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0-08-31 17:29

谁是东北经济第一城?

这种基于优良海港所特有的经济区位优势,其他东北内陆城市不仅难以复刻,而且这种门户优势的存在与延续本身也是东北城市共同体的集体利益所在,只有保住了大连这一重要海上窗口,才能让缺乏出海口的东北内陆大地保留发展希望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地缘谷(ID:Geo-Valley),作者:凯风自南,头图来自:IC photo


校/捕风者 画/一条人文主义狗 图/地缘谷


在2020年上半年的全国GDP排行中,大连依旧保持在东北各市中排名第一,大幅度超过沈阳、长春与哈尔滨等东北较大城市。自2009年大连GDP再次超过沈阳后,大连已持续成为东北经济第一大城长达11年。



海上枢纽之地


大连,古称“三山浦”,明清时称“三山海口”、“青泥洼口”。从地理上看,大连地处辽东半岛南端,东濒黄海远眺朝鲜半岛,西界渤海湾水波连京津,向南则与胶东半岛隔海相望。


尤为重要的是,大连与南面的胶东半岛直接距离仅为106公里,两者如堡垒南北相对,共同拱卫着渤海湾京畿一带的战略安全,可谓北中国的海上门户所在。



这个处在海陆十字路口的地理区域三面环海,仅有东北一面隔千山山脉与东北平原相连,拥有包括大连湾、旅顺口在内的一系列天然优良港湾,这不仅为当地带来了得天独厚的海陆交通贸易条件,还让这里形成了相对独立而稳定的经济空间,进可以沿松辽平原控扼东北全境,退则能依险而守,领制中国北边的海上咽喉。正是由于绝佳地缘战略位置,大连成为了东北亚各方势力角逐的焦点。


崛起的军港


然而,尽管大连有着卓越的先天优势,但是受限于古代东亚农业文明圈的自带属性,位居苦寒辽东海隅的滨海良港并没有受到中央王朝的青睐。清朝末年之前,这里仅以“青泥洼”这一村落之名出现在辽东的地图之上。


不过,具备黄金之资的大连必然不会被埋没。19世纪中期,随着清帝国边疆危机的日益严重,再加之关内的自然灾害愈演愈烈,清政府被迫放开了对东北大地的封禁令。


随后,山东河南等地便掀起了大移民的狂潮。迁徙的大潮分为两拨,一拨走陆路从河南、河北一路向北范围翻越山海关,沿辽西走廊奔向辽河平原、吉林、黑龙江,而另一拨人则走海陆,从胶东半岛的烟台青岛威海坐船,乃至腰里绑个瓢(葫芦),就沿海流冲向了辽东半岛,在大连等辽东半岛南部沿海登陆。



人口的大量增加为东北快速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包括大连在内的辽南地区人烟日益稠密繁荣。人口的增长为大连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而最初影响城市发展的关键因素依旧是军事。


公元1880年(清光绪六年),清朝北洋大臣李鸿章在与今天旅顺口区所在的半岛南端设立旅顺军港。这里形势险要,港湾曲折,水深两丈以上,是设置造船厂与海军基地的绝佳场所。更为重要的是,旅顺港可以与南方山东半岛上的威海卫军港南北相扼,护卫渤海之门户,是北洋水师的北部生命线所在。


光绪十三年(1887年),清政府又在今大连湾大规模兴建海防栈道及炮台设施。至此,以旅顺口与大连湾东西并立的旅大战略要塞基本成型。



北洋水师旅顺港


尽管旅大的岸防体系是清政府斥资重金打造,但终究难掩政治军事上的败局。甲午战争中,日军越过鸭绿江,直逼金州府(今大连市金州区),从后路包抄旅大,清军不战自溃,将这一渤海的北方门户拱手让人。


旅顺港内被北洋舰队俘获的“超海号”轮船


尽管后来清政府依靠“三国干涉”暂时收回了辽东半岛,但旅大在东北亚的关键战略地位已然清晰暴露在列强的眼皮底下。


尤其是对中国东北最为觊觎的日俄两国而言,谁掌握了大连,谁就主导了远东的陆海霸权,而对中国而言,只有守好了大连这座渤海要塞,才能保证国家政治中心的安全稳定。


东北门户与暖水港


对于大连的重要性,俄国人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


当日本强迫中国签订《马关条约》之后,俄国外交大臣洛巴诺夫马上提出:“我们要在太平洋上取得一个不冻港,且兼并修筑西伯利亚大铁路必须的满洲领土。”这就为俄国的远东战略制定了明确的目标。


