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周四(2020年8月20日)下午,丹棱街5号,微软大厦1号楼,主题为“第二幕”的第八代小冰在这里发布,这也是微软公司自7月13日宣布小冰业务分拆为独立公司运营后,小冰在这栋楼的最后一次发布会,亦可看作是小冰与微软的公开道别。
原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沈向洋担任新成立的小冰公司董事长,小冰团队总负责人、原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副院长为公司CEO。
据虎嗅获悉,8月底9月初,小冰团队将搬出微软大厦,搬到据此不远的海淀桥北的一个科技园区办公。以后小冰跟微软将隔着北四环相望,这看上去既是一种情感的不舍,也是中关村对小冰公司的政策吸引。
发布会流程跟以往一样,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院长王永东负责开场、回顾小冰历史以及往年的重点技术,他曾经的上司沈向洋负责展望未来,李笛及其团队成员负责发布技术和产品。
第八代小冰升级了上一代小冰框架的各部分技术,并发布了一些新技术,比如篇章内容主动学习技术,使对人工智能主体的对话训练不再需要采用“问答对”的方式;分层知识图谱技术,使小冰框架中的人工智能主体在引导对话时的全程完成率突破42%,非常接近于人类表现。
但更让人印象深刻的则是发布的面向个人用户的第一个虚拟人类产品线——虚拟男友。
据小冰团队透露,早在今年5月20日—27日,小冰在其合作伙伴华为的智能手机里对“虚拟男友”进行了公测,一周的时间有118万用户领养了自己的“虚拟男友”,在小冰团队下线“虚拟男友”后被不少用户追讨,于是在这次发布会上,小冰团队宣布这118万个“虚拟男友”原地复活,同时没有领养过的用户也可以去通过以下方式领养自己的“虚拟男友”——
华为手机用户:进入快应用市场搜索“小冰”,或右滑进入负一屏搜索“小冰”,对她说“我要虚拟男友”;
小米手机用户:对小爱同学说召唤小冰,然后对她说“我要虚拟男友”;
其它手机用户:打开微博APP关注小冰,发私信对她说“我要虚拟男友”(谁能想到我们iPhone用户会被归类为“其他手机用户”呢?)。
你还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训练你的“虚拟男友”,让它拥有不同的性格、审美和偏好等。不过,小冰团队表示,目前只有虚拟男友,你的虚拟女友还没有开放,敬请期待。
另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第八代小冰发布的X套件,类似于微软Office,面向个人用户,分为X Writer、X Studio和X Presenter——
X Writer:可实现在用户进行文字编辑或文本创作时的人工智能协同,随云端更新不断扩充各类文本,小冰团队表示,X Writer不再是写的问题,而是从修改开始,比如在写文章时,可以让它帮你写,你只需要对它写的内容进行修改就行,如果你来了灵感,则可以接管过来;
X Studio:包括面向各类公众号文章、演讲、电台节目等的X Studio主播,以及面向人工智能歌声合成的X Studio歌手正式版软件。其中,小冰团队表示,其歌手软件是全球范围内目前唯一一个完整产品化的同类软件;
X Presenter:驱动用户选择或创造的人工智能实体3D模型,配合X套件其他应用,实现人工智能对演示文档的演讲及交互。
向来谦和的沈向洋引用亚伯拉罕·林肯的话说:“预测未来最好的方法,就是去创造未来。”他以计算机为例,说计算机刚刚出来的时候,IBM董事长沃森认为“这个世界也许需要5台计算机”,但45年前比尔·盖茨则预测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个人电脑。
他说:“事实上微软是有这样一个梦想,然后实现了这样一个梦想的伟大公司。”
“我们可以大胆预测一下,未来这些人工智能主体的数量会远远超过人类的数量,因为每个人身边都会围绕着很多人工智能。”沈向洋说,“我们相信未来交互正确的做法是把人人交互的有人性和人机交互的高并发结合起来,我们相信这个是未来人和AI之间最好的交互形态。”
这句话隐含的含义是,小冰公司想成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微软。那么顺其自然的,小冰框架想成为类似Windows的操作系统——小冰团队透露,小冰占据了目前全球人工智能交互总量的60%以上。
但在接受虎嗅等几家媒体采访时,李笛回应虎嗅:“把这个叫Windows或者操作系统,只是类比,我们可能是唯一一个特别明确地不想说(小冰)是操作系统的。就在今天,第四范式也在发布所谓的人工智能操作系统,以前百度也出过操作系统,我们认为在人工智能时代不是这样的。”
在他看来,不存在一个纯粹的脱离应用的操作系统能够成功,因为就目前而言,人工智能还没有明确地让大家都很清楚知道怎么去使用。所以他更愿意称之为框架,用以区别于操作系统。
小冰作为微软中国本土创新出来的产品,曾在微软总部受到高度重视,也成为微软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显性存在。自2014年5月29日第一代小冰发布以来,每一代的发布会,曾经担任过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的陆奇和沈向洋都会专程从美国总部飞回来为其站台。小冰也成就了很多人,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院长王永东被提拔为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李笛离开微软前的职位为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副院长。
我问王永东,作为一手将小冰抚养长大的人,现在小冰从微软独立了,这种情感会不会难以割舍?他显然没有预料到会有人问这样的问题,向来说话温柔的他,把声音陡然提高了许多:“你为什么要问我这样的问题呢?”
