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0-07-06 18:00
中国步行街,都是真的不行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周刊(ID:new-weekly),作者:易米三升,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没去过北京路,等于没到过广州。”时至今日还在说这句话的人,可能真的没去过现在的北京路。


2002年元旦,北京路正式实施全日制步行,以步行街的身份,成为广州的标志性商圈。这里有老广风韵的建筑与美食,也有新时代涌动的华丽浪潮,一时间,北京路风光无限,是广州真正的顶流。


弹指十几年,面对着广州城从未停歇的飞速变化,“步行”恐怕还是太慢了。这条北京路,千年古道的繁华没能再延续,甚至逐渐从“步行街”变成了“不行街”。


接地气比不上本地市场,高大上比不上大型商场,步行街越来越鸡肋。/unsplash


脏乱的街道,斑驳的店招,老旧的铺面门口,贴满了手写的转让告示和清仓海报,随处可闻的网红神曲和促销广告,从门口的破锣音箱里传遍四方,魔音绕耳。不时有两三个游客模样的人,在某家老字号前面拍照,提醒着你这里不是哪个三线小城的批发市场,而是广州曾经的地标。


2018年年底,商务部在全国启动了11条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以广州北京路为代表的步行街,在国内历经多年发展,丰富市民生活的同时,也见证了城市的经济兴荣。然而,现在的它们,却多少都陷入“本地人不爱去,外地人被忽悠去了一次便不想再去”的窘境。


北京路的改造提升规划为期3年,现在去北京路,只能看到满街矗立的脚手架。当施工围蔽撤去,电钻停止轰鸣的时候,改头换面的北京路,是否还能找回往日的风采?国内那些同样有过荣光、如今同病相怜的步行街,也同样在等待新时代的判决。


你有多久没逛过步行街了?/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网站


千年商道北京路,风光不再


北京路,跟人民路一样,全国各大城市几乎人手一条。但最早的时候,广州北京路步行街有着自己独一无二的名字:双门底。


唐朝的岭南节度使刘隐,在广州城南门建了一座“清海军楼”,这座楼到宋代的时候被大规模扩建,明代又改名“拱北楼”。因为楼下是两个并列的大门,俗称双门,所以楼底这条街被称作“双门底”,也就是北京路最早的名字。


自明清起,双门底就成了老广州城名副其实的中轴线CBD。这里常年熙熙攘攘,商铺林立,繁华兴旺,素有“岭南第一街”之称。广州人过年“逛花街”的习俗,即是从双门底的花市发源,流传至今。


民国时,这里曾叫做“永汉路”。/wiki


此后,双门底几度更名,1966年改名北京路,寓意广州人民拥护首都,向往北京之意,一直沿用到今天。不管名字如何变更,北京路作为千年商都广州的缩影,印证着这座城市商业文明的一脉相传。


1979年7月,时值改革开放初期,陈兴昌领取了他的个体户执照,成为广州第一个个体户,而他的商铺,就位于北京路。此后北京路的经济元素日渐丰富,成为广州的窗口,而广州,也成了中国向世界开放的窗口。


2002年7月,北京路出土了自唐代起的五朝共十一层古代路面,拱北楼的建筑基址也被发掘。千年古道的历史底蕴和商业积淀,让北京路被视作广州有史以来最繁华的商业中心,广州人也由衷希望,它的繁荣能够一直延续下去。


历经数次扩容,北京路步行街总长度已突破1500米,商圈范围也在不断向四周扩展。2004年,北京路步行街年销售总额超过70亿元,商铺共有近300家。到了2008年,北京路上的各类商铺、卖场,总数已超过500家。


千年古道,繁华旧梦,北京路续写艰难。/wiki/Cara Chow


然而,随着电商时代的来临,北京路开始渐渐显露疲态。2018年,中国内地顶级商业街排行榜发布,北京路步行街榜上无名。今年年初发布的《2019阿里巴巴步行街经济报告》显示,北京路客单价不到70元,同比增长仅为5%,两项数据都落后于重庆、沈阳、天津等城市的知名步行街。


