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0-07-05 19:29

我们和高科技亚文化取名器的主创们聊了聊“亚bi”

题图来自视觉中国,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跳海大院(ID:meerjump),作者:院办阿呆、院办碳酸狗


高科技亚文化取名机出圈了 。



不管你是否自我认知为亚逼,是否有一个或很多亚逼朋友,不管你们原来是不是兰州拉面、葬爱男孩、放射性抑郁小熊,你的朋友圈一定有人发过这种图了。

 


计算机史前时代的界面风格,“高科技亚文化取名机”九个字腾空而起,五毛钱艺术字以高饱和度配色形式出现,随意搭在1张不知所措的亚图上,配合三段式定语+情绪+名词但意义不明的亚名文字,直接掀起了包含亚逼群体在内广大人群的晒照片狂欢。


图源:@易乜柒


图源:阿呆


图源:我是院办本办


在这声势浩大的亚逼文化出圈气氛里,院办们坐不住了,趁周五下班前半个小时,寻找高科技亚文化取名机的主创,准备进行一番关于高科技亚文化取名机诞生原理及亚逼文化深度剖析的严肃哲学探讨。


我们找到了高科技亚文化取名机的主创们


善用工具的院办,通过搜索“高科技亚文化取名机”,在微博上看到一个迷之账号@fzlmagazine 正在疯狂输出相关消息,仔细一看这不就是主创本创?


图源微博:@fzlmagazine


院办变身舔狗疯狂搭讪,甚至给大院本院取了一个亚名发了过去,却没得到任何回应,小型心碎。



然而天无绝人之路,退出聊天界面后,我看到了这个——



我一个搜索,名字叫A非主流(承接各类)是在嘲讽微商?头像是透明底上一个商务微笑的中介,手里拿着FZL厂牌名称,个性签名:合成人。


太有内味儿了。



我加了她,又一段漫长的等待,呼吸都停滞了,她通过了我,她二话没说就把我拉进一个叫“FZL非人类交流群”的群。


我猜“FZL”应该是非主流的意思,结果当天晚上,这个群就这个问题展开了一系列讨论:



以我坟场电音舞女的敏锐直觉,前面那三个“A毛线快速绕线机(摇线机缠线机)”、“A三轨推拉门(百年老店)Benita”、“A 走地机 (诚信做人)6463271828”肯定就是主创本人了。


果然,套近乎加上微信之后,我获取了她们的真名和亚名——


微信名:A毛线快速绕线机(摇线机缠线机)

真名:yuan

亚名:东京悲情试验品


微信名:A三轨推拉门(百年老店)Benita

真名:bnt

亚名:极限发射圣母

▼    


微信名:A 走地机 (诚信做人)6463271828

真名:luwen

亚名:暗狱失败元素

▼     


原来高科技亚文化取名机背后的三个女人,bnt、luwen和yuan都是来自帕森斯设计学院大二在读的学生。


她们三个的分工丝滑顺畅,luwen负责编程,和BNT一起做的script,yuan负责宣传。她们创立了FZLlab,将来还会在旗下的@fzlmagazine(微博和IG同名)上持续进行亚文化与民间人类的互动探索。


luwen用上学期的编程课学会的 Javascript 写了这个小程序,一开始只是自己用来在IG上(@fzlmagazine)玩一玩。结果意外的火到出圈。


而它的火热,也再度将一个疑惑搬上了台面——


究竟什么是亚逼?


对于这个问题,哪怕是取名机的主创们,也瞬间失语。


因为向来只有圈外人对亚逼群体说三道四,对亚逼群体而言,那些都不过是基于刻板印象的标签化。


比如说hiphop,你不能说穿oversize的就是hiphop爱好者,你也不能说带着铆钉的就是朋克,同理,你也无法从亚逼穿搭中一些共通的细节定义亚逼。


这也正是为什么之前那张“亚逼自评量表”会被亚逼不屑、甚至嘲讽的原因。


那么在无法定义的情况下,该如何向主流受众来解释亚逼到底是什么呢?