“心情还是很复杂的。”他接着说,“我自己可能觉得是一种嫁女儿的感觉,你想着你培育了这样一个女儿,很喜爱她,但是她长大以后,她也要出去,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更广阔的世界,所以这种心情确实是比较复杂的,一方面有不舍得,另一方面觉得很兴奋,希望看到女儿未来各方面能够发展得更好。”
沈向洋则补充道:“我是这么看微软小冰出来这个事的,我稍微讲得夸张一点,小冰从微软独立出来,是一个公主出嫁的问题,剩下的问题就是要看驸马行不行。”
在他看来,微软永远是小冰的娘家。
作为娘家人,每年小冰发布会后的采访,王永东几乎更多的是一个沉默的列席者,更愿意把机会留给他曾经的上司沈向洋和曾经的下属李笛。这次也不例外,采访时他依然默默坐在沈向洋旁边,就好像沈向洋还没有离开微软,小冰也没有独立出去一样。
从左至右:王永东、沈向洋和李笛
李笛说,小冰团队曾经被外界认为是微软的特区,因为他们前期没有KPI。沈向洋补充说,这应该感谢王永东给了小冰团队这样的成长空间。
小冰团队更像是温室的花朵,被呵护得很好,甚至他们曾经很不屑于所谓的商业化,我记得在第七代小冰之前,每次被问到小冰的商业化时,李笛的回应几乎都是“我们不急于商业化”。
从第七代开始,也就是去年的发布会上,小冰才开始讲述他们的商业化能力。今年在发布会上,小冰团队商业负责人、原工程院人工智能创造及商业事业部总经理徐元春出人意料地透露,在没有组建销售团队的情况下,从第七代小冰开始,小冰的商业收入已经正式超过了1亿元。
“过去我们不太说这个,我们更愿意去描述在产品上面的创新,因为我们认为那才是更难获得的经验,这部分是靠我们的积累。”李笛在采访中说,“目前为止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几个我们比较强的,像金融和汽车。汽车不是光车身设计,汽车里面的智能助理模块,过去智能助理模块更像是语音命令,我们这种出来以后,它逐渐在替换。我们看到国内一些同行业者,可能也有语音交互,但就没有自然语言处理那一块,可能也有自然语言处理,可就没有内容那一块,我们的框架比较完整。再就是内容产业,内容产业这块以前很少有人关注,我们在这方面现在获得的内容其实在增加。”
目前,微软小冰的商业化收入全部来自to B的客户,但李笛判断,未来to C才是更大的市场,但“to C一定要晚收”。在他看来,商业模式不仅仅是盈利的模式,而是如何跟上下游企业产生互动。
有个记者问:“市场化运作听起来是一个特别简单明了的诉求,考虑到你们几位都没有什么运作独角兽企业的创业经验,你们觉得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或者团队应该有什么样的方法,才能实现商业化的诉求?”
沈向洋回答道:“我一直很喜欢Steve Jobs,除了他讲微软不好的话之外,我都很喜欢他,他讲商业这件事情很简单,你会看账簿就会做商业。这当然是开玩笑的。你一旦有好的产品,剩下来的都很简单,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你有没有这样对未来预判的能力,有这样的预判能力以后,有没有一种实现这样一个产品的能力,同时有这样商业的模式,我们能够相信一年一年的坚持下去的话,我觉得剩下来的问题要看我们以后的发展。”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清华大学毕业的李笛在2013年加入微软前,曾有过一次创业经历,据其领英资料显示,在2006年5月—2009年4月,他是IASO Tech的创始人。
这份远古的创业经历或许有助于让他带领独立后的小冰公司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