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14-06-28 10:22

4G时代,优势融合后的小米华为才是未来方向?

小米经历了最近两年品牌知名度的持续强化之后,却在4G这个风口被外界解读为呈现下行趋势。如此一来,小米在4G时代将落后于华为手机的声量渐高。小米与华为手机最近屡屡被业界拿出来相提并论,非此即彼,双方的观点势如水火。其实从笔者看来,小米与华为在终端的优势与战略打法上,却恰恰可以形成互补,双方都有可取之处。

玩转4G取决于小米对产品技术打磨与对未来用户的理解力

看小米与华为的未来,必然要看4G的布局。在4G台风之下,小米失去先机,下行明显。有评论人士称,小米更多的还是为了证明自己给投资人看,他还顾不上布局未来(4G手机),他充分诠释了“活在当下”的意义,当下挣钱最重要。但他们或许选择性的忽略了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业界均知的小米手机技术缺失造成的供应链环节的短板,无论是2013年因为高通骁龙800芯片供给迟缓导致小米3联通与电信版发布后推迟四个月才上市,还是在如今在中移动4G发展风口,小米仍没有推出4G手机迹象,都可察觉小米在这方面的欠缺。在3G时代,高通还有联发科、英伟达、展讯等竞争对手,在4G时代,高通却是LTE技术领域最主要的芯片厂商。因此,在4G时代,包括小米的其他厂商都绕不过高通4G芯片。

在4G台风之下,技术底子厚的华为在4G时代的优势可能会相对明显,华为有自家的海思芯片。在运营商,供应链上有着独特的先天优势,因此小米在芯片资源获取与芯片成本上失去话语权与控制权,与华为对比,性价比优势将不再持续。

而小米的底气就在于积聚着海量有超高忠诚度的小米粉丝,可通过持续打造粉丝与顾客社区而面向未来,但小米的问题在于,当智能手机用户的增长已到了天花板的时候,如何培育新的用户是一大难题。同时,对于小米手机粉丝而言,超出期望是米粉的心理预期,让米粉持续尖叫让才能最大程度提升对于粉丝的粘度,尤其在已有的大量忠诚粉丝的基础上,如果小米在4G这个重要发展段位被卡主了咽喉,产品失势,往往会走向其反面,粉丝有可能粉转黑。

因此小米手机能否玩的转4G时代,取决于小米是否加强了产品与技术的打磨能力以及对未来用户的理解力。小米手机能够飞起来源于其恰恰处于一个屌丝文化盛行的风口,究其原因,小米凭借着细节与营销战略创新固化了外部市场和用户形成的惯性认知。可屌丝毕竟会长大,当他们处于社会中坚的时候,屌丝是否开始变成了一个“羞耻”的标签?而未来用户是否会依然喜欢以”屌丝”自嘲为荣来寻找认同感?为屌丝代言,会否依然奏效?这取决于小米对未来用户的理解力是否透彻。

一流手机与二流品牌,是未来华为终端挥之不去的阴影

接下来谈谈华为。华为消费者BG业务2013年营收首次突破90亿美元,智能手机年出货量5200万台据全球第三位,今年任正非提出终端业务强调利润为首,消费者BG要以利润为中心,“别让互联网引起发烧”。

任正非有军人的一面,艰苦钻研、强势与狼性的文化也在华为展露无遗。以华为背后的财力、技术实力与狼性,其目标显然不是打趴小米,而是面向国际,追赶三星与苹果才是终极。但小米手机作为既无终端品牌优势、又无硬件与技术优势的小作坊,无论在手机品牌影响与外界关注度上,却一度让华为终端黯然失色,这些都让华为如鲠在喉,很不是滋味。

但最近有评论人士指出:“在华为“云、管、端”模式下,终端虽不可或缺,但终端在整个华为体系里,更像增值的部分。”但从中也可以看出华为终端业务的边缘化。在驱动华为成长的核心力量中,终端并非华为的主业,在华为的“云管端”模式里,终端短期只能带来规模效应,缺少利润贡献。因此在终端策略上的调整上,华为以“以利润为中心”推高端精品策略。