对此,我们和主创团队决定把“定义”换成“形状”,用融入其中的视角,去描述亚逼群体中一些浮于表面的特征——但目的旨在展示与打破亚与非亚群体间的认知隔阂,而非主观下达的定义。


观察一个群体的形状,视觉是最直观且简单粗暴的方式。但目前主流对亚逼群体对观察,往往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很多人都会把朋克、emo简单粗暴的理解为亚逼,比如已故emo trap音乐人lil peep和XXX Tentacion,在外人看来就属于亚逼本逼:

       

     

再或者是一些朋克风的穿搭同样会被归类进亚逼刻板印象的口袋里——


如果我不说以下照片来自98年拍中国朋克的一个日本纪录片,或许你也会将它看错成当下正在流行的复古亚逼穿搭,即便要反驳,一时间不知道从何下口:



甚至如果将蒸汽波爱好者定义成亚逼群体的一部分,那么你爸爸90年代穿过的松垮大西服、老式贝雷帽,或者老爹鞋都可以算作是亚逼穿搭中的“标志性物件”——


在一个叫yourscenesucks的网站,网站里甚至还基于这些刻板印象,罗列出了不同流派中的亚逼穿搭图鉴。


“总结出了一些亚文化穿搭的特征,类似于给一些亚逼当头一棒,表示‘你们其实也没有那么酷’”:


     


     

       

     

但事实真的如此简单吗?是,但不全是。


比如这两年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刷屏过的泫雅风,就算是独立诞生于亚逼并破圈的审美产物,这个滤镜本身并不隶属于任何亚文化,而是一种风靡于亚逼圈的“现象”。


在和主创团队的沟通中,我针对不同的亚逼风格提出了疑问:


“据我观察,亚逼内部的穿搭风格也有蛮多种类,亚逼的起源也确实可以从国外的小众文化中溯源。


但是,你觉得他们如今的穿搭风格或者视觉艺术,究竟是一脉相承于亚逼个体参与的亚文化分支,还是再次基础上有什么融合创新呢?”


提出这个问题的目的,是我希望能get到亚逼们的穿搭风格到底是自成一派,还是单纯的“大杂烩”。


主创团队认为,“从内核来说,其实和大部分亚文化一样,都是对主流元素的挪用、再造。


比如蝴蝶公主就是个蛮有意思的例子,把一些原本很刻奇的因素,比如一些贴画,放在另一个叙事中。”


跳脱于视觉的观测局限性,主创团队就拿这次的亚文化取名机举例,反问我:


“你知道我们的网名,为什么要叫A走地机(诚信做人)6463271828*吗?”


     

我起初猜测这样的命名方式,是对微商网名的一次调侃。


因为我微信列表里,很多卖东西的微商都喜欢在名字前加个A,好在列表里置顶,牢牢把控微信中可以曝光信息的黄金广告位。


但主创的回应是:


 “这是为了让别人知道我们的职业和特色(比如百年老店、诚信),而联系方式的功能,甚至整个网名的内容包括产品(走地机或者推拉门)和所谓的特征都不是重点。


重点只是使用这个结构本身,把自己的身份变成自己产品的特征和身份。”

    

 

至于面对这个名字的如何解读,或许每个人又都有自己不同的想法,这就是这些网名引发的“附加意义”:


     

而这种提取、重构、赋予新象征何意义行为,便是许多亚逼们处于亚逼文化中不断进行的活动。


比如这个取名机就是让程序替你去重组词汇、取名,而佩戴狗项圈、把塑料皮或者水瓶挂在身上,本质都是这么一回事——


用和主流不同的动机,使用同一样东西,却带来截然不同的赋意或视觉刺激。


在这个基准之上,亚逼们的一切迷惑或者不迷惑的行为,都能得到相对合理的解释。


非要去形容亚逼的形状,我认为亚逼是没有固定形状的,亚逼本身就是一群在不断重组、解构自己的群体,当你足够奇思妙想又想批判点什么时,你或许就无意间成为了亚逼的一份子。


而主流和亚逼的距离,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远——


某种意义上,亚逼也是主流文化的孵化器,比如纹身,烟熏妆,或者破洞牛仔裤,这些都是亚文化走起来后风靡于主流文化中的产物。


用中国的老话说,就是本是同根生。


只不过前者始终出于对于后者的反叛之中,就像主创BNT说:“其实我一开始也有点抗拒(被人称作亚逼),但现在,哈哈ok我就是。”


 制作高科技亚文化取名器,到底是自嘲还是反叛?


