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0-09-07 20:51
成都,“国际枢纽”何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雨前顾问(ID:yuqianguwen),作者:罗提、许鑫、程学怡


1842年,上海只是江苏松江府辖下的一个县,在中国一千多个县中毫不起眼,更不能与千年名城成都相比。


改变上海命运的是当年8月一纸条约,其中一处提到要把上海作为通商口岸。


三千年来,上海在中国没有存在感,其地处中国大陆海岸线的中点,长江的出海口,恰好在“A”字型交叉点上,毫无交通优势可言。


在传统的交通体系中,陆路上海既不在几省通衢的结合点上,在内陆航运又不在沟通南北的京杭大运河之滨,车马喧嚣,千帆竞渡,均与上海无关。


然而,海运发达以后,这种襟江带海的地理条件就转化为港口优势,一下子使上海成为联系南北、交通内外的国际门户枢纽,进而在百年之内跃升为世界城市。


百年前的上海外滩;图据网络


上海崛起的秘诀是8个字:以港兴贸,以贸兴市。


1843年11月,上海正式开埠,其后以超常的速度发展。1849年,英商已开辟上海至香港的定期航班。在19世纪50年代,上海取代广州,成为中国外贸中心,以后这一地位不断强化,在整个近代都没有动摇过。


如今上海已是中国的超级城市,虽然北上广深都是一线城市,但只有北京上海才是真正的核心,就如四大天王中的两个大天王刘德华与张学友。


成都,位列新一线城市榜首,跟上海不在一个量级。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成都建城3000年,交通便利并非所长。“九天开出一成都”,靠的是广袤肥沃的成都平原,旱涝保收的都江堰水利灌溉。


世界很多城市的兴起,都建立在交通便利的基础之上,离成都最近的一个例子就是重庆,因为地处长江航道咽喉之处,是四川出海的唯一通道,尽管山高路险夏季炎热,也挡不住重庆的发展势头,从一个山城小镇做到了如今的直辖市。


更遑论国际门户枢纽,凡是具备这种定位的城市,后来无一不发展成为世界名城,上海、香港、纽约、伦敦、新加坡……它们都位于国际海运的黄金航道之上。


2017年,地处西部内陆,背靠川藏高原的成都,提出要建“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刚一张口,就迎来一圈匪夷所思的目光。


3年后的今天,“国际蓉”正在成为成都一张新的名片。


此刻 


8月21日,GaWC(全球化与世界级城市研究小组与网络)发布2020年世界城市排行榜,世界强二线(Beta+)城市的名单中,中国只有成都一个城市上榜。


相比上次2018年的排名,成都从Beta-前进了两个段位,上升了12个位次,从71位升至59位。这是成都排名连续三次拉升。在成都下面排着天津、南京、杭州、重庆、武汉……


GaWC排名不以GDP为依据,其主要通过考察生产性服务企业的全球网络,衡量主要城市的全球连通性以及在全球化经济中的融入度,并以此定位世界城市。


也就是说,这份榜单体现的主要是城市的国际化程度。


GaWC坚持了二十年的评判标准;图据网络


2018年,在GaWC排名中,深圳还是二线(Beta)城市,这意味着2020年的成都,比2018年的深圳国际化程度更高。当然深圳也没闲着,2020年深圳从Beta升至Alpha+,完成了历史性的跨越。


但GaWC副主任本·德拉德对成都的期望更高:


若分析不同城市从2010年到2018年的变化,成都是全球城市中联系度提升最快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成都是非常成功的,并且到现在为止,它仍然在经历一个稳定的上升过程。如果成都能够保证如今的发展轨迹,我预计其在下次排名中极有可能实现跃升。


近来几个事件也在佐证本·德拉德对成都的判断。


就在8月21日当天,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开发区获批设立,成都正加快打造国际陆海联运走廊。


随着国际集装箱功能区、国际铁路港多式联运项目及集装箱共享中心加快建设,成都国际铁路港枢纽能级进一步提升,将全面巩固提升国家物流枢纽和泛欧泛亚国际供应链体系的枢纽地位。


