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公众号:一条(ID:yitiaotv),作者:inzia,编辑:至余,原文标题《一个死去女孩留在网络的遗产,被恶意清空了》,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上周,这样一则消息在网上曝出后,引发了众人关注:7月9日,据称某流量明星粉丝盗用一个已去世的女孩的微博做数据,成为热议话题,上了热搜。
文中称这位女孩不幸身患癌症,后来又患上抑郁症,微博成为她努力生活、和网友交流的自留地。盗号者登陆之后把女孩的微博一条条全部删空,好心网友只来得及抢救下一篇女孩的遗书。
被质疑后,盗号者发微博称,自己是“买到”了这个号,所以对微博的内容可以全权处理。
但在7月10日,这件备受众人关注的事出现了大反转:
7月10日晚,代表新浪微博官方的微博账号@微博管理员发布了对“晨小晨事件”的调查声明。声明指出,引发“晨小晨事件”争议的三个主要微博账号@努力做个小太阳的晨小晨、@长乐在不在呀、@再来一瓶我还能喝,实际上是由“晨小晨”的账号使用者一人同时运营的。
与此同时,声明还指出,@长乐在不在呀、@努力做个小太阳的晨小晨这两个账号在分别于18年8月、19年6月发布疑似离世博文之后,仍然处于使用、但未有新发微博的状态。因此可以判定,此次“晨小晨事件”中出现的“女孩因病离世”、“晨小晨被流量明星粉丝盗号清空内容后用来做数据”等信息,均是由“晨小晨”的账号使用者捏造而成的不实信息。此次事件实际上是一次由“晨小晨”账号使用者为吸引眼球、博取大众同情心、挑起舆论争端而发起的恶意欺骗行为。
这则荒诞的闹剧,真相最终被揭开,虽然它是则假新闻,但它的背后,关于网络遗产的话题,再一次引起大家的关注:我们现在留在网上的痕迹,大量的数据,所有权到底属于谁?我们故去之后,微信、微博账号、游戏账号等等,应该怎样处理?这样买卖他人的社交媒体账号,并将内容完全删除,是不是把这个人又“杀死”了一次?
实际上,网络遗产的继承问题是全世界的难题,中国的法律规定走在了世界前列,今年两会期间,民法典草案修改,扩大了《继承法》规定的遗产范围,Q币、游戏装备、社交媒体账号等等,都有望成为可合法继承的遗产。
伊莱恩·卡斯凯特
英国心理学家伊莱恩·卡斯凯特研究数字遗产14年,去年出版了新书:《网上遗产:被数字时代重新定义的死亡、记忆与爱》。
我们连线采访了现居伦敦的伊莱恩,她告诉我们:“只要上网,你就会留下大量行动的痕迹,你自己的数据资产,想拿不一定拿得回来,是时候反思‘数字化生存’的含义了。”
数字遗产:几个故事,一种迷思
《魔兽世界》游戏界面
关于数字遗产,曾经有一对父子的故事让人印象深刻。儿子叫小七,2013年他12岁时,父亲不幸得了胃癌去世了。他的父亲生前最爱打《魔兽世界》,因为想念父亲,小七也开始玩《魔兽世界》。2017年5月,《魔兽世界》的开发者暴雪公司宣布,已经去世的玩家的账号可以继承。小七第一时间找回了父亲的游戏账号。
终于登录进去时,小七的父亲已经去世4年。小七看到,父亲的兽人战士“绿箭”一直停留在90级,银行里还有当年的T3无畏套装、早已绝版的祖格哈卡莱双刀和团里第一把兄弟会之剑“A.L”。小七操纵着父亲的角色,乘着飞龙经过日歌农场,“看到父亲辛辛苦苦在农场上种植的草药。这些草药历经四年,已经全部成熟,它们的果实,在暮色中发着微光。”
这个故事是温情的,但是另外一些故事是冰冷的。2016年,英国女孩金在外度假时,父亲突发脑溢血,她赶回父亲身边,接受了遗嘱认证,并承担起管理父亲遗产的责任。所有的传统遗产都很容易处理,数字遗产则要稍稍费些事,好在她的父亲没有给手机设置任何密码。“我坐在那里,拿着他的手机,登录了他的苹果账户、亚马逊账户、以及其他所有账户。”
