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0-09-11 19:07
在非洲,免于病痛可能是一种奢望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乐天行动派(ID:letianxingdongpai),作者:Alan,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2020年,世界正因一场新冠疫情而改变。它像一面镜子,将先前已存在的系统性不平等赤裸裸地摆在了我们面前。


时至今日,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得到了长足发展,但全球仍有10%的人每日生活在1.9美元以下的极端贫困里,8.9%的人营养不良、食不果腹,每年仍有150万人死于疫苗可预防的疾病。


当新冠袭来,最受冲击的依然是这些最脆弱的人——他们大多生活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当出生的地域、时间、家庭条件等因素,对我们之后人生的境遇产生极大的影响时,我们不得不反思:在广泛的社会与经济不平等还存在之时,没有谁的成功是完全应得的,更没有谁是应当承担苦难的。


如果只靠出生时的运气来决定人的一生,这公平吗?


如果我们出生足够好,我们很早便赢在了起跑线 / 2019目标守卫者报告 


免于病痛,可能是一种奢望


假想我们现在生活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为了免于病痛,我们可能要付出相比其他地区更多的代价。


这片大陆承担着全球22%以上的疾病负担:但却只有3%的医护工作者,和不到全球财政资源1%的资金流向这里。这意味着我们更容易染病,染病后受医疗条件所限更可能无法被治愈,或由于负担不起费用而无法持续接受治疗。


而如果不幸感染了新冠肺炎,医护人员与医疗设施的缺乏、资金与技术的不足都将让我们比别处的新冠病人更为不幸。


举例来说,从一个再平常不过的动作“呼吸”来看。由于缺乏运输与储存的基础设施,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医用氧气价格是其他地区的5倍;呼吸机2万美元一台的价格,使得超过50%的中低收入国家望而却步,无法为医院购置相关设备。


氧气供给在新冠疫情期间尤为重要 / NPR


医疗分配不平等的恶果由病人承担——如果我们需要供氧治疗,我们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可能性能得到医治。


尽管在新冠暴发时期各国都面临着严重的呼吸机、氧气浓缩器短缺,发达国家仍然能够通过汽车制造商转产、全球采购和调配来处理危机,不至于束手无策。可这些应对措施对于没有技术、缺乏资金、供应链准备不足的中低收入国家来说,只能是天方夜谭。


对此,部分非洲国家紧急在医院附近建立了供氧站,在国际社会资金与技术的援助下装备制氧机来对抗疫情。然而高昂的氧气价格仍然需要通过引入市场竞争,和构建更加整全的供应链、基础设施、氧气配送模式来实现,这些都是在疫情后需要长期投资、创新的领域。


除此以外,全球95%的结核病死亡病例出现在发展中国家,三分之二的艾滋病毒感染者来自非洲。但据估计,全球超过四分之三的结核病、艾滋、疟疾防控项目都因疫情而停止;持续数月的相关药物与疫苗的供应中断或将增加近140万的结核病死亡病例,和55万的艾滋病死亡病例。数年的传染病防控努力,很可能将功亏一篑。


全球艾滋病、结核病、疟疾防控项目受疫情影响的情况 / FriendsHealth


也正因为这种整体上的医疗健康资源的分配差距,低收入国家与高收入国家的居民预期寿命可能相差多达三十多年——如果我们出生在日本,我们的平均预期寿命是86岁;如果我们出生在纳米比亚,这一数据将是50岁。


从此,贫穷与富有不再只是财富数字、生活条件上的差距,它真真切切地反映到了生命的长短上。


同样地,任何国家的社会弱势群体在疾病暴发时,都不得不承担不成比例的负担。就算是在健全的医疗体系中,不同群体仍会因各种因素而不平等地获取医疗资源。在多数情况下,少数族裔、妇女、外来移民和收入最低的弱势群体是全社会最需要医疗保障的,可他们最终实际得到的却是最少的。


令人揪心的是,染病会使人们因病致贫,丧失各种劳动生产的能力,损害他们进一步发展的可能;贫困则可能让人无法获得足量的营养补充或干净卫生的居住条件,更容易染病,且无法承担疾病治疗的高昂成本。


健康与医疗不平等最终会让那些最弱势的群体陷入一种贫困与疾病的绝望循环。免于病痛,这一再平常不过的愿望,对于他们来说是那么的遥不可及。


谋求发展,也没那么容易


教育和就业是那些蒙受不平等的损害的人群改变命运的途径。我们期待一个阶层流动性高、上升通道开启的社会,是因为我们相信努力就应该有收获,奋斗可以改变命运。


这一点在疫情时代似乎显得更加困难了。在全世界社交疏离政策和隔离检疫要求的影响下,数亿的学生、工作者正被迫在家接受教育和办公。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有电脑可以远程上学、工作。


历史上,每一次科学技术的进步往往都会带来生产力的迅速提升,但同时也会加剧已经存在的不平等——因为技术往往必须诞生在基础条件充足的地方,便自然而然地会先为那里的人们所占有、利用,甚至拿来维护既得利益。


