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公众号:新周刊(ID:new-weekly),作者:曹吉利,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这辈子我能不能开上玛莎拉蒂,就看众泰了。”过去,这只是个在网上流传的段子,而未来,它可能会变成中国汽车市场的一个传说。
广大吃瓜群众,大概再也等不到众泰造出“玛莎拉蒂”的那一天了。
本月中旬,众泰发布半年度业绩预告,这家著名本土汽车品牌,上半年的成绩可谓惨淡,预计亏损对比2019年进一步扩大。与此同时,新车生产和销售也陷入停滞,根据统计,整整半年里,众泰生产了不到六百辆车,六个月里有三个月销量为零。
众泰近乎停产。/ 澎湃新闻
其实,疫情也仅仅是压倒众泰的最后一根稻草,在此之前,这家备受争议的企业早已经陷入泥潭。去年,众泰生产了16215辆车,卖了21224辆车,与巅峰时期三十多万的年销量相去甚远。
上市仅仅三年后,众泰在2019年的亏损就达惊人的111.9亿元,亏损额超过公司总市值。今年六月,众泰的股票停牌一天,随后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我们和众泰挥手告别的那一天,或许真的越来越近了。
众泰陨落
如果非要给众泰选择一个高光时刻,那应当是并不遥远的2016年。
那一年,众泰的年销量达到33万辆,在本土车企中绝对算得上一方诸侯。可命运的礼物都在背后写好了价格,众泰日后的危机,也在那一年埋下伏笔。
2003年成立的众泰,经历过十年默默无闻的平淡发展期。这家从浙江五金之城、县级市永康走出来的企业,在世纪之交,一头扎进汽车的蓝海之中。
那是造车的好年代,中国人的腰包渐鼓,对汽车的需求日益旺盛,而国内的中低端汽车市场,相对来说还是大片空白。
一句话,只要拿到生产资质,把车造出来,就不用发愁怎么卖出去。
进入汽车市场的头几年,众泰的业务线一步步从汽车零配件延伸到整车制造。2007年,众泰收购江南汽车,而后者正是当年风靡大江南北的小车“奥拓”的生产者之一。
前一年,上海刚刚取消小排量汽车限行规定,奥拓车主终于扬眉吐气,能把自己的小座驾开上高架路。
如果说“开上桑塔纳,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广告语启蒙了中国人对进口车的向往,那么“只要一万八,奥拓开回家”的口号则是刚刚迈入汽车时代的普通家庭的心声。
用资本并购完成扩张,用平民化定位打开市场,说不定正是众泰头几年积攒下的经验,给了它在“模仿”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的勇气。
2013年,众泰推出“正面像大众,侧面像奥迪”的T600车型,不出所料,激起一片口诛笔伐。但也许连企业自己都没想到的是,这款引来诸多嘲弄的新车,月销量连续突破5000辆。
众泰大概想明白了:看上去挺豪华、售价仅在十万元左右的汽车,批评者和潜在消费者,或许压根就不是同一群人,既然如此,又何惧非议呢?
