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潮,作者:卢璇、何欣、唐琳萱,指导老师:白净,编辑:史羽梵,题图来自:AI生成
新潮调查时发现,部分头部高校,为了争抢高分考生,都在招生时存在承诺现象,这些承诺大多与选专业、专业调剂、升学以及奖学金有关。
抢生源的目的,是保持学校在录取分数上的优势,排名只可进不可退,因为排名决定了公众对学校实力的认可。
“当时老师跟我说,我的成绩,报A和B两个大类都没有问题,完全可进。”某985高校大二学生肖妍回忆起一年前招生组老师信誓旦旦的样子。然而当她满怀喜悦地填报志愿后,她没有被第一志愿录取,滑到了第二志愿。
令人心动的“offer”
每年六月下旬,随着高考成绩出炉,高校招生组就会前往全国各地开展招生工作。高考生们接过一张张宣传单,五颜六色的宣传单上罗列着密密麻麻的专业,一不小心就会看岔行。即使对很多专业名称不甚了解,但考生和家长们还是要从中进行仔细挑选,在两三天里做出影响之后四年、甚至是人生走向的选择。
哪几所学校是自己这个分数段的最优选?哪个专业最适合自己?第一志愿填哪里才不至于滑档?
陈文去年参加高考取得了令她满意的成绩,正犹豫去哪所学校时,她收到了一所顶尖985高校发来的短信。
短信诚邀她第一志愿报考该大学,并承诺:若考生填满6个专业志愿,并勾选专业服从调剂,则进档不退档;而且专业零调剂,即不会调剂到未报考专业。与招生组老师见面后,陈文与他们相谈甚欢,于是满怀欣喜与期待,陈文将这所高校填在了第一志愿。
然而,当录取结果出来时,陈文却发现自己还是被调剂到了未报考的专业。之后,陈文才从周边同学和朋友那里了解到,原来不止自己碰到这种情况,分数在该学校录取分数段的同学都收到了那条短信。
吴朋是某985高校大二学生,也是该校招生组成员。他在参与招生时发现,为了争夺生源,许多高校招生组会掌握其他高校向考生许诺的内容作为“情报”,通过指出那些许诺的不可靠性,或提出更“诱人”的许诺,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有的高校为了争取高分文科生,会与考生签订协议,保证考生每年能获得奖学金,并且可以在大类分流中任选专业;有的高校会打出“小班本硕连读”的旗号,声称百分百保研,甚至可以本硕博连读;有的高校将相对冷门的专业与其他专业捆绑,用双学位政策吸引考生填报;有的高校在招生时声称“零调剂”,然而把学生招进来后再调剂的现象也不少见。而分数徘徊在历年录取线的学生,一般不会收到招生组承诺。
进入围城之后
某双一流高校大二学生小西填报志愿时,开始想报D大学法学专业。当时D大学招生组老师跟小西说,她的分数上D大法学可能有点困难,建议她报提前批。虽然对提前批了解很少,但小西还是在招生老师的建议下填报了小语种专业,因为老师承诺即使后面要转专业,难度也不高。
小西进入D大学小语种专业学习一年后,发现不适应,决定转到商学院,但了解了转专业细则后发现,转专业难度完全不是招生老师所说的“难度较低”。
首先是转专业次数,当初填报志愿时,招生老师并未向小西提及,只有大二才有转专业的机会。虽然原则上大三也可以转专业,但出于对修满毕业所需学分的考虑,很少有人会到大三才转专业。
不仅机会有限,人数也有限,此外还有成绩和课程要求的门槛:转专业的人数不能超过总人数的15%;小语种和英语成绩不能低于80分;转入商学院之前,小西要提前修商学院的先修课,其中包括高数,比小西原专业所学的大学数学难度要高得多。
小西最近对本专业的语言课程产生了厌倦心理。对于这次转专业能否成功,小西没有足够把握。
“不轻易许诺”与良性招生
《教育部关于做好2024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提到,要严肃招生宣传和咨询工作纪律,不允许通过“新生高额奖学金、违规承诺录取(含承诺录取专业、本硕博连读或贯通等)、入校后重新选择专业”等不合规方式争抢生源,吸引、误导学生。
事实上,高校历年的分数线、录取人数,以及专业水平和就业前景,都可以从学校网站、招生宣传册上查找到,但不少考生及家长却更愿意接受现成的数据或解释。对他们来说,似乎近在眼前的招生组老师的许诺,更能缓解他们的焦虑。
面对来自考生与家长对招生老师的信任,一些招生组选择尽力不负重托。
以江苏省某高校在江苏的招生为例,据招生组组长吴老师介绍,每年5月底6月初,学校都会召开招生培训大会。学校招办详细介绍每一年报考、招生、录取等政策的最新变化,并统一宣讲方式。
6月底,在高考成绩公布后,学校招办召开专场预测会。在江苏,一般6月24号晚上8点学生可查成绩,学校预估分数线会在晚上10—11点左右估算出。这是学校招生宣传时最可靠的依据。
同样服务于该地区招生组的余老师也表示,给出真实且有效的报考建议是对学生、对家长、对学校和对自己的负责。“考生和家长选择把他们的真实想法告诉我们,我们也应当充分为孩子考虑,哪怕最后他没有来到我们学校。”
在该校参与招生工作的学生志愿者梁原石同学认为,学校在招生方面一直很严谨,面对考生与家长对自己能否被录取的询问,招生组的老师和同学一般都会根据预估分数线来回应,供考生填报志愿参考。
在2021年之前,该校招生的预估线都与最终录取线吻合,这也提升了招生组承诺兑现的可能性。
李程的高考成绩在E大学入围线左右,没有太多可自主选择专业的机会,招生老师会根据志愿填报进程联系家长,告知目前剩下的专业,有什么选什么。
要把招生办好,除了不轻易许诺外,消除“信息差”也是工作的一部分。南京大学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大二学生卢璇说,虽然在填报志愿前完全不了解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也不懂提前批的录取流程,但是无锡地区的招生老师主动向她介绍了情况,给她吃了定心丸。
她很感激当年老师的介绍,也无悔自己的选择。在学校学习生活一年后的她也加入了地区招生组,成为无锡地区招生助理,从自身经历出发,向不了解提前批的学生介绍情况。从当初的考生,变成了为考生消除“信息差”的一员。
如今,小西还在为转专业而忙碌。她坦言,如果这次没能成功转出,以后会继续修国贸和小语种的双学位,不会再尝试转专业了。但最近小西收到一条好消息:她成功拿到了拟转资格,只要再通过商院面试就可以正式转出。虽然还没有一锤定音,但“转专业”这一困住小西的“围城”终于出现了出口。
注:文中肖妍、梁原石、小西、吴朋、李程均为化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潮,作者:卢璇、何欣、唐琳萱,指导老师:白净,编辑:史羽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