回到“高科技亚文化取名机上”。


为了确信自己能get到“高科技亚文化取名机”对使用者的G点,我曾和身边的朋友,老亚逼er小吴进行了一次短暂的交谈。


当我问及“你觉得这个亚文化取名机到底有啥意义”时,她干脆利落的回答我:


“我觉得没啥意义,因为生成的名字其实和你输入的照片没啥关联,一张照片能有好几个名,本质上就和xx星座性格生成器一样,有点虚无的取乐罢了。”


顿了顿,她很真诚地问我:


“比起这玩意有啥意义,我更想知道到底是出于什么目的,才会有人专门去做一个高科技亚文化取名机——是为了嘲笑亚逼名字抽象吗?”


对这个有点犀利的指控,“高科技亚文化取名机”的主创团队并没有直接否认,而是说起了这个灵感的诞生:


“初衷其实是发现身边的亚逼朋友虽然网名千奇百怪,但当中其实都有着一些规律。


比如舌头、炸鸡这种抽象中文名词是一个流派,甲乙丙丁这种单字是一个流派,或者有的人还会把自己要表达的东西转化成00110这种计算机进制数字,来作为网名。


看着特别千奇百怪而且前卫,但其实看来就发现当中其实是有规律的。这个规律让我觉得挺有意思的,就想做出来娱乐一下。


非要道明这个动机的情绪,可能是自嘲。事实也确实把身边许多亚逼朋友整笑了。”


在这段对话中,院办最先捕捉到的关键词是自嘲。


从小吴到主创,无论是感到被嘲笑还是主动自嘲,院办都感受到当亚逼网名现身主流社交媒体时,他们的态度中多少有几分敏感和拘谨。


但当我直接提问,产生这种自嘲的感觉,是不是曾经因亚逼网名被调侃或diss过,或者自己也觉得亚逼网名有点中二的时候,他们却没有正面回应——


而是和我谈起了亚逼这个词本身饱含的贬义。


“亚逼”的敏感,来自于主流文化中对亚逼天然的贬义标签


亚逼这个词正式出圈,可能要追溯到去年一篇10w+的微信爆文《亚逼土狗,2019真正的潮流艺术》——



和亚逼一起大规模闯入公众视野的,是他们在大部分眼中“刺激眼球的土味穿搭”,以及一张写满诸如“在身上挂玩偶”、“有唇钉和舌钉”这种印象的《亚逼自评量表》。


在那篇文章下,许多所谓的亚逼er都感到被冒犯,在评论区里花式diss编辑,并表示“作为95年的我表示身边的同龄人,根本不会像图里那样穿搭”,以及“这根本不是亚逼文化,这是微商名文化,属于龙鸣文化”。


但无论文章内容是否污名化或者扭曲了“亚逼”群体,那之后土味、非主流、全员恶人依旧成为了社交网络上许多人对亚逼er的刻板印象。


基于这种刻板印象,许多人都忘记了亚逼这个词本来的名字应该是——


亚文化爱好者。两个词形容统一群体,但主观词性却是一个中性,一个贬义。


谈及这一现象,主创“A毛线快速绕线机”表示:


“其实主流文化对于亚逼的定义挺混乱的,如果我因为亚逼被人调侃了确实有点...因为你想想‘逼’这个词本来它就有问题。


所以作为‘亚逼’的一份子,我更愿意称我们或者其他朋友们为亚文化爱好者。”



自嘲为“亚逼”,可能是对主流刻板印象一种以柔克刚的叛逆。


为什么亚文化爱好者会被主流文化调侃?主创“毛线绕线机”提出的观点是:


“他(我)们既然选择了这种独特不太符合主流审美的东西,遭到压制是很正常的事情。”