首先,俄国并不满足于19世纪中期从中国掠夺的外东北军港海参崴(今符拉迪沃斯托克),希望在太平洋寻找一个不借助破冰船的暖水不冻港,刨除已经被日本吞并的朝鲜半岛,大连是俄国人在太平洋温带水域的最佳选择。


旅顺港


其次,俄国人为实现其远东战略,必须畅通其欧洲部分与远东地区的铁路交通,最为重要的决策便是修建一条从莫斯科到海参崴贯穿西伯利亚的大铁路。


在这条铁路干线的修筑方案上,俄国人决定让贝加尔湖东部到海参崴的东部路段从中国东北境内穿过,如此以来不仅可以加快工程进度,节省成本,更可以通过铁路对中国东北进行渗透占领。


不仅如此,沙皇尼古拉二世曾表示:“俄国必须拥有在大陆上的终年不冻港(大连),且必须有一条狭长地带与我们的属地相连”。也就是说,俄国人的这条铁路不仅希望联结东西,更是意图向南将大连纳入其战略控制范畴。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9月8日,清政府与俄国签订《中东铁路合同》。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3月27日,沙俄以干涉还辽有功,迫使清政府与之签订了《旅大租地条约》,规定沙俄租借军港旅顺口、商港大连湾25年。


五年之后,中东路全线通车运行。铁路北部干线(满洲里到绥芬河)和南满支线(宽城子至旅顺口)及其他支线纵贯东北全境,全长约2500多公里,干支线相连,恰如“T”字形。


而大连(俄国人将原大连湾青泥洼定位为自由港,改为俄财政部直辖的达里尼特别市)恰好位在这一铁路交通网络的“T”字南端,成为了整个东北工业交通系统的南部窗口。



中东铁路大连站


俄国人用行动证明,大连在东北的地位不仅在于一个具有关键地缘战略位置的军港,更在于其优越的绝佳的商业贸易条件。


大连不仅可以在东西方向的海上联结京津和朝鲜日本一线,更可以在陆上为整个东北内陆乃至俄国远东提供铁路货运的出海口与铁水联运的货物中转站,经济腹地的深度与广度远超东北亚其他港口城市。


日俄战争后,日本人用武力接管了俄国人在旅顺口与大连湾的所有特权,将俄国人的“达里尼特别市”改名为大连,并在大连设立关东厅(原关东州都督府)、关东军司令部与“满铁”(南满铁道有限公司)进行所谓的政军财三头殖民统治。


在日本殖民期间,大连作为海上港口不仅可以为日本殖民力量提供便捷的海上资源支持,更成为了日本人向东北扩张试探的桥头堡。


日本人以大连为起点,利用“中东铁路”这一经济工具来向整个东北拓展经济利益,并左右东北的政治格局。九一八事变之后,东北全境为日本所占据,大连依旧独立于日本扶持的伪满洲国之外,被日本政府所重视。


在日本殖民统治的四十年间(1905~1945),大连延续了俄国人的大都市建设计划,市区进行了分区发展规划(住宅、商业与工业),建立了较为完备的道路与上下水道工程。


大连的城市规模在这一时期也迅速提升,到1940年左右,大连人口已达到60万左右(包括20万日本与朝鲜人)。与此同时,一大批临海工业(化工、钢铁等)也在今天沙河口北部的香炉礁至对面甘井子一带拔地而起。


尽管这一时期的大连饱受殖民者的剥削压迫,但是大连依旧在逆境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可以说,在建国之前的东北,大连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实力。


新的机遇


建国之后,大连经历了短暂的苏联领属时期后,于1955年全部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正式结束了58年由外国占领统治的屈辱历史。



1953年到1954年,大连(旅大)也曾短暂地成为直辖市


计划经济时代,大连(旅大市)继续发挥港口与交通区位优势,并充分利用自身的工业经济基础与历史文化特色,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海上进出口贸易,成为了当时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封锁下我国必要的对外窗口。


当时的旅大市专门设立了苏联专家服务局,从苏联引进了大批专家对包括钢铁厂与造船厂在内的重工业部门进行指导。市政府曾专门请来了苏联专家杜马什涅夫,在大连工学院(后来的大连理工大学)进行讲学。


这一时期的大连发展与国家东北重工业建设同步,尽管工业水平获得提升,但是相对缺乏自身特色,城市功能属性相对单一。


传承红色工业基因的大连工学院


真正让大连超越东北其他地市独占鳌头是改革开放的红利。1981年,旅大市改称大连市。三年之后,大连成为了国家第一批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


