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馒头说(ID:mantoutalk),作者:馒头大师,头图来源:《生活大爆炸》
一看这个题目,不少人可能会先想起库克,但事实上,今天要说的这个人,应该比库克要重要很多,因为没有他,就不会有苹果公司。
1
1975年6月29日,斯蒂芬永远不会忘记这个星期天。
在那天晚上,已经捣鼓了几个月的斯蒂芬决定正式测试一下自己组装的一台机器。
他接通了自制“终端机”的电源,连接了一个键盘和一个显示器,然后在键盘上按下了几个键。
然后他就震惊了:那些字母立刻就显示在了屏幕上。
“一个人在键盘上按下几个字符,然后在自己面前的屏幕上看到它们立刻被显示了出来。”
斯蒂芬至今仍对那幕场景记忆犹新。但这句话放到现在来看,我们就觉得像是在说“按下开关,电灯就亮了”那样平淡无奇。
但是,1975年6月29日的这一刻,却是人类个人电脑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刻。
这台电脑,被命名为“苹果 I”。
套了木制外壳的“苹果 I”电脑,问世时一台售价666美元。在2019年伦敦佳士得拍卖行中拍出了37.1万英镑(当时约合人民币323万元)。
而这个斯蒂芬,也就是“苹果电脑之父”——并不是我们所熟悉的斯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
他的全名是,斯蒂芬·盖瑞·沃兹尼亚克(Stephen Gary Wozniak)。
2
1950年,沃兹尼亚克出生在美国加州的圣何塞(San Jose)——看他的名字就知道,他是波兰裔。
沃兹尼亚克从小就很崇拜自己的父亲。他的父亲毕业于加州理工学院工程系,还是校橄榄球队的四分卫,后来成为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著名的航天航空制造和国防工业公司)的火箭专家,专门负责设计导弹系统。
所以从小时候开始,“工程学”在沃兹尼亚克眼里就是一个神圣的字眼,远远要比“商业”,“市场”或者“销售”这些字眼要高贵得多。
小时候,父亲经常把沃兹尼亚克带到自己上班的公司去玩,而所谓“玩”的方式,就是把他放到一张桌子上,让他自己去摆弄一堆电子部件。沃兹尼亚克在小学两年级的时候,就已经搞懂了电阻的工作原理——不是通过书本,而是他的父亲亲手演示给他看的。
11岁的沃兹尼亚克在测试无线电
到了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沃兹尼亚克已经深深沉迷进了各种电子制造。进入中学后,其他男孩已经情窦初开开始追求心仪女孩子,沃兹尼亚克却只为“晶体管”这类东西着迷。当他的男同学们在试图要到一些漂亮女生的电话号码的时候,他已经用晶体管、放大器、继电器、灯和蜂鸣器这些东西搭建了一套“对讲系统”,成功连接了一个街区六个孩子家的卧室——只是为了男生之间的聊天。
初二的时候,沃兹尼亚克已经独立制造出了一台计算器——用了100只晶体管、200只二极管、200只电阻,装在了10块电路板上。
父亲对沃兹尼亚克另一大影响,是“诚实”的人生态度,也就是“绝不能撒谎”。
虽然这一点沃兹尼亚克认为自己一直在遵守,但他觉得有一件事和“诚实”并不沾边。
那就是恶作剧。
3
即便用现在的眼光来看,沃兹尼亚克的恶作剧,也绝对是“高段位”的。
在高中的时候,沃兹尼亚克设计了一个会发出“滴答”声音的电子节拍器。当他意识到“滴答”声很像定时炸弹的计时器声音之后,他就找来一些大块电池,撕去标签,和那个节拍器捆绑在一起,放进了学校的储物柜。
