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APPSO (ID:appsolution),作者:发现明日产品的,原文标题:《Sora 泄露事件背后,艺术家为什么要集体反抗 OpenAI?》,题图来源:AI生成
这两天最大的AI行业热点,恐怕就是OpenAI被合作的艺术家口诛笔伐。事情的来龙去脉,我们已经写过。
事件爆发后,舆论场上的观点分为两种:一,OpenAI不够开放,对艺术家不够友好,把人家当公关素材。二,艺术家们都愿意来参加超前内测,就应该知道游戏规则,跳反算怎么回事?
参与 Sora 在 Alpha 阶段的内测,究竟意味着什么?流量?点赞?
这些都是表征,实质是:在互联网上获得更多关注。而这就关系到互联网上,内容创作这片江湖中,难以被看见的剥削。
首先,开宗明义:为自己创作的内容寻求曝光,这没有错。无论是视频、文字还是图片,创作者都希望自己的产出能够被看到,被喜欢。这意味自己的劳动成果获得认可,也意味着潜在的、职业上的可能性。
这是所有UGC平台,做社区运营的基石。显然,OpenAI不是唯一一个要拉拢许多创作者、艺术家,并与他们合作的大公司。Runway、Luma、可灵、豆包……有一个算一个,都在这么做。
毕竟,工具只是工具。没有这些创作者和艺术家,工具就只是躺在那里。只有他们创造出了内容,才能显示工具的价值。
这种关系看上去是双赢的:大公司们收获优质的内容,艺术家们借助大公司的平台和技术,获得更多曝光、关注。
只不过,艺术家们因此被看到,获得关注、地位,继而进一步对职业有所帮助,甚至产生财务回报,这当中有一段“时差”。
创作者的理想路径
假设你是一个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打定主意未来要做一名数码博主。虽然现在还在上学,你用课余时间自己拍视频、剪片子,发到网上。
逐渐地,你的视频播放量越来越高,粉丝越来越多。你开始有机会跟一些数码产品的厂商有所来往,不涉及金钱往来,但也可以尝鲜新产品、去去活动。
最后,终于有品牌找来,你接到了第一次商单。回过头一看,时间已经过去了好久。
作为当代一种新兴职业,内容创作涉及社交媒体曝光、个人品牌建立。这个过程,会产生“时差”:你必须一直投入,一直创作,不能停下,直到积攒的关注足够多,在内容创作的生态中有了一席之地。
对于不干这一行的朋友可能不好理解:不相关呀,日常写写代码、做做表格而已,哪需要什么个人品牌啊。
想想实习。
实习是一个特别好的用来理解Sora艺术家们反水的方式。人人都希望能去大公司、大厂实习,哪怕钱很少,哪怕辛苦,这段经历写在简历上,就是比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好看。以至于现在太过离谱,出现了倒贴钱实习的情况。
2021年,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对2049名在校生进行的调查显示,79.6%的受访学生付费参与过实习辅导,51.4%的受访学生参与过简历制作修改辅导。在他们还不能挣多少工资之前,就已经花了不少出去了。
实习被玩坏,实际上也是利用了这一段“时差”。一次实习到底能不能促成你找到一份好工作,那是未来的事。但没关系,眼光不要放在当下,要放的长远。
获得职业上进步的希望,推动了各种形式的隐形劳动。它们名正言顺,它们冠冕堂皇:你总得为自己的未来付出点什么吧?这些都是为未来找到好工作的“投资”。
现实是,好工作是什么?不存在的。
和大公司当“伙伴”
Sora艺术家们的处境,就像是一群实习生。为了拿到OpenAI这个大厂的一段经历,活儿也干了,时间也花了,但最后啥都没得到。Sora自己就当了九个月的期货,它为艺术家们所许诺的曝光、关注、流量,更像是遥遥无期的空头支票。
比实习更残酷的地方是,艺术家所身处的文化行业,更容易滋生隐形劳动,并且冠以“打造个人品牌”的名头,彻底消解劳动的本质。
参与Sora内测并且制作内容,是在面对极端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为自己的职业前景,所做出的一种精心策划的努力。
之所以说“极端不确定”,是由于生成式视频的行业仍属是新行业,技术也是新技术,但土壤是旧土壤:内容需要传播,传播需要社交媒体。而在社交媒体上,通过做内容,从而挣到足够养活自己的钱,始终是少数人。
艺术家们在这个环境中,要承担新技术本身所带来的额外工作量——写prompt、跑镜头、剪片子,这些可都是劳动,同时还要承担旧规则所带来的束缚。
最终,所有的风险被内化,艺术家们只能给一种想象出来的未来,投入时间、精力和资本,然后陷进“时差”里,静静等待命运的召唤。
热爱不是软肋
如果说OpenAI这桩幺蛾子里,还有什么更残酷的地方,应该是这些艺术家们,恰恰在做自己热爱的事。
一开始,只是Sora的api被披露出来,只知道是一群跟OpenAI合作的艺术家。后来,越来越多的艺术家们在宣言书后面署名,表示抗议。
他们当中不乏成熟的职业艺术家,对AI生成工具非常兴奋,做了很多作品。既有纯粹自我表达的,也有商业合作的。
图片来自数字艺术家 Soliman Lopez
图片来自数字艺术家 statusupdate
虽然不知道OpenAI究竟是怎么“邀请”到这些艺术家的,但是可以想象,除了亮出自己这块金招牌之外,肯定还要和艺术家们的能力、技艺,有所契合。
如果是招他们去扫地板,那就完全是钱的事儿了。可是,招募这么多艺术家,是为了创造作品,用最新最酷炫的技术,打造属于未来的作品。
这不正是你们所热爱的事情吗?看,之前你们做了那么多作品了,这一次也是你们所热爱的事,不要犹豫,赶紧上车。
以热爱为名义,科技巨头凭空建立了新的“货币”,让艺术家们不拿真金白银工作,而是凭借对未来押注、对还没发生的美好生活的幻想,就兢兢业业地投入劳动。
“合作”“伙伴”这样的词,用来形容大公司和创作者们的关系,是不够准确的。真有了商单,那是合作伙伴。在那之前,只能叫画饼啊。
那么,艺术家们能不能自我调整一下?认清现实,放下幻想。
可是啊,有一件热爱的事情,并愿意为之付出,并不是过错。
乔布斯在2005年时,曾经在斯坦福大学的毕业典礼上,为即将离开学校、走入社会的毕业生们,抛出雄言:
“你的工作将占据你生活的很大一部分,真正满足的唯一方法是做你认为伟大的工作。而做伟大工作的唯一方法,就是热爱你所做的事情。”
世界不该是这样。不要让一个人的热爱,变成他的软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