疫情凸显出了全球的数字化鸿沟,和技术普惠性的匮乏。


在疫情前,全球儿童的受教育不公平现象本已十分严重:有近一半(9亿)的孩子在十岁左右还无法正常阅读简单的语句。疫情的来临,更是雪上加霜。


据研究,全世界有15亿的中小学生因疫情而停课;其中三分之一的学生,即4亿6300万儿童无法在疫情期间远程接受教育,他们大多来自中低收入国家。


受疫情影响,没有远程设备的学生如果想继续学习,将会有很多阻碍 / 世界经济论坛


以印度为例,那里有一半的人口(超过6亿人)是不能上网的。根据印度政府在2017~2018年度组织的抽样调查显示,只有8%的有学龄儿童的家庭拥有一台可以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


假如我们出生在这些家庭,远程教育对于这我们来说只是一个幻想。我们更有可能是用村子里的大喇叭来听老师上课,或者再也无法上课。


据估计,有3000万左右的学龄儿童或将因经济及家庭原因辍学打工,以期在危机消退后为家庭维持生计。他们将成为1亿5300万童工中的一员,在受教育的关键时期失去培养知识与技能的机会,相应地,在未来的劳动力市场上失去竞争力。


全球有1亿5200学龄儿童正在被迫过早地劳动 / 国际劳工组织


在欠发达地区,教育是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也正因如此,学校关闭,互联网设备的缺乏对儿童的伤害持久且深远,因为它正在堵住孩子们实现阶级跃迁的通道。


教育的停滞与欠缺天然地关联着就业。由于无法获得相应的智识与技能训练,中低收入国家的人们很大一部分就业人口从事的是出卖简单劳动力的农业、加工业和服务业,或是需要与人面对面、且不受法律政策保护的非正规部门 。


假如我们出生在在印度、尼日利亚等发展中国家,我们有35%至80%的可能性会成为非正规经济的一员。如果在发达国家,诸如美国,超过16%的劳动力属于非正规部门,其中将近19%的工人的收入不到美国平均收入的40%。


当隔离政策开始执行时,这些无法远程工作的工人们便会失业。从事这一行业本就微薄的收入,更让他们无法为计入不敷出的生活。据国际劳工组织预测,新冠疫情所造成的短期收入损失,将使非正规部门的工人的贫困状况在中高收入国家增加21%,在中低收入国家增加56%。


不同类型国家的不同经济部门的雇佣情况 / 国际劳工组织


即使是在有稳定薪水保障的正式经济部门,那些学历不高、欠缺技能的工人也面临更高的被解雇的风险。根据美国政府的估计,全国5月份的失业率为16%,其中,拥有学士学位或更高学位的工人失业率为7.2%,而没有高中文凭的工人在同一时段的失业率则高达18.5%。


不会使用互联网,也没有条件学习;不会使用电脑远程工作,也没有机会从事可以远程上班的工作。Work-from-home看似是科技进步带给我们的便利,然而这种便利或许从来只是被一小部分人所享受。


如此,贫穷便在教育与就业的不平等中实现了代际的传递与固化。它作为流行病与数字化鸿沟的副产品,进一步削弱着最弱势群体发展的可能性。


不能忽视的性别视角 


最后,假如我们是女性,单单因为出生时染色体的区别,上述的许多风险将翻倍甚至更多。


甚至在我们讨论“卵巢彩票”之前,我们或许应先想起母亲孕育孩子所承担的风险——在中低收入国家,由于新冠疫情期间医疗系统不堪重负,孕产妇护理的减少会夺走多达11万3000名女性的生命。


疫情放大和加剧了各项指标上的全球性别不平等 / 联合国


回头看教育,贫困地区的女孩往往是第一个从学校辍学(或缺课)的人,因为她们需要代替出去找工作的母亲,承担家务与看护儿童的责任。据研究显示,当下已经有超过1亿2000万的非洲女孩不再接受教育,她们能否回到学校还是个未知数。


无法复学的女童还面临着更大的无法复学、童婚早孕的风险。她们所蒙受的教育缺失将导致她们长期就业和收入前景恶化,而过早婚育所带来的生理与心理伤害更不可估量。


就业与工作层面上,女性也在疫情的冲击下也更脆脆弱。早期的估算数据表明,受疫情影响,全球范围内女性职位被裁减的可能性是男性职位的1.8倍。同时,受隔离政策的影响许多家庭里的男性女性都必须留在家里,而家庭内部的职责分配不均可能使得妇女承担更多照顾孩子和家务的无偿工作。


性别作为在孩子出生之前最公平的50%概率的自然选择,却成为了出生之后相当多不平等的起点。这种不平等是人为制造的,更是我们最应当警惕的。


结语


正如我们看到的那样,世界上许许多多来自中低收入国家的人们正因无法决定的出生,被削弱、侵害和消解。罗尔斯在正义论中说,在应对社会的和经济的不平等时,我们的奋斗方向应适合于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


世界的未来,由我们现在的善念决定 / 世界经济论坛


医疗健康的保障可以每个人拥有健康的身体,这是让每个人去开创未来的基本保障。前提是更多的投资与人力愿意来到这个领域。


科技可以成为让每个人出生都能实现机会平等的助推器,可以成为我们更好地实现资源再分配所倚仗的工具。前提是技术背后的人,愿意发挥其向善、促进公平的功用。


如何对待性别差异彰显了这个社会的基础公义,前提是我们能打破长久以来的偏见与固执,朝性别平等的方向倡议。


世界还可以更公平。 一个社会的道德价值正是从它如何对待这个体系里最弱势、最不平等的群体的态度里彰显的。我们需要国际合作,也需要个人之善,才能让每个价值平等的生命得到最好的尊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乐天行动派(ID:letianxingdongpai),作者:Alan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