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0-09-22 20:00

绑匪逼总统推荐的硬核纪录片,真的是“人类良心之作”?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Figure(ID:FigureVideo),作者:鲜于,编辑:许静,题图来自:《地球公民》海报


文明是基于食物的供应。教堂与神殿、博物馆与歌剧院,图书馆与学校这些都是文明这栋建筑物的辉煌的正面,在它们的背面则都是屠宰场。——威尔·杜兰特 《世界文明史》


有这样一部纪录片,制作者出于强烈的使命感,冒着被获益者报复的危险,揭露不为大众所知或者被忽略的残忍真相,探讨人与自然之间关系。


在“凤凰叔”华金·菲尼克斯(今年以电影《小丑》拿下奥斯卡金像奖和金球奖双料影帝)的低沉旁白中,大量珍贵且触目惊心的影像资料直击人心。纪录片上映十几年来,许多人受其影响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即使有些只停留在口头上。


2005年上映的纪录片《地球公民(Earthlings)》,豆瓣上超过万人评价,得分9.2,好于89%的纪录片。



对于这样一部“人类良心之作”,9.2的评分高不高?高了,虚高——题先行,观点刻意极端;甚至可以说,创作者浪费了一个值得全世界持续深入探讨的好题材。


被威胁的乌克兰总统上演现实版《黑镜》


用现在的影像水平衡量,拍摄于十几年前的《地球公民》,画质着实过于感人,因而大多数时候都是各种“高分不火”榜单中的安静一员。


不承想,这部片子也会成为2020年这个魔幻世界的一部分。


当地时间7月21日,乌克兰一名绑匪劫持了一辆公交车,车上有20名人质。恐怖分子提出的释放人质条件中,有一条是要求乌克兰总统在社交软件上拍摄一段短视频,向全世界公开。


这一场景,几乎复刻了英剧《黑镜》第一季第一集的桥段。这简直是《黑镜》作者都不敢想象的黑色幽默。幸而,绑匪没有丧心病狂地要求总统直播与母猪“负距离接触”,而是要总统在视频中推荐《地球公民》——史上最硬核、最魔幻的电影推荐。


事故的结局并不是很糟糕:总统按照要求拍摄了视频。绑匪看到视频后,释放了全部人质,然后被捕。


但对于观影者来说,如果因绑架事件而这部纪录片产生兴趣,可能并不是一个好选择——奈飞喜欢在片前字幕写的“以下内容可能会引发不适”,有时不过是一种噱头,但《地球公民》带来的生理不适可是实打实的。


令人作呕的超写实纪录


美国思想家、文学家爱默生在一百多年前写道:“我们优雅地享用我们的正餐,血腥的屠宰场被精心地隐藏起来,巧妙地坐落在数英里之外,这之间有一种默契。”而《地球公民》导演尚恩·莫森(Shaun Monson)以大量画面模糊甚至只是针孔摄影机拍摄的血腥镜头、虐待动物的画面,把带着血的真相,毫无遮掩地放在观者眼前。


片子分为五个部分,“宠物”“食物”“服装”“娱乐”和“科研”,就是从五个方面讲述动物是如何遭受人类所施加的伤害。十几年后,在“宠物”“服装”“娱乐”等领域,社会主流观念已经与导演的表达基本达成共识,比如减少宠物遗弃行为,抵制非必要的象牙制品、皮毛服饰消费等等。


但在“食物”这一part,绝大部分肉食者观众一定会感到恶心——纯字面意思的生理反应。当我们品尝美味的一餐时,绝不会去想这些动物的一生是何等痛苦。《地球公民》着重渲染了这一点。



以奶牛为例,影片中它们不是生活在阳光牧场,而是逼仄不堪的小隔间。为了提高产奶率,奶牛们不能做任何运动,杀虫剂与抗生素是它们的终生伴侣。牛的正常寿命是20年左右,而工业化养殖的奶牛,往往熬不过4年就变成速食肉,进入快餐店。


成年的肉牛会被养殖场用滚烫的烙铁在脸上烙印,接着用钳子把角拔掉——全程不打麻药——然后就被层层叠叠地挤在卡车里送往屠宰场。


专供小牛肉的小牛,出生两天后就被迫与母亲分离。为了鲜嫩多汁的口感要求,它们只能吃一种缺乏铁元素的液体饲料。没有人考虑它们对阳光、休息和水的需求,反正它们活不过4个月。


其他餐桌上常见的肉类,鸡鸭鹅猪的遭遇也相差无几:为了避免在拥挤的环境中互相攻击,鸡嘴会在运输前用高温刀片剪掉;猪也是被直接剁尾巴、剪耳朵以及切牙一套例行程序,同样全程无麻。


