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睁眼看世界
2020-09-17 16:50

重庆大厦:曾经的香港豪宅,怎么沦为了贫民窟?

1994年7月14日,香港导演王家卫执导的电影《重庆森林》上映。转眼25年过去了,片名至今让很多人不解:一部在香港拍摄的电影,为什么叫重庆森林?


原来,《重庆森林》的片名取自王家卫成长地附近的重庆大厦。这座被称为香港“黑暗之心”的大厦,仿佛是一座外星来的孤岛,将香港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一个在大厦里,一个在大厦外。


1. 生活的“天堂”,犯罪的“温床”  


重庆大厦建于1961年,是菲律宾华侨为纪念抗战胜利、以陪都重庆命名而建。重庆大厦,不是一座大厦,而是五座大厦,由5栋17层相连楼宇组成。



从外表看,重庆大厦与其他楼房没什么两样,内部却像是一座小城市,宾馆、商店、餐厅、外汇兑换店,应有尽有。一层和地下一层是各式各样的店铺,二层是一家叫做“重庆森林”的精品商场,三层往上是大大小小的旅店。



在这里,你不仅能吃到最正宗的咖喱饭、看宝莱坞的电影、听非洲的说唱音乐,还能买到穆斯林用品、印度的纱丽、尼日利亚的电话卡、安卓操作系统的苹果手机,甚至还能兑换几十个国家的货币,办理去大陆的签证,并且可以随时往非洲任何一个国家发货。



重庆大厦交通便利,租金却极为便宜。两个路口外的半岛酒店的价格 3000 港币起步,重庆大厦的单间只有100多港元,还有几十港元的多人床位。


重庆大厦的生态系统几乎能满足生活所需的一切,只要你愿意,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都不需要走出重庆大厦一步。


如果你没有钱,可以在大厦里打工挣钱。如果真的饥饿无助,还能在大厦内找到宗教慈善组织,享受免费提供的饭食。听起来像是生活“天堂”的重庆大厦,因为黑社会、赌徒、毒贩、妓女和偷渡客云集,成为了犯罪的“温床”。


重庆大厦的地下经济十分繁荣,走私、贩毒是常态。在《重庆森林》电影中,林青霞扮演的女主角到重庆大厦找印度人帮忙贩毒,并在没有成功之后将其枪杀。



重庆大厦还是香港最大的手机走私基地之一。据统计,每年至少有一千万部手机从重庆大厦卖出,绝大部分销往非洲。自建成以来,重庆大厦便火灾、盗窃、凶杀案件不断。最新的一次则是,2013年,北京两名女大学生来港旅游并入住重庆大厦廉价宾馆,遭男子闯入强奸。



香港媒体的各类报道,更是不断强化这座大厦的恐怖色彩:从毒品走私、欺诈偷盗,到情色横流、黑社会火拼,似乎每时每刻重庆大厦都有大案发生。


重庆大厦因此成为了香港人口中的“黑暗之心”。


2. 从豪宅到贫民窟  


重庆大厦建成之初,拥有最时尚的设计,一度是香港的豪宅和高档住家。时任总华探长吕乐,也将总部设在此地,重庆大厦的治安状况一时无二。为什么短短数年,曾经香江豪宅沦为鱼龙混杂、藏污纳垢的贫民窟?


其中的原因,既有偶然,也有必然。


重庆大厦位于寸土寸金的尖沙咀。1960年代末,越南战争爆发,尖沙咀成为美军士兵造访的红灯区。可能是美国士兵回国宣传的缘故,到了1970年代,来自西方的嬉皮士和背包客开始出现在重庆大厦;1980年代初,著名旅游指南《Lonely Planet》的热情推介,更是让其名声大噪。



巧合的是,距重庆大厦两个街区之外,便是香港最大的清真寺——九龙清真寺,南亚人因此也被吸引而来。



面对蜂拥而来的游客,重庆大厦部分业主做起了生意,将住房改为类似西方青年旅馆的简易客栈,以低廉的价格租给外国游客。


整座大厦的居家功能就此被破坏,其他业主要么逃离、要么跟风,陆续搬出大厦,将住房转租或转售给经营者。 



由此,原先的住宅楼开始向商业楼转型。因为住宅楼设计无法满足商业楼需求,经营者们开始私搭乱建,整座大厦的品质迅速下降。


低廉的房租吸引大量的外来人口特别是南亚裔人口,香港对南亚人存有偏见,重庆大厦因此被贴上了黑色标签,名声迅速“败坏”,逐渐沦为了一个大型的低端市场。



低端,某种意义上成就了今天的重庆大厦。凭借低廉的价格,重庆大厦不仅吸引了大量的外国游客,更是成为了低收入人群、偷渡客的避难所。


香港以开放著称,17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公民都可以“游客”身份免签证进入香港。很多外国人借机钻空子,非法滞留在香港。



相对封闭且房租便宜、生活便利又能提供工作机会的重庆大厦,自然成为了最佳的收容之所。


有调查显示,重庆大厦的居住者多达5000人,只有大约40%是商贩或合法务工者,另有20%边打工边寻找理由申请难民庇护,余下40%则完全属非法滞留。


从国籍看,这些人来自120个不同国家和地区,以印度、巴基斯坦等南亚裔和非洲裔人士为最多。他们可能是西非的偷渡客、南太平洋的王室成员、南亚的妓女和索马里的避难者。


与灯红酒绿的国际大都会相比,称重庆大厦为贫民窟并不为过。环境无序、人员混杂,间接催生了高犯罪率。重庆大厦内执法的底线,是不能有明目张胆的盗窃和暴力,其他则听之任之。


警察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重庆大厦逐渐沦为了一个法外之地。


3. 重庆大厦里的真实香港  


自1990年代开始,重庆大厦开始整修和改造,安装摄像头,加强保安巡逻,环境和治安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即便如此,也无法改变香港人既有的恐惧和刻板印象。香港本地人大多这样评价重庆大厦——我父母说我可以在香港任何地方行走,除了这座大厦。外地人初到香港,也大多被警告要远离重庆大厦。


奇怪的是,为什么香港能够容忍这样一个让人恐惧的场所?


有人从理论分析,认为香港信奉市场经济、自由主义,不能也不愿干预重庆大厦。有人从文化入手,指出重庆大厦的存在,受益于香港包容、多元的文化。美国《时代》杂志更是认为重庆大厦是最能反映全球化、最能反映香港多元文化特色的地方。



有人算起了经济账,虽然重庆大厦逃税漏税严重,但业主仍然能够收到租金,整个香港也能从重庆大厦带来的旅游、商贸中间接受益。这些都有道理。不过,更为直接的原因可能是:不想忍,也得忍。


重庆大厦发展至今,其意义早已超越了大厦自身,而是生长为一个承载万象的生态体,关系着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余人乃至更多人的生意、生机和生存。面对这样一个庞然大物,香港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没有破旧的勇气,更没有立新后处理复杂利益关系的底气。


正如日本NHK拍摄的纪录片《纪实72小时香港 | 欢迎来到重庆大厦》中的一个片段,重庆大厦保安抓到了盗窃未遂的印度人,却没有报警,而是放过了他。保安的解释是——


这些流浪汉无处可去,即使被逮捕,最终还是会回到重庆大厦。因为这里是他们唯一的归宿。


这到底是慈悲、无奈,还是纵容?有人说,重庆大厦“位于”香港,却不“属于”香港,这是由外来者在世界中心筑就的一个另类孤岛。我想说,重庆大厦就是香港,看懂了重庆大厦,就看懂了今日之香港。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