9月1日,成都国际铁路港可开展跨境电商B2B出口业务,将帮助企业由小件跨境电商包裹出口转为大批量出口,助推企业扩大海外贸易。


同一天,成都发布《成都市现代物流产业生态圈蓝皮书(简本)》,明确2025年“48+14+30”国际航空客货运战略大通道稳定运行,国际铁路班列直达城市增至35个以上,将积极打造西部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和泛欧泛亚供应链枢纽城市。


成都现代物流产业生态圈;图据《成都市现代物流产业生态圈蓝皮书(简本)》


9月4日,成都市联手攀枝花市推动南向经云南至东盟国家陆路物流通道畅达,共建区域联动综合物流体系。


上半年,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实现旅客吞吐量近1600万人次,居全国第一,且6月机场起降架次量2.7万架次,连续两月居全球第一,彰显出作为国际门户枢纽城市的韧性。


成为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当年上海靠的是海运,今天成都靠的不只是空运。


意愿 


2017年12月,成都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召开,首次公开提出成都要建国际门户枢纽城市。


当时人们第一感觉是很可笑,成都一个守门员,也想冲到前场去射门?


几千年来,成都一直是中国的大后方,秦国背靠成都粮仓,一统六国;唐朝风雨飘摇,在成都续命回血;当中华民族退守成都的时候,往往也就是最危急的时刻,比如抗战。


成都方面打动交通部的是一句话:欧亚之间经新加坡和香港中转的航班,可以由成都来承接。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泛欧亚地区交汇到成都的距离,比新加坡香港更近,高铁穿山越岭,万米高空更是抹平了一切崇山峻岭,这个枢纽更适合成都来做。正如海运的发达,让上海从交通的最边缘一跃成为最核心,随着陆运的回归,空运的崛起,成都也在经历空间位置的180度转换。


越来越多的国际航线以成都为中心;图据网络


成都形成面向欧洲东南亚的国际门户枢纽思维,并非一时兴起,它可以追溯到2015年3月“一带一路”的提出,当时成都被列为重点打造的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


很快,成都市社科院就发表了《把成都建成“一带一路”的战略支撑》,点明成都是我国内陆地区重要的国际性门户城市,地处“一带”和“一路”的交汇处,与“一带一路”内各区域互联互通,并建议将成都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规划与十三五规划紧密结合。


没过多久,2015年6月15 日,成都市委财经领导小组在听取成都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推进建设国际物流枢纽城市等事项报告后,提出要充分发挥成都的区位优势,加快建设“立足西部、辐射全国、影响全球”的西部区域物流中心和面向亚欧的国际贸易物流桥头堡,全力助推城市现代化国际化进程。


2015年底,四川大学城市研究所发表了《成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应成为中国内陆对内对外开放的枢纽》,提出成都在国家的一带一路战略中应该重新定位,从“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提升为“中国内陆对内对外开放的枢纽”。


这篇就历史论成都的文章造成多少影响力暂且不论,2017年1月,另一篇就需要论成都的文章《建设内陆国际门户 推动成都向全球城市跃升》发表在成都党刊《先锋》杂志上,表明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已正式成为成都市委、市政府的话题。


随后,2017年3月,成都换帅,新任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接替唐良智。大半年后,成都正式提出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国际门户枢纽亦然。即便成都拥有强烈的意愿,国家战略的支持,交通技术抹平地理劣势的现代化条件,但似乎还是欠了那么一点火候,以致3年来“国际蓉”这个称呼总是带有一丝嘲讽的味道。


外力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想飞,能飞,还要借助风之力。


细究起来,成都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意愿能力都有了,欠缺的是一个历史机遇。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国际环境陡变,多年岁月静好一时狂风乍起。


5月份中央根据国内国际形势发展的新变化、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的新趋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挑战,及时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在人们的普遍认识中,新发展格局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