按照沃兹尼亚克的设计,储物柜门一旦被打开,电子节拍器的“滴答”声就会变得急促起来。毫无疑问,这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恐慌——勇敢的校长一把抓起那个“定时炸弹”,在全校师生的注视下,抱着必死的信念,以最快速度抱着“炸弹”冲到了操场。
那一晚,沃兹尼亚克被送进了青少年拘留中心。
沃兹尼亚克还设计过一个可以干扰电视信号的便携装置。他设计这个装置的目的,是把它带进一个同学们都在围着看电视的房间,然后按下按钮,电视屏幕开始变得模糊,于是就会有同学去敲电视或者摆弄天线。接下来,沃兹尼亚克会通过“按下”和“松开”按钮,渐渐让一个他想捉弄的同学相信:只要他单腿站立扶着天线,或者做出一种别扭或奇怪的动作,电视屏幕就会恢复正常——当然,那位可怜的同学接下来就必须一直保持那个姿势。
学生时代的沃兹尼亚克
喜欢“恶作剧”的性格一方面和沃兹尼亚克的性格有关,另一方面也和他被“孤立”有关:作为一名“电子极客”,他发现同学们越来越不爱和自己打交道,所以他总得想点什么办法获得大家的关注。
不过沃兹尼亚克也未必真的就想和那些他觉得很“愚笨”的同学多相处。很快,作为高中生的他就去当时的喜万年公司(SYLVANIA)兼职打工了。在那里,沃兹尼亚克生平第一次有机会用真正的“计算机”工作,他很快自学了FORTRAN语言,并开始研究最新微芯片的规格。
在这期间,沃兹尼亚克还去科罗拉多大学读了大一,然后回到了离家较近的一家社区学院。回来的一个原因是因为沃兹尼亚克在大学里又捅了篓子——他编写了一个程序,用学校的计算机不停运算斐波那契数列,占用了大量的计算机使用时间,学校威胁要他赔偿全部费用。
科罗拉多大学的丹佛分校。科罗拉多大学创立于1876年,是全美著名的一流公立大学系统之一,在科罗拉多州有四个分校,培养出过12个诺贝尔奖获得者
回到社区大学后,沃兹尼亚克索性就选择休学去赚钱了——去计算机公司打工。在那里他能获得不菲的报酬,主要还能获得一些免费多余的芯片。
在那段时间,沃兹尼亚克用大概20多个讨到的免费芯片,在邻居比尔·费尔南德斯家的车库里组装了一台“电脑”——通过一系列开关将数字输入,然后用小灯显示的二进制码呈现结果,可以用来做乘法计算。
由于他和费尔南德斯在这期间不停地喝一种奶油苏打汽水,所以他们把这台电脑叫做“奶油苏打电脑”(Cream Soda Computer)。
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奶油苏打电脑”当然是非常简陋乃至原始的,但对沃兹尼亚克来说却是很重要的一步——或许当时他自己都没意识到:在电脑动辄需要几百个芯片才能运转的时候,他已经可以做到用一半乃至更少的芯片就能实现同样的功能了。
当然,“奶油苏打电脑”对沃兹尼亚克整个人生的最大意义,是他因此认识了一个人。
那天,和他一起做“奶油苏打电脑”的费尔南德斯跑来告诉沃兹尼亚克,有一个另一所高中的人很有意思,也喜欢电子学,关键也很喜欢搞恶作剧。
“你该见见他,他叫史蒂夫·乔布斯”。
4
两个有趣灵魂第一次相遇,地点是在车库前的人行道上。
那天,沃兹尼亚克和乔布斯在人行道上坐了很久,聊了很久。
沃兹尼亚克有些意外:“一般来说,我很难向别人解释清楚我做的设计,但他一下子就听明白了。”
而乔布斯也很吃惊:“他是我见过的第一个比我还懂电子学的人,我立刻喜欢上他了。”
事实上,乔布斯在电子学方面可能低估了自己与沃兹尼亚克的差距——在他还在摆弄“希斯工具盒”(一种给学生工程启蒙用的,有各种编号和说明书的工具箱)的时候,沃兹尼亚克已经获得业余无线电执照了。
当时这两个人当然不会意识到,他们的这次相遇,其实是在整个人类科技史上都可以留下一笔的。因为他们相遇的意义并不仅仅是兴趣相投,而是这两个人是天生“互补”的。
沃兹尼亚克(左)和乔布斯
可以用两件事来证明。
第一件事,是关于“蓝盒子”。
