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14-07-07 09:40

高息疯长时代结束,刚满周岁的余额宝下一步该如何走?

从眼红银行躺着挣钱,叫嚣用互联网金融“革银行命”的愤青,到手握近6000亿资金,用户突破1亿的国内最大规模的基金,刚满周岁的余额宝已经从体制外的搅局者,晋升为金融行业的深度参与者。

进入金融深水区后,擅长舆论战的阿里金融和马云低调了很多,行事风格越来越有几分传统金融机构的影子。这种小心谨慎一方面来自于余额宝的爆发完全来自于政策层面对互联网金融创新的鼓励,是凌驾于传统金融游戏规则之上的制度红利。另一面,被监管机构先后叫停线下支付,虚拟信用卡,银行系对转入支付宝金额限制的赤裸裸打压,主要利润来源的“两率一致”协议存款被叫停等,都让“出头鸟”们体会到了深水区的暗流涌动和不小心能翻船的警觉。

“宝宝”类金融产品的集中爆发,以及体量的增大,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开始显现,制度红利的消失以及监管的逐步落地,已经开始削弱余额宝等“宝宝”类产品的不对称优势,导致利率全面回落,甚至低于部分银行的理财产品。互联网金融近一年的实践也为传统金融提供了变革的样本,银行的宝宝类产品今年已经批量推向市场。在这场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追逐战中,上半场结束,下半场才刚刚开始。

高息疯长结束,留存为王

余额宝的疯狂增长,一方面得益于淘宝、支付宝产品的平台流量入口拉动,按日计算收益的体验创新,最核心的还是初期8%到12%年化收益的高息诱惑。为多年来聚集在淘宝平台购买便宜货和被银行拒之门外的轻资产年轻人群提供了一条,也是唯一的一条零风险高收益的理财通道。

随着银行资金紧张情况的缓解,货币基金需求量下降,以及央行对货币基金协议存款提前支取不罚息优惠措施的限制,宝宝类产品的收益已经全面下探,包括余额宝在内的货币基金产品均跌破5%。没有了优惠政策的支撑,同时还要满足互联网用户对于资金的高流动性,宝宝类产品的收益下半年可能会跌破4%。这样的收益水平目前已经低于许多银行的货币基金产品

余额宝之后,腾讯、百度、京东、甚至是苏宁推出的系列宝宝类产品,至今仍不成规模,高度同质化的产品定位下,市场上已不可能再出现第二个野蛮生长的余额宝,就像移动社交领域不可能再出现第二个微信。

失去了利率优势,游戏规则日趋统一,宝宝类产品可以预计即将进入滞长周期。体量已经十分庞大的余额宝今年第二季度的增速已明显放缓,一方面是支付宝平台导流到余额宝的存量客户已经开发殆尽。另一方面,缺乏利率优势,吸引平台外乃至70后人群将钱转入余额宝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余额宝尚且如此,银行系外的其它宝宝产品的日子同样不太好过,许多还处在初期的圈用户阶段,不得不贴钱推出部分限额产品,通过维持10%左右的高收益来吸引用户。这些不得已的推销措施反映出了后红利时代的宝宝产品在规模成长上所面临的瓶颈。

对于已经上岸的余额宝来说,利率的持续下跌也存在着致命的威胁。与其他移动互联网产品通过不断创新的产品体验保持用户黏性不同,宝宝类产品对于用户最大的黏性就是高收益。一旦在收益上不能领先,甚至长期处于劣势,那么通过平台导流短时间内累积的庞大用户群体,也可能因为几次不太严重的平台错误,对手更具诱惑的营销攻势,舆论的引导而作鸟兽散。

显然,余额宝比外界要更清楚这一利害关系,受限于目前的用户结构,在理财产品上暂时不能进一步拓展的情况下,余额宝已经开始着手通过导入更多支付和消费场景来留存现有用户

从与运营商合作的“0元购机”,购买彩票,分期购物,以及即将接踵而至的新的消费场景的导入。阿里自己的解释的是“未来希望有交易的地方就有余额宝,用户想花钱的时候就能想到余额宝”。