但具体到地方亦有不同之处,沿海开放城市是外循环为主,内循环为辅,在新的国际形势下经济循环会逐步由外向内转移,而成都则刚好相反。


成都外贸占GDP比重逐年增加;雨前顾问制图


2019年成都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5822.7亿元,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7012.65亿元,外贸占经济比重达34.2%,比上年增长16.9%,远高于GDP增长率7.8%,内循环经济占比较高,外循环经济潜力较大,可以说是成都经济发展的最大变量。


雨前顾问在《历史聚光灯再次打在四川身上》这篇文章中提到,世界迎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以外循环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内外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应运而生。新发展格局下,以西部连接欧亚大陆将成为外循环新方向,四川凭借地缘优势,被再次推到重要战略位置,成都在其中必然扮演重要角色。


来自成都海关的数据,相比去年,成都的外贸还在逆势加速增长。


1~7月成都外贸进出口增长24.9%,占四川88.3%。其中,出口2173.1亿元,增长24.9%,进口1725.2亿元,增长24.8%。


上半年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进出口2489.1亿元,进出口规模在全国综保区中继续排名第一,同比增长27.6%,占全省外贸总额的68%。这已经是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进出口额连续27个月在全国综保区中排名第一。


从贸易伙伴表现来看,虽然美国仍是四川最大的贸易伙伴,1~7月进出口907亿元,但增长率仅有5.5%;四川对欧盟进出口增长率最高,达到34.5%,进出口832.4亿元;其次是东盟,增长28.6%,进出口886.7亿元。


按这种增长势头,年内东盟就会超过美国,成为四川的最大贸易伙伴,欧盟紧跟其后,美国屈居第三。


四川外贸伙伴变化;雨前顾问制图


同时,四川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继续保持增长势头。1~7月,四川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1361.8亿元,增长39.4%,占30.9%;其中,对越南、波兰和以色列分别增长56.3%、2.7倍和3.4倍。


以上数据,充分证明我国外循环的方向正在转向欧亚大陆,四川成都首当其冲。


在后疫情时代背景下,国际局势紧张,依靠海运的传统外贸收缩,东部沿海地区出口受限严重,这条外循环短期内难恢复如前。在国内大循环还不够成熟的时候,大力开拓泛欧、泛亚市场,将国际贸易重心转向西部内陆,或可弥补部分缺口。从国家层面来说,西部内陆大中城市都有开放门户的必要,而成都具备成为这些城市枢纽的软硬实力。


今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鼓励成都等城市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


“国际蓉”渐行渐近。


内功 


要说逆天改命,放眼世界,成都是当之无愧第一城。


今天大家都知道,天府之国就是成都,但在汉代之前另有所指。


秦末汉初,张良在论证定都关中时说,“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可见当时天府之国在关中平原。


成都最初的地理自然环境,是一片贫瘠的土地,水旱灾十分严重。


直到秦统一蜀国后,蜀郡太守李冰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创造了都江堰这一留存至今的伟大水利工程,才令成都平原的万亩良田才得以旱涝保收,从此开始了它的逆袭之路。


清光绪年间绘制的《四川成都水利全图》;图据每日都江堰公众号


《史记》评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府也。天府之国的名号在悄悄向成都转移。


安史之乱后,关中平原地区基建、水利荒废,由盛转衰,加之唐末以后,北方气候由湿润气候变为半湿润气候,秦岭森林、黄土高原及北方水资源恶化,已不利于农业的发展繁荣,关中人口经济就此衰落。


而成都平原在唐宋两代迎来大量人口迁入,经济快速增长,不仅扩建了都江堰工程,还陆续修建了通济堰、鸿化堰、云门堰等水利工程,已然是当时全国农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直至今天,人们提起天府之国,再也不会想到关中平原,它成了成都的专属。