1994年5月,大连市由地级市升为副省级市。对外开放重启了大连作为北方航运中心的商业价值,外向型经济取得了重大进展,出口创汇与引进外资成为了大连新经济的风向标,而副省级市的地位则给大连在政策制定上提供了更大的自主权。


相对于处在内陆的沈阳、长春与哈尔滨,大连首先可以充分利用两个海港(大连老港与大窑湾新港)的优势建立保税区与自由贸易港,在自身海洋贸易线的基础上向外拓展商业利益。


其次,大连可结合开放城市政策优势,建立工贸和国际转运为主的出口加工与金融贸易开发区,有效打通东北内陆交通网络与渤海航运贸易的中间环节。


这种基于优良海港所特有的经济区位优势,其他东北内陆城市不仅难以复刻,而且这种门户优势的存在与延续本身也是东北城市共同体的集体利益所在,只有保住了大连这一重要海上窗口,才能让缺乏出海口的东北内陆大地保留发展希望。


大窑湾保税港区


另外,对外开放的优越地理位置可以快速吸引人才与资金,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与升级。大连拥有的先天优势可以让自身在对外开放的大格局中快速实现城市经济发展的多元化转型,摆脱就有计划经济时期集中粗放的产业格局,快速转变思想实行现代化社会治理。


在科学技术层面,大连通过建立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方式,进行科技体制革新,同老企业技术改造、技术攻关、新产品开发与技术成果推广。


这一产业发展高新集约化的趋势同样是大连的专属优势,反观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沈、长、哈三市,他们在国营经济与重工业厂矿经济转型中经历了长期无助与阵痛,尤其在高新技术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缺乏足够的资本后劲与外在机遇,而大连在这方面的负担与压力则明显轻松许多。


大连高新区


同样值得一提的是,大连的曲折海岸也给这座城市提供了优质的旅游资源。以老虎滩海洋公园和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为核心的海洋旅游资源,外加大连独特的俄式+日式历史文化建筑群,不仅为大连的旅游经济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品目资源,更为大连打造了一张极具内涵与深度的国际旅游宜居城市名片。


这种特殊的经济文化软实力则更是其他东北城市难以匹敌的存在,也为大连打造东北亚金融与信息中心提供了良好基础。


在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的当下,大连作为东北第一城的地位在可见的未来也许很难撼动。


首先,大连自身雄厚的港口势力与集疏运体系,经过俄罗斯到达欧洲的海铁联运量居全国首位,拥有上百条覆盖全球三百多港口的集装箱航线。


在“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动下,在战略层面上东北亚中韩自贸区谈判可能取得突破,中俄合作的深度与广度必将不断拓展延伸。大连所处的交通线上海上贸易、资源合作与文化交流将在区域经济协同的大背景下继续保持提升。


大连工业体系比较完整,现代装备制造业、船舶制造业、石化工业等资本密集型产业基础雄厚,船舶重工在国内竞争力较强。


在国家新一轮“东部再开放”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政策推动下,大连有资格以中国北方的综合枢纽型大港与北方航运中心承接国家政策,对外搭建合作新平台,同样也将以东北经济驱动引擎的核心地位拉动整个东三省的经济复苏。


随着大连至山东半岛的海底高铁被提上建设日程,大连作为东北——华东——华北交通网络枢纽的优势便更加显现。


即便如此,东北也不乏“黑马”。值得注意的是,地处东北中心的长春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GDP更是在2016年前后超过沈阳和哈尔滨,直逼大连,不得不说,这既反映了东北大地复苏的迹象,也给大连未来经济第一城的地位增添了“不确定性”。


2014年6月,大连金普新区成立。作为我国第十个国家级新区,金普新区是体制机制创新的示范区和转变发展方式的先行区,同时是也成为了东北振兴的新增长极和我国面向东北亚国家开放的战略高地。



在优良海港资源、便捷交通枢纽、广阔经济腹地、雄厚产业基础、国际性都市效应与政策优势这六大动力的助力下,大连未来会交出怎样的成绩单呢?


参考资料:

近代东北史 . 王魁喜;

抓住时间,加速大连改革开放步伐 . 黄叔平;

北方航运中心的建立与大连可持续发展 . 安莜鹏;

“一带一路”战略下大连发展策略研究 . 王谢勇、柴激扬、孙毅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地缘谷(ID:Geo-Valley),作者:凯风自南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