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0-06-29 20:00
地域思维是个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有马体育(ID:youmatiyu),作者:小马哥,头图来源:IC photo,图为网络上被奉为娱乐圈典型山东男人的黄晓明。


1


中国人对两种情感极有认同感。一种是民族认同,另一种是地域认同。


山东高考顶替案曝光一段时间了,背后的真相、产业链还未调查出结果,一群人已经带着地域思维磨刀霍霍赶来了。有人说,这是媒体对经济大省的阴谋打击。还有人认为,讨论山东高考顶替案的群体都缺乏大局意识,视山东多年的形象建设于不顾。


就像对民族的认同一样,中国人与地域也有着深深的羁绊。地域思维会出现在生活的各个场景,比如大学里的老乡会、人民广场上的相亲角等等。地域思维容易催发情感,但更容易引发矛盾。一旦说点家乡不好的话,就会被认为给家乡抹黑。


山东高考顶替案中的受害者苟晶就成了给家乡抹黑的人。她在微博发声,接受媒体采访,披露更多细节的同时遭受到了外界的压力。很多网友劝她息事宁人,别给山东制造负面新闻了,甚至还有人质疑她这是在“蹭热点”“要流量有利生意”。


体育界近期也有相似的事。劳丽诗,雅典奥运会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冠军,她是广东湛江的第一个奥运冠军,城市英雄,曾被授予过很多称号。湛江金沙湾广场著名的“跳水女神”雕像,原型就是劳丽诗。但因为在微博上说了几句话,她一下子从城市英雄变为城市罪人。她本人也很困惑,“我自己都很想知道我是怎么得罪了既没生在那里也没长在那里的老家的全村人,又怎么被平均一年最多回去一两次的全湛江人唾弃的!”


2


关系思维是中国人特有的一种思维方式。大部分人介绍自己惯用的是我来自哪里、毕业于哪所学校等具备某种关系的要素,而非我喜欢自由、我足够热情等彰显个人性格的特点。所以在许多人的观念中,个人与地域从出生开始就是共同体。地域思维就是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情感,它涉猎广泛,从学校,到省市,到国家。某种程度上说,民族思维也是地域思维的一部分。这种情感一大特征是,家丑不可外扬。


还记得去年在网络上刷屏的北电事件么?一个北电毕业生在公号上写自己毕业后靠卖电子烟为生,这篇文章在网络上传播开后,有校友骂作者别给北电丢人,等拿了奥斯卡再报学校大名。还有老师放言如果他的学生转发此文就请拉黑。


这些行为可以用那句毕业季经典言论来概括,“母校就是那个你骂它千万遍,却不允许别人说它一句话的地方”。我说不好是爱,你说不好就是恨,这就是典型的地域思维,这就是为什么地图炮指哪火哪。


地域思维是一根链条,把个人与学校、出生地等建立起关联。对方出事了,自己脸上就无光了。尽管这种关联并不会与个人存在着根本性关系。苟晶接二连三发声,劳丽诗坚持关注社会事件,她们之所以遭到同乡人嘲讽指责,就在于无形中戳到了别人的脸面,把高光刷成了阴影。


3


地域思维正在变得越来越敏感,一点就燃。我们要警惕地域思维,它会消减一个新闻事件中真正硬核的内容。


比如媒体报道的,让苟晶觉得更诡异的是她就读的那所中专,班级同学的生源地都很集中,“福建那么大,为什么都是南平的?陕西那么大,为什么都是铜川的?山东那么大,为什么都是济宁的?”还有陈春秀被顶替一事曝光后,山东省教育厅又清查出242个冒名顶替者,这仅仅是山东14所高校近两年的顶替者人数。


这些事件的真相是什么?具体的责任人和机构有哪些?背后运行着怎样的产业链?接下来会有相关法律来为那些被偷走的人生负责吗?


地域思维是个坑。我们要时刻警惕可怕的地域思维,警惕它阻止大脑去追求更有价值的信息。我们不能只在乎外扬,而不在乎家丑,毕竟家丑才是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有马体育(ID:youmatiyu),作者:小马哥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