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财约你-腾讯新闻(ID:caiyueni2016),访谈对象:欧阳自远(天体化学与地球化学家、“嫦娥之父”),编辑:许文苗,题图来自:电影《流浪地球》
“不要回答,不要回答,不要回答!”
面对三体监听员发出的警告信号,叶文洁最终按下发射按钮,地球坐标遭到曝光,三体舰队驶向地球,宇宙黑暗森林法则开始运行。
“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像幽灵般潜行于林间……他必须小心,因为林中到处都有与他一样的潜行的猎人。如果他发现了别人的生命……不管是天使还是魔鬼,不管是娇嫩的婴儿还是步履蹒跚的老人……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开枪消灭之。在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狱,就是永恒的威胁,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将很快被消灭。这就是宇宙文明的图景,这就是对费米悖论的解释。”
如果你是叶文洁,你的选择是什么?按下按钮还是不按?
在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里面,宇宙文明之间的残酷搏杀恐怖如斯。但是,千百年来,人类对外星文明的寻找又是如此孜孜不倦。
我们的文明丰盈又渺小,人类的航空技术看似伟大又极其脆弱。承载着人类探索太空渴望的旅行者1号,飞行40余年,飞行了不到太阳系半径的千分之一。
而银河系又有多少“太阳”?多达千亿。
在旅行者1号刚刚飞出冥王星传回的一张照片中,地球在里面渺小到连一个像素点都没占到,似乎还不如一粒尘埃。
“你会感到虚无吗,会惧怕吗?”我们问了欧阳自远这样一个问题。
这位科学家曾在标本中看到 “年轻时的太阳、中期的太阳、壮年的太阳、死了以后的太阳”,看到星球如何走向死亡。
而地球同样有“死亡”的那一天。
他说:“没有什么惧怕的,我在慢慢地走进去,我希望在一个黑暗的通道里头,能看到一点点灯光,我又增加了勇气,再往前走。”
这次,我们只谈星辰大海。
以下是访谈实录精编:
惊魂“2019OK”:与地球擦肩而过
马腾:2019年7月25号,小行星 “2019 OK”掠过地球,距离仅为地月平均距离的五分之一。当时所有的天文学家没有发现它到来了,事后惊出了一身冷汗。他们形容 “2019 OK”不可思议的接近地球,非常危险,如果它撞击地球的话,产生的危险相当于广岛核武器爆炸的30倍的能量。您怎么来看“2019 OK”小行星和地球有惊无险的“擦肩而过”?
欧阳自远: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在火星跟木星之间汇聚,离我们还比较远,有些小行星轨道变化会接近地球,威胁不会太大,毕竟距离太远。
还有一部分小行星,我们叫做近地小行星,已经记录下来的大概有两万个,这部分小行星对地球的威胁是比较大的。
马腾:有点像距离地球很近的定时炸弹。
欧阳自远:对。所以现在全世界组织力量要监测小行星,尤其是地球附近的小行星。小行星撞击地球应该说是一种很正常的、历史上发生过多次的事件。月球其实帮了地球很大忙,因为月球离地球太近了,只有38万公里的距离,小行星过来的时候,很多就撞在月亮上。月亮的背面砸了多少坑啊,全是坑坑洼洼的。地球有这么一个“好女儿”,始终守护着自己的母亲,而且抵挡了很多的小行星的撞击。
马腾:也有人认为 “2019 OK”似乎是它后面有一个不明的飞行物撞了它一下,改变了它的航向,让它掠过地球,没有撞上地球。大家就在想,地球人不可能创造出这么快的一个飞行器,是不是外星人干的?
欧阳自远:现在整个太阳系没有发现外星人活动的任何痕迹。一个正常的小行星,它们相互之间也说不定会撞。它们一撞,两家都要改变自己的轨道。
马腾:那这对地球人来说太幸运了。
欧阳自远:对啊。地球幸运的事很多啊,当然了也遭遇过一些撞击,最明显的撞击那是6500万年以前的恐龙灭绝事件。
马腾:有这么多的小行星觊觎地球,要来撞击它,现在人类有什么办法来预测它,阻止它?