然后事情变得复杂了。金的父亲是个书商,在网上开了几个网店卖书。金不想继续经营这些店,她想关掉店铺。她把书全部下架了,但是店铺就是无法注销。为了注销这些店铺,她不得不和一个个平台一次又一次地联系、打电话,然后被转接到另一个电话。努力了一年半以后,她仍然没能成功关闭这些网上店铺,网站还在定时给她父亲的邮箱发送提醒。
2006年,英国心理学家伊莱恩·卡斯莱特就在研究数字遗产。那一年,脸书、油管、推特都才刚刚诞生。身为心理学家,伊莱恩所在的大学规定她只能在心理学范畴里进行研究,然而“越往下研究,我就越发现,这个话题的涉及面非常广”。
2017年8月,她干脆辞去了大学里的职位,和出版社签约,然后花了一年时间,采访了近100人,完成了这本书。
《网上遗产》一书的电子版封面
在她研究和写作的这段时间里,我们把越来越多的生活搬到了网上。2009年我们有了微博,2011年有了微信。专家预测,到2025年,我们每个人每天将会产生大约60G数据。
70后、80后只能自称数字移民,但是从95后、00后开始,他们可以自称数字原住民:从出生开始,他们就已经生活在网上。
网络也成为了人们的死亡之地。到2100年,脸书上会有49亿死亡用户,数量将超过活着的用户。微信上去世账户数超过活人账户数的那一天,预计将在2065年前后来临。
“数字遗产”的概念应运而生,我们急需搞清楚它是什么、能不能继承以及怎么继承。
1. 数字遗产,不是你想继承就能继承
“我敢打赌,有一些数字资产对你来说是显而易见的,但另一些是你从未想到的。”伊莱恩说。
这些数字资产包括:受益账户,如航空公司或其他旅行里程。酒店奖励计划,或不同零售商的忠诚度计划。你所有的电子邮件账户,新的、旧的,工作的、私人的。你的许多金融账户,不仅仅是你的银行账户,还有信用卡、共同基金、退休和社保账户、员工福利账户。
你的淘宝、拼多多、京东、苏宁、当当网等所有电商平台的账户,当然也包括你的一条APP账户。
光列出这些账户还不够, 你还应该记下这些账户的密码,以及和这些账户绑定的手机号、邮箱。如果密码、手机号、邮箱有变动,那么也应该记录下来。这样你的资产才有可能被顺利继承。
“只有不到一半的成年人立了遗嘱,在你的想象中,有多少人已经对自己数字遗产的管理和处置做好了安排?但有一件事你可以确定,在我们生活的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里,上面列出的所有内容,都不可能做到全面。”伊莱恩说。
很多人可能没有想到,自己的数字遗产能否被顺利继承,还有一个关键条件在于平台是否开放相应权限。
在伊莱恩新书发布的同时,一条和未读一起在网上发起了一个“数字遗产”的调查,超过一半的受调者表示,如果有一天他们离开了,最想留下的网上遗产是微博和微信。
然而目前为止,微信账号所有权归腾讯公司所有,不得继承、赠与和转让。微博则允许亲属在博主去世后成为账号持有人,如果可以提供一系列证明,包括事先签署的授权书。
高达95%的受调者认为,如果他们离世,社交媒体平台没有权力处置他们的个人账号。然而,或许有很多人并不知道,事实上他们在注册社交媒体账号的过程中,在打勾“我同意”的时候,就已经把这些权力交付了出去。
就在今年6月17日,福建电视台报道了一则新闻,福州的一位王女士做生意时用微信账户收款,结果账户内近30万资金被冻结,申诉10次仍未解冻。腾讯客服表示,这个账户他们有权决定是否暂停收付款功能,因为王女士只是拥有账户使用权,账户的所有权在腾讯。
小七的故事中,暴雪公司也只是开放了游戏账户的使用权,而非所有权。也就是说,小七可以继续使用父亲的账户玩游戏,但是却并不拥有这个账户。
