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0-07-23 15:36
鸭绿江上的朝鲜大爷成了中国百万流量网红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公路商店(ID:zailushangzazhi),作者:小饼干,视觉:排帮保安,编辑:陈只三,题图来自:Zhoufan Cui


如果你有幸去一趟鸭绿江,你总能在上游看到几个行踪诡异的神秘人,匍匐在江边伸进河里的大石头上,举着长枪短炮等待着什么。


他们从天还没亮就赶来抢占最危险的石头,即使一个不小心失足就可能被河水卷走,也要扛着烈日暴晒,直到拍到满意的视频。


在互联网的另一端,百万网民等着从他们的镜头里,一瞥传说中的朝鲜大爷的矫健身影。


图片来源:快手@边境木子


这些冒死守在江边的短视频博主,凭着天然的地理优势俘获了成千上万的心智。他们坐拥的粉丝累计超了百万,没看这些视频的人,不敢相信有这么多中国网民等着看性感朝鲜大爷在线摇橹。


这段偏僻的331国道边上连个服务区都没有,却成了来中朝边境自驾游不可错过的打卡地。甚至有当地向导,专门为前来拍摄朝鲜大爷的外省游客提供包车服务。


图片来源:抖音@中国网直播


即使不能奔赴现场的网民也在手机屏幕前被震慑到失语,只能疯狂在评论区敲击“666” 和大拇指表情,文青中年做起了绝句诗,文化水平介于两者之间的比拼起谁能赋予这奇观最惊艳的比喻。


一个说这是神龙摆尾,下一个可能嫌太cliche,改说这是凤凰落在了水里。



观众中不乏喜爱周末去体验极限运动的都市白领,他们观摩过大爷的身姿后再也不敢炫耀,因为相比之下,自己穿着救生衣划着王八壳型的皮艇,看起来就像小学生参加运动会。



视频里总长200米的木头只用李子树枝条捆扎,顺着翻着白浪的狭窄水道向下游横冲直撞,从头到尾只有三个大爷把方向,技术门槛堪比开着加长林肯上秋名山,还是敞篷的。


图片来源:悠游吉林


船头的大爷搅着过人高的桨,带着整条船避开江边的礁石和十米一个的漩涡;身后两个大爷向后猛扳上两三下,把险些陷进漩涡的船尾掏出来。


那四两拨千斤的架势,仿佛船上人均东海龙王,至少也是三太子。


图片来源:抖音@树涵


没见过阵仗的年轻网民怯怯地问大爷们到底在干什么,是打渔、运货还是纯粹放飞自我,也有人毫不掩饰自己天真的惊奇:


“我靠,这是什么失传的绝世武功?”