比起数据,观感上掩饰不住的凋敝,给广州人带来的冲击更为直观。北京路临街的商铺,要么是森马、以纯之类的中低端服装品牌,要么是老字号餐饮、小吃。一眼望去,那些老旧的店铺设施与装修风格,久不更新的业态、品类,都与这座日新月异的城市格格不入。


而在这座城市的其他地方,崭新的楼宇、辉煌的商场正在雨后春笋般崛起,吸引着人们的脚步,也带走了北京路的热闹风光。


赫赫有名的永汉电影院,眼见北京路繁华起、宴宾客,也眼见它逐渐沉寂。/wiki/Wpcpey


步行街,突然就不行了


事实上,不止广州的北京路,国内很多大型城市的老牌商业步行街,光景都大不如前。曾经商贾云集的城市地标,如今却人气低落,顾客流失。就连首开“全天候步行街”模式、有着“中华商业第一街”之称的上海南京路,也早已不再能代表上海。


2001年,南京路的上海本地消费者占比达到70%以上,近些年,这一数据已下降至40%左右。而被寄予厚望的游客群体,跟本地客流比起来,消费意向明显更低。根据几年前的统计,南京路的客流进店发生购物行为的比例,仅为20%左右,远不如其他商圈的平均水平。


还有几个上海人,愿意去逛南京路?/wiki/AgnieszkaBojczuk


曾经实实在在满足了居民消费需求、活跃了城市经济的步行街,现在已然成为了外地游客走马观花打卡的背景板。游客们冲着步行街曾经的名气而来,现场打卡之后,比起说声“百闻不如一见”,恐怕更多还是冒出来一句:“就这?”


一座城市的步行街,往往浓缩着这座城的经济、文化发展历程,它们能乘着上一个时代的浪潮高高跃起,也可能被下一个时代的浪潮无情地碾成泡沫。


在商品供应相对没有那么富足的年代,商业步行街可以一次性满足人们全部的采购需求。十年前,一线城市如上海、广州的商业街,凭借丰富的货品和实惠的价格,不仅可以吸引当地的居民,甚至可以吸引全国乃至海外的顾客前来“扫货”。


不夸张地说,很多东西,你当时只有在这些步行街上才能买到。


今非昔比,随着经济发展和商业环境的改变,满足人们购物需求的渠道更广了也更多了,不论是网购的普及,还是去中心化的商圈兴起,在购物这一点上,传统商业步行街存在的必要性,都被悄无声息却又势不可挡地逐一瓦解。


去什么步行街,有空调有电梯的室内商场它不香吗?/unsplash


另一方面,消费者“逛街”的习惯也在不断迭代。以前的逛街是真·逛街,风吹日晒之下,在露天的商业街上来回走上数千米,绝对是个体力活。今时今日,逛街更多发生在大型购物中心里,吹着空调,乘着电梯,从向左走向右走,变成了向上走向下走。


一次逛街,所需的微信步数大幅降低,雨露风霜的侵袭干扰,也与大厦内顾客的欢愉时光再无干系。


这还只是购物环境的挑战,对步行街来说,更致命的威胁是,即便它们能改善环境,也再拿不出多少新鲜东西,来满足审美疲劳的市民和游客们。


步行街的概念面貌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想要流量,就得满足衣食行乐。以北京路为例,这里的衣食行乐还剩什么?