欧阳自远:科学家承担了一个重要的责任,保护地球全部生命的安全。全世界已经组织起来监测小行星,预报小行星的轨道会不会撞击,编录了2万多个在地球附近的小行星。
防止小行星撞地球有很多方案,有人说我们现在已经有原子弹、氢弹了,我们过去把它炸掉不就完了?我认为这是一种很愚蠢的做法。你把它炸掉,最后炸成很多碎块,它还得掉到地球上,照样引起各种灾难。
我参加过一次人类紧急状态会议,什么紧急状态呢?小天体撞地球,万一发生了这种事情,科学家应该如何拯救人类?大家讨论各种方案,现在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呢?我们的技术可以实现的,我事先知道小天体的轨道,提前一年或者很久派一条飞船飞到它附近,着陆在它的上面。
着陆以后,我轨道算得很准了,我带了发动机,那么我朝某一个方向稍微使一点力,它就稍微地慢慢偏转,最后绝对跟我们地球的擦肩而过,这个并不困难。
揭秘吉林陨石雨:真实版“白日焰火”
片段 |揭秘吉林陨石雨:规模世界罕见却未伤及一人
马腾:(关于天体撞地球),您参与了吉林陨石雨的研究,这个研究有很多的成果到现在还是在世界前列的。吉林陨石雨的真相是什么?
欧阳自远:1958年美国和苏联这两个超级大国为了空间霸权的竞争,两家去探月球。1960年,他们两家探火星了。1961年,加加林上天。1969年,阿姆斯特朗登上了月球。如此迅速的发展,我们边都沾不上啊。但是他们搞的都是天上的东西,天上的东西掉下来了,我说那我来研究,就从1958年开始起研究,到1976年我已经有些学生了,另外我自己也研究了很多次陨石降落。
吉林陨石的降落是1976年3月8日下午。
马腾:是个白天,对吧?
欧阳自远:对,三个大火球向吉林市的北郊坠落下来。
马腾:好吓人啊。
欧阳自远:第一个大火球大概有满月那么大,另外两个稍微小一点,有足球大小,后面拉了一团火焰,轰隆轰隆的声音,响彻了吉林省各个地方,大家非常恐慌,以为是敌人袭击我们。当时紧接着听见了几声强烈的爆炸声,它在空中分裂了、炸开了,稀里哗啦地很多石头就掉下来了。最大的一块飞得最远,保持原来的方向和速度,后来挖出来1.77吨。
马腾:是现在世界上最大的石陨石。
欧阳自远:对。第二块落得近点,有400公斤,第三块是123.5公斤,第四块是80公斤,越来越小,分布的面积是500平方公里,这是世界历史上分布面积最大的一次陨石雨。
但是当时不知道这些,我当时正在前门饭店,参加中国第二次地下原子弹爆炸的方案讨论。中国科学院半夜里给我打电话,明天一早赶到机场,带领一支队伍去考察,“吉林出事了”。我们到了长春,当地的科委送我们到了吉林市,我一了解,我说这是一次典型的陨石降落。
马腾:不是敌人袭击我们。
欧阳自远:不是,我们后来就系统地开展调研,主要是调查它运行的轨道、它是如何追上地球、撞上地球,然后下午三点撞到吉林市北郊。那个地方是一个工业区,住了一百多万人,但是很奇怪的没有一块石头砸碎了老乡的瓦片。当时有一群鹅在地上走,他们老乡们告诉我,噼里啪啦掉了几块石头,鹅很惊慌,飞起来,我到那地里去看,一根鹅毛都没有。
马腾:这是一个友好的陨石雨。
欧阳自远:这次石头掉下来非常友好,因为刚好那时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逝世两个月。周总理是1976年1月8号逝世的,它是3月8号降落的,所以老乡们都告诉我,你知道吗?这是总理的行星啊,你看它在天上多高啊,掉下来掉了两个月啊,才掉到我们这里来。
我觉得老乡们是有迷信色彩的,但是也寄托着一种对总理的敬爱。当地的老乡们都哭着捡那些石头藏在箱子里,妇女们缝了一个荷包包起来,贴身地挂着。我说保佑你们好人一生平安,因为我不能说这是个迷信、这是假的等等。
我做报告说,这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块石陨石,老乡们底下就喊呢,你说得太对了,周总理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个领袖啊;我说这块陨石不是很奇怪的陨石,叫普通球粒陨石,最普通、最常见的陨石。他说,你说得太对了,总理就是最普通的人,总理爱人民,没有损害老乡一片瓦,没有砸死一只鹅。
延续千年的争吵:外星人存在吗?
