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核真录,作者:蔡翌希、白雪莹、毛梓烨,制图:张成蹊、许诺,编辑:张瀚之、毛梓烨,排版:毛梓烨,题图来自:AI生成
你还记得上次在KTV唱的歌吗?是家喻户晓的“乌蒙山连着山外山,月光洒下了响水滩”?还是温柔细腻的“夏天的风我永远记得,清清楚楚地说你爱我”?又或是全体大合唱“还记得你说家是唯一的城堡,随着稻香河流继续奔跑”?我们听过、唱过的每一首歌,既是个体生命里的每一圈年轮,也是时代流变最忠实的描摹者。
核真录通过搜集2014—2023年酷狗音乐、QQ音乐和网易云音乐年度热歌榜上排名前十的歌曲,梳理了十年来大众音乐偏好的变化历程。
他们是谁?
核真录统计了2014—2023年热门歌手的上榜次数,薛之谦上榜次数高达19次,紧跟其后的是邓紫棋和李荣浩,分别以9次和8次位列二三名。回顾这三位的发展历程,2006年一曲《认真的雪》将薛之谦带到众人面前,2014年综艺《我是歌手》让邓紫棋家喻户晓,同年李荣浩凭借个人音乐专辑《模特》获得第25届金曲奖“最佳新人奖”。在电视媒体兴盛的时代,他们抓住机遇,稳扎稳打,为产出高质量音乐作品打下良好基础。
而像陈奕迅、周杰伦、林俊杰这类成名较早的歌手,也依旧能带给我们许多惊喜。陈奕迅的一首《孤勇者》发行后迅速走红,不仅在年轻人中广为流传,甚至成为了小学生群体中的“儿歌”。
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和自媒体的兴起,除了传统的歌手之外,还有一大批网络歌手诞生,独立音乐人也更加活跃在大家的视野之中。比如“买辣椒也用券”、“陈粒”都榜上有名。
除了单人歌手,榜单上也不乏组合歌手的身影。当年,筷子兄弟的《小苹果》火遍大江南北,TFBOYS的《青春修炼手册》传遍大街小巷。然而,前者已于2020年注销工作室,后者也在2023年十年演唱会后再无合体,一代人的青春在歌手的更新换代中,也已悄然落幕。
在性别分布上,热歌男歌手总数量为202,而女歌手为120,性别比达到1.68。时间分布上二者变化起伏不同步,仅在2018年数量达到相等,其余年间男女数量均存在差异。此外歌手组合总共上榜21次。组合歌手的热度远远不如单人,且近年热度也不比从前。
在地区分布上,中国内地歌手以248人的数量一骑绝尘,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位列其后,数量分别为28、19人。36位外籍歌手中,来自美国的数量最多。此外,也有来自亚洲、美洲其他地区以及欧洲的歌手。歌手的地区差异也体现出大众音乐喜好的多样性。
他们在唱什么歌?
2014—2023年,在网易云音乐、QQ音乐和酷狗音乐年度热歌榜上排名前十的歌曲共计247首,重复上榜的歌曲共45首。其中,《起风了》上榜次数最多,共5次。《孤勇者》《小苹果》《平凡之路》《演员》《追光者》上榜3次,包括《成都》《凉凉》在内的39首歌曲上榜2次。
这些重复登上热歌榜的歌曲,不仅本身词曲俱佳,更承载着人们普遍的情绪。2018年,《起风了》是短视频平台上最热门的背景音乐之一。带有青春元素的视频,加上这段配乐,一度成为流量密码。与其他昙花一现的短视频热歌不同,2022年,《起风了》仍然活跃于热歌榜上,被众多网友评价为“不管什么时候听都会有共鸣的歌曲”。对共通性情绪的精准把握,也许是这些重复上榜歌曲的长红秘诀。
流行音乐是热歌榜的常客。近十年来,流行音乐在每年的热歌榜TOP10中平均占比81%,遥遥领先于其他曲风的歌曲。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曲风百花齐放的趋势越来越明显。2014—2018年,流行音乐在年度热歌榜中的占比为85.3%;2019—2023年,这一比例减少到76.7%。其中,2021年的热歌榜中,流行音乐仅占60%,剩下40%的歌曲包括5首说唱、4首摇滚、2首古风和1首民谣。小众曲风在热歌榜上不断增强的存在感体现出人们听歌品味的多元化、体现出个性的自由张扬。
我们在歌中寄托哪些情绪?
