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0-08-26 12:54

蚂蚁集团要上市了,这里有一份金融科技股投资指南

本文作者:薛洪言 ,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近日,蚂蚁集团提交了科创板上市招股说明书,上市的日子越来越近了。在科技股复苏、蚂蚁集团上市的双重刺激下,投资者对金融科技类股票的兴趣再次点燃。未来一两年内,金融科技公司有望启动一波上市潮,给投资者端上一盘大餐。


这盘大餐,怎么吃才安全呢?2017年~2018年间,国内金融科技行业也迎来一波赴美IPO热潮,但多数股票上市即巅峰,超过半数市值缩水9成以上。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金融科技股,有哪些陷阱?该如何放心地买入并持有呢?


投资还是投机?


有些投资是投资,有些投资只能叫投机。事实上,在价值投资者眼里,绝大多数股票投资都是投机,如格雷厄姆所说,


“不论证券的条件如何,都不要把钱投资于不良的企业……依我们之所见,绝大部分实力雄厚的公司的普通股,在大多数时间里都必须被看作投机买卖,因为它们的价格太高。”


该如何区分投资与投机呢?格雷厄姆认为,投资的实质是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确保安全边际令人满意,除此之外,都可称之为投机。


投资的核心要点是安全边际,即要留足安全垫。很多时候,投资者都自认为操作是安全甚至是万无一失的,如2015年牛市中5000点加仓和加杠杆的投资者,绝不会认为自己在冒险。为了避免“自以为安全”的心理干扰,格雷厄姆又重点强调了“深入分析”,以确保“安全边际”存在客观真实的基础。


以是否存在“客观真实的安全边际”来区分,2018年前后购买上市互金平台的股票,基本都在是投机。



2017年末,现金贷新规出台,行业迎来巨大利空;2018年4月,互联网资管新规掐灭了互联网平台固收理财产品的市场空间;6月,P2P爆雷潮开启,备案前景扑朔迷离;同期,主流金融体系风险不断暴露,债券爆雷不断,信托违约不断,上证指数全年下跌24.59%,很多上市公司面临股票质押平仓危机,金融防风险成为当年重中之重。


在这样的宏观和行业环境下买入互金平台股票,投资者靠的是想象力,期待“否极泰来”式的绝地反击——差到极点自会好转。


在格雷厄姆看来,基于假设的投资不如基于事实的投资更稳健,凡是寄希望于某种前景而非现实基础的,都是投机行为。


行业基本面:当前处于什么阶段


2018年前后,购买金融科技类股票的时机就不对,那现在怎么样呢?


(1)监管政策层面。政策层面已临近转折点,监管仍在收紧,但继续收紧的空间有限。P2P理财、高利贷一直是互金整治的重点,目前P2P整顿已经进入收尾阶段,随着下调民间借贷利率上限的靴子落地,高利贷整治在政策层面也基本是利空出尽,等待市场消化。


(2)市场竞争层面。市场分化会进一步凸显龙头企业的竞争力。就行业内部看,强监管极大地抬升了市场门槛,加速了机构分化与整合。中小机构陆续退出,巨头和龙头负责收拾残局、重整河山。


同时,随着金融科技巨头将经营重心转向科技输出与流量运营,与主流金融机构淡化竞争、突出合作,得以慢慢摆脱金融风险的估值掣肘,享受平台型企业的高估值特征。


(3)业务增长层面。消费贷款业务进入盘整期,基金投顾、保险、B端科技赋能等业务接棒成为新的增长点。


利率上限的大幅下调,让消费贷款成为最大的风险点,规模缩水和不良攀升会持续打压金融科技类公司的业绩表现;消费贷款业务形成的缺口,将由基金投顾、保险、B端科技赋能等业务弥补,预计至少仍需要一年时间完成动力转换。


结合以上三点来看,未来半年到一年时间里,行业将处于前期政策消化期,波动性会比较大;但从2021年下半年起,利空影响出尽,金融科技类企业将迎来投资的黄金窗口。那个时候,国内也会迎来金融科技类企业上市高峰期。


慎选投资标的


前几年,在风险资本的加持下,创业圈出现了一种不好的现象,即所谓的to VC创业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企业管理层追求用高增长换取高估值,在多轮融资后谋求快速上市套现。


这种增长模式以“估值”为唯一的指挥棒,战略视野狭窄,经营决策短视,普遍靠营销费用驱动增长,虽然用户数、规模等数据靓丽,但质量很差,缺乏护城河,发展后劲薄弱,很容易在上市后的一到两年里原形毕露,展现出“垃圾股”本色。


to VC模式是创业圈里的顽疾,互金创业平台自然也不能免俗。从两年前赴美上市潮中的互金平台中,我们能找到这种案例;在A股市场未来的金融科技上市潮中,我们也不能杜绝这类代表。


投资者一旦选择持有这类公司股票,短期投机还有活路,长期持有必定会遭受重大损失。那应该怎么规避风险呢?


要注意区分企业的两个市场。企业存在两个市场,商品服务市场和资本市场,前者着眼于产品和服务,后者着眼于估值和市值。


一些企业,着眼于商品服务市场,踏踏实实搞经营,市值增长水到渠成;但也有一些企业,着眼于资本市场,擅长概念包装,追求无盈利增长,短期内能得到估值泡沫,落败于商品服务市场,高估值终究一场空。


还有一些企业,则会同时着眼两个市场,两手都抓、两手都硬,业务基础扎实,又能把握风口趋势,在商品服务市场赚取利润的同时,也能在资本市场获得高估值。


就大多数普通投资者而言,并不具备辨别一家行业中等公司竞争力的能力。要想搭上金融科技上市潮这班列车,只能选择真正的龙头型公司,在合理的价格买入并持有。怎么确保价格合理呢?唯一能做的就是耐心和等待,如巴菲特所说,


“如果优秀的公司遇到暂时性的、但最终可以解决的大麻烦,就预示着绝佳的投资机会的出现。”


回归价值投资


在资本市场中,“金融”和“科技”两个词都镶着金边,金融科技类企业很容易获得高估值,也就容易陷入高估值的“陷阱”,变成to VC的企业,下盘空虚、花拳绣腿。


在行业分化的大背景下,深陷to VC模式的金融科技类企业注定昙花一现,容易在注册制的背景下沦为仙股(股价低于1元涨不起来的垃圾股)。投资者要想从金融科技大潮中分杯羹,切记回归价值投资理念。


价值投资强调两大原则:有前景的公司+合适的价格。股票投资之难,很大程度上在于这两者的不匹配:


挑选知名度高的行业龙头很容易,但会面临价格过高的风险;挑选价格处于低位的标的,又会面临被“垃圾股”套牢的风险。


所以,不得不再次强调,为了吃到金融科技股票的投资红利,普通投资者所能凭借的,唯有耐心+等待,在低价时买入优质龙头股。


参考资料:

1、[美]本杰明·格雷厄姆,戴维·多德,《证券分析:原书第6版(经典畅销版)》,四川人民出版社,2019.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别打CALL,打钱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