都市潮人去步行街买衣服,真的会不知道镜子里面是谁。/《一起来看流星雨》


时尚购物,这里大多时候只能上演“端木带我来了美特斯邦威”的古早喜剧;食在广州,固守此地的所谓“老字号”们,要么吆喝售卖专供(坑)游客的点心手信,要么店堂里放眼望去,全是网红们鳞次栉比的手机支架。满心期待寻味而来,却失望地发现,整条街上最旺的餐厅,还是肯德基麦当劳们。


规划落后街道拥挤,路都不能好好走,何谈支撑庞大人流量的能力。至于让人们找乐子,步行街更是有心无力,电玩城、溜冰场、电影院,除了怀旧,别无他物


三代养一铺:租金压力下的步行街商家


步行街的没落,固然有时代变迁下无能为力的因素,但其本身并非“完美受害者”。


得益于庞大的客流量,步行街的商铺租金一浪高过一浪。即便是在7年前,想在广州上下九步行街临街盘一个小店铺,一个月租金就已高达4万元,北京路核心地段的门店更吓人,月租要7万元。


那时候,我国全年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29547元。北京路所在的广州越秀区,当时房价约为33246元一平米。对比之下,步行街的商铺租金,实在令人望而生畏。


租金和身段一样高,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却跟不上了。/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网站


2019年的《中国商业地产租金指数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下半年,全国重点城市100条商业街的平均租金为25.9元/平方米·天,也就是一个月2万多元的租金。根据最近的公开数据,现时北京路主街上20平方米~30平方米左右的门店,月租金已经超过10万元,是全国平均值的5倍左右。


这意味着,从前的“一铺养三代”,基本已经变成了“三代养一铺”。商家哼哧哼哧赚来的钱,全拿来孝敬房东了,实业创造的价值被高房价掠夺一空,不管打工还是创业,都不过是在为房地产搬砖。


在当年,商家们咬着牙也必须租,更何况,那时候步行街是真·顶流,房租虽然高,收益也不至于太少。如今,步行街的流量就像泡沫,看着数据漂亮,实际的消费动力却十分可疑,商家自然不会再硬挨这难以承受之痛


重庆解放碑,也曾是一城繁华的代表。/wiki/ForwardXu


还坚守在步行街的老板们,面对铺租过高、客单过少的双重压力,只能要么涨价,要么砍掉看起来不必要的服务性支出,甚或是以次充好。长此以往,商业步行街的品质和体验自然逐步下降,加速顾客流失,形成恶性循环。


5月18日,商务部继在全国启动11条步行街改造试点之后,宣布将启动第二批试点,希望把步行街打造成为消费升级的平台,高质量发展的载体以及对外开放的窗口。


包括北京路在内的各地步行街改造规划中,几乎都强调了步行街的文化价值。的确,街道从来都是城市的血管脉络,很多传统步行街,都承载着当地独特的历史文化。


在每个人都习惯了网购的年代,物质商品已经很难吸引人们重新回到步行街了。不管是具有文化特色的演出活动,还是新的消费业态,只有为人们提供更多精神享受,才有可能让“逛街”重获吸引力。


一条街的文化,一座城的特色,其实都在于“人”。/unsplash


但是,文化从来不是靠几个雕塑、几块文物遗址说明牌,或者几家老字号和文创店撑起来的。地方特色也好,历史传承也好,这些东西是KPI强求不来的。


春雨润无声,土壤和空气最重要。只要提供一个适宜的文化环境,人们自然会因为物质和精神交流的需求,主动汇聚到一起。而这样的环境,除了道路设施和立面装修,更重要的是减少不必要的压力,不仅是租金的压力,还有强行高端、强行有文化、强行有特色的压力。


只有这样,步行街才能成为市民的后街,人有了活力,街道有了活力,经济上的活力也不过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参考资料:

1. 《千年商道北京路,能否“手术”成功?》,独角Mall,202007

2. 《“扮靓”后的广州北京路商圈,能重返人气巅峰吗?》,界面新闻,202006

3. 《步行街逆袭的“文化密码”》,光明日报,202001

4. 《步行街变成“不行街” ,三大痛点如何化解》,中国商报,201904

5. 《“双门底”——北京路最早的名字》,广州日报,201706

6. 《南方日报:老牌商业街的没落未必是坏事》,南方日报,201311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周刊(ID:new-weekly),作者:易米三升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