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读懂本星球(ID:PNXQ69),作者:鑫六月,出品:本星君,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说起国家间解决领土争议的办法,大家普遍会想到的是战争或者和平谈判。
换一种思维,如果是在领土争议区建造大坝,将争议的领土淹没,两国共同开发水利并建设生态保护区,听起来是不是有些美好而又不现实?
1982年,巴西和巴拉圭联合建设的伊泰普大坝建成(当时世界上第一大水电站,中国高中英语教科书上一度还有关于此大坝的课文),这个举世瞩目的工程建成并成功蓄水之后,大水库淹没了两国间有争议的瓜伊拉瀑布群。
▲伊泰普水库的位置
一时间,伊泰普大坝仿佛成为了一座媒体口中的“友谊坝”,将巴西和巴拉圭这两个历史上的仇敌捆绑在了一起。
▲这是20世纪80年代拍摄的瓜伊拉瀑布,伊泰普水库建成后,这瀑布就被淹没。中国小学六年级课本上曾收录了一篇课文《大瀑布的葬礼》,讲的就是这个瀑布消失的事情
巴西和巴拉圭曾有过怎样的过节,建造大坝的构想在双方的博弈中如何实现,运行近30年来的大坝是否真的成为了两国间友谊的桥梁?
战争中失去四成领土,巴拉圭恨死了巴西
1864年至1870年之间的巴拉圭战争是巴拉圭人心中永远的疼。
战争因巴拉圭与巴西之间的冲突而起(殖民地遗留问题以及普拉塔河地区各国的地区博弈),随后阿根廷与乌拉圭加入了巴西的阵营并形成了“三国联盟”,“三国联盟”共同对巴拉圭宣战。
这场南美洲历史上最血腥、最残酷的战争给巴拉圭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主战场上的巴拉圭几乎被夷为平地,战争造成了巴拉圭60%至70%的人口死亡(各种统计数值表述不一),连总统索拉诺·洛佩斯也战死在战斗的最后一刻。
战败后,巴拉圭失去了在殖民时期遗留下来的与巴西以及与阿根廷之间的几乎所有争议领土。
▲描绘巴拉圭战争的油画
这场战争却帮助巴西达到了政治和军事影响力的顶峰,成为南美的大国。
1872年,巴西与巴拉圭签署了《黎伊萨加-科蒂吉皮和平边界条约》,巴西不但获得了战前所主张的领土(至今这些地区已成为巴西南马托格罗索州的一部分),并在获得了在巴拉圭河上通航的自由。
战后,巴西军队一直占领着巴拉圭,直到1876年才离开。战争的灾难让巴拉圭在战后的很多年政治动荡、经济衰败,成为一个落后的南美穷国。
国土遗失、国家落后、人民贫困,巴拉圭人把这些账都算在了巴西身上,对巴西充满了仇恨。
争议国土,因修建大坝而改变
按照上文提到的《黎伊萨加-科蒂吉皮和平边界条约》,两国边界应以巴拉那河为界河,沿巴拉那河北上至瓜伊拉瀑布后,国界沿着马拉卡茹山脊拐弯继续向西。
▲巴拉圭战争(1864-1870年)后巴拉圭丢失的领土
然而两国在勘探后发现,马拉卡茹山脊有两个分叉,协议中却并没有对此进行明确,而瓜伊拉瀑布又是一个瀑布群,两国对瀑布的所有权是存在着巨大的分歧,双方都声称拥有对瀑布的所有权。
面对争议的领土,还是拳头更硬的一方容易占得先机。1956年开始,巴西依靠更强的武装力量,率先控制了瓜伊拉瀑布,虽然巴拉圭曾多次发表抗议,但这并没有改变巴西实际控制此区域的事实。
巴西虽然在南美属于大国,但其国内却非常缺乏煤炭和石油等资源,而工业的发展急需大量的能源支撑,水利资源成为了巴西工业化发展的重中之重。
巴拉那河上的瓜伊拉瀑布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水力资源,亟待能源开发的巴西,将目光锁定在了这片充满了争议的区域。
巴西虽然实际控制了瓜伊拉瀑布,但强行建筑水坝、进行水利开发必将受到巴拉圭的反扑和抗议,同时也会受到其它邻国以及国际社会的谴责。
为了和平友好的共同开发瓜伊拉瀑布周围的水力资源,巴西开始与巴拉圭进行了多轮的协商。