以这247首歌曲为范围,核真录分析了歌词中所有的形容词和名词,统计各词语出现的频次。
在形容词中,“温柔”一词出现61次,位列第一,“孤单”“快乐”“寂寞”“疯狂”“美好”分别出现53、44、35、34、33次,紧随其后。温柔和孤单,快乐和寂寞,疯狂和美好,所指情绪大相径庭甚至截然相反的词语同时作为高频词出现,勾勒出一幅矛盾而自洽的情绪图景,提醒着我们:每一种情绪都值得被看见。
在名词中,“世界”一词出现124次,位列第一,也就是说,平均每两首热榜歌曲中就至少有一首提到“世界”。“时间”“音乐”“故事”分别出现101、86、65次,紧随其后。这些抽象的概念,留给我们极大的想象空间,也许这就是热榜歌曲的魅力所在,留下一系列难以被精确定义的语词,让听众们自行填补未尽的含义。“妈妈”“眼泪”“宝贝”分别出现了56、55、51次,生活化的称呼、具象化的载体,那些细腻复杂的感情,或许在这些极普通的语词中更容易得到释放。
情感极性是指文本中所表达的情感倾向,可分为“非常正面”“正面”“负面”“非常负面”四类。核真录对前述247首歌曲的歌词作了情感极性分析,发现十年热歌榜中非常正面的歌曲占比最大,达到70.7%,正面歌曲次之,占比21.7%,负面歌曲和非常负面歌曲分别占比7%和1%。纵向来看,正面和非常正面歌曲的比例呈上升趋势。2014—2018年,正面和非常正面歌曲在热歌榜TOP10中占比88.08%,2019-2023年,这一比例上升至96.8%。
正面和非常正面歌曲越来越受青睐,负面和非常负面歌曲在热歌榜上几近消失。这一趋势是否健康值得商榷:一方面,对正面歌曲的偏好反映出大众对积极情绪的追求;另一方面,负面歌曲在释放情绪方面的独特功能可能因此受到忽略。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歌词只是歌曲的一部分,歌词文本的情感极性是一回事,歌曲带给听众的情绪感受是另一回事,后者还会受到演唱者个人风格、伴奏乐器种类等因素的影响。
核真录还利用“文心”中文心理分析系统分析了十年热歌榜的歌词文本。
我们爱听的歌,是聚焦于自我,还是更关注我们拥有的社会关系?
我们发现,除2020年和2021年外,各年度热歌榜歌词中人称代词“我”的使用频率都要明显高于“你”。总体来看,人称代词“我”在三百首热榜歌曲中出现3075次,位列第一,人称代词“你”出现2770次,紧随其后。
“我”在热歌榜中频繁出现,反映了人们对代入感的追求和主体意识的觉醒。当音乐创作者以第一人称记录所思所感时,听众更容易进入歌词中的情境,找到精神共鸣。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可以真正将注意力聚焦于自身,充分进行自我觉察,从而获得心灵的抚慰。
“你”的出现频次虽不及“我”,但相比于其他人称代词也是遥遥领先,这说明人们渴望在音乐中建立联结、展开对话。以《平凡之路》为例,歌词中频繁使用问句“你要走吗”“你要去哪”“你的故事讲到了哪”,直接与听众对话,拉近距离,便于情感传达。
我们在音乐中,更倾向于追忆过去、专注现在还是展望未来?
过去词是指代过去时间的词,如“旧日”“那年”“昨晚”等。十年来,热歌榜上过去词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2014年热歌榜歌词中过去词的比例是现在词的两倍有余,2023年二者的比例则几乎持平。当人们在音乐中对现在与过去投以几乎同等的关注度,当歌曲中的往事叙事不再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我们也许可以期待“活在当下”的心态更广泛的传播。
我们爱听的歌,着重于讲述生活中的哪一部分?
工作词与休闲词的比例均呈上升趋势,成就词越来越少,这一变化意味着什么?当人们更乐于在音乐中听到“上班”“老板”“电影”“咖啡店”这些词,而对“赢家”“夺冠”一类的词越来越不“感冒”,人们经历了怎样的心境变化?工作词和休闲词看似矛盾,本质上都突出过程感与体验感,类似于“人生是旷野”;而成就词省去过程,单论结果,更像是“人生是轨道”。大众越来越关注过程而不是结果,或许是这一系列词频变化的重要原因。
在十年的时间跨度内审视听歌这件小事,我们得以超越歌曲本身的意义,洞察一个时代的情绪。一部听歌史,既是个人成长史,又是社会变迁史。追赶时间的脚步之余,驻足回望时间走来的轨迹,或许能带来新的思考与感悟。
结语
十年来,我们听薛之谦、邓紫棋,也听独立音乐人和外国歌手,我们偏好流行音乐,也感受说唱、摇滚、民谣的魅力。我们在《起风了》中追忆青春,在《平凡之路》中听见自己,既感受“温柔”,又品味“孤单”,既思索宏大“世界”,又关注细微“眼泪”。我们一直在听,听歌,也听时代的情绪。
附录:“文心(TextMind)”中文心理分析系统是由中科院心理所计算网络心理实验室研发的,针对中文文本进行语言分析的软件系统,可以便捷地分析文本中使用的不同类别语言的程度、偏好等特点。
链接: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计算网络心理实验室http://ccpl.psych.ac.cn/textmind/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核真录,南大新传未来编辑部出品,作者:蔡翌希、白雪莹、毛梓烨,制图:张成蹊、许诺,编辑:张瀚之、毛梓烨,排版:毛梓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