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公路商店(ID:zailushangzazhi),作者:zua老,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草原神曲,是一种你听了就再也忘不了的精神契约。
只要曲子一响,无论是你还是你爸,都会KTV包房里跨上马背,当一个精神上的呼伦贝尔人。
但很少有人发现,这些蒙古风味浓重的草原歌曲,很多都是藏族人唱的。
图片来源:QQ音乐
很多用车载音响的朋友从未发现其中的破绽,像《我和草原有个约定》这样的歌曲,明明歌词里写满了毡房、马奶酒还嚷嚷着要踏上回家的路,怎么可能是藏族人唱的呢?
但MV不会撒谎,现实狠狠地抽了他们一巴掌,梦中的蒙古包被取缔,套马的小伙穿的也不是蒙古长袍,甚至你胯下都不是蒙古野马,而是慢悠悠吃草的高原牦牛。
降央卓玛——《我和草原有个约定》 图片来源:QQ音乐
四郎曲珍——《亲亲家园》 图片来源:QQ音乐
这些在中国领空飘荡了十多年的草原歌曲,曾经给几代人提供了灵魂跑路的出口。但谁也想不到,普及这些歌曲的使者,竟然不是蒙古族。
如果你在音乐平台搜索任何和草原有关的歌曲,蒙藏歌手都能平分秋色,卓玛和格桑这种如假包换的藏族名字出现在了歌单之中,代替托娅和其其格占领了3000公里外的草原。
某些浸淫草原CD已久的人士甚至产生了曼德拉式的记忆混乱,以为降央卓玛才是演唱鸿雁的原创歌手,而呼斯楞只是个拙劣的模仿者。
图片来源:知乎@天舒天阔
我其实挺能理解这种误会的,毕竟降央卓玛老师已经和草原深度绑定,多年来她几乎翻唱了所有草原歌曲,从《鸿雁》到《走天涯》再到《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数量之广以至于降央老师出的专辑中,自己制作的歌曲都需要特别打上“原创”标签。
经过降央老师迷人女中音的推广,许多歌曲都从默默无闻到声名大噪。但也因为这一点,歌迷们都以为降央卓玛才是这些草原歌曲的原出处,还夸她高产又高质。
本和降央卓玛是好友的刀郎,本人曾多次参与了降央卓玛翻唱歌曲的前期制作,但后来他才发现,自己演奏的《西海情歌》变成了降央卓玛的代表作,曾经的朋友甚至以《西海情歌演唱会》的名义四处走穴捞金。
2019年底刀郎终于忍无可忍,把降央卓玛老师告上法庭。
图片来源:中国庭审公开网
降央老师并不是孤例,在草原歌曲这个分类里,互相翻唱早就成了一种行业潜规则。
一首爆红的广场舞神曲《走天涯》至少有10个版本的翻唱,每个人都会建立一个百度百科词条,且都声称为这个蒙古风味的歌曲增添了鲜活的气息。
事实上,如果不仔细听辨别歌曲里产自高原的婉转颤音,甚至连蒙古族自己都不知道家乡的长调已经被偷偷掉包。
内蒙甚至专门成立了一个名为内蒙古民俗网的公众号,每天在推广蒙古族文化之余专门负责向公众普及草原歌曲到底是谁唱的。
这场艺术领域的狸猫换太子害苦了远在外地思乡的内蒙人,明明想念的是梦中的额吉,带你做梦的导游却是藏乡的旦增尼玛,你以为自己在怀念的是大兴安岭山边的科尔沁,但人家歌颂的其实是青藏高原东麓的阿坝州。
你思念的距离,恰好是中国的黑河腾冲线。
其实这事儿藏族朋友们也挺委屈的,作为一个能歌善舞的高原民族,翻唱只是一小部分,更多的原创歌曲其实都是在抒发自己对于雪域草原的热情。
比如容中尔甲和旺姆的《天籁之爱》,编辑部的同事小崔从歌词里联想到的是科尔沁草原上奔腾的野马,还问我这是不是内蒙旅游广告的背景音乐。
但耳机里明明传来的是:“用天籁传递哎,中国爱拉索。”
这是小崔幻想的场景
草原被内蒙贴上了专利标志,藏族朋友的热情歌唱变成了他们免费的旅游广告,这事儿搁谁心里都不舒服。
事实上,新疆、西藏、四川、青海、甘肃都有草原,但因为历史上的深度捆绑,我们只能记住科尔沁和呼伦贝尔。
更让人容易混淆的是,并不是藏族歌手单方面歌颂草原,现在蒙古族歌手也成批向往着西藏。他们高喊着我要去西藏,把雅鲁藏布江和布达拉宫全拉出来了,这让很多人都搞不清这两个横亘在地图上的巨型省份有什么区别,有些人甚至带着童真问出了这样的话:
也许是狭窄的河西走廊模糊了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之间的界限,面对两个地方相近的习俗,刚从汉地过来的年轻人总会表现得天真而愚蠢。
我在呼伦贝尔草原被献哈达的时候,一时间头脑空白,下意识地双手合十喊了一句:“扎西德勒。”
蒙古族朋友并没有责备,混着草原DJ的低音炮,他宽慰地拍了拍我:
“扎西德勒还算好,我还听过说阿弥陀佛的。”
不谈规则只讲礼仪:
1. 蒙古族也有为客人献哈达的传统,略有不同的是蒙古族的哈达通常是蓝色的,接过之后别戴在脖子上,要挂在手臂上以示尊重。
2. 说谢谢就行,他们都知道你是外地的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公路商店(ID:zailushangzazhi),作者:zua老,视觉:草原保安,编辑:白一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