巴拉圭是一个内陆国家,内陆国家最想要的就是出海港口,为了争取到与巴拉圭的合作,巴西与巴拉圭签订协议,共同修建了穿越巴拉那河的桥梁,从而打通了使巴拉圭经过巴西通往大西洋的路。
同时,巴西还为巴拉圭的货物出海提供了免费港口设施等便利,使巴拉圭受益良多,有效的改善了两国关系。
巴西的“醉翁之意”,巴拉圭其实也是心知肚明,巴拉圭也知道巴拉那河以及瓜伊拉瀑布这块争议土地背后蕴藏的巨大经济利益。
且不说巴拉圭仅有对瓜伊拉瀑布口头上的主权,就算巴西真的放弃对此片争议区域的实际控制权,国力空虚的巴拉圭恐怕也没钱修建水电站。
所以,当巴西提出在巴拉那河上共同修建大坝,合作开发巴拉那河的水力资源时,巴拉圭也便放弃了历史的仇恨,欣然接受了。
1966年,巴西与巴拉圭签署了《伊瓜苏协议》,两国开始了在巴拉那河上共同建造水电站的勘探工作。
经过了8年的勘探,综合考虑了水电生产成本、河水分流、水库调节抗洪、航运和旅游等诸多因素,最后决定在瓜伊拉瀑布下游的170公里处在伊泰普建立水电站。
▲伊泰普水电站
两国都很清楚,在伊泰普建立水电站,不但本身是水电站选址的最优位置,而且大坝建成后,瓜伊拉瀑布群周边的两国争议领土中的绝大部分区域会被升高的水位淹没,从而将两国边境领土争端问题予以解决。
三国博弈,伊泰普大坝终建成
巴西和巴拉圭虽然决定要共同修建伊泰普大坝了,但是摆在双方之间的还有3个问题。
一是修建大坝所需的资金筹措与运营公司的问题;二是水电站建成后,水电资源的分配问题;三是伊泰普大坝建成后,对巴拉那河下游国家阿根廷在水利资源的影响问题。
既然是两国共同建设并运营的水电站,又涉及巨大的经济利益,就必然不能由其中一国的公司来进行运营。
为此,巴西与巴拉圭于1973年签订了《伊泰普协议》,并于次年共同成立了伊泰普跨国公司(巴西的国家电力公司和巴拉圭国家电力公司各占一半股权),专门用于伊泰普水电站的运营。
伊泰普跨国公司的原始股本为1亿元,由于巴拉圭财力薄弱,无力支付五成股权费用,两国协商,由巴西政府贷款给巴拉圭5000万元,贷款时限为50年。
巴西的贷款当然不是无条件的,巴西人看重的还是大坝建成后巨大的水电资源。
伊泰普水电站建成后,巴西和巴拉圭将平分水电站这巨量的发电量,而巴拉圭人口少、工业发展滞后,无论是生活用电还是工业用电都很少,根本用不完伊泰普水电站一半的电量。
▲巴拉圭最大面额钞票十万元的背面就是伊泰普水电站,可见其在巴拉圭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在贷款的同时,两国也进行了提前约定,水电站建成后,巴拉圭那一半的发电量中用不完的那些电量,须以成本价卖给巴西电力公司,直到巴拉圭还完欠巴西的贷款后,方可将剩余电量自由销售。
巴西和巴拉圭达成共识,这还只是建成伊泰普大坝的第一步。
巴拉那河流经巴西、巴拉圭、阿根廷三个国家,上游是巴西和巴拉圭的界河,下游就是阿根廷和巴拉圭的界河了。
而伊泰普大坝选址的位置仅在阿根廷边境上游25公里处,阿根廷必然十分担心大坝会损坏自己在巴拉那河下游的水资源利益。
三个国家就大坝建设问题反复交涉和博弈,因矛盾尖锐,各不相让,甚至将此议题提交到了联合国。经过多年的协调,三方终于在1979年达成了《阿根廷、巴西和巴拉圭关于巴拉那河的协议》。
▲在伊泰普水电站下游,巴拉圭、阿根廷、巴西三国界河的交汇处
协议中将伊泰普水电站建成后大坝高度、河水的最小流量、允许的最大水位波动、通航情况、环境和水质污染能方面都进行了明确约定。
协议充分兼顾巴拉那河上下游三个国家的利益,至此,建造伊泰普水电站的各种阻碍基本解决。
1984年,伊泰普水电站第一台机组开始发电;1991年伊泰普水电站的最后两台机组运转发电,这项宏大的水利工程正式完成。
伊泰普水电站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电站,年均发电量超过750亿千瓦时,直到多年后才被三峡水电站超越。
▲伊泰普水电站
伊泰普大坝是否真成为了“友谊坝”?