1971年,读读停停的沃兹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读大三 ,他了解到一种可以通过模拟AT&T(美国电报电话公司)电话网络频率的黑客技术,叫“蓝盒子”,通过这种“蓝盒子”,可以模拟频率免费拨打包括国际长途在内的各类电话。
沃兹尼亚克找到乔布斯分享了这个点子,然后买来了一堆二极管和晶体管,自制了一台前所未有的数字版的“蓝盒子”——当然主要是沃兹做的——并实验成功。
沃兹尼亚克做出“蓝盒子”的目的很简单:证明自己的想法能成为现实,以及用来恶作剧。
两个人用这个“蓝盒子”搞了无数恶作剧,最大胆的一次,是沃兹尼亚克模仿当时基辛格的声音给梵蒂冈教皇打电话,但因为算错了时差,教皇在睡觉,所以只是教皇的秘书接了电话并说可以转告,他们并没有和教皇真正通上话。
沃兹尼亚克认为“蓝盒子”只是一个恶作剧而已,但乔布斯有他自己的想法:
他把所有的制作素材分门别类,比如盒子、电源、数字键盘、晶体管这些,然后分别为他们算好了成本价,再算出一个大概40美元左右的总成本价,然后制订了一个销售价:150美元。
沃兹尼亚克大概做了100个蓝盒子,乔布斯把它们全卖出去了。
沃兹尼亚克在用“蓝盒子”打电话
另一件事,是“打砖块”。
1975年,已经声名赫赫的电子游戏公司雅达利(Atari)准备开发一款单人版的《乒乓》(Pong)。
1972年由雅达利推出的双人对打游戏《PONG》是这家公司的成名作,也是可以在整个世界游戏史上留下一笔的鼻祖级游戏,开创了一个时代。
雅达利的创始人诺兰·布什内尔把自己最欣赏的员工叫进了办公室,把草图画给了他,让他去开发——这个人,就是当时在雅达利供职的史蒂夫·乔布斯。
布什内尔告诉乔布斯,如果设计出来的游戏所使用的芯片少于50个,那每少用一个,都会有一笔奖金。
尽管布什内尔很欣赏乔布斯,但他并非完全信任乔布斯的技术能力,而是知道乔布斯会有一个好帮手——当时已经在惠普公司上班的沃兹尼亚克。布什内尔知道乔布斯肯定会找自己的好朋友沃兹尼亚克帮忙,而这在他看来是“买一赠一”。
果然,乔布斯接到任务后就找到了沃兹尼亚克,而后者欣然应允。这不仅仅是因为沃兹尼亚克很喜欢《乒乓》这款游戏并一直试图做出一个能单人玩的版本,更是因为他很愿意接受“使用更少的芯片”这种挑战。
任务的时间只有4天,4天之后,沃兹尼亚克就拿出了成品——只用了45块芯片就制作成的一个游戏,那就是著名的《打砖块》。
没错,我们现在看到的所有“打砖块”类的游戏,鼻祖都是沃兹尼亚克发明的那一个
在这个任务里,沃兹尼亚克负责所有的设计,而乔布斯负责把芯片布到电路板上,两个人平分了700美元的奖金。但乔布斯并没有提那笔“少用芯片”的奖金。
10年之后,这个故事被媒体报道,尤其提到那笔奖金。乔布斯给沃兹尼亚克打电话解释:
“我不记得做过这事,如果做过的话我应该记得,所以我没做过。”
沃兹的回答是:“这件事不值得再讨论了。”
当然,“打砖块”这件事和“蓝盒子”那件事一样,重点不在于沃兹尼亚克和乔布斯赚了多少钱,而是他们建立起了一种完美的合作模式:
沃兹尼亚克负责设计和创造出一项天才的发明,而乔布斯负责发明一种方便易用的办法,把它包装起来,推向市场,大赚一笔。
1975年,沃兹尼亚克25岁,乔布斯20岁。
他们离创造出改变他们人生和改变世界的伟大产品,已经距离很近了。
5
1975年3月5日晚,在加州硅谷的门罗帕克市,一场小型聚会开始了。
那个聚会是在一个小车库里举行的,成员都来自“家酿计算机俱乐部”(The Homebrew Computer Club)——一个计算机业余爱好者组成的俱乐部。
沃兹尼亚克也去了,因为他也是俱乐部成员之一。
沃兹尼亚克当时已经深深沉迷于“个人计算机”这件事。1975年1月刊的《大众机械师》杂志封面上,刊登了亨利·爱德华·罗伯茨发明的首台个人计算机“阿尔泰”(Altair)的照片。虽然那是一个非常简陋的装置,但打动了很多人。