水利工程彻底改变了一座城市的命运,彰显了技术的伟力。地理环境、国际大势都是老天爷给的外力,发展先进技术提高生产力,才是大鹏振翅的内功。


都江堰造就了成都媲美中原的农业,国际枢纽将给成都带来联通全球的工业,其所需的内功,一是国际立体通道,二是全球供应链体系。


中堂炮:国际立体通道


天府国际机场将在今年内建成竣工,2021年上半年即可实现通航,这条国际航空通道之于成都,其战略意义怎么强调都不过分,你不得不佩服当年决策者的远见。


2011年成都双流机场客流首次超过深圳宝安,达到2907万人次,离6000万上限还有不小的距离,且T2航站楼即将投入运行,四川省就启动了第二机场的选址。


2015年1月6日,中央批复同意成都新机场最高等级4F的立项,其规模仅次于北京大兴机场,比上海浦东机场还要大,可以起降国际航班专用的空客A380,而上海虹桥机场经多次扩建后,目前等级仍为4E。


天府国际机场建成后,成都将是除北京外,中国第二个拥有双4F国际机场的城市。


正在建设中的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图据网络


去年3月1中国民航局新闻发布会否定了“上海第三机场”的规划,如果连上海都不能拥有双4F国际机场的话,那么除了北京成都之外,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全国不会再有其它城市能拥有双4F国际机场。


就城市综合实力而言, 北上广深之后才是成都,且这个第五城的位置还面临重庆、杭州、武汉等城市的虎视眈眈,为什么国家将成都航空规格提升到与首都并驾齐驱的位置?


站在国际门户枢纽的角度来看,一切就豁然开朗。


中国作为大陆型国家,只有大力发展空运陆运,才能与海洋型国家一较短长。海运当然也相当重要,但是在这条赛道上,你的先天条件就决定了,很难跑赢对手,换道超车的机会只能在空运陆运。


空运不考虑地理屏障,只关乎直线距离,那么就如开篇所言,在中国所有大城市中,成都处于泛欧亚交汇最短的枢纽之处,在这个地方落下一子,不光是成都的战略,更是国家的战略,必然是按照国家最高等级建设。


2019年成都双流机场客流量达到5584万人次,就算有疫情影响,至少在2021年双流机场也将达到6000万上限,天府国际机场正好投入运行,新旧动能实现无缝转换。


预计到2025年,成都国际航空枢纽年旅客吞吐量达到1亿人次以上、货邮吞吐量达到190万吨;预计到2035年,年旅客吞吐量达到1.6亿人次、货邮吞吐量达到350万吨。


届时,以天府国际机场为主枢纽的成都国际航空枢纽,将有力吸引全球和全国高端要素资源在成都广泛汇聚,带动航空经济、现代物流、智能制造、总部经济等相关临空产业在成都东部新区加快落地。


以铁路运输为主的陆运,可以弥补航空货运成本高重量轻的不足,这方面成都的优势更加突出。


蓉欧快铁链接泛欧泛亚;图据网络


自2013年开始运行七年来,中欧班列(成都)连续四年领跑全国,是运行最稳定、运行时间最短、发班频率最高的中欧班列,8月26日累计开行达6000列,在全国率先突破这个量级。


目前,以成都为主枢纽,西进欧洲、北上蒙俄、东联日韩、南拓东盟的成都国际班列线路网络和全球陆海货运配送体系已初步建立。


空运陆运构建的国际立体通道,就如象棋中的长程中堂炮,一子锚定大局,吸引车马联动冲锋,整盘棋就活了。


并蒂莲:全球供应链体系


国际通道构建之后,还需要与之配套的全球供应链体系。


既是物流枢纽,又是供应链枢纽,花开并蒂,才能绽放出来国际门户枢纽,这个任务主要落在两个省级新区头上。


一个是与航空配套的东部新区,另一个是与铁路配套的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开发区。


成都翻越龙泉山开辟东部新区,可以说是自都江堰两千多年后的又一次逆天改命之举。成都的地理形态也因此一变,由“两山夹一城”变为“一山连两翼”。


这样做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理由在于生产与生态的平衡,龙泉山挡住了东边的工业粉尘,城市有了永续发展的空间。