伊泰普大坝的建成确实给巴西和巴拉圭带来了很多好处和经济利益。
伊泰普水电站为巴西和巴拉圭两国提供了充足的电力,其年均产值达22.78亿美元,其中巴西20%和巴拉圭95%的生产、生活用电都是由伊泰普水电站提供。
同时,伊泰普大坝内蓄满水后,形成了一个深250米、面积1350平方公里的巨大水库,成为人工饲养鱼类的产业基地,年均鱼产量40万吨。
▲伊泰普水库中钓鱼者的鱼获
在库区内,两国还联合建立了多个自然生态保护区,甚至还在大坝的两侧分别建立了自然历史博物馆和生态博物馆,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发展了旅游。
“友谊坝”虽然给两国带来了很多好处,但是,有利益的地方就有纷争,巴西和巴拉圭在伊泰普大坝问题上最大的争论就是电费。
1973年签订《伊泰普协议》时规定,伊泰普大水电站所发的电量中属于巴拉圭的那一半,而巴拉圭又用不完的那些电量,须以成本价卖给巴西电力公司,直至2023年巴拉圭还完欠巴西的贷款为止。
但逐渐的,巴拉圭觉得这个条款并不合理。巴拉圭认为,如果允许他们以市场价出售给第三方客户,他们每年将赚取比卖给巴西多的多的利润。
而巴拉圭向巴西的贷款也终究是要还的,巴西不但能在50年后收回贷款,还享受了50年的低价电费,巴西占了便宜。
▲一名巴拉圭人在巴拉圭首都亚松森进行游行示威抗议,手上写着“伊泰普50%是我们的”
但巴西认为,当初建设伊泰普大水电站时,巴拉圭出资分部全部是向巴西贷款所得,巴拉圭已然是空手套白狼,赚了很多了。
两国间因为电价问题争执不断,不知是巧合还是其他原因,在双方的对峙中,伊泰普水电站曾于多次出现了严重的停电事故,作为两国发电主力的伊泰普水电站大停电也直接导致了巴西和巴拉圭的多个城市出现大停电。
2009年7月,经过双方的多次磋商,巴西方终于做出妥协,同意将对从巴拉圭的购电费用增加两倍,将巴西对大坝电力能源的年度付款从1.2亿美元增加到3.6亿美元。
▲2009年巴拉圭和巴西两国时任总统握手,标志着伊泰普水电站争端得到暂时缓解
巴拉圭欠巴西的债务将在2022年支付完毕,那时,两国将就1973年条约中有关伊泰普大水电站能源分配和价格的一内容进行重新谈判。
▲2018年时任巴西矿业和能源部长费尔南多·科埃略·菲洛在伊泰普水电站拍照
对于两国来讲,这次谈判都至关重要,互利合作的谈判结果可以让巴西和巴拉圭这对老冤家为了相互的利益继续牵手;反之,“友谊坝”的历史遗产就只能成为一个传说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读懂本星球(ID:PNXQ69),作者:鑫六月,出品:本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