马腾:也有很多年轻人在研究这个事情,为什么没有伤害到一人一畜,有另外一种说法,也许是有外星人在保护我们,您相信外星人吗?
欧阳自远:我不信这件事情外星人保护我们,外星人的问题任何一个科学家都不敢讲。
马腾:您觉得有外星人吗?
欧阳自远:完全可能有啊,我们的太阳系管了八大行星,地球是其中之一。地球上不但有各种生命,而且有几百万个物种。我们的银河系有多少个这种太阳?2000亿个太阳。而宇宙有千千万万个这种星系。你敢说别的太阳系就没有类似于你地球的行星?不敢说,为什么?我看不见,我也不知道。
马腾:科学界有个费米悖论,说如果有外星人的话,可能已经来造访过我们了,或者说我们应该是用一些方式碰到过它。但是没有,那就说明没有外星人,人类就是一个孤独的存在。
欧阳自远:我们现在正在寻找太阳系还有没有其他生命,哪怕细菌都了不起,因为它是生命啊。我们做嫦娥四号的时候,很多人给我打电话,欧阳啊,别干这种事啊!我说怎么了?他们说外星人全在月球背面,监视地球,监视人类的活动。他们就发了很多照片给我,大概有100多张。这些照片每一张我都可以找到原照片,全是PS上去的。
我说你们放心,月球背面绝对没有外星人。甚至有人说阿姆斯特朗都被外星人警告过了,说地球人应该关爱生命,远离月球。可惜阿姆斯特朗已经不在了,他的战友叫奥尔德林,我有一次遇见他,我说有这个事吗?他说瞎掰,全是媒体胡编乱造,我们什么也没有遇见。
马腾:人类其实蛮想在太空里找到一个跟自己相近的智慧。美国发射了旅行者一号、旅行者二号,就试图要挣脱太阳系飞向银河系,到银河系里面去找智慧生命。旅行者一号上面有一个磁盘,能够运行一亿年,上面有各种的声音、有图像,还有中国的音乐《高山流水》,京剧,中国的五种方言。还有美国前总统卡特写的一个书面的小卡片,他说我们正在努力地延续我们的时光,争取跟你们来相遇。您怎么来看旅行者一号、二号它们的探索呢?您觉得它们有一天能够找到外星人吗?
欧阳自远:旅行者一号、二号是我们现在人类飞得最远的飞行器。它们目的首先是探测太阳系的八大行星,然后希望越走越远,它现在已经走出了100多亿公里。
马腾:好远啊。
欧阳自远:看起来好远啊。我们太阳系的半径是多少呢?是15万亿到30万亿公里。旅行者一号太阳系半径的千分之一还没飞到。
马腾:千分之一都还没有到?
欧阳自远:对!它们要 25000年以上才能飞到太阳系的边界,要4万年才能飞到隔壁的那个“太阳”(比邻星),旅行者一号、二号根本没有飞出太阳系。
媒体有一个误解,因为人们报道是飞出了日球层边界,日球层是太阳发出来的激波的边界,不是我们太阳系的边界,结果媒体又搞不懂,你没有几万年出不去。
马腾:它飞出了八大行星的范围了吗?
