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锦缎(ID:jinduan006),作者:古月,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战”的表达方式有很多种。其中,国家间围绕着技术(专利)展开的一系列明争暗斗,所产生的国际格局影响,不逊色于任何一场规模性热战。
回溯近代史上大国间的专利之战,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勾勒出其国运的变迁。
1. “日不落”挽歌
1800年到1900年的一百年间,英美两国的生产力与国际地位实实在在地发生了轮换,“日不落大哥”被昔日“附属殖民小弟”反超。
究其原因,有诸多“天时地利人和”因素。其中最为隐秘的,是美国通过一系列“豪夺或巧取之武功”,成功获取了大西洋彼岸工业大国的诸多核心技术专利,催发了其日后生产力的飞跃。
这其中,又有两项专利成果的引进,奠定了美国强大工业体系的基础——珍妮纺纱机和转炉炼钢术。
▲图1:珍妮纺织机
纺织工业作为大英帝国发迹的核心产业,英国政府对内处处设防,对外则是严防死守。问题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美国政府通过糖衣炮弹之术,重金招聘纺织技师,成功吸引了熟知英国纺织技术秘密的萨缪尔·斯莱特。
▲图2:萨缪尔·斯莱特(Samuel Slater)
为粉饰核心利益下的癣痕,美国政府1793年修改了专利法,提出了“在先发明”和“改进发明”的概念,通过改动原专利中的部分要求便得以获得美国本土专利权,进而从法律层面上隔绝了国家间潜在专利纠纷。
由此,美国取得了进入工业大国的第一块敲门砖。
由于斯莱特带来的纺织技术极大地推进了美国北方生产力的提升,而以传统棉花种植以及奴隶制为经济根基的美国南方并未有生产力上的改变,这也就使彼时的美国社会中产生了一个“世纪之问”:是以工商业立国(北方)还是以农业立国(南方)?
答案只能有一个。天平失衡,最终促使了南北战争的爆发。
从结果上来看,这最终造就了一个南北统一、制度统一的美利坚合众国。
在斯莱特和他的合伙人在罗得岛上建起了美国第一座英式纺织机工厂的半个多世纪之后,第二件决定美国工业体系崛起的专利技术开始登上舞台。
转炉炼钢术,又称为“贝塞麦炼钢法”,由英国人亨利·贝塞麦于1855年发明。这一发明使得铁水可以直接炼钢,第一次解决了大规模生产液态钢的问题,从而促进了钢的产量和生产效率。这也是大规模构建工业体系的基石。
▲图3:使用贝塞麦炼钢法的工场
戏剧性的是,当时这一前沿技术被贝塞麦于1868年无偿赠予给了苏格兰裔美国人安德鲁·卡内基,后者将这一转炉炼钢技术带回至其美国创办的钢铁厂。
正是从贝塞麦的这一馈赠起,到1899年,卡内基钢铁厂年产量超过260万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厂,卡内基最终成为享誉全球的钢铁大王。
借助这一炼钢术,美国一跃成为当时世界第一的制造业大国,而英国则丧失全球制造业老大哥的领导地位。
对于贝塞麦和卡内基而言,前者被后世称为大英帝国的掘墓人,后者则被誉为美国工业的奠基者。
▲图4:贝塞麦(Bessemer)和卡内基(Carnegie)
2. 星条旗招展
19世纪末期,拥有相对完善的工业体系和开放多元的科创土壤,使美国逐渐成为了引领世界电气化革命的大本营。
其中最具转折性的历史事件,就是如今大家所熟知的基础供电体统技术标准之争。即:以拥护直流电为基础电力的爱迪生和以坚持搭建交流电体系的特斯拉之间的较量。
▲图5:特斯拉(Tesla)和爱迪生(Edison)
从结果来看,特斯拉赢得了这场较量。在与爱迪生分道扬镳之后,他与著名的西屋(Westinghouse)合作,将电力传遍美国。
究其原因在目前来看也很简单明了,以交流电为标准的供电体系能够最大程度上地减少电能的传输损耗,这意味着大幅降低了社会用电成本,使电力系统能够快速普及。
这也是世界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化革命)的根本起点。
爱迪生和特斯拉都是世人皆知的专利狂人。尽管特斯拉后来因为复杂的外部原因最终放弃了交流电专利权,但他们的创新成果日后都成为了影响美国国运的重要“法器”。
这件法器,使美国能够短时期内迅速吮吸科技革新的力量,并构建起强大的知识产权壁垒,助力其获得铁王座权杖。
仅举一例: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围绕着爱迪生发明的灯泡,后续又产生了诸多改良专利,集中于以美国GE公司为首的国际卡特尔中。
日本电灯泡作为后来者,当时借助日元贬值及生产成本的优势,大量销往海外。在其风头正劲之时,却遭到了上述卡特尔的专利权阻击,最终的结果是:日本灯泡产业在支付巨额专利使用费后颓靡陨灭。
▲图6:破损的灯泡
3. 二战转折点
二战时期,希特勒通过与美国企业的专利合作战略,助推了二战爆发初期美国实行的新孤立主义,使美国“不理、不问、不管”欧洲诸事物。
二战爆发前,纳粹政权下的企业与美国大企业缔结了大量独特的专利合同,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美国战争物资紧缺。
实际上,德国专利权人故意拒绝在美国实施自己的专利发明,所以导致美国的产能扩充受限,短时间内美国无奈只能保持沉默。