其实,在认定数字遗产的法律地位方面,我们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端。中国的民法典,是全世界第一个对虚拟财产做出规定的法典。2017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网络虚拟财产”就已经被写入了民法总则,成为了我国公民的一项民事权利。
今年两会上,民法典草案通过,进一步把“数字遗产”纳入继承范围内。
但是法律原则,还需要通过不断实践,才能切实变成我们生活中可以享有的权利。
2. 你的数据算不算遗产,要看你的朋友圈有多大
英国女孩霍莉的父母一定没想到,他们能够在女儿死后声张自己对女儿生前数字遗产的继承权的关键,竟然是女儿拥有一个足够大的朋友圈。
这本来是一个悲剧故事。2014年,霍莉被刚分手几天的前男友捅了14刀后不幸身亡。她的父亲在悲痛中不得不接受现实,这时,霍莉的脸书给了他极大的安慰:霍莉是一个非常活跃的社交媒体用户,脸书上有上千张照片、动态、和朋友的互动留言。
霍莉的父亲对互联网社交媒体很陌生,女儿去世后,他才开始学习使用脸书。一开始发现女儿的这份“数字遗产”时,他非常开心,好像女儿回到了他的身边。但是他很快发现,这份“遗产”里还有很多自己女儿和前男友的合影。
他和脸书联系,要求删除这些照片,但是平台拒绝了他,理由是不能侵犯用户生前的隐私权。平台给了霍莉父亲两个选项,要么接受所有的“数字遗产”,要么关闭账号,等于全部删去。
最后,一位遗嘱认证专家给霍莉的父亲出了一个“偏门”主意:这些照片是霍莉拍的,版权归她所有。霍莉父亲作为她的遗嘱执行人和受益人,有权收回照片版权。最后,脸书终于同意以版权原因删除了那些令人不快的照片。
伊莱恩咨询了法律专家埃迪纳,“如果你在Facebook上的设置是公开可见,那么它就是向公众开放的,这就涉及了知识产权。”
互联网上,你的照片和数据不一定属于你。
3. 谁有继承权?不再看血缘和亲缘
2015年,脸书推出“遗产联系人”(Legacy Contact)这个概念。用户生前可以在账号设置内授权联系人,联系人在用户过世后,就有权进入用户账号进行相关操作,根据用户生前的意愿,管理他的纪念页面或者彻底删除账号。
联系人只能添加好友,不能删除,他能撰写、编辑新帖子,不能更动旧帖子,也无权阅读私信。凡是用户生前所设定的隐私权限,他都无法更改。
继承法规定的继承顺序,以血缘和婚姻关系优先。但社交网络平台上“遗产联系人”的设置,给予了人们一个更具当代意义的抉择,就是近亲并不自动拥有对亡者数字遗产的继承权。
在一条和未读的调查中,问了一个问题,“你愿意在离世后,让家人查看你网上的隐私吗?” 高达83%的受调者选择了“不愿意”。
在“是否愿意设置遗产联系人”这个问题上,只有近三成选择设置自己的亲人为联系人,15%选择自己的另一半为联系人。
由此可以推测,大多数人或许宁愿“把秘密带进坟墓”,对自己的亲人,尤其是伴侣查看自己的数据心怀顾虑。
然而,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给自己设定了最知心、最信任的“遗产联系人”,就万事大吉了吗?伊莱恩发现,至少在英国,情况并不是这样。
根据英国法律,遗嘱必须用笔和纸签署,并没有数字化。电子遗嘱或任何形式的电子设置在英国根本不被认可。
而在美国,联邦政府出台了《统一受托人访问数字资产法》。如果死者在生前用任何在线服务或技术进行了设置,表明他们想要自己的数字遗产在自己去世后以某种方式进行处理,那么对这份遗产的这种设置凌驾于遗嘱之上。这是在全世界范围内首次承认网络设置的合法性。
《上载新生》剧照
4. 在数字王国里实现永生?