之后,众泰大迈X5、X7、SR7等车型陆续上市,眼尖的网友总能在大众、奥迪等著名品牌的产品序列里,一一为它们找到对应车型。
2016年,众泰造出了企业历史上的标杆性产品——SR9,这款新车对于豪华品牌保时捷旗下车型Macan的复刻程度,已经达到了让人瞠目结舌的地步。不仅外观高度雷同,用某位车评人的话说,连内饰都“一模一样”。
能分出众泰和保时捷吗?/ 搜狐汽车
一时间,关于这辆车的段子铺天盖地,有人给众泰起了个雅号——保时泰,还有人给这家车企虚构了一个万能部门,皮尺部——专门负责用皮尺测量其他车型,以便复制。
当然,这一切都无法掩盖一个事实:这辆酷似豪车但售价只要十几万元的SR9,销量不错,在争议声中,助力众泰走上巅峰。
但如同执着的西西弗斯一样,众泰顶着来自四面八方的调侃,终于把沉重的巨石推过山顶之后,接下来要面对的就是飞快的跌落。
这些“豪车”卖不动了
2017上海车展,曾发生戏剧性的一幕:参加展会的保时捷总裁在展厅内兜兜转转,最终停在了众泰SR9前,左右打量,脸上浮现微笑。很快,这张照片被媒体多方转载,传遍网络,激起网友更大的吐槽热情。
2017年上海车展上的尴尬微笑。/ 搜狐汽车
不过话说回来,无论是舆论的抨击,还是保时捷总裁意味深长的微笑,都没能阻止这辆平民豪车的畅销。
当时有媒体报道,为了“抢到”众泰SR9,甚至有消费者愿意加价数万元——当然,加价之后也才不到二十万元,用二十万元换保时捷的外观,对有些爱面子的人来说依旧划算。
越过高峰,众泰信心十足,在2017年把目标一口气提到年销量40万辆,可直到当年九月,众泰连这个目标的一半都没有完成。
抄来的热度难以持久。/ 澎湃新闻
SR9凭借外观带来的热销局面,很快就被一言难尽的质量降温。
山东电视台报道过一个案例:2017年冬天,一位众泰SR9车主下车关门,直接将天窗震碎,玻璃片片剥落。面对记者的镜头,这位淳朴的山东大哥感慨:“亏得莫上东北,要是上东北,零下好几十度,窗户都冻莫咧。”
被震碎的天窗。/ 山东电视台
但吃过模仿甜头的众泰,显然不愿意轻易改变策略。2018年,兰博基尼宣称将推出豪华SUV车型Urus,不久后,一张据说来自众泰的照片出现在网络,照片中的车型与兰博基尼的Urus如出一辙。
网友纷纷点赞:为了让老百姓都开上豪车,众泰真是操碎了心。
而从连年下滑的销售数据来看,消费者显然不领这份情。众泰出名了,过去为了面子买高仿豪车的人,有朝一日忽然发现开着它反倒变成一件不太光彩的事,很轻易便弃之而去。
只留下还在埋头造车的众泰,猛然抬头,发现眼前已是绝境。
研发能力孱弱的众泰,在国五过渡向国六的关键时期,迟迟没有推出符合新的排放标准的车型。无车可造,在已经施行国六的地区,自然也就无车可卖。
众泰官微最近的一条微博,但网友们并不买账。/ 微博@众泰汽车
不久前,众泰被曝光要求湖南基地员工放假至明年六月,并鼓励主动辞职,企业欠薪、员工讨薪的相关新闻也见诸报端。7月7日,在众泰官方微博的“高考加油”下,寥寥几条留言,有员工讨薪,有消费者维权,还有看热闹的吃瓜网友。
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市场里,眼见起高楼眼见楼塌了的故事从来都不少见。但当这家中国车企站在悬崖边,岌岌可危的时刻,却几乎没有惋惜的声音。
“众泰们”的故事
众泰,也许是模仿豪车的国产品牌里最有名的一个,但未必就是模仿程度最高的一个。至少以高仿水平来说,陆风就与众泰旗鼓相当。
2016年,捷豹路虎起诉江铃,原因无他,就是江铃旗下品牌陆风X7和路虎揽胜极光,实在是太像了。
路虎揽胜极光。/ 路虎官网
此时距离陆风X7上市已经过去三年,这款兼具路虎的霸气和亲民的价格的新车,早已经卖遍全国,成为江铃历史上最畅销的车型之一。
面对对方长达数年的指责,陆风方面并不怯场,回应称:
该车型是江铃控股独立研发的中高端SUV,至于说像谁,那是见仁见智的说法,作为负责任的自主车企,经营活动在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及行业规范的约束下是不容置疑的准则。
一直到半年前,这场漫长的官司才告结束: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终审裁定,驳回江铃的再审申请,裁定陆风X7抄袭路虎揽胜极光设计,并向路虎支付赔偿金150万元。
只不过这样的赔偿金额,对比抄袭者的获利,实在是缺少震慑力。
陆风X7劲越。/ 陆风汽车官网
