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4-11-26 18:28

日本的“海啸文化”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一览扶桑,作者:青柳正规,头图来自:AI生成

文章摘要
三陆海岸形成独特应对海啸的文化。

• 🌊 代代相传的经验和谚语帮助应对海啸

• 🛡 防灾训练和防潮设施提升生存率

• 🌱 文化和习俗在灾后重建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人们心中潜移默化的东西,往往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智慧和力量。这是东日本大地震发生后,三陆灾区告诉我们的另一条重要经验。在历史上曾经多次遭到海啸袭击的三陆海岸,人们从海啸中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并且以各种形式广为传播。


三陆海岸风景


仅从近代史来看,三陆海岸在明治二十九年(1896年)和昭和八年(1933年)的两次大海啸中受灾极为严重,记录当时海啸之恐怖程度的石碑随处可见,当地流传的儿歌也唱出了海啸的惨痛教训。有关海啸的各种反思不仅反映在石碑和儿歌上,那些父传子,子传孙,口头流传的谚语也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例如,“井水少,大海啸”“海啸来之前,大海咚咚叫”“罕见的鱼儿一露头,海啸就在它身后”“地震到,高处跑,别离散,莫打闹”,等等。包括学校和当地机关坚持开展的防灾训练在内,三陆海岸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如何对付海啸的所谓“海啸文化”,三陆的“海啸文化”在2011年的东日本大地震中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东日本大地震让三陆海岸再次付出了惨痛代价,而明治二十九年(1896年)的大海啸比这次严重得多。岩手县宫古市的田老地区,在明治和昭和年间的两次大海啸中遭受的是灭顶之灾。战后修建的防潮大堤号称世界之最,就在这个位置上,曾经有八成人口在当年的明治大海啸中丧生。据说同在岩手县的斧石町(当时的地名),在那次大海啸中有六成人口遇难,沿岸的村落一个不剩,全被冲毁。


昭和三陆海啸的受灾场景


顺便提示一下,明治大海啸的浪高峰值,与东日本大海啸基本持平或许还略低一些,可是灾情之严重,远远超过后者。


为什么明治大海啸酿成了如此严重的灾情?因为引发这次海啸的地震震感不强(估计为2级到3级),人们没有预料到将有海啸发生,几乎所有的人都没有及时逃生。另外,海啸来袭的时间是夜晚,人们没有能够事先发现海上的异常动静。由此可见,海啸的可怕之处就在于大海啸未必是大地震造成的。这一点且不深说,关键还是在于谁也没有想到会有海啸发生,对这次有悖常理的海啸疏忽大意,猝不及防,这才是明治大海啸的悲剧所在。


生活在明治年间的人们,对海啸的恐惧和教训,还有那些民间流传的谚语,不可能一无所知,只是因为那个夜晚的地震晃动轻微,所以他们没有出门避难的打算。基于这些原因,三陆地区的“海啸文化”在关键时刻,也十分不幸地失去了自己应有的作用。


明治三陆大海啸,从对岸漂流而来的民家


明治年间的大海啸给田老地区造成的死亡人数超过1800人,而在东日本大地震中,该地区的遇难者为185人,据说还有一部分人过度相信高达10米全长2千米的防潮大堤,迟迟不肯离家躲避。尽管如此,死者的人数还是明显减少,代代相传的“海啸文化”在这次海啸中终于发挥了作用。


“海啸文化”不仅表现在地震和海啸的应急处理上,在灾后的重建中,深入人心的“海啸文化”仍在发挥着重要作用。且看三陆灾区的现状,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保留完整的地区,灾后恢复的速度也最快。所以,灾后重建不能只靠经济实力,自古以来源于区域社会的、无形而有机的凝聚力,也是开展抗震救灾的重要动力。


灾后需要重建的堤坝、桥梁和道路固然重要,过去的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娱活动等非物质文物也要设法恢复,历史传承的“海啸文化”应当进一步弘扬,只要立刻行动起来,这些做法都不失为灾后复兴的捷径。


如此看来,所谓文化绝不是与我们无缘的空中楼阁,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进而言之,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幸福、更加美满的精神食粮,正是集各种智慧于一身的文化。


正因为如此,文化的形成需要相应的时间,如果以文化与现代行为和思维格格不入为由,将其轻易割舍的话,至少是不聪明的表现。


比如一个掌握了现代农业知识的青年到偏僻农村落户,开始务农时会遇到许多让他感到无所适从的地方,因为无论是哪个地方的村庄,自古以来都有一套本村的风俗、习惯、规矩和办法。再比如预测天气,各地也都有自己的说法,“燕子低飞要下雨”“山戴帽,风雨到”,等等。这些习俗、规矩和预测天气的办法就是当地土生土长的,浓缩了当地生活的智慧和经验。


所以,初来乍到的人如果视而不见,我行我素,不仅容易和当地的人发生口角,也会耽误农时。在当地生活中,还有一些在旁人眼里多此一举甚至是胡闹的做法,其实也自有它存在的道理,如果不按规矩出牌则一事无成。我们常说的入乡随俗,也是这个道理。从结果上看,村里的土办法都是最省力的,最有效的生产手段,是人们安居乐业的最佳选择。


三陆地区的“海啸文化”是下沉式海岸这种特殊地形逼出来的。错综复杂的海岸线形成无数狭小的海湾,闯到这里的海啸走投无路便腾空而起,扑向海边的村镇。悲剧的发生迫使当地的人们在对付海啸上变得聪明起来。


错综复杂的海岸线形成无数狭小的海湾,孕育了三陆海岸的“海啸文化”


以上事例说明,文化是在一定框架内逐渐形成的。具体到三陆海岸,其框架的构成原因之一是,当地极为特殊而且一目了然的地理条件。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框架,因而有了自己的习俗、办事规律乃至于预测天气的经验办法,所以,文化是框架的宠儿,框架越规范,轮廓越清晰,产生的文化也就越成熟,越厚重。反之,框架模糊或者飘忽不定,孕育的文化要么难产,要么发育不良。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一览扶桑,作者:青柳正规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