欧阳自远:现在的技术来说,还要三四十年可以飞出八大行星。但是外面还有更辽阔的,有柯伊伯带,还有奥尔特云。
马腾:在旅行者上,我们放了很多的图像、声音,试图让外星人来理解我们的文明。
欧阳自远:人们的愿望是完全可以理解。
马腾:我就在想,要是我会放什么东西上呢?我可能会放一段欢笑的声音。另外我还可能会放一个喊妈妈的声音,“妈妈”,好像全世界都是这样叫妈妈的。如果您在航天机上放一段声音,试图去跟外星人接触的话,您打算用什么样的方式?
欧阳自远:当然无线电是最快的。
马腾:这是科学家的选择?
欧阳自远:对,不可能去选一个旅行者一号再去联系,且飞呢!地球上不知道都换了多少代以后,它还没到呢。我们现在的技术能力太差了,因为我们不能以光速飞行,我们受了很多技术的限制,我们现在人类的科技水平还没有到那种最高级的星际文明的程度。
马腾:可不可以把人类分解成光子,过去了然后再用光子把他又制造成一个人。
欧阳自远:不可能这样分解的,原子都不行,还要分解,原子核也飞不了,电子也只能达到70%的光速,这都是事实啊。光子的质量趋近于零,就是你一个人要全部肢解。再把他组合成一个人,我们现在没有这个技术。
马腾:您觉得有一天会有这个技术吗?
欧阳自远:我认为你怎么想都无所谓,这是你的想象,你的期望,但是能不能够做到,那是另外一个问题。有一种说法是乘坐光子火箭以光速飞行,三年就可以到隔壁的太阳,但你这三年怎么待啊?你不能是人啊,只能全部是光子啊。有人计算过,一吨重的火箭无法以光速飞行,因为你要瓦解,金属这种固定的形态全部要瓦解成光子。就算可以,你要用多少能量才能够达到光速呢?需要相当于人类有史以来使用的能源的总和,你才能够使一个一吨重的火箭达到光速。这里面还有一个前提,你必须瓦解。
“地球还不如一颗灰尘”
马腾:在月球上看地球,地球是是一颗蓝色宝石一样的星球;在火星上看地球,地球跟万千星星一样是一颗蓝色的星星;再远一点,从土星上来看地球,应该是16亿多公里来看地球,那它就是一个黯淡的尘埃一样的东西。
现在我们所能得到地球最远的影像是旅行者一号,在60亿公里的距离拍摄的地球,就要特别放大来看,只有0.12个像素,很小很小的一颗非常黯淡的小蓝点。您在研究浩渺的太空的时候,有没有觉得地球太渺小了,会不会产生一种虚无感?
欧阳自远:应该说我们的地球出现了人类,太艰难了!38亿年以前地球上出现单细胞生命,最后出现了人类,出现了高等智慧,太珍贵了。所以第一你要敬畏、要爱惜、要保护、要尊重它,这是我经常觉得我们太有责任要保护好这个地球了,因为你很难找到这样的对象。
第二我敬仰伟大的宇宙,它创造了人类,创造了所有的一切。人类太渺小了,从遥远的外太空看整个的地球还不如一颗灰尘,我们还成天惦记着这些恩恩怨怨,完全没有必要。
马腾:欧阳老师,还有一个问题是关于时间的,地球现在有46亿年的历史。我们如果把它换算成一天的话,24小时的话,那我们的人类起源可能是最后的这1分10秒出现的。人类起源到人类的进化又经过了几百万年的时间。
现代人的出现,就是最后那一秒的时间出现了。在时间的长河中,这是多么的一瞬之间的事情。所以有些时候,我觉得面对着无始无终的这么一个宇宙、这么一个历史的时间长河,我有的时候一种幻灭的感觉,你有没有这种感觉?
欧阳自远:没有。我总感觉到无穷无尽的未知。
马腾:我觉得无穷无尽就让人觉得很惧怕。
欧阳自远:不,没有什么惧怕的,我在慢慢地走进去,我希望在一个黑暗的通道里头,能看到一点点灯光,我又增加了勇气,再往前走。
马腾:反而使你成了一个乐观主义者,是吗?
