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0-07-15 18:02

处女作,如何才能不“难产”

本文作者:凡影,题图来自:《大象席地而坐》剧照


2020见证历史的这一年终于魔幻地跑到了中点。我们没能摘下口罩也没能盼来影院,可是就像摆摊的影院人,总还是要做些什么吧,比如憋个剧本,比如搞个创投。


作为电影事业的起点,创投是青年创作者最珍贵的机会之一,但是创投真的支持“一无所有”的我们嘛?参加创投的我们该如何取得投资,如何选择平台,如何讲述故事?


为了寻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邀请壹心娱乐创始合伙人、壹线影业CEO陈洁老师于近期进行了主题为《处女作的诞生——青年创作者如何开启职业生业第一步》的直播分享,依据自身的从业经验从三个角度入手,帮助年轻的创作者们找准自己的定位与方向,带着更加明确的目标叩开电影事业的大门。


此“电影”非彼“电影”


职业认知决定了个人对职业的看待方式及健康职业观的建立。对于电影行业的基本认知,首先需要建立对整个价值链的了解,才能更好的明确自身定位,与其他环节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互。


电影创作者价值链


电影创作和电影生产是一个集体作用的结果,上图所展示的是电影创作完整环节的价值链。从投资方开始,最终落点为观众和消费者。导演、编剧、制片人是在投资方的授权委托之下来进行创作链的生产和生产链相关的执行工作。


从这个价值链中我们可以看出,如果作为一名导演、编剧或是制片人,在上下方都有着非常多种类的对接关系。只有在合作当中找到最优解,获得整个链条中所有人的支持与合作才能使电影项目成功。


许多青年创作者容易遇到的问题是过于看重个人价值,强调个人输出,而忽略了关键是要在价值链中找到与合作方的共赢,致使自身的创作道路会相对艰难。


我的职业是什么?


不光是导演,编剧、制片人以及任何在这个行业内工作的人都需要建立准确的职业认知。


1. 社会属性


作为电影行业的青年创作者,虽然从事的是一个以艺术创作为核心特色的职业,但是这个职业存在的基础依然是他人的需求。也就是说,内容产品是需要获得观众和消费者的认同,艺术无法脱离实际存活。


从这个角度来讲,青年创作者需要训练自己在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之间寻求平衡,才能持续地在职业环境里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


2. 技术性和时代性


每一个职业都有基本的技术指标,只有达到技术指标才能够满足行业要求。比如作为编剧,就需要知道如何写好一个剧本;作为导演,则需要在将文字变成画面的同时能够把故事拍得好看;作为制片人,则需要理解如何在项目创作上保护一个作品的成型,同时在资金整体的掌握上做到有效的安排,也要做好收益回报的相应方案。


对于电影创作者来说,最终的内容产品是需要和观众进行交互的。不同的时代拥有不同的观众交互需求。例如,拍给年轻观众看的作品和拍给成熟观众看的作品需要考虑的消费者需求是不一样的。在时代环境发生变化之后,观众的需求环境也是不一样的。保持时下对观众喜好的敏感,才能生产出符合时代需求的作品。


在今年这样的特殊环境下,治愈类作品可能会更受到欢迎,因此一些正能量的喜剧类作品在近两年会是刚需。掌握这类作品拍摄技能的创作者便会获得更多的机会。


3. 功利性和经济性


在本质上,不论是做院线电影还是互联网电影,不论是艺术片还是商业片,创作者获得了投资就需要对投资方负责,需要在不同类别的创作中尽量做到商业结果的最大化。


我们常常遇到的情况是,年轻的创作者会认为作品与故事更多的是个人的主观,代表着个人的艺术追求和个人对某个价值观的看法。电影创作这项工作一定是从主观开始的,但主观并非任性的理由,也不是对他人不负责任的理由。本质上,工作的职业性要求我们对他人负责,在完成链条中自己的那部分责任同时要做到与时俱进。


崭露头角的秘诀


1.参与创投前先明确目标


在面对创投平台时首先需要明确自身的目标,比如强迫自己写一个完整的故事,或者向行业进行第一步自我营销,又或者结识同代创作者伙伴,一同成长,说到底创投也是创作者一次公众表达与社交的自我训练。


我们都知道,电影是一个合作型的艺术形态,需要有非常多不同工种的人进行合作,创作者应当以更加开放的态度与更多的行业从业者进行碰撞与沟通。对于青年创作者而言,利用一切机会自我推销是十分重要的,只有给外界更多了解的机会,才能让别人看到自身的优势与长处,这也是获得合作机会的前提。当然也不用太过于担心自己的社交能力,因为最终落点与社交的“把手”依旧是剧本与故事。


所有的创投都会要求公开的陈述,以及接下来一对一的商谈,这边需要创作者拥有表达故事的能力。反复地讲述自己的故事也能够帮助创作者在自己脑海中对故事进行修改与打磨,加深对故事结构的掌握与理解。


2. 创投平台里找到你的Mr.right


如何寻找合适自己的创投平台也是很多年轻创作者所关心的问题。如今对于电影新人来说可选的平台丰富多样,不同的平台也有着自身的特点与偏好。


国内创投平台


选择创投平台方向首先需要了解自己的目标市场。在国内外平台的选择上,国际平台会对语言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在对于电影类型上的需求与国内平台也会有所不同。如果电影最终是针对国内的市场,那么在华语地区地创投才会有更多的机会。


港澳台及国外创投平台


创投买家买什么?


