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乘风破浪的姐姐》一播出,基本就宣告2020年是姐圈元年了。
猝不及防、悄然开播、没有热搜、没有预热,但是10分钟的播放量还是破了千万,在我写这篇文字的时候,播放量已经过了3.7亿。豆瓣评分也达到了8.6分。 一时间所有的微信公众号都在发文讨论,整个朋友圈没有一个「姐外人」。
娱乐圈的资本们,在男团女团之后,终于找到了新玩具:姐圈文化。
01
我们之前的视频里说过,资本没有善恶,一切的目的就是为了增殖。
资本的增殖,就需要通过劳动力借腹生子完成。别看娱乐圈明星那么多,绝大多数无非打工皇帝罢了。再高级的打工仔,都逃不过人肉干电池的命运。
而同样是人肉干电池,女明星的职业寿命相较男明星更加短暂,所以这几年的娱乐圈,姐姐们的年龄焦虑是很明显的。
2019年7月28日,第13届FIRST青年电影展闭幕式,女演员海清代表中年女演员作了一番发言:
「我们一直有一个目标,希望有机会跟优秀的团队合作,这是我们的野心,也是每个演员的野心。岁月赋予我们经验、皱纹、阅历、宽容善良、善于沟通,我们没有传说中那么不好合作。」 作为国民媳妇、天选之妈,海清有资格替中年女演员发声。
女艺人到了中年,一般情况下接到的角色往往是以下几种。
如果女艺人还有一颗逆天改命的心,也可以尝试在一些婆婆妈妈家长里短的电视剧里,饰演一个苦大仇深的妻子媳妇母亲。
类似的发言,海清也不是第一个说的。 姚晨在腾讯的《星空演讲》中提到过自己作为中年女演员的困境。
宋丹丹在《演员的诞生》里,说:「我做了37年演员,大概从35岁开始,就没有人找我演戏了。」
以上各位已经是「姐型」演员里的一线了,当头部演员都开始感受到半身不遂,那腰部、臀部、腿部、脚踝部的中年女演员,恐怕会全身不遂了。
现在,我们常说「流量小生」、「四小花旦」,其实国内演艺圈曾经还有一种主流演员类型叫做「大青衣」,专指中年女性演员,只不过如今逐渐边缘化。
近几年,真正大青衣担纲的电视剧,且大爆的,可能只有《都挺好》和《欢乐颂》了。 相比男演员30+、40+的年龄依然可以在影视剧里担纲主角,女演员在30岁过后便只能接受功能化的现实。
另一方面,娱乐圈资本的「媚青」属性越来越严重了。 打开爱优腾的电视剧区,我们看到年轻演员在谈恋爱,年轻演员穿着古代人的衣服练就绝世神功然后谈恋爱,年轻演员打着职场的幌子谈恋爱。 额,也不止,还有中年老叔叔们打着兄弟情的幌子谈恋爱。
在综艺里,则是一群极度缺乏辨识度的95后,00后富二代练习生在搞内卷化竞争,比谁睡得少,比谁练舞受伤严重,俨然是一群被驯化好的996预备军。 年轻的肉体做资本的工具人,有趣的灵魂被丢在资本的回收站。 喜新厌旧的娱乐圈,没有一朵雪花不在勇闯天涯。
02
把一群姐姐堆在一起,做一个女团,就能迎来中年女艺人的文艺复兴吗?未必。
看完了《乘风破浪的姐姐》前两期,就会发现整体透着一股「拧巴」。 女团和姐圈,两种叙事,本质上不相容。 女团和姐圈不相容的第一点是,女团是一种鞠躬感谢的文化,而「姐圈」是一种「都做老娘裙下之臣」的文化。
偶像,本质上就是获取他人的喜爱,越多人施舍关注和喜爱给偶像,偶像的人气就越高。
所以偶像需要鞠躬感谢粉丝,需要求着粉丝「请你看看我吧」,甚至需要「恋爱禁止」这种出让部分人格的规则。
但「姐圈」的方式是征服,用作品和成就让受众心服口服,核心叙事是:「姐姐们本来就很闪,不需要求着你们来看,但你不得不看」。
所以姐圈比的永远是谁更优秀,谁更亮眼,而不是比谁更会讨好粉丝。
另一点种不相容,则是练习生在女团中,要不断缩小自己的ego,但演员这一行,演员的「自我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在第二期《艾瑞巴迪》组的张雨绮和黄圣依身上体现的特别明显。
但作为一个「还希望在这个行业里看到一些精品」的观众,我很怀疑,用这么大力气,让姐姐们磨掉个人特质融入女团,这种焚琴煮鹤的事情,价值在哪里? 这就是为什么杜华在这两期节目里这么神憎鬼厌了。
作为乐华娱乐的老板,杜华很能代表娱乐圈资本对女艺人的刻板印象:要能唱能跳,要年轻好看有才艺,要有个性但不能太突出,最重要的是要听话,可以任资本摆弄。 她们最喜欢《创造101》,《青春有你》这样的练习生选秀。
每年把按照流水线运作打造的标准化偶像玩具,一批批投放市场,饭圈就会嗷嗷地把钱打进经纪公司和视频平台的账户里。 娱乐快消品就像优衣库的T恤,一样的版型,换几个印花,就能毫不费力,躺着圈钱。 但如果说男团女团是快消品,那姐姐们就是文娱行业的奢侈品。
这些30+的姐姐,每个都是在娱乐圈摸爬滚打过的老炮儿。宁静、黄圣依、张雨绮、伊能静,哪个没有国民度?哪个不是妇孺皆知?