欧阳自远:我感到很乐观。我们生命是短暂的,我们不能苛求永世,我们只能使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好。
地球也有“死亡”的那一天
马腾:刚才我们讲了地球的形成多么玄妙,充满了巧缘。爱因斯坦晚年研究了世界的结构之后,说了一句著名的话:一切都是被安排好的。他还说“上帝不会掷骰子”,地球、人类的产生好像有很多的随机性。但是这种随机性也有一个触碰机制来让它有必然性,您怎么来看这种偶然性和必然性之间的关系呢?
欧阳自远:他也感到世界太巧妙了、地球太神奇了,很多都是巧合汇集在一起。当然我相信地球的演化有它本身的原因,地球本身有很大的能量。它年轻的时候很气盛,火山一大片,地震也剧烈得很。
马腾:所以那个时候是不可能有人类的。
欧阳自远:是的,它越来越衰弱,越来越衰老,地球也会死亡。
马腾:好吓人!
欧阳自远:不要害怕,月亮已经死了30万万年了,基本上没有活力了。它里面已经固化冷却了,就好像一个人只剩下一个躯壳,循环系统血液也不循环了,神经系统也不起作用,实际上它是一个没有生命力的一个星球了。
马腾:就是荒芜的、寂寞的一个星球。
欧阳自远:对,它就每天按照牛顿规定的自己转、绕着地球转,一直要转下去。
马腾:听上去觉得好哀伤。
欧阳自远:是的嘛。不过我也觉得不值得哀伤,为什么呢?有生必有死,人是这样,月球已经死了,火星老态龙钟了,接近死亡了。我们的地球到了壮年期,我计算了它的能量,大概地球的活力还有45亿年。
马腾:45亿年后也就没有地球了?
欧阳自远:不是没有地球,地球仍然有,只不过里面已经冷却了,它就是一块大石头,再也没有火山了,再也没有地震了。我们的地球没有活力,但干嘛要它的活力,它自己转就行了,万物生长靠太阳,只要有太阳,我们地球表面照样是生机勃勃、万物生长。
但是太阳也有它的末日,它的氢燃烧完了,它要烧另外一个东西,它就要膨胀。银河系有2000亿个太阳,我看过年轻时候的太阳、中期的太阳、壮年的太阳、死了以后的太阳,都有标本呢!我们这个太阳也会经历这么一段过程,就好像世界上有小孩、有老人一样,我们都得遵循这一条最后走向死亡,这是正常的。所以太阳要膨胀,膨胀要吞食掉我们的地球。但是你用不着操心,45万万年。
中国为什么要探月?
片段 | 月球为何是军事制高点?在月球上建激光武器1.3秒即可打击地球
马腾:您在1994年向有关方面呈交了第一份中国探月计划,为什么在这个时间点提出探月计划?
欧阳自远:1992年我们国家立项了载人航天,我们的火箭、飞船、卫星有一定实力了,再进一步,我觉得国家可以去月球了。
马腾:刚才我们讲到月球其实已经在31亿年前就结束了它的生命,它很荒芜。为什么在中国还不是特别富强的时候提出来要去探月?
欧阳自远:你要进入宇宙,进入空间时代,你不能光绕地球转,只有开展更远的航天的飞行。那么第一步是月球,第二步去火星,第三步越来越远,你必须这么走。
还有月球的军事意义,对未来人类社会的发展将发挥巨大的作用。现在很多国家都在月球上建立科学基地,这是美其名而曰,实际上都想占一个地盘。但是联合国有规定,不能在月球上殖民,就是你不能占有地盘,因为这是人类的财富。有些国家都要在上面建立基地,假如在这个基地上设置光速武器,像激光武器、微波武器,它要攻击地球的空间、地球表面的各种军事设施,1.3秒立即摧毁。因为光速1.3秒就到地球了,而你却永远打不到它,因为它在月亮上。
马腾:我们去开发月球还是因为月球有十分丰富的能源,请欧阳老师跟我们讲一下它的能源是什么样的一种分布?