当中道理就和前几年杀马特被群嘲差不多,尽管杀马特并不等同于亚逼,但这两个群体之间都有着两个共通性:


1:年轻人居多;


2:这部分年轻人并没有在主流媒体中把控话语权。


关于亚逼群体中为什么年轻人居多无需多谈,需要讨论的是关于亚逼群体于主流媒体间话语权的问题。


如果将亚文化爱好者拆分成细支分类,其实你会发现组成这一群体的亚逼内部圈子也各不相同:摇滚,朋克,纹身,hiphop……


几乎所有亚文化当中,都会有那么一部分的人被称之为“亚逼”,亚逼的亚,是许多种亚文化交汇而成的亚,本质上是多元文化所组成的社交圈层。


正是因为组成亚逼的群体足够多元,所以反倒无法建立一个能为亚逼群体集中发声的社交媒介。像hiphop圈里,也有说唱HIPHOP、嘻笑堂等等圈内外有名的公众号作为圈内发声平台:



但“亚逼”,许多人脑海里能浮现出来的公众号,可能只剩下之前的VICE中国,但VICE中国的本质是青年潮流文化,也并不是所谓的“亚逼”公众号。


所以你在搜索引擎中键入亚逼后,得出的还是一些杂七杂八的文章,很少见到有专门发声或者圈内人自个儿写的东西:



在这种话语权结构下,亚逼群体中虽然也有蝴蝶公主、xanthousbabe这样比较有名的意见领袖。但面对群体整体面临的刻板印象,个体即便在采访时为亚逼群体澄清或发声,能带来的影响依旧有一定局限性。


所以当无力扭转“亚逼”这个词本身带有贬义的刻板印象时,反过来将这个词据为己有进行解构,用幽默的方式进行自嘲,则是所谓亚逼们对主流文化最有力的反击。


制作一个高科技亚文化取名器,恰恰就是这样一种解构亚逼网名后的自嘲行动。


主创“A毛线快速绕线机”说,“从社交法则来说,放低姿态自然更容易被大众接受,这个法则被用在类比亚文化取名器还挺妙的。”


所以我认为,当亚文化爱好者主动将“亚逼”二字当作梗,开玩笑于嘴边时,恰恰表达了对那部分主流话语权的不屑。


——类似于“你们的指责我根本不care,听了后不但不生气,甚至还想拿来当段子取乐。”


图源:Nomad


对此,主创表示“确实有点儿那味,不过我们做这个时倒没有深究‘嘲讽’这个动机更深层次的原因,当时的主要目的,确实只是为了娱乐。”


但当制作高科技亚逼取名器这件事渐渐发酵、成为一件有热度的社会事件后,主创团队觉得这次的行动才开始有了意义。


当跟风玩起生成器的人越来越多时,你们会担心被亚逼diss成文化鲶鱼吗?


在这次采访的过程中,我最先对主创团队的提问其实是:


“你们知道在亚逼内部或者一部分人类观察者眼里,其实你们这个生成器里的很多名字都不算亚,出于词汇抓取于好友列表的局限性。


这种生成器网名,会不会反倒成为贴给亚逼群体的标签?”



主创“A毛线快速绕线机”的回答是,“这些后续产生的现象是意料之外的,我们会去思考,包括你们今天提出的问题也特别有意义。


我们在做这个行为的时候,难免会有一点去固化大家对亚逼的局限性,但在这个固化的过程中,我们希望的是,先告诉大家有这样的一种文化存在,这样才能继续展示不同亚文化圈层中丰富精彩的那一面。”


当然了,主创团队觉得,之后如果他们再去亲手打破现在留下的tag,会带给大家更深刻、更有力、更具颠覆性的理解。


对于主创团队的回应,院办能够理解他们对推广亚逼文化有着阶段性的长远计划,但我的亚逼朋友们依旧对此表示担心。


比如前两年emoji抽象话流行时,刚开始是一部分人在游戏或者微博上和人对喷时出于和谐机制,无法直接打出某些敏感词汇,只能用、这样的emoji表情来替代汉字输出愤怒。



但之后当抽象文化开始破圈,流窜于各个文化圈层时,抽象话的使用范围便也随之升级,有的人发朋友圈时明明可以说人话却偏偏也要用通篇emoji,被嘲讽成了跟风抽象文化的臭弟弟。


这几天亚逼取名器风靡的时候,院办身边的亚逼朋友们已经有人开始告诉我,圈子里有人开始diss用亚逼取名器的人是跟风狗——


甚至认为这个生成器玩坏了‘亚逼网名’。对于担心亚逼圈中涌入跟风狗产生了焦虑的这种现象,主创们又会怎么看呢?