这里要说一下客观原因:华为几乎在所有的主航道业务领域都会与国际巨头狭路相逢。可以看到,华为在服务器领域有IBM,HP,无线领域对手有爱立信,华为做数据通信产品会直面思科的竞争。做存储有碰上EMC,做虚拟化又和Vmware遇上,华为海思芯片业务的对手又是高通这种垄断性的国际巨头,手机终端当然也是对手林立。所以,在华为波澜壮阔的业务布局中,会相对聚焦主航道的领域即“云”和“管”,而在端,华为却强调以利润而非规模的布局,提出以“利润为中心”的战略,任正非要求华为手机业务“不做大规模品牌广告”,依靠产品体验、质量、服务等提升口碑,“别让互联网引起发烧”。当然,这符合华为一贯的不玩虚、实打实的“硬汉”形象。

但同时可以看到,长期以来,华为强调技术优势却欠缺发力手机品牌的锻造,手机又是消费者唯一可以接触到的华为系产品。对于华为而言,终端优势虽然明显,但华为的文化与基因导致华为的这些优势被束缚。华为的主业繁复庞大,也很难聚焦核心在手机业务。尽管客观原因存在,华为始终丧失了对于移动互联网入口的强势把控地位。无论是三星还是苹果以及国内的小米,都是品牌先行与营销发力,驱动品牌附加值上升,但在高端市场,华为的品牌不被认可,这无疑是一贯欠缺的品牌营销思路造成的硬伤,在未来,在追求利润的目标驱动下,一流手机与二流品牌,将是华为终端挥之不去的阴影。

小米华为互取所长补其短才是国产手机的方向

回到小米。雷军打造下的小米,弱点与漏洞业界以分析的够多笔者在此不赘述。对小米来说,聚焦的就是产品和服务。小米通过构建稳固的粉丝群,打造集群社区,通过爆米花节、同城会、米粉节不断深化社区的活力与磁场,藉此形成了一种文化与人格上的感召力与粉丝认同的共振感。另外,小米从设计到品牌,从包装设计到发布会均有着足够的逼格水准。这些都对人性的深刻理解,这个华为干不来。华为是火、是钢,实打实,傲骨铮铮不玩虚,手机讲配置讲销量讲整体性能,不讲品牌不讲逼格,欠缺对用户心理与人性的研究。这也是华为的基因与文化所系,它学不来骨子里瞧不起也不想学。

小米走了一条剑走偏锋、以奇招制胜的捷径。因此,小米的风险在于,偏轻资产而弱化核心技术等基础投入,核心技术却被架空,而且小米的文化与基因,也决定未来的小米不会是以工程师文化为主体的技术流路子,因此,在未来,小米在供应链等重要环节将可能长时间受制于人。但从小米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小米的战略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如水顺势而行,出奇制胜,雷军谦和温顺,但骨子里还是有稳准狠的一面,总能找到生存的缝隙与空间。

雷军通过“小米加步枪”打败了武器精良的对手,但打江山易,如何守江山是一道绕不过的难题。时代与用户需求都在变化,低端、性价比、发烧的概念不能玩一世。圈住了用户,无论是守住这批用户不外流还是聚拢新用户始终需要通过技术的打磨,亮些真本事与技术上的核心优势才是小米未来需要发力的方向。

华为的战略高地是全向全球,而华为的基因是技术流,相信技术改变世界,这是中国企业界稀缺也应该尊崇的一种价值观。但在思维与打法上,小米处处提到以用户为中心的互联网思维对传统规则的颠覆,华为依旧恪守以“公司为中心”,以利润为核心,离用户较远,因此也很难在小众细分领域的消费者达成耐心的沟通,也建立不了粉丝文化的活力磁场。华为终端的风险是固守已有技术,在市场思维与打法上跟不上时代节奏,无法跟随未来用户需求,而技术若无法与需求对接,往往被玩转新兴营销方式的小米打的憋屈。

所以我们看到,华为的短板——灵活的与时代对接的营销与品牌战略却是小米的长板,小米的短板——核心技术与专利、供应链恰恰是华为终端的长板。而华为与小米若能够互取所长补其短,优势融合,在终端技术业务整合与战略打法的灵活性上互相融合,在自身的短板与对方核心优势上越拉越近,或许才能代表国产手机未来方向。

作者:王新喜 作者微信公众号:热点微评(redianweiping)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