和众泰、陆风们比起来,还有一家不那么有名的品牌,当年更是抄得理直气壮。
双环汽车,这家从河北石家庄崛起的汽车品牌,一路走来都是吃“百家饭”长大,各种车型都有其他品牌的影子:小贵族抄袭奔驰,SCEO抄袭宝马X5,双环来宝和本田CR-V则像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双环SCEO,看上去和宝马X5相似。
面对质疑,双环掌门人赵志刚回应:
汽车厂家选择模仿成熟车型的做法已成为一种惯例,像日本的丰田、韩国的现代等今天的汽车巨头,当初在起步时都模仿了德国和美国等先进企业的车型。因此,年轻的自主品牌走模仿之路无可厚非,它是发展的必经之路。
必经之路,是很多模仿者祭出的理由,但本田显然没理由理解抄袭者的“苦衷”。2003年,本田把双环告上法庭,而直到2015年,这场官司才尘埃落定,结果却让人讶异——法院最终判决驳回本田诉讼请求,并以不正当竞争为由,判决本田赔偿双环1600万元。
看到这里,我们才大致明白,有时候抄袭大行其道,也不完全是企业的锅。
当年也有媒体对双环寄予厚望。/ 《中国新时代》
次年,销量跌入谷底的双环汽车被取消乘用车生产资质,那一刻,在石家庄折戟、倒赔一千多万元的国际品牌本田,心中想必五味杂陈。
回望双环短暂的一生,它的高光时刻应该是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时,代表被抄袭的德国车企,作出的含蓄批评:
如果一辆酷似Smart的轿车突然出现在你面前,但它其实并不是Smart,而是通过不完全合法的手段生产出来的抄袭车款,这不太好。
可以借鉴起点,但没法借鉴未来
有人说,模仿是中国汽车企业的原罪,这样说既有道理,也不完全正确。
享誉世界的日本巨头丰田,也是靠模仿起家。战后,丰田推出的第一款小型轿车SA,外形几乎与德国经典车型甲壳一样。
毕竟,从世界上有汽车算起,无数后来者或多或少都有对先行者的借鉴,而在中国自主车企逐渐壮大的过程中,这一趋势格外明显。
日本人似乎对甲壳虫情有独钟,《名侦探柯南》中阿笠博士的甲壳虫。图/《名侦探柯南》
当年为奇瑞打天下的车型QQ,和雪佛兰经典的SPARK停在一起,让人傻傻分不清楚;力帆320酷似Mini;吉利最早车型“豪情”,对照的是风靡一时的夏利;而天津一汽生产的夏利,本身就是从日本引进的车型……
翻开汽车企业的发展史,模仿似乎是一个绕不开的主题。但是有着相似起点的企业,却各自走向不同的未来。
它们中有的奋起直追,摆脱了抄袭的标签,扛起自主品牌的大旗,有的则一发不可收拾,沉浸于资本游戏,热衷于一遍遍复制,最终在更加成熟的市场中失掉全部竞争力。
关于出租车的记忆里,少不了那一抹夏利红。如今也已经销声匿迹。/ 图/Fanghong
有人说,一直以来庞大的中低收入群体撑起仿制车的市场,对六亿月收入在一千元上下的中国人来说,即便买最便宜的车都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便宜车不一定就要等同于山寨车,低配版豪车更多满足了一种炫耀式消费心理。至于消费水平不高、精打细算买车的老百姓,车企未尝不能努力为他们推出自主设计的经济车型,这与拒绝山寨并不矛盾。
回溯前路,不同品牌有不同的选择,“最初的模仿是为了日后的超越”,有人把这句话当真,也有人把这句话当做了幌子,道路的分岔大概也就从那时开始。
对于汽车行业如此,对于其他很多行业也一样。
众泰的故事会不会就此画上句点?我们不如重温财经作家吴晓波的那段描述:
在一片本不属于自己的天地里,呼啸而起,创造奇迹,大抵算得上是“强人”。然而,能在一鸣惊人之后,竭力地抑制其非理性冲动,迅速脱胎换骨,以一种平常的姿态和形象持续地成长,才算得上真正的大英雄。
参考资料:
天冷关车门震裂天窗?厂家坚称外力导致,山东电视台,2017.12.16
预亏7.5亿至10.5亿元,众泰汽车上半年产量仅574辆,澎湃新闻,2020.7.16
模仿还是抄袭?,广州日报,2007.9.10
中国汽车发展难道就离不开抄袭?,羊城晚报,2015.7.1
双环“小贵族”从美国起跑,中国新时代,2010.6
赵志刚:幕后神人,汽车观察,2008.2
山寨时代的终结,汽车观察,2008.8
走出模仿借鉴泥潭,众泰品牌历史回顾,汽车之家,2015.2.17
本文来自公众号:新周刊(ID:new-weekly),作者:曹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