这些睥睨自然的水上高手,从事的是一个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古老行业——放排。


长白山上砍下的木料被绑成木排,由他们从长白县的十三道沟运送到苇沙河,到了水域宽阔的云峰水库,再被搬上卡车火车。


摄影 by 寰驽斋主


摄影 by Zhoufan Cui 云峰水库的木排连接成一座小岛


这些鸭绿江上的狠人往往头发花白,但仍然一身令举铁青年都羡慕的火辣肌肉,据说最德高望重的已经74岁。


毕竟大侠大不必年轻。耗在水上的年头越多,越熟悉浪的脾气。


摄影 by 潘志彬


摄影 by 药王B


朝鲜阿玛尼证明了乘风破浪这事儿没有性别之分。


万一挂在礁石上,他们有着壁虎自断其尾的智慧,砍下一小节船头继续向下漂流,叫上兄弟们再把卡住的木排砍开来重组。


尽管这又耗时间又挫伤帅气,能平安脱身也已经算幸运,倒霉的早就被翻滚的木头压到水下,脑仁被碾成了豆腐汤。


遍布川藏公路的事故车辆不能阻碍不知天高地厚的人类向自然发出挑战,但这里百米一遇的断木排足以震慑任何想制服鸭绿江的观众。


而真在风口浪尖的朝鲜老汉连眼睛都不眨,兄弟们覆灭的遗迹在他们的生活中,就和领袖画像一样常见。


图片来源:快手@小脚丫


曾经在中国每条大河的中上游都有放排工人的身影,东北四条大江上更是响彻放排号子。在陆路运输不发达的时代,这是将木材运出山林最快最省钱的方式,直到近30年才被取代。


在那之前,江水已经吞没了许多生命与回忆。


图片来源:钱江晚报 摄影 by 吴品禾


电视剧《闯关东》中的放排人


只有鸭绿江上的朝鲜人,还固守着这种危险的运输方式,奖励他们的是领先全国民众的工资——一天合人民币五毛钱,加上配给给家人的苞谷和大米。


他们一年有八个月都在水上,每趟二百公里的水程短则15天长则数月。他们在船上烧火热饭、晾衣服,轮番休息的同时为下一段急流待命。


在终点或是较平稳的河段,有家人等着给他们理个发、做顿狗肉汤,让他们享受下短暂的家庭生活。


这是水上的公路旅行,只不过放排人没有服务站,而木排就是他们的房车。


摄影 by 白墨


摄影 by Zhoufan Cui


用手机收看这一切的都市网民,日常生活最惊险的体验,就是倒着开进停车位。能在急流里掉头的朝鲜大爷让他们同时见识了人类的渺小与伟岸:


“看哭了,感觉就像大风大浪的人生。”


摄影 by Zhoufan Cui


生活鸭绿江西岸的东北放排人后代,则被这些素不相识的朝鲜大爷打开了记忆的盒子,他们恍惚间看到了父辈祖辈的背影:


“我外公八十年代就干这一行,我小时候吵着要跟他放一次,现在才懂得外公那会儿凝重的表情。”


图片来源:钱江晚报 摄影 by 吴品禾


当这些放排人后代举起手机想记录这道熟悉又新奇的风景,放排大爷起初也许会用朝鲜语喊“不要拍了”,但后来甚至会朝岸上挥挥手。一位混在围观者中的外国游客在Reddit上回忆:


“那个大叔冲我喊了五十遍‘Hello,how are you’,太他妈可爱了。”


图片来源:快手@边境木子


即使被大水没了脚踝,也得先say个hi。


图片来源:reddit@neturalpiehotel2


围观的人为放排人送上营养快线和可乐,帮他们补充在邻国缺乏的糖分。这也是个技术活,准头不好的直接扔进了水里。就算扔到排上,要是离舵手太远,他捡饮料的功夫船可能就偏了航向。


图片来源:快手@天命·排帮总舵主


最好等到他们靠岸,带去一只烧鸡,朝鲜阿加西大多会邀请你分享行军饭盒里的口粮。不过为了补充体力,他们的主要补给是大米饭为主,齁死人的高盐泡菜为辅。


被外卖app和家常硬菜惯坏了的中国人往往尝了两口就停了手,仍然要不忘礼貌地夸一句好吃。


图片来源:Youtube@你看你听


这样骁勇的朝鲜人没在任何朝鲜旅游vlog中出现过,却与我们印象中的朝鲜人有种微妙的契合——社会新闻里的朝鲜人似乎特别熟水性。


汉江是这种朝鲜传统艺能的另一个主要舞台。最神的一个阿加西喝大了还能趴在木板上,平安无事地漂到首尔边上的光华岛。据现场警察回忆,大叔直到被自动授予韩国国籍,酒都没醒透。


那些被放进B站鬼畜区的歌曲舞蹈只是我们对朝鲜人民的管中窥豹,他们安身立命的技能都展现在水上。




相比之下,外人想通过通过模仿来戏谑朝鲜,一到了水上就暴露出自己的拙劣。


在英国多赛特郡的划船比赛上,一支小队戴上了金正恩的面具还举起纸壳子做的导弹,可刚发射导弹就翻了船。想拷贝朝鲜人的威武却拷贝不了水性,最终只能狼狈地等救援。


图片来源:每日邮报


曾经鸭绿江西岸的勇毅被时光封锁,被鸭绿江东岸承接。共和国的朝鲜族作曲家金风浩写过一首《我为革命放木排》:


“一颗红心浑身胆,我为革命放木排。”


但是对于曾经和现在的鸭绿江两岸来说,从来没有什么革命,大起大落的只有生活本身。


摄影 by Zhoufan Cui


有些朝鲜人漂过汉江,有些朝鲜人划下鸭绿江,等待他们的是更好的生活,也可能是下一个命运的漩涡。而我只能扔给那个朝鲜朋友一瓶营养快线,并祝他一路平安。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公路商店(ID:zailushangzazhi),作者:小饼干,视觉:排帮保安,编辑:陈只三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