2020年5月,亚马逊出了一部美剧《上载新生》,讲的是到了2033年,人们可以使用科技公司的“新生服务”,在断气之前把自己的意识和数据全部上载到一个虚拟世界中。然后在那个世界里复活,还能从那个世界里和在世的亲朋好友通过VR技术继续沟通交流,等于实现了某种意义上的永生。
这个设定,基本上是四年前科幻神剧《黑镜》第三季第四集《圣朱尼佩洛》的延伸。在未来世界,人们可以将自己的大脑意识连入虚拟现实系统,永生在一个叫圣朱尼佩洛的虚拟世界里。
《上载新生》剧照
女主角年轻时和家人关系不睦,非常苦闷,后因事故变成了植物人。在虚拟世界里,她终于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重新选择,真正体会到生的快乐。
“数字遗产服务”正在成为一个新兴的热门产业。研究这个产业的一位专家埃文·卡罗尔统计发现,截至2018年6月,在57项数字遗产服务中,54%的服务提供数字遗产规划,帮助人们安排处理重要的数字资产和信息,希望让他们亲人不至于在他们死后遭受痛苦和困扰。37%的网站提供了在线纪念服务,几乎所有网站都使用了“永远”“永久”“永恒”这样的词汇。
《黑镜》剧照,被存档的人类意识
但是有意思的是,大量提供数字遗产服务的公司,短短几年内就倒闭了。“人们会推迟做这些事情,就像他们推迟写遗嘱一样。”就连伊莱恩自己也不例外。
因为研究数字遗产,她接到好几个邀请,免费试用数字遗产服务。“我反复考虑了一段时间,最终没有接受。”
她不是怕死。她还不到50岁,已经立好了遗嘱。她花了不少时间,终于搞清楚自己为什么不愿意坐在电脑前整理自己的数字遗产,或者写一封“我的告别信”。
“如果我写了,就好像故事还在继续,可我已经写好了结尾。”
《黑镜》剧照
“我想离开这个房间,我想和我最喜欢的人一起去外面的世界,过一种更加现实的生活……此时我的遗产可能不得不被我晾在一旁,无论有没有技术的帮助。”
“人们应该忘记不朽,”伊莱恩说,“即使在数码空间,不朽也是不可能的。不要以为所有的东西都永远会在那儿。那些平台和公司不会永存,到时候你的后代完全不知道你长什么样子,因为你没有把网上的照片印出来。”
伊莱恩在书的最后附了十条保护网上遗产的建议。她觉得如果自己现在重新列建议,会有不太一样的十条。她和一条分享了她目前认为最重要的三条建议:
(1)不要以为网络是永生
在网上消失殆尽是完全可能的事情。要把你的数字遗产都做妥善可靠的备份。万一平台倒了、系统更新了,等等一些出错,你还可以有备份。
(2)立一个遗嘱,而且是当地合法有效的遗嘱
如果你只是单纯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到时候当地法规有限制,那等于白搭。要立一个有法律依据的遗嘱来安排你的数字资产和遗产,并且要有切合实际的目标。
(3)不要把责任全权交付给社交媒体平台和网络公司
他们不是你朋友,不是心理咨询师,不是人道主义机构,也不是葬礼策划师。也不要委托第三方来为你解决这些问题。把你认为值得流传的遗产,用你自己信任的方式保存下来。
本文来自公众号:一条(ID:yitiaotv),作者:inz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