文娱产业和制造零售业有一个很大的不同,是在这个行业里,水准最高的奢侈品,供应的是最广泛的大众群体。
大众市场要的是辨识度,一百张女团脸都不如宁静一张48岁的脸; 大众市场从不用爱发电,爱豆主演的饭圈电影来一部死一部; 大众市场口味更复杂,贩卖性感和年轻的偶像们永远和「国民度」无缘。
能出圈的,才是最奢侈的。
面对大众市场,资本尤其是国内资本就暴露出它的无力了。相比饭圈割韭菜割得飞起,电影市场投资回报年年都只能勉强打平,说明绝大多数娱乐圈资本,水平都太差,还不配为大众提供精神食粮。
03
中年女艺人的焦虑,让《乘风破浪的姐姐》这个综艺染上了悲凉底色,那么现实的大背景,就是姐圈文化的崛起。 这几年「姐圈」,成为了一个新议题,每年都有大动静。 前年,微博博主@SUM不二 在微博发了一个电视剧的脑洞,俞飞鸿、曾黎、袁泉、陈数四个不婚主义的职业女性,演绎各自独立潇洒的人生故事。
这个名为《淑女的品格》的脑洞,在微博被疯转,上了热搜,影视公司也快速跟进立项。
去年年底,火了的是《致命女人》。刘玉玲一句Ah,youth,仿佛让朋友圈每个姑娘都产生了不切实际的幻想:成了姐姐,就可以睡帅气弟弟了。
醒醒!
今年,刘敏涛的《红色高跟鞋》又在我的朋友圈刷屏了,当时的盛况让我至今难以忘怀,屏幕里里一时间全都是刘敏涛的白眼,我从小到大还没有遭受过如此密集的鄙视。
一年一个热点「姐圈」这个圈越扩越大,女性观众们希望在各种作品中看到的女性形象,也越来越清晰: 独立、强大,有事业,不惧怕年龄,有个人趣味,有女性特质,享受爱情但不沉溺感情。 姐圈审美不外如是。
姐圈的崛起,对应的就是女团型叙事统治娱乐圈两三年后,进入了疲劳期。 有媒体统计过,近几年,各种类101综艺里推出的练习生,加起来已经接近800号人。但真正成为了顶流的无非蔡徐坤杨超越那么几个,投入产出比越来越低。
资本也看到了,风口过去后,生米直接做成熟饭这么难,不如乘着姐圈文化兴起,炒一炒过气女艺人的冷饭。 春江水暖鸭先知,当姐圈成了风口,资本跑得比香港记者还快。
早起的芒果台已经尝到了甜头,开播当日暴涨7%的股价,只会让资本更加夜里猛。几天前的芒果TV2020战略发布会,芒果TV很快会跟进《姐姐的爱乐之程》,还有传说中的《披荆斩棘的哥哥》。
不知道爱奇艺腾讯什么时候会开始坐不住,推出《耙耳朵的姐夫》和《该喝药的嫂嫂》。 某种意义上说,运营资本和做拉面一样,只要你有一块面团,就能一根变两根,两根变四根,四根变八根…… 如果说资本是恶龙,那么姐姐们就是屠龙的少年。只是与恶龙缠斗过久,自身亦将成为恶龙。
04
最后说一下结论。 究其根本,《乘风破浪的姐姐》只是一批大龄女艺人的大型下岗再就业,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
至于中年女艺人整体的焦虑和出路问题,《乘风破浪的姐姐》没有办法解决,也没有想要去解决。 我很少看到一部对女性情绪把握如此精准的综艺,从年龄焦虑到个人成长到性别议题,给人感觉每隔5分钟,这个节目就会出现一个值得上热搜的话题点。
如此细心地揣摩受众的情绪G点,我甚至觉得这个综艺是一个营销号团队做的。 资本只要一个又一个热搜就好,它从不考虑干电池的去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