正所谓“时来天地皆同力”,早在成都提出东进战略之前,天府国际机场的选址恰好就在今天东部新区的版图中,既是远见也是巧合。


现在来看,天府国际机场的位置太好了,刚好就位于成渝主轴,既可以通过成渝高铁、成渝高速辐射到重庆;又可以通过第三绕城高速、天府新区旅游环线辐射到天府新区;还可以通过蓉昆高铁辐射到宜宾、自贡、泸州等城市。


东部新区不只是航空通道的配套,它还是成渝经济一体化、带动四川城市群发展的抓手。


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开发区也很特别,它是全国首个依托铁路港设立的开发区,其他大多依托水运港口设立。开发区规划面积约为12.24平方公里,包含青白江国际铁路港、青白江欧洲产业城和金堂淮州新城三个产业功能区。


这些区域,恰恰是这一轮动能转换中,成都产业转型的重点区域。


龙泉山东侧是成都产业转型重点区域;图据网络


成都海关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机电产品占进出口主导地位,四川出口机电产品1734.9亿元,增长24.4%,占同期四川外贸出口总值的86.3%。其中,出口集成电路472.9亿元,增长30.8%;笔记本电脑462.6亿元,增长23.2%;平板电脑318.6亿元,增长30.2%。


同期,四川进口机电产品1481.9亿元,增长27.8%,占同期四川外贸进口总值的89.8%,其中进口集成电路1043.2亿元,增长34.1%。


传统出口七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90.7亿元,增长6.2%。此外,进口农产品28.3亿元,下降1.5%。


可见,传统产业无论是规模占比还是增长速度,都无法与先进制造业代表机电产品相比。


“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这是成都2017年之后作为推动城市转型的战略抉择,在国际门户枢纽城市这个定位上表现得尤其充分。


更进一步看,当前处于世界发展新旧动能交替之时,过去因为技术水平有限,世界贸易的主导权掌握在海洋国家手里,导致国际门户枢纽以海滨城市为主。


而今随着航空技术和铁路技术不断提升,世界贸易的主导权逐渐转移到大陆国家手上,靠近海洋不再是国际门户枢纽的必要条件,航空、铁路交通基建的重要性得以提升。


这也是为什么新型国际门户将摆脱沿海化的区位选择,成都作为内陆城市敢于挑战建设国际门户枢纽的原因。


练级 


成都或许掌握了九阴真经的要诀,但是要练就上乘内功,来日方长。


对标纽约、伦敦、阿姆斯特丹、香港、迪拜、新加坡六大国际门户枢纽城市,成都的航空吞吐量还是个小不点。


从运输结构来看,成都表现为公路>铁路>航空,这说明现在成都以短程配送为主,陆型国际门户枢纽城市的全球配送结构,应是铁路>航空>公路。


而从国际门户枢纽到世界城市,还有更远的路要走。新加坡走过了国际物流枢纽——国际金融枢纽——国际商业枢纽——国际科技枢纽的进程,才坐实了今天的世界城市地位。


成都现在还在国际门户枢纽城市的初级阶段,推动成都一路打怪升级,雨前顾问有以下建议:


2020年是成都迈开“三步走”战略第二步的首年。纵观现代城市发展历程,城市的每一轮跨越发展,均蕴含着从低准入门槛、低成本竞争和人口规模红利等为比较优势,向集聚先进要素、依靠人才红利和创新驱动为竞争优势的动力转换逻辑。


雨前顾问认为,在国际发展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国内发展与改革进入深水期的时代背景下,成都在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建设过程中,应以国际视野提升自身在全球格局中的高站位,深度融入全球交通、产业、人才、数据大循环,建设畅达国际核心城市的大通道、开辟国际产业合作的新阵地、打造吸引全球人才的新磁极、成为全球数据赋能的引领者。最终在世界城市分级体系中实现三级跳,建成全面嵌入全球经济体系的综合性国际大都市。


