,实际是 2020 年,新冠疫情爆发。


今年年初新冠疫情爆发后,大疆业务受到不少影响,更有传言指他们可能要撤出北美。在这个困难时刻,大疆更传出要裁 50% 员工。即使他们的发言人如常霸气否认,但包括虎嗅在内的不少媒体也收到消息,不但确认裁员消息属实据知裁员潮更持续至今,甚至有多个部门因而团灭。在大疆离职群更有员工透露,大疆第 2 号人物、总裁罗镇华,也处于半离职状态接近一年,很可能也会被裁掉。


就在全球疫情肆虐、销售部门团灭之际,虎嗅得知大疆内部流传着与市场气氛相异的好消息:他们 2020 年上半年,居然实现销售额同比上升;同时,科创板日报早前也有消息指出,大疆即将在明年于香港上市。究竟是大疆真的转型成功,所以才准备上市?还是他们重演着 2018 年的故事,先通过裁员把数据“造好”,然后像最近接连 IPO 的人工智能公司一样,准备要流血上市了?


而优必选在神话般的 C+ 轮融资之后,已经准备在 A 股 IPO。但在去年年中,有消息指优必选科技底层 LP 基金 2 亿人民币份额,正在寻找受让方,为什么在 IPO 的前夕才准备退出,无疑耐人寻味。但在及后优必选的上市进度,却一整年都没有任何音讯。目前尚未有消息指出,优必选会否也受到疫情或贸易战所影响。


本年 7 月,优必选因委托合同纠纷一案,被深圳市南山区法院查封扣押其名下接近 2500 万元的资产。申请冻结优必选资产的原告深圳市爱施德股份有限公司,是去年成为优必选新款机器人“悟空”的全国总代理。


先前就有业内人士向虎嗅表示,“有公司为了把利润做上去,就先去找经销商大量铺货,不立即收钱。也就是以信用政策应收账款来换取收入的大幅增长,这是监管机构最常盯的一个点。”但这是否与优必选被冻结资产一事有任何关系?目前不得而知。


但无论如何,传言始终是传言。但肯定的是,2020 年将会是智能硬件产业最难过的时候。需要大量资金周转的智能硬件企业,在这环境下要生存不容易,而资金并不充裕、规模不算巨大的智能硬件独角兽,要生存更不容易。


智能硬件,目前并没有蓝海


中国人工智能的独角兽,目前面对不少困难。那要把虚幻的人工智能,在需要大量资金支持的智能硬件上落地,面对的困难只会更大。但是,这并不代表人工智能无法与智能硬件结合。


目前安防产品已经大量使用人工智能进行人脸识别,智能手机通过人工智能作为语音助理,以及拍摄影像。此外,自动驾驶虽然遥遥无期,但不少汽车已经引入人工智能作为辅助驾驶系统……


不过,从上面的例子可见,在目前人工智能的水平仍有待提高的当下,人工智能对智能硬件来说,最多只是原有功能的补充辅助,但难以挖掘出全新的智能硬件市场、全新的蓝海。


换言之,人工智能可能帮助让你的原有的智能硬件产品锦上添花、卖得更好,但无法让创业者难以找到一个新机遇,由一家初创公司,摇身一变成为企业巨头。


换句话说,大疆或优必选,都不是“小米”。


其间的逻辑在于:智能硬件的成本极重、AI技术并不稳定,初业者急忙花大钱把技术产品化,倘若失败就会出现严重库存,可能因为无法周转而倒下来。但初业者如果不敢花大钱呢?你就无法把产品价格压至市场能接受的程度,也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大规模的推广,不但难以在市场推广,也更难吸引投资者注资。


智能硬件发展的真正拐点,可能还是要等数年,等5G 普及后,才能引申出一波 5G+人工智能+物联网的革命。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