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4-11-26 22:05

如何度过“历史的垃圾时间”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简单心理 (ID:jdxl2000),作者:简单心理&夏天宇,责编:小胡,原文标题:《如何度过「历史的垃圾时间」》


▷《亲密》


垃圾时间(Garbage time),体育赛事用语。指在一场限时比赛中,由于双方队伍分数差距太大,胜负结果难以改变,剩余的比赛时间就称为垃圾时间。


这个词从今年年中开始在互联网上流行。这可能意味着一种普遍的心理感受:低谷、无望,或是身处一艘正在下沉的船,无力扭转局面的挫败感。


这是一种个体无法掌控命运的感觉。有时人们绝望是因为「我以为自己的糟糕是特殊的」,有时是因为「大家一样糟糕,比我努力的人甚至也很糟糕」。一旦有了这种认知,ta会觉得工作、教育、想象力都无关紧要,因为ta对「是否还有出路」这件事已经不抱希望。


咨询师夏天宇也曾经历一段低谷期。他形容那种感觉为「史莱姆」——整个人的动力似乎被偷走,身体被什么东西淹没了。想动起来,但不知道要去往哪个方向。


当人生无法靠爬升来脱困,他选择「主动下降」。「在马斯洛的需求层级里,往下走一点,再往下一点。越是触碰到底层需求,越会爆发出生活本能」。夏天宇老师说,这就是「破釜沉舟」的感觉。


以下是咨询师夏天宇与简单心理的对话。


夏天宇,简单心理入驻咨询师。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学士,清华大学(台湾)心理咨询硕士,阿德勒流派个体咨询师。曾任台湾育贤国中,杭州浙江大学,杭州怡宁医院的心理咨询师。为企业,学校,医院等提供心理咨询相关服务。先后受督于台湾咨询学会前理事长王文秀先生,台湾阿德勒流派心理学家曾文志先生。具有丰富的与青少年、成人的工作经验。


1.听到「垃圾时间」这个说法时,您是什么感觉?


夏天宇:「我在被浪费时间」。


这里面有一种被迫性,ta感觉被逼着走,不那么喜欢现在。有时浪费时间是存在主动性的,比如「我要刷手机」;还有一种是被动强制性的,我没有其他办法,只能刷手机。


对许多人来说,过往可能意味着一种「假性自我实现」:我对自己看法很高,我觉得我很可能实现自己的目标,我可以做成我想做的事情。


就像股市好的时候,你买大多数股票都有机会盈利。但这是一种自我实现的「体验卡」。当你处在一个挑战成本偏大、容错率减少的环境中,越是以很高的预期来规划人生,以「高社会成就」来获取价值感的话,冲击可能会越大。


我自己在咨询室内的感受是(这未必代表所有咨询师的经验),30-40岁的男性来访在增加。同时「以结果为导向(即:主诉为我要实现某个目标、某个结果)」的来访也在增加,后者不分性别都是如此。


我是学神经科学的。人的身体有两套神经系统,一套叫做交感神经(工作系统),一套叫做副交感神经(休息系统)。当它们彼此协同时,你会处在身心平衡的状态。但人在30-35岁期间,副交感神经会自然老化。这时候我们常常纠结于:对于从前可以胜任的工作强度,我的质量怎么在下降?怎么有点力不从心?


这种下降的状态,其实每个人的一生都会经历。只是在所谓的「垃圾时间」里,许多人被强制拉进了这样的体验。


▷《请输入搜索词:www》


2.很多人希望在心理学中能「得到一些建议,一些简单可立即操作的东西」。比如:我应该做点什么具体的事来度过这段时间,您如何回应这种需求?