阿尔泰8800型计算机
当时有两个年轻人看了这期杂志后,就决定开始研发用于阿尔泰的BASIC语言版本——这两个年轻人一个名叫保罗·艾伦,另一个叫比尔·盖茨。
和比尔·盖茨他们一样,沃兹尼亚克和乔布斯也被深深触动,但他们的想法更直接——也要造一台。
在那场俱乐部的派对上,沃兹尼亚克看到了演示用的“阿尔泰”计算机,但对他而言最重要的是,他看到了一个微处理器的规格表。也就是在那一刹那,他关于造一台属于自己的个人计算机的想法瞬间就成熟了:
一台终端机,带键盘和显示器,连接到一台小型机上。
那天晚上回到家,沃兹尼亚克就已经在图纸上画出了构思,然后就开始采购各种必须的零件。最初他想用“阿尔泰”一样的微处理器,也就是英特尔8080,但价格实在太高昂,后来找到只要一半价格的摩托罗拉6800,但依旧还是太贵,最终他选择了只要20美元一枚的MOS科技生产的芯片。
然后他就每天下班回家后把自己关到房间里,拼装零件,焊接电路板,编写软件程序——直到1975年6月29日的那一天,本文开头的那一幕发生。
在这台“初型机”问世后,沃兹尼亚克立刻叫来了乔布斯,乔布斯大吃一惊,随即就开始为这台机器投入市场做打算:能联网吗?能有磁盘存储器吗?
乔布斯接下来马上打了几个电话,免费从英特尔搞来了一批芯片,看得沃兹尼亚克目瞪口呆——“他总能轻易说服别人,而我完全办不到”。
苹果 I 电脑的“裸机”
但最重要的是,乔布斯说服了沃兹尼亚克。
按照沃兹尼亚克的想法,这台电脑被设计出来,就应该免费和大家共享制造的所有流程和图纸,因为这是一件好玩的事情,这么做也很“酷”。
但乔布斯坚决不同意沃兹尼亚克继续免费发放电路设计图:“大多数人没有时间像你一样去搭一台电脑,我们为什么不组装好卖给他们?”
为此,乔布斯很快就设计好了一整套策略:找到雅达利公司的一个熟人,让他绘制50张电脑板,从材料到人工核算好成本,全卖掉的话大概能有700美元利润——但这只是一个开始,前景一片大好。
乔布斯最终说服了对“赚钱”不感什么兴趣也没有什么信心的沃兹尼亚克,前者卖掉了自己的大众汽车,后者卖掉了自己的惠普65计算器,一共凑到了1300美元的启动资金,准备成立一家公司。
在给公司起名字的时候,他们曾想过不少很酷的名字,比如“Matrix”(矩阵)这类,但那段时间正在吃水果餐的乔布斯最终提议了一个名字:
“就叫‘苹果’怎么样?”
1976年4月1日,“苹果电脑公司”(Apple Computer Inc. )就这样成立了。
6
“苹果公司”很快就进入了轨道,也给两个创始人带来了矛盾。
第一个矛盾在于沃兹尼亚克对自己产品的“家长式情结”,他希望“苹果 I”的电路设计能给大家一起享用,至少能给自己供职的惠普公司应用,但乔布斯坚决不同意,因为这是苹果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第二个矛盾在于这两个人平等的股权分配。虽然沃兹对这个并没有异议,但他的父亲老沃兹却很不满,这位强调诚实和贡献的老工程师在乔布斯来家里做客时公开说:
“你没有做出过任何产品,你不配得到那么多。”
乔布斯当时激动地哭了出来,但态度却依旧坚定:“如果不能对半分账的话,那我们可以停止合作关系。”
最终站出来说话的是沃兹尼亚克本人,他对父亲表示,他和乔布斯是名副其实的“共生关系”:如果不是乔布斯的话,他可能还在计算机俱乐部议上免费发放自己设计的电路板原理图,是乔布斯把这个转化成了蓬勃发展的生意。
沃兹最终说服了父亲,他和乔布斯平等的合伙关系得以继续,而随之推出的“苹果 II”电脑,更证明了沃兹的选择是对的。
乔布斯(左)和沃兹尼亚克
如果说“苹果 I”只是一个划时代的半成品的话,那“苹果 II”将是真正意义上的一个伟大产品——沃兹尼亚克和乔布斯都深知这一点。