欧阳自远:月球的能源有两种,一种是太阳能,那是最清洁的能源了。月球有一个好处,没有天气变化,它是超高真空,没有云,没有雾,不刮风,不下雨,太阳直照月球表面,太阳能密度高。科学家建议在月球的赤道上修一根腰带,用太阳能发电板来装配,让机器人在月亮上用月球的土壤立即可以做成太阳能发电板。
这根腰带宽400公里,长转一圈是11000公里,那么它发出来的电,由月球用激光微波传回地球,这个技术问题已经全部解决了。现在要全世界联合起来,用大量的机器人在上面生产太阳能发电板来装配起来。假设这根腰带做好了,我们地球上的人类子孙万代、多少代都足够了!
马腾:大概您觉得什么时候能实现?
欧阳自远:我估计起码要30年左右,这种太阳能发电已经成熟了,关键是你要把这个板子铺设好,让机器人去做。最多不超过一个世纪,足够了!
另外,月球的土壤里头有一种成分,是未来核聚变发电的能源原料。我们现在用的化石燃料,石油、煤、天然气,这都是古代产生的,造成很多的环境问题。现在的核电站是按照原子弹的原理,用铀这些同位素释放出来,叫核裂变。
我们还有一种氢弹,这个叫核聚变,是由氢的两个同位素氘和氚聚合变成一个新的氦同位素,放出巨大的能量。氘在海洋里面多得是,氚在地球上几乎没有。因为氚很讨厌,它有放射性,所以科学家很不喜欢氚,要找一个东西替代氚。它的质量数是3,氦有一个同位素叫氦3,质量数也是3,科学家就把氦3替代氚跟氘一起反应,因为氦3很安全,是个稳定核数。但是很遗憾地球上没有氦3。
马腾:没有氦3?还是非常稀少?
欧阳自远:非常非常稀少,几乎不能用。但是科学家们研究月球以后,推测月球的土壤里面一定会有很多氦3。月球上的氦3是怎么来的呢?因为太阳有一股太阳风,一直朝向外面发射出去。太阳风里面有很多氦3粒子,地球有一个磁场,太阳风来了以后不让你进来,让你拐弯,结果我们地球上得不到。月亮空空荡荡的,所以太阳风都注入到月球的表面,它可以收集起来,土壤的颗粒吸附这些氦3,所以我们嫦娥一号做了一件人类首先完成的使命:探测月球土壤层的厚度、土壤的分布,同时我们也就可以知道土壤里有多少氦3。
马腾:这个已经做完了?
欧阳自远:这个做完了,已经交卷了,大概110多万吨,没多少。但是全世界能源的用量100吨够了,中国只要8吨。有一次我遇见俄罗斯的首席科学家加里莫夫院士。我说加里莫夫,你们俄罗斯搞月球,终极的目标是什么?他说我们要解决全人类未来的能源问题。我立即告诉他,明年嫦娥一号上去,其中有一个任务要探明全月球氦3有多少,怎么分布的。他大吃一惊,你们明年就上去,就能干这个事?我说,是的!
马腾:他们还不行吗?
欧阳自远:不,他们目前没有发射这些。我说,我做出来了,我一定告诉你。因为这是人类的财富,这不是中国的,只不过中国探明了,我真告诉他,这没什么可保密的。110万吨至少可以解决人类社会未来1万年的能源需求,而且是清洁的能源,是人类终极的能源。
一只无法被唤醒的“小兔兔”
马腾:嫦娥三号的的着陆器是玉兔一号。这只玉兔当时是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当时这只小兔兔工作了一个月左右吧,出现了故障。大家都很紧张,就是说要唤醒兔兔,当时是出现了什么故障吗?
欧阳自远:这个到现在还很难说清楚,因为死无对证,你又不能上去查,即使到了月球你也不一定能落在它的旁边。隔十公里落下来,跑到这边来都不可能的事情。
马腾:它就真的睡着了吗?