夏天宇顺境的时候,我们可以相对自由地做选择,这是「有为」地生活。但逆境意味着限制更多,我们需要用「无为」的智慧去平衡生活。


如果你处在低谷状态里,一方面要调整预期规划,不能再说「我要定一个很高的目标,我必须得这样」,而是要学会退一步:即使我不达成这个目标,我也可以接纳自己,我还可以,我现在有一些限制,我接受有些事做不到。


关于我这一生要达成怎样的目标,要做成一件怎样的事情?当我拥有什么时,人生会更美好、更有掌控力?——阿德勒学派的说法叫「生命蓝图」


当大多数人发现没法用旧有的方式来实现生命蓝图,不管怎样都无法达成那个固有的生活期待时,就会产生习得性无助。就像巴浦洛夫的狗,越努力越无力,最后选择不努力,因为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受挫,减少失望的感觉。


对于99%的人来说,ta们不是没有生命蓝图,只是在构建生命蓝图的过程中充满着很多私人逻辑(阿德勒用语,即:主观的个人想法),缺乏现实的检验。通俗一点的说法叫「不切实际」。比如「幸福的前提是被每个人喜欢」——这就是虚构出来的目标,我们没有办法实现。


在某些情境中,这个生命蓝图它是能够跑通的。但到其他情况中跑不通了,受限了。所以我们其实要拓展蓝图、调整预期。咨询视角就是:你要一个人拿起什么东西,ta得先放下。


第二点是,我们要积极去创造那些能够让自己感觉平静放松的状态。从正念的角度来讲,就是「联结在当下」,你可以通过劳作、citywalk来实现。


我个人会鼓励做一些具体的、有创作价值的东西,比如画画或手工黏土。因为创作让人就处在flow(心流)状态,带来平静的体验。很多时候不需要去做太多,只是做好放松这件事,等待这个阶段过去。


▷《住宅区的两人》


3.最近有个热度很高的帖子,题目是:心理学也不想承担社会学的责任——作为对「心理学在解决大问题上没用」论调的一类回应。您如何看待「心理学」在社会结构性问题中的作用?


夏天宇:人的本能是回避挫败感,回避「我无法做什么」的感觉。其他学科分支(像社会学、经济学等等)的特点是:我可以去分析、提出为什么、提出改变的方法。从情感层面上来说,它其实回避了我对一些事情无能为力。


这就是心理学不讨喜的地方。它让我们先得承认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有挫败感,无能为力,需要有人帮忙——然后再去照顾这些负面的感受。所以相比其他学科,它更指向人性的弱点。人本能都是喜欢外归因的,突然间你需要向内看,需要接纳问题不仅存在于环境,还有很多部分存在于你对环境的感受之中,你也需要承担一些责任。所以未必是心理学解决不了问题,而是心理学把解决问题的责任交到自己身上。


那怎么去照顾那些负面感受呢?


比如你感到愤怒,就把愤怒的感受先说出来。因为愤怒越往下压,愤怒越朝内,我越是在攻击自己,越压越吓人.


在愤怒下面,可能是难过和悲伤。因为我在这个处境当中,没人看到,我就需要大声说这个环境有多糟糕。但其实我想说的是:我在这里,很辛苦,很不容易。


我常常是有这样一种文化体验:伴随愤怒和难过的,还有羞耻和道德焦虑——我这样的身份,怎么可以说出这些感受呢?我的身份怎么会让我难过?


在心理咨询中,我们一般会将感受抽丝剥茧。将内心真正的情绪表达出来一点,我们就会轻松一些。就像你的心理空间只有3个瓶子,把其中2瓶水都倒出来,你就可以装新的方法、新的感觉了。


▷《Shrink~精神专科弱井医生》


4.您是如何度过低谷期的?


夏天宇:我的低谷期是在大二、大三的时候。我后来做研究知道,这种阶段有个学术名称叫:迷茫的大二


大一时,我们对大学充满向往和憧憬,觉得自己可以做很多事,参加各种各样的社团。大二之后,人生各种重大的选择迎面而来。比如要在专业的后续发展中选择一个分支,需要更多为自己的生命负责,以及要如何使用好你的自由?