动物们被送到屠宰场屠宰的那一刻,得到的不是解脱,而是痛苦巅峰。乱棍打死、砍头,最常见的是流水线割喉——即使已经被割喉,甚至在被放干了血,倒挂在屠宰场钩子上的那一刻,它们有的还在拼命的蠕动着,挣扎着一线生机。



太多残忍画面,不可描述。华金·菲尼克斯在旁白中说道:“你不能掩饰眼前所发生的,这就是我们对动物所做的一切:一个为生存而挣扎的个体,在暴力之下走向了死亡。”


菲尼克斯和影片导演尚恩·莫森都是纯素食主义者。导演本人接受采访时坦言:就是因为看了虐杀动物的纪录片以及目睹狗狗安乐死,才转成纯素食者。


生而为人,你该抱歉。《地球公民》想要表达的,正是影片开头打在屏幕上的那句话:“人类明明知道众生受苦,却又以别的生命的痛苦作为娱乐。”


纪录片的“客观”


然而挺过生理不适的轰炸之后,如作者这种杠精还是难免对《地球公民》槽点满满。


人当然该有怜悯之心,对彼此,对动物,对环境都应该有。但杂食动物好不容易用百万年进化、竞争到食物链顶端,却要把杀猪宰牛上升到十恶不赦,是不是有点矫枉过正,甚至是“伪善”?


“凡是试图以情感人的,都是逻辑上不占理的。他们只看到了动物的痛,没有看到人类社会中那些隐秘的深深折磨。痛苦是公平的。”豆瓣网友Lesley10在短评中写道。



举个简单栗子,如果按照《地球公民》逻辑,人类要因为食肉而受到谴责,那么,植物也是生命,吃素岂不也是犯罪?“为什么不能善待植物?我们植物为人类制造氧气,吸收二氧化碳,清洁空气,防治水土流失……没有我们人类死绝,但是人类无视我们的痛苦与付出!不单把我们千刀万剐碾落成泥,连我们的子孙都不放过!”


公允地说,在《地球公民》中,制作者并没直接谴责食肉,更多是谴责人类养殖、屠宰动物过程中非必要地虐待行为,大量血腥镜头也深刻反映出人类在工业化、产业化中诞生的高高在上的愚蠢骄傲。但好题材,好立足点,却用偏激的方式去诠释,完全是对这个题材的不尊重。


中国独立纪录片导演蒋能杰坚守近十年,拍摄反映尘封病题材的纪录片《矿民、马夫、尘肺病》。他在接受《南风窗》的采访时,曾经说过:“公益纪录片就是要传播给大家看,(它的)社会价值不是一开始就存在于片子里,而是被大家的观看赋予的。”


近年来,国内观众对纪录片的欣赏与接受程度越来越高。其中一个原因在于,人们相信,纪录片给出的是一种精确的真实,而不是扮演式的真实。


但这也是作为纪录片创作者无法回避的痛点。所有的纪录片,包括纪实向纪录片,都不存在绝对的客观。当我们决定拍某一体裁,如何拍、拍什么、怎么剪辑等,这些都是一种主观的决定。因此,为力求纪录片的客观性,创作者应对持不同观点和看法的人提供公平表达的机会。



洗脑有余,纪录片失格


《地球公民》作为纪录片,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以煽动性的用词和偏向性的画面,将观点硬性灌输给受众,简单地说就是“洗脑”。


导演尚恩·莫森用4年多时间,克服种种困难,冒着被获益者报复的危险,独立揭露了那些本不为大众所知的残忍真相,引发人们的思考与反省,功劳不可磨灭并值得尊敬。


但历史学有一种说法是“歪曲历史的最好的一种方法,就是只讲一面”。《地球公民》偏偏就犯了这一点,只强调杀戮,却从未对任何残忍做法背后的社会原因、经济原因、宗教原因有所剖析,将所有的行为归于人类的残忍,目的性有些太强。



特别是“科研”部分,是本片最有失公允的地方,完全放弃逻辑,因反对而反对。如果新药或新技术,先在动物身上实验完全毫无必要,那么科研人员都是天生虐待狂么?如果动物实验毫无意义,那么直接以人体来试验新药,或者火箭发射试验?


真要如此的话,是不是要拍个片子呼吁“保护人权”?


麦克·伊文斯,是作家刘慈欣小说《三体》中一位配角,一个极端的环境保护主义者,甚至可以称作“环保恐怖主义者”。他提出一个理论:物种共产主义,即地球上的所有物种,生来平等。当他对人类破坏大自然的现象感到绝望之后,他的“物种共产主义”就变成了认为人类的存在本身就是对自然的破坏,主张消灭所有人类。


呼吁环保是好事,但在这个人们受困于信息茧房、又厌倦深度思考的时代,罔顾逻辑,偏执、极端地宣泄主观情绪时,很可能被有心人利用……


过度贩卖道德的《地球公民》,作为一部纪录片,有些失格。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Figure(ID:FigureVideo),作者:鲜于,编辑:许静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