如果一款为用户财富增值的理财产品蜕变为催促用户花钱的钱包,这本身就是一种自我矛盾的定位,况且余额宝的年化收益是远远弥补不了用户在消费上的支出。在支付场景和消费场景里,余额宝既要与自家的支付宝、淘宝、天猫相互竞争,也要与已经高度成熟的银联等第三方支付产业链和传统消费渠道竞争,这种自我矛盾的定位究竟能走多远,还有待观察。

屌丝金融的循环死臼

在余额宝接近6000亿的规模里,目前的平均客单量仅为5030元,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屌丝金融结构暴露无遗。从余额宝公开的数据来看,整个余额宝客户1年累计申购为4.96亿笔,累计赎回为8.10亿笔。也就是每个客户买入余额宝后1年内的平均赎回率约为1.6次。我相信实际的赎回频次至少要翻一倍。

从对在淘宝平台上热衷于网购的年轻人群的观察来看,5030元相当于多数人1-2个月的工资,持有信用卡的月光一族甚至没有可支配的投资现金。为数不多的现金里一个月内就要在信用卡、淘宝、余额宝中来回周转数次,转入转出的频率是按月统计,受每月发工资日、信用卡还款日等因素直接影响。

余额宝的高活跃让天弘基金背负着沉重的系统维护成本和与银行间结算的交易成本,这也是天弘基金掌舵余额宝这么大一支公募基金以来仍然亏本的主要原因。

活跃在互联网平台的屌丝人群,在财务管理上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对投资风险的低容忍度。这也是所有宝宝类产品都选择货币基金投资银行间协议存款的主要原因。所有针对互联网用户的基金平台都在投资收益与零风险间苦苦挣扎,为了营造产品端的优势,连自己嘴里的那一份也都吐了出来,赔本赚吆喝,用户们还不一定买账。这种局面让基金公司在投资产品的组合上面临非常大的限制,收益更高但是伴随一定市场风险的股票类等基金均不敢轻易涉及,一旦出现亏损,很容易引发资金逃离潮,导致崩盘的风险。

宝宝类产品在提升收益上的瓶颈随着监管措施的落地将愈发明显,收益率在未来的持续走低将进一步引发高净值用户的出逃。阿里之所以要在余额宝中全面接入支付和消费,也在是看到了屌丝用户热衷于网上购物,并对实际收益并不敏感的特性,通过生活场景现金流应用将屌丝用户尽量留在平台。这透露出了屌丝金融热闹背后难以盈利的窘态。

就像P2P平台的跑路潮一样,利率的持续走低和难盈利等瓶颈也将会导致部分“宝宝”产品的夭折,并引发公众对“宝宝”类产品理财的重新审视和判断。如果说余额宝从一开始就醉翁之意不在酒,那么因为余额宝而起的宝宝类产品则注定了是建立在一种制度空白和创新体验上的现象级产品。面对回过神的银行系和监管机构,用不了多久就有可能会被打回原形。

面对屌丝金融难在金融业务盈利的局面,也有部分互联网产品提前将目标瞄向高净值用户群体。当然与银行相比,互联网金融产品在高净值用户上的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

从长远看屌丝金融只是互联网企业正式进军金融市场纳的“投名状”,真正的竞争还在于“阿里银行”、“腾讯银行”实质性的落地后,从体制内开始与传统银行争取新渠道的管理权和新业务监管政策的话语权。从而保障阿里和腾讯这些掌管数亿人行为的网络巨头在诸多新业务的开展中不会再面临被频繁叫停,以及无疾而终的风险。

当80末和90后这批高度依赖阿里、腾讯等在移动互联网端产品的体验的屌丝用户,在数年后成长为社会的骨干,这才是真正变革的开始。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