GaWC世界城市分级体系;雨前顾问制图


以下为详细举措:


建设畅达国际核心城市的大通道


在航空方面,成都目前已开通国际(地区)航线126条,基本构建起连接全球重要枢纽城市的航线网络。在铁路方面,随着综保区铁路专线的建成,货物经青白江蓉欧快铁11天内可直达欧洲。


下一步应以天府国际机场的建设为契机,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为重点,构建高密度衔接的6小时商务飞行圈,围绕洲际航线建设开通更多国际(地区)客货运直飞航线,国际(地区)航线数达到200条以上,进而形成直联欧亚的“空中丝路”。同时,需加快综合保税区铁路和货运枢纽建设,打通空港与青白江蓉欧快铁的连接通道,打造一带一路空铁联运枢纽。


6小时商务飞行圈;雨前顾问制图


此外,还可依托机场枢纽和保税物流中心、综保区、货站和物流园区等载体,推进空、铁、公综合交通信息系统建设,加强物流信息平台的信息共享,推动多式联运物流信息化发展,实现多式联运“一站服务、一次托运、一票到底”。


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交互新节点;雨前顾问制图


开辟国际产业合作的新阵地


技术应用、制造业回流等长期趋势叠加疫情爆发正在改变全球产业链分工合作模式,重点行业兼并重组和领军企业调整生产布局进程加快。成都应充分利用行业竞争格局带来的强链补链机遇,提升国际分工地位。


在产业选型上,大力发展临空(铁)指向强,与交通枢纽紧密相关的临空(铁)型产业组团;全面布局全球辐射广,与国际接轨的智能型产业组团。


成都产业选型;雨前顾问制图


在产业环节上,需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引进全球设计服务资源,鼓励本土企业以委托设计嵌入全球价值链;向品牌市场环节延伸产业链,出口更高附加值产品和发展高端服务贸易,形成“成都品牌、全球市场”的产业辐射格局。


打造吸引全球人才的新磁极


在知识经济崛起的背景下,高端人才的跨国流动成为绘制全球社会经济竞争图谱的重要力量。成都需紧抓复杂国际形势下高端人才回流机遇,强化海外引智、推动国际人才流动。


可依托“技能成都”建设和“城市猎头”行动计划的深入实施,在市场化人才评价、国际职业标准互认、外籍人才执业、人才柔性流动等方面创新探索,面向全球招募顶尖科技创新团队;亦可出台鼓励性政策支持用人单位采取建立离岸创新基地、挂职、兼职、技术咨询、周末工程师等多种方式,灵活引进海内外人才。


走了还要回来;雨前顾问制图


立足于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幸福之城,进一步汇聚全球人才,打造“走了还要回来”的梦想之城。


成为全球数据赋能的引领者


随着全球物联网普及和5G商用的到来,各行各业对数据中心服务的依赖性不断加强。


从国内来看,东部沿海地区主要布局大中型数据中心,处理时效性较高的“热数据”,表现出相对饱和的局面;西部地区主要布局超大型数据中心与边缘计算数据中心,处理时效性不高的“冷数据”,发展潜力巨大。未来,全球数据产业发展将以数据中心大型化+云计算核心地带分布+边缘计算分布式部署为主要方向,我国西部地区数据中心的供应规模将进一步提高。


数据来源:IDC圈、赛迪智库、前瞻产业研究院;雨前顾问制图


成都下一步应结合已有数据中心资源和产业发展需求,重点打造若干保障城市基础功能及战略定位的超大型数据中心与边缘计算数据中心,建成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数据中心体系;以数据中心为载体基础,构建完善大数据产业链条,支持建设若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数据服务平台,吸引国内外大型企业和公共数据中心项目入驻,打造数字经济赋能港;积极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数据信息设施建设、产业发展、金融互通等多领域合作,建成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基地和一带一路国际数据中心。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雨前顾问(ID:yuqianguwen),作者:罗提、许鑫、程学怡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