对于“苹果 II”,沃兹尼亚克有很多的想法,包括彩色化,包括增加大量插槽,包括各种技术的完善与革新,但这都是工程师要做的事。
至于要怎么让消费者买单,那是乔布斯最擅长的。
乔布斯首先出价1500美元,请人设计了一个非常简洁但时尚的电脑机箱——这是打死沃兹尼亚克也不会想到要去做的事,但却关系到顾客对“苹果 II”电脑的第一印象。
然后乔布斯花了大量精力解决了电脑的电源问题——这也是沃兹尼亚克压根不会去想的一个问题,事实上这也不是他所擅长的领域。乔布斯找人设计了一个全新概念的电源,大大减小了机箱的散热压力,这样就使得电源可以不使用风扇,因为乔布斯认为风扇的噪音会大大破坏用户的使用感受。
事实上,两个人的分工就是这样。
沃兹尼亚克负责告诉团队的工程师们:我们需要造出这样的一个产品。而乔布斯负责告诉世人:为什么你必须要买我们的产品。
1977年4月的首届西海岸电脑展览会上,“苹果 II”亮相了。
即便用现在的眼光看,1977年6月上市的“苹果 II”外形也依旧有让人惊艳之处
当时苹果公司只有三台“苹果 II”的成品,但乔布斯让人在展台四周堆满了空的包装箱,显示自己备货充足。
乔布斯担心缺货的顾虑并非杞人忧天:性能优异,造型惊艳的“苹果 II”电脑一亮相就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其他公司那些套着外形丑陋金属箱甚至裸露线路板的电脑,顿时就卑微到了尘埃里。
那次展会上,刚刚亮相的“苹果 II”就得到了300份订单。之后,每个月的订单从几百单上升到了一千单,然后是一万单。
没有什么力量能阻止这家年轻公司一飞冲天了。
7
1980年12月12日,重新组建的“苹果公司”(Apple Inc. )公开招股上市。
那是自1956年福特汽车之后,超额认购最火爆的首次公开募股(IPO)。在不到一个小时内,460万股苹果股票被抢购一空,当日以每股29美元收市。按这个收盘价计算,苹果公司高层立刻产生了4名亿万富翁和40名以上的百万富翁。
到了12月底的时候,百万富翁的数量上升到了300个,苹果的市值达到了18亿美元。
在4名亿万富翁中,当然包括沃兹尼亚克和乔布斯。
但两个人的性格,在此时进一步表现出了不同。
有一个叫丹尼尔·柯特基的人,是乔布斯最好的朋友之一,他们俩一起上大学,一起去印度“灵修”,一起同患难共甘苦做过很多事情。而且在苹果公司刚创办的时候,柯特基就已经是公司的一员了——只不过是领时薪的技术人员,而不是领固定薪水的工程师。
而就是这样一个发小,在苹果公司上市后,乔布斯没有分给他哪怕一股公司的股份。当柯特基鼓足勇气走进乔布斯办公室询问的时候,乔布斯冷漠地拒绝了他。
柯特基当场痛哭,“我们的友谊在那一刻彻底破裂了。”
当年“苹果 I”刚推出的时候,就是柯特基(左)和乔布斯(右)一起去推销的
而沃兹尼亚克的态度却与乔布斯截然相反。
他从自己的期权中拿出了8万股——相当于他拥有股票的1/3,以近乎白送的价格卖给了苹果公司的中层员工,并且给公司的创业元老每人价值百万美元的股票,其中包括柯特基,也包括介绍他和乔布斯认识的费尔南迪斯。
沃兹尼亚克给自己也买了一幢山间别墅,准备好好享受家庭生活。但很快他就遭受了打击:他的新婚妻子爱丽丝和他离婚了。
事实上,随着苹果公司的火箭蹿升,沃兹尼亚克作为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和乔布斯的管理理念分歧也越来越大:沃兹认为,公司最重要的应该是和睦的气氛,要有一种大家庭一般其乐融融的氛围,而不是把每个人都搞得非常紧张,像是有鞭子在抽打他们前进一样——而这一点在乔布斯看来,简直是幼稚可笑。
当然,在残酷的市场竞争面前,沃兹尼亚克的想法未必能够站得住脚。不过,反正他留在苹果公司的时间也不是很多了。
1981年,刚刚拿到飞机驾照不久的沃兹尼亚克在驾驶飞机途中发生了意外,飞机熄火,摔机了。