欧阳自远:不是,它已经坏了。我们叫它你给我拍个照,它不理我们。我们说你把翅膀关起来,不关。我说你再往前走几步,不走。它已经不能反应了,所以就一直没有干活,永远停止在那里。
它实际上就干了一天的活,月亮上的一天。它是白天干活,晚上不能干。晚上怎么干?零下一百九十度,太冷了,我们也担心啊。所以我们在它的屋子里头生了暖气。
马腾:给它生了暖气?
欧阳自远:这个暖气不是我们的暖气,那个暖气到了月亮上全冻成冰了,全炸了。我们是用原子能电池,让它发热,最后让屋子里的温度保持零下四十度以上,电子学仪器就不会坏了。
马腾:那没准,有一天能够把它唤醒呢?
欧阳自远:它唤不醒,因为我们不知道到底是哪个部件或者哪个元器件有问题,我们现在主要是没法上去查。所以现在兔兔第二号,就有很大改进了。现在玉兔二号还在工作,工作了一年呐。
马腾:我们给它安排的任务是工作几年?
欧阳自远:安排的任务是半年。
马腾:它已经超期服役了。
欧阳自远:能干活就尽量干呐。
马腾:嫦娥一号、嫦娥二号,还有我们的第一台玉兔车,它就永久地留在了太空。像这样会对太空环境造成影响吗?
欧阳自远:你要知道月球的面积相当于四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面积,我现在在月亮上留下来了一个嫦娥一号、一个嫦娥三号的着陆器和月球车。这么大的面积,这么一点东西,我丢在北京市,假如别的都没有什么,就这三样东西,也不会造成北京市的环境有什么,所以人们多虑了。
中国何时能实现载人登月?
马腾:我们现在有嫦娥一号、二号、三号、四号,即将发射五号。那有一个问题是我们都非常想问的,我们什么时候能够载人登月?
欧阳自远:我们也有一个方案和计划,一定要完成嫦娥五号以后,我们才能比较有把握地来安排,为什么?嫦娥一号、二号是到月球没问题了,三号、四号是落下去没问题了。五号、六号是什么?回来,安全着陆在中国的大地上,没问题了。
那我就有办法了,我就可以把中国的航天员去月球落下去,再返回来,这套程序、技术全掌握了,我才敢把航天员送上月球,不然我不敢,不能冒险啊,是吧?所以我们准备在五号以后,才能够进一步地确定时间,基本上安排在2030年左右,但这仅仅是一个设想,没有形成方案和计划。
马腾:登月、探月工程是一个耗资非常大的工程,美国当时的登月计划耗资是56亿美元。但是后来到测算的时候,有两个结果,一个是探月计划带动了美国的甚至全世界的60年代到70年代全部高科技的一个进步,几乎全部高科技的进步都是探月工程带来的,有3000多个类型的新技术,专利不知道有多少了。
第二个从投入产出比来看,看似是一个非常大的投入,但是如果它转向民用的话,1美元的投入会产生14美元的收益。从这两方面来看,它还是很合算的一个事情。作为中国的探月工程的首席科学家,您怎么来看中国的探月工程对国民经济、对科学技术进步的作用?
欧阳自远:我觉得是的,最终你必须要算这笔账。当时投入大概是560多亿吧,诞生了3000多类的新技术,拉动了全世界60年代、70年代,几乎全部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创新。使整个人类的科学技术和产品生产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而且又培养了大批的人才,使整个人类文明跨前了一步。
我们嫦娥一号大概花了14亿人民币,当时我不知道怎么去解释那14亿,刚好北京市宣布新增地铁线路,每一公里的造价7个亿。后来我跟领导汇报的时候,我们把嫦娥一号发射上去完成全部结果,同时把基础设施建好,培养出一大批人才出来,总经费14亿人民币,相当于北京市修两公里地铁的钱。所以我们那个得到很快的批准。
当然了,以后物价也涨了,嫦娥二号就贵多了,嫦娥三号越来越贵了。总之,不像阿波罗那样花那么巨资,我们毕竟是一步一步地扎扎实实地前进。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财约你-腾讯新闻(ID:caiyueni2016),访谈对象:欧阳自远(天体化学与地球化学家、“嫦娥之父”),编辑:许文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