这个现象,基于不同的社交圈,主创团们先是坦言:“这个,其实我们倒是没有收到这样的反馈。


反而能被观察到的大多数现象,其实是主流圈的很多人都觉得这个生成器‘好玩’、‘新奇’,包括我身边的亚逼朋友们也玩得很开心。”


——“可能你刚才提到的现象确实可能存在,因为这种现象很多方面都有体现,特别是针对主流于小众的碰撞时,这是无法避免的。”


期间我们将这个现象与两年前中国新说唱、以及之前乐队的夏天热播时产生的现象作为类比,发现hiphop 也好、摇滚也罢,当出圈时,都有一些原教旨爱好者会发表:


“xx火了,但跟风狗也多了”,或者“没想到我珍藏的宝藏歌单终究还是999+了”,在热狗《再见Hip-Hop》的评论区里,1828个赞的热评第是“再见Hip-Hop,从此商业化”。



但是主创们倒是不太在意或者担心这些——


“如果有一天真的有来自亚逼群体的抨击裸露在我们面前时再说吧。


因为我们做取名器的初衷是好的,并不是为了抨击或者嘲讽亚逼群体,只要心态亚一点,这些不是事儿。”


听主创团队聊完后,我想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词,叫:“不破不立”,我问主创们的着重点,是不是为亚逼与主流文化中提供了一个视野,一个窗户,一个口子?


透过这个口子,亚逼文化可以说是破壳,对一部分圈内人来说会因为害怕被主流跟风、同化而感到焦虑。


但也可以说是出圈,前者是破坏,但后者是融合,走出小众的画地为牢,而是有更大的发展交互空间?


面对我的提问,主创团队说差不多,但他们补充了:


“但是我们并没有对这个口子作出定义,我们没有说要通过这个口子要让亚文化和主流文化产生某种含有特殊意义的碰撞,只是大家都来玩一玩,乐一乐这样。”


关于院办说的跟风,主创们认为这确实难以避免。


“我们也会在这个过程中思考我们的行为会不会对亚文化圈造成正面、或者负面的影响,这件事情值不值得做,会不会反倒破坏了亚文化者在圈层内的归属感....


这些东西我们现在还不敢确定,只能尽我们的能力去尝试,去挑战,在变化和发展中决定下一步该做何行动。”


比如说这次的亚逼生成器,“高科技亚文化取名机”的主创们最初的想法也只是娱乐,可能是无意义的。


但在过程中,我们采访产生的对话、碰撞就是这次行动带来的附属品,这种附属品是有意义的。


同样,这次取名器的行动是没有结果的,它本质是就是一个过程,一个具备生命力,以及不断产生无数种变化的过程。


而这种变化、碰撞带来意料之外的收获,让亚文化可以在主流文化中展现更多种价值的可能性,就是主创们在这次行动的意义。


当院办快要结束采访的时候,看到公路商店发出了取名机的推送,与主创询问后得知,原来友台跟主创取得了联系并出了联名款,不禁感慨还是友台会玩。


当然,如果你现在还没有试过取个亚名的话,可以搜搜看“高科技亚文化取名机”了。


参考文献:

1. 耳朵放假日《R.I.P 亚逼》https://mp.weixin.qq.com/s/ikNfGhytcJKYTTUxZvkUtg

2. ElectronicNegative《二网厂逼自评表:你能得几分?》https://mp.weixin.qq.com/s/1h_r994PUahtbwj54iGQ8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跳海大院(ID:meerjump),作者:院办阿呆、院办碳酸狗,感谢“高科技亚文化取名机”三位主创:luwen、bnt、yuan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