幸运的是,被及时送到医院的沃兹尼亚克没什么大碍,但是有一个问题:
清醒之后,他失忆了。
8
大概一个多月以后,沃兹尼亚克恢复了记忆。
但此时的他决定暂时离开苹果公司,先继续学业。于是他又回到了加州大学的伯克利分校。
这一年,沃兹尼亚克也就31岁,但已经是亿万富翁了,已经可以做一些“有钱任性”的事了。事实上他也尝试过。比如自己出资200万美元成立了一个公司,搞了两届音乐节,结果每届都亏空了1200万美元。
沃兹尼亚克还是决定专心修完学业,然后回到苹果公司继续担任研发工程师。不过自那以后,沃兹尼亚克在苹果公司发挥的作用已经不像原来那样无可替代了。
一方面,电脑技术日新月异,市场竞争进入白热化,沃兹尼亚克曾想开发“高阶版”的“苹果 II X”,但中途放弃。这也和乔布斯的所有精力都放在了“麦金塔电脑”的开发与销售上有关。
沃兹尼亚克自己也非常满意“苹果 II”
另一方面,沃兹尼亚克也开始试图不把所有的重心都放在苹果公司上,他开始接受一些邀请去各地演讲和参加慈善活动。
1985年,那一天终于来了:沃兹尼亚克带着几个同事离开了苹果公司,创立了CL9公司,主要是用来设计万用遥控器。
创办CL9公司与其说是想赚钱,倒不如说沃兹尼亚克想找回当初纯粹作为一个工程师搞发明创造的乐趣,他曾制作出史上第一台拥有双微处理器的遥控器——当然,大多数普通人其实并不知道这有什么意义,也不关心。
不过,沃兹尼亚克注定不会是一个做生意的商人。1988年,他离开了自己创立的CL9公司,当起了全职父亲。在尝试了教育的滋味之后,他在当地小学捐赠了电脑教室,提供硬件设备,并亲自挑出一些孩子进行授课,一教就是10年。
在此之后,沃兹尼亚克还尝试过很多领域:创立从事无线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研发的公司,成立专门选择科技方向的投资公司,写自传,还写过一本专门和恶作剧有关的书,以及在美剧中客串。
沃兹尼亚克在《生活大爆炸》第四季第二集客串出演自己本人,并得到了谢尔顿的评价:“伟大而神奇的沃兹尼亚克”。按谢尔顿的说法,沃兹尼亚克在他心目中的排名是第15位,但比乔布斯要高六位。
当然,沃兹尼亚克还是对最新的技术保持嗅觉,比如他不久前也尝试过加入以数字货币为主要业务的区块链公司担任顾问和董事,还亲身体验了一把:被人用简单的骗术骗走了7枚比特币。
沃兹尼亚克确实有足够的资本,去尝试各种职业,担任各种职位,去做各种他想做的事。
但有一个头衔,他始终没有改变过:苹果公司的员工。
9
事实上,沃兹尼亚克可能是苹果公司目前唯一一个领周薪的员工。
就在今年2月,沃兹尼亚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
“我现在是苹果公司成立以来唯一一个每周都能领到苹果工资的人。不过在把钱取出来用于储蓄之后,每周相应银行账户上的税后收入不超过50美元。”
沃兹尼亚克表示他永远会是苹果公司的员工,“这事关忠诚。”
不过对此他还有一种解释:“在苹果公司最后一张人事结构图上,我的直接汇报对象是乔布斯。所以自他去世后,就没人能解雇我了。”
事实上,乔布斯曾经有好几次邀请沃兹尼亚克回到苹果公司工作,但他都拒绝了,理由很简单:
“我真的无法进入苹果公司内部运作,因为我太坦率、太诚实了。”
当然,沃兹尼亚克对乔布斯的改变也有自己的看法,尤其是在苹果公司变成超级公司之后:“他再也不想搞恶作剧或开开玩笑了。相反他总是谈生意。他变得有点严肃了。”
不过,沃兹尼亚克也很清楚自己的性格和特长,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对于乔布斯,沃兹尼亚克虽然时不时在接收采访时流露出过一些情绪,但自始至终,还是对他保持相当的尊敬和怀念。