创作者想要在创投中被选择,就要了解创投买家们对作品的五个考量角度:


1. 故事是否新鲜


对于出品公司而言,他们关注的第一个问题是故事是否在套路之外有不一样的地方。这一与众不同的地方可以体现在某一桥段,也可以是人物设定。


2. 你对故事是不是真爱


在创投现场,创作者对于作品的热情是可以很明显被感受到的。因此编剧导演是否真心热爱这个故事也是出品公司需要考量的因素。这也表示创作者在处女作上面最好选择与自身人生体验相关的内容,或者是深刻代表着自我观点、情感的内容,才会有更大的动力与能量打动创投现场的潜在买家。


3. 市场潜力有多大


出品公司还会考虑题材在市场上的机会有多大。所有的电影都具有艺术与商业的双属性,所有的出品公司也会想这一题材与类型是否是市场刚需,话题本身是否具有社会性与营销空间。题材的市场机会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出品方是否会买下这个故事,以及对于后续投资决策的把控。


4. 团队能打否


导演制片团队是否可以彼此支持也是考量的因素。参与创投的创作者都是组队出现的,常常为导演、制片、编剧组成的“铁三角”。作为出品方,会在创作者阐述过程中观察团队的默契度以及从业经验程度、专业能力上是否可以进行有效的互补。


5. 预算靠谱嘛


所有的出品公司都会关心预算是否可以支持导演实现,这也是很多年轻创作者在面对资方会比较困惑的问题,该如何确定自己的预算。实际上,最好的方式便是如实报出作品拍摄需求的合理资金预期。


对于大部分还没有拍处女作的创作者来讲,能力还尚未经历市场的验证,投资方进行投资都是冒着较大的风险,在这其中可能会选择预算不会过高的项目进行投资。创作者需要结合类型与相似故事过往在市场上的成绩对自己的收益预期进行辅助解释。这里主要会考验到制片人对于成本与收益的把控与预估。


因此在参与创投的过程中可以尽量将收益预算做得较为保守,不将超出基本规律的潜在收益算入预估之内。只有当前期预算控制最好,后期收益效果良好的可能性才会最大。


两个法宝:


法宝一:将故事讲精彩


在创投中,会有非常多年轻的创作者在想法陈述上讲得过于冗长,讲述过多概念与主观上的东西,但是投资方最关心的还是讲述的故事本身,创作者需要训练自己如何将故事讲得精彩。主流电影,尤其是商业片,最基础的还是好的故事,然后才是艺术与想法上的表达。


法宝二:将故事形象化


创作者还可以用视听的方式将故事形象化。电影其实是从主观到他人主观的传递过程,主观会因人而异,而样片与参考片代表了整体的视觉,风格和温度。那么如何帮助他人理解自己脑海中给的想法,样片和参考片就变得十分重要。


处女作的诞生


当创作过程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时,如何将创意和项目资源变成第一部长片,还是会回到最开始的问题——符合长片结构与节奏的好剧本。


通常,很多青年创作者会在长片的结构与节奏上缺乏足够的重视。不管拍什么样的故事,创作者都需要对整体把握上有基本认知。如果拍摄技能欠缺,但是剧本足够好,就还有转圜的机会。


接下来需要有一定的职业路径与人脉。


比如愿意一起打拼并且有基本市场认知的制片人,帮助安排整个项目节奏的项目管理者,清楚地知道导演的创作诉求如何通过资金实现,也了解生产最终指向的市场结果可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实现。同时也需要了解主流的行业内重点公司对接人,尽可能通过各种各样的机会结识,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机会。


还有一点很重要的是著名导演或监制的背书。最终项目是否能完成,行业内的支持与认同十分重要。因为当处女作导演没有名气的时候,行业内知名度高且产品内容能力强的人会是销售上的重要推力。最终电影都是要进入主流市场的,而在商业市场上成功的演员很多时候也是促成一个项目尽快落地的强大要素。也像前面所说的,可以主动向外界发出想要合作演员的信息,来获得更多的机会。


最后一点需要的人脉是愿意一起打拼的摄影美术以及音乐主创。电影是各个工种的集体协作,最核心的创作者如果没有周围的幕后制作也很难拍出一个很好的作品。找到好的主创团队来实现自己心目中的想法是十分重要的。


放好心态出好片


1. 片如其人,做自己


电影本身这一艺术品类,很难脱离自身人品人格。创作当中需要找到自己最想要表达的想法以及自己最想要说的话,这是创作者很大的起始动力。


2. 才华是必须的前提,但学会合作才能长久


对于初入行的创作者,需要保持谦逊的态度。职业道路相对比较健康的创作者都是能够学会与人合作的。


3. 不要忘记生活


有很多的青年创作者,生活圈子比较窄。但创作依托于生活,如何让故事中的人代表富有生命力的世界与人性的温度,来自于创作者对于生活的体察。


4. 与普通观众保持精神共鸣


市场的本质是普通人的真善美精神和审美需求。会有很多人想要知道主流商业片制作背后的核心逻辑,其实还是需要了解不同的观众到底需要什么。故事诞生的最大原因是人类在早期对于生存的恐惧,故事中人物的最大功能是让大家免于恐惧。


这便是最普通观众的精神需求与审美,受到观众欢迎的电影实际上都是在做这样一些精神力量上的分享。作品是否与普通观众保持着精神共鸣,是能否产出让观众喜闻乐见的好作品的前提。


最后,艺无止境,做好手艺人再谈大师。


我们在讲“大师”上花了太多的时间,反倒对于技术层面的训练要求缺少了一点强调。而做主流商业产品,虽然是以艺术形态作为象征和代表,最终依然是要回归到基本面的执行上。我们可以看到所有市场上能够获得成功的电影都至少是在基本面上做到及格以上,甚至是非常突出,才会获得机会。


好的故事只有在满足了观众的消费需求与娱乐性之后才会展现它的主题层面与精神层面。愿每一位创作者都能用合适的方式创作好的故事,让自己的才华发光。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