其中的典型就是德国法尔本公司与美国标准石油公司的专利合作。
前者利用早期扎实的研发实力与标准石油公司缔结了几个友好协议,其中包括:除了德国本土企业外,法尔本的专利只能转让给标准石油公司,而前者则获得标准石油公司石油制品的优先进口权。
由于这些协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美国标准石油公司事实上已经承担着向德国空军供给汽油的义务。因为这些协定在美国是违背反托拉斯法的,所以始终处于保密状态。但这一保密状态后来被希特勒大加利用,对美国和盟国造成了空前伤害。
不仅如此,上述专利合作协议还阻断了美国标准石油公司研发合成汽油的时机,导致二战期间的德国是为数不多具备从煤出发合成汽油能力的国家,使其大大提高了轴心国的汽油产量。
日耳曼不懂扶桑痛。岛国不仅炼油技术差强人意,更天然是个能源匮乏国,当1941年7月美国准备挺直腰杆实施能源禁运的消息传至东瀛时,我们也就找到了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源头。
▲图7:电影《珍珠港》剧照截图
4. “沙漠之花”绽放
最为传奇的专利博弈来自于以色列建国史。其开国首任总统哈伊姆·魏茨曼的真实身份并不是政治家,而是一位实实在在的化学家。
一战时期,魏茨曼通过开发出丙酮丁醇梭杆菌发酵技术,使得英国能够率先大规模工业加工生产丙酮,从而生产无烟火药,极大地推动了英国军队的火药炮弹装备水平,堪称英国军队的救命稻草。
但为此,英国需要支付魏茨曼天文数般的专利使用费,因为当时英政府的财务困境不得不迫使英政府放低姿态与其协商处理,作为犹太人的魏茨曼不要求钱和爵位,只要求英国政府帮助犹太人建国即可。
利弊权衡后,英国成为了第一个公开支持犹太人建国的国家,掀开了犹太人建国运动的序幕。
1948年,魏茨曼宣布成立以色列国,他的细菌发酵技术和以色列国紧密绑定,“沙漠之花”由此绽放。
▲图8:魏茨曼(Weizmann)
5. 日本失去二十年
美日知识产权较量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已开始,但是对抗程度最激烈,影响最深远的,还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美日专利战。
由于时代契机和国家意志,二战后的日本立马成为美国应对朝鲜战争的前沿补给站,美日亲密关系令日本获得了部分美国的先进生产技术,并构建起一套工业体系,迅速改变了日本战后局面。
此外,日本财团和政府也针对制造业和电子产业予以诸多的资金支持和政策优惠,指向科技立国的发展愿景,最终助推了日本制造的崛起,造就了“先山寨美国、后超越美国”的工业奇迹,挤进了世界制造业头牌阵营。
不过,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日本制造奇迹最终还是败在了贸易规则制定者手上,美国通过知识产权保护和关税准入等操作,迫使日本选择臣服,并让其打上了“失去的二十年”的标签。
简单回溯下这段进程:
1983年,美国ECD能源转换设备公司在美国起诉日本松下电器半导体开关元件侵权,松下败诉,签订专利实施许可合同;
1984年,美国阿德莱德公司起诉日本新日铁、日立金属、TDK三家公司侵犯专利权,日方败诉,三家公司每年支付美方2300万美元的专利使用费;
1986年,美国德州仪器指控日本富士通、东芝等8家公司侵犯其半导体相关技术权,日方败诉,富士通、东芝、三菱、松下、夏普等被迫签订5年的专利许可合同,每年支付数亿美元专利使用费;
1987年,美国Honeywell公司和美国詹纳特克公司也先后起诉日本公司,结果均为日方败诉,支付巨额专利费用。
……
▲图9:美国议员带头销毁日本收音机
在这些年里,类似的美方诉讼日方公司的案件多达数百起,每年日方总计支付给美方的专利费用可以百亿美元计,这与当时的美日贸易逆差或许已相差无几。
这时的美国,积攒着极为丰富的基础科学专利储备,且抛开综合国力和美元霸权等因素不论,仅凭借知识产权一项,便也已占据了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顶端,这正是其虹吸全球财富的蓄水池。
6. 未完待续
挺长一个时期以来,整个行业都在争论头条/抖音凭什么能成为互联网最强一浪,但终究不得共识。
这就像最近几天各路贤能都试图用各种理论解读TikTok的境遇一样,用显微镜或放大镜求解,实在缘木求鱼。
其实,做研究必须如黄仁宇先生所说那般,必须“放宽历史的视界”。你看,北京海淀那家公司改良后的推荐引擎,不就是2020年代的珍妮纺织机么。
1793年,美国修改了专利法,珍妮名正言顺改嫁山姆。200年后,正在衰老的山姆大叔为了冥冥之中的2020年那一时刻而提早留下遗嘱,于1977年和2001年,相继出台了《国际紧急经济法》和《爱国者法案》。
他横由他横,万物皆周期。做知识产权研究的人不打诳语:记住,这是一个代码奔腾一日千里的时代,不要只习惯低头看阴影,也要学会抬头欣赏“帝国的余晖”。
技术无国界,专利有祖国。任正非、张一鸣心有戚戚焉。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锦缎(ID:jinduan006),作者:古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