他自己也清楚地知道,当年那两个坐在人行道上彻夜畅谈,一起疯狂迷恋鲍勃·迪伦的歌曲,一起开心地炮制各种恶作剧的少年,注定是一去不复返了。
沃兹尼亚克(左)和乔布斯。沃兹尼亚克在2000年被选入了美国发明家名人堂。
2011年10月5日,56岁的乔布斯因病去世。
一周之后,乔布斯最后的遗作——iPhone 4S上市。
在上市的前一夜,很多“苹果粉”通宵在苹果店外排队。而在加利福尼亚州洛斯加图市的一家苹果店门口,来采访的媒体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带着折叠椅,拿着iPAD,排队排在第一位的胖子。
他就是沃兹尼亚克。
他完全可以提前拿到苹果公司赠送的最新款手机的。
但他选择了排队,排了整整18个小时。
或许,这是他认为纪念曾经挚友的一种方式。
2011年洛斯加图市苹果商店门外的照片。穿白T恤排在第一位的那人就是沃兹尼亚克
先来说一个题外话。
1975年4月1日苹果公司成立的时候,其实有三个创始人。
沃兹尼亚克和乔布斯各占45%的股份,还有一个叫罗纳德·韦恩的人占10%——“苹果 I”的10页用户说明手册,就是他写的。
11天后,当公司需要更多地借钱和花钱的时候,韦恩退缩了,他写了一份“退出声明”:不再以“合伙人”的身份参与公司运作。作为公司对他10%股份的回购,韦恩得到了800美元,之后不久又得到了1500美元,一共是2300美元。
到2020年,如果韦恩留在苹果公司并继续持有他当初拥有的股份的话,那么他手里的股票大概价值150亿美元。
如今的韦恩,在内华达州自己的一所小房子里,靠社会保险金度日。
然而,这并不是一个“早知如此,何必当初”的鸡汤故事,因为韦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得很明白:
“我毫不后悔。我做了当时对我最有利的选择。他们两个都是疯狂的家伙,我知道自己的承受能力,我不准备冒那样的险。”
所以,这个故事并不是想嘲笑谁倒霉或劝说谁要坚定,而是想感叹一下:人生一世,有些人注定会与你擦肩而过,而有些人注定是你的灵魂伴侣。
就像沃兹尼亚克,他就是天才的工程师,但绝不是一个好的生意人,而乔布斯并非电子方面的绝顶高手,却是一个懂得整合和营销的超一流大师。
没有沃兹尼亚克,是不会有当初的苹果公司的,但如果没有乔布斯,也绝不会有现在的苹果公司。
像沃兹尼亚克和乔布斯这样的“天才组合”,并非没有,但确实很稀缺。
我有时在想,如果当初尼古拉·特斯拉没有负气出走,或者托马斯·爱迪生能够气量大一些慧眼识才,这对组合如果联手,是否能做出一番更惊人的事业?
当然,这也只是想想罢了。
能拥有一个志同道合的知心朋友已经不易,在这基础上还要互补长短,共同开创一番事业,能共患难,还要能共富贵,难上加难。
时间总爱考验信念。
希望大家都还是从前那个少年。
希望大家都没有一丝丝改变。
图为排队18个小时后买到iPhone 4S的沃兹尼亚克
参考来源:
1.《史蒂夫·乔布斯传》(沃尔特·艾萨克森,中信出版社(2010年10月第一版)
2.沃兹尼亚克个人官方网站(http://www.woz.org/)
3.《沃兹:我现在仍然从苹果领薪水,不过很"微薄"》(CNBC网站,2018年1月19日,转引自网易科技频道)
4.《沃兹尼亚克:乔布斯未曾帮助设计苹果电脑》(BI中文站 2015年9月3日)
5.《佳士得拍卖罕见Apple I以约合322.7万人民币价格成交》(cnBeta,2019年5月27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馒头说(ID:mantoutalk),作者:馒头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