但我却不知道哪条路适合自己,很难获取什么资源,也很难让自己动起来,这就是我在低谷期的感觉。在这个状态中,我整个人的动力似乎被偷走了。


因为人生中存在太多的不知道了,我就打游戏。那时候比较火的是《英雄联盟》,不是说这个游戏有多么好玩,而是在和朋友一起打游戏、聊天的过程中,可以不要再想这件事情。


所以我其实挺喜欢弗洛姆的观点:面对自由和选择,人的本能就是逃避。因为我们遵从惯性而成长。今天我们常常是被放在一个被期待的位置,而不是自我决定的一个位置。当某一刻你需要自己做决定,就会感觉有点处理不过来。


在那个环境下,我浑浑噩噩了半年多。逃课、睡觉、打游戏。越不去想这些事情,身体就越有一种淹没感。好像一个史莱姆,你想动起来,但不知道往哪个方向去动。就是挂科啊,反正不被退学就好。直到有一天躺在床上想: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那时候觉得,如果我现在没法往上走,那我能不能选择往下降?我觉得,往上走和往下降都需要个人的参与。当你下降到一定程度,你就好好去看看,当生活一片黑暗时,有没有什么事是你一定不希望发生的?


▷《Shrink~精神专科弱井医生》


人其实最难的就是下一个决心。当你真的下决心要摆脱某种惯性,进入新生活时,一定是很难的。因为你首先要扛住那种与以往各种身体习惯逆着来的状态。


我首先就是戒掉游戏,在图书馆里逼着自己抄书。那时候我看生命书、文学书,然后宝石鉴定这类书……我不管,我就拿出一本书。然后就发现:哎?慢慢能够找到一些乐趣,找到一些价值感。因为当你主动在一件事情上花了时间,你对这段时间就会有意义感和价值感的内在整合。这也是人的天性,人会赋予你在做的事情意义。如果这件事你能坚持下来,意义感就自然而然越来越强。这是人内在训练的一种方式。


我大三的那个学期,在华东师大图书馆光是看书就看了三四百本,差不多一天一本,从早上九点看到晚上九、十点闭馆。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心境就慢慢平静下来。


从那些书里的对话、故事中,我会慢慢靠近自己的问题。这也是一种主动的体验。因为人的另外一个特点叫「选择性关注」。当你一门心思想要做成某件事的时候,你的注意力就会关注那些对你有帮助的内容。那些故事涌进我脑袋里面,感觉好像身体在越来越轻,越来越恢复行动感。


当你在为自己行动,往往会发现周围的人会给到更多的支持和资源,会给你搭把手,帮助你活下去。这是大多数的人会做的事情,人本身是具有社会性和利他性的。即便你在行动中发现,这也不是我想做的。但是它也可以帮我开拓视野和经验。


▷《哈利波特》


我自己是一个比较重意义感的人。


我的做法就是「需求降级」。在马斯洛的需求层级里,先不要让自己冲到「自我实现的需要」。而是往下走一点,再往下一点。越是触碰到底层需求,越会爆发出生活本能。这其实就是一个破釜沉舟的感觉。


对于行动,有总比没有强。你可以很低效。你可以做不成事。但在这个阶段你先稳住,先让自己的身体去适应、身体先动起来。


当你有这个决心吃得下这样一份内心冲突、内心煎熬的这样一份累,身体自然而然会给到你这份回报和奖励。那时候,你就可以在这个马斯洛的需求层级里往上走。


5.您刚刚说到一个很动人的部分:「下降」也是需要自我参与的一种决定。许多说法认为,人的天性是懒惰和躺平的。人们骨子里存在一种「如果不卷我就会完蛋」的基本假设。


夏天宇:这就是中国的辩证思想,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外。


阴阳是互相融合的。人肯定是有惰性,但你不能把什么事情都归结于人有惰性,因为人本身也有自发的力量。


从阿德勒的视角来说,ta用这种说法来表明,自己不太敢去面对停下来之后的失败和挫败,而是要回避这种感受。即便ta知道这个方法不行,但还必须坚持,这不是说ta有多大的幻想,这就是人的惯性。


其实对人来说,最累的是「45度躺」,躺也躺不下,立也立不起来。在这个阶段最耗精力,精力耗完了自然动不起来了。


那就先养精蓄力嘛。让自己好好逃一逃;或者你破釜沉舟,先让自己动起来。


如果你觉得两个都做不到,那就会一直持续处在45度上面,腰会痛,人心也会累的。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