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精练GymSquare (ID:GymSquare),作者:碧纹,题图来自:AI生成
对于越来越多健身人来说,维持低体脂是理想,但“脂包肌”的状态才是生活。
“脂包肌”,指肌肉外面裹着一层脂肪,属于肌肉含量高,但体脂比也不低的身体状况。
在现实中,这是穿衣显壮、脱衣有肉的健身大佬;也是翘臀但腿粗的深蹲女孩。
而从社交媒体和健身UP主角度,相较从前大家对于脂肪的避之不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逐渐接受“脂包肌”。
或者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可自己身上的健康脂肪。
从原因来看,对于更多人来说,健身行为不再是为了保持身材,而是一种与生活紧密结合的爱好和习惯。
举例来说,健身爱好者不可能长期只吃鸡蛋白和鸡胸肉、而保持低体脂却必须始终对美食说不。
面对生活的“松弛感”开始取代为了维持低体脂而刻意控制的卡路里,长期健身让饮食和生活状态都不再始终“紧绷”。
从运动科学来看,“脂包肌”其实也好处多多。
2005年,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适当超重可能有好处[1]。
这在学术界被称为“肥胖悖论”。直接反驳了多年来的“体重越大,健康风险越高”的理念。
不仅如此,对于体重相对更大,但始终维持周期性训练的人群来说,他们的肌肉爆发力、肌肉力量、激素代谢能力都比体脂过低的健身人群有一定的提升。
无论是审美自由还是“健康导向”都在阐述一件事,保持适当的脂肪不是一件坏事。
一、不再追求肌肉狂人,脂包肌开始受欢迎
“脂包肌”在健身界开始逐渐被推崇。
最初,这个词被用来形容女生的腿部脂肪层较厚。
由于生理解剖结构差异,女性的臀腿部脂肪通常会比男性较多,因此会形容自己是“脂包肌”。
此后,脂包肌逐渐在健身圈演变,用来形容很多专注力量、忽略了有氧训练,虽然训练强度大,但仍然看不见腹肌的人群。
从前,“脂包肌”始终是教练和健身人群试图解决的问题,线条分明的腹肌、人鱼线才是每个刚刚踏入健身房的小白追逐的目标。
而餐餐蛋白饮+水煮菜的肌肉达人才是口口相传的榜样和目标。
但随着审美的包容和变化,越来越多人开始接纳脂包肌审美。
无论是网络流行中对于“bbw女孩(Big Beautiful Woman)”“大肌霸男孩”的喜爱声量逐渐增大,还是越来越多长期健身者开始反感“只追求瘦”的骨感审美。这些都在说一件事,脂肪不再是众矢之的。
开始健身前只有95斤的可可告诉GymSquare:“经过两年的健身,到现在,我的体重维持在105斤左右。以前的我吃得很少,现在每天快乐炫碳水。”
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有很大一部分长期健身的人群,都在逐渐认可和接受“脂包肌”。
一方面,无氧爱好者虽然规律进行着大量的力量训练,但运动后不可控制的食欲大增,却没有足够的有氧运动消耗脂肪,体重的上涨变得格外常见。特别是从前被无氧爱好者诟病的“脏增肌”,这就导致了一件事:肌肉在涨、脂肪也在涨。
另一方面,越来越多长期健身的人群不再愿意为了维持低体脂长时间保持非常严格的饮食控制。能够快乐炫饭成为了他们积极健身的理由之一,将美食融入自己的健身生活,壮壮的更快乐。
这看似与传统健身人群的画像背道而驰,没有刻意的水煮鸡胸、酸面包,健身房的挥汗如雨更在于酣畅淋漓的饮食满足。
被问到追求瘦的趋势审美,有着5年健身经验,同时在兼职健身教练的Abby说到:“‘瘦’不代表训练效果好,线条、力量才是现在健身人追求的目标。”
审美偏好逐渐私人化,在“瘦”仍然是主流的当下,“脂包肌”“微胖”开始破土而出,也有了自己的受众。
二、接纳脂肪是精神松弛的开始
但需要明确的是,“脂包肌”绝对不是“越练越肥”。更不是放纵自己的体脂疯涨,而是在快乐的前提下,更加松弛地进行饮食和健身安排。
从运动心理学来说,这是从外驱性健身转向内因、自驱训练的变化。
对于大部分能够维持长期健身的人群来说,健身运动一定都是自发且自愿的,甚至是一项令人上瘾的生活爱好。
如果努力练,但是只能吃“草”,那一定不能让人发自内心地产生归属感。时刻克制糖分摄入、脂肪比例,每一餐都精确计算卡路里到个位数,这相信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过于紧绷了。
从运动科学分析,虽然长期健身能够提升肌肉密度、肌肉质量。但想要维持低体脂和骨感身材,只有高度控制饮食才能达到。
“不是低体脂不可以,而是脂包肌更有性价比”,体重63kg的Lucy告诉GymSquare,“传统来看,我一定是大码女孩了,但我的体脂只有22%,并不肥,只是看上去比较大只。”
不仅如此,“不再控制每一口的热量,显然更加自由”。“或许这就是所谓的松弛感吧,在吃上不再严格自律,不再遵循大众审美,虽然体脂略涨,但放过了我自己。”Lucy坦诚道。
其实“脂包肌”对于健身人来说,也有好处。
力量训练者一定知道,绝对力量的提高一定与体重相关。想要在肌肉力量上更进一步,适当提升体重是很重要的。这也是很多bodybuilder摄入大量食物增重的原因。而如果体重下降了超过一定比例,肌肉力量和爆发力,以及激素代谢,也都会出现大幅度的下降。
举例来说,在一项代谢性研究中发现。在一群同样健身但饮食中膳食脂肪含量不同的男性中,体脂率较高的那一组睾酮增加了13%,另一组却出现12%的下降[2]。
也就是说,体脂率较高但有规律健身习惯的人群,或许并不比体脂过低的人虚弱。
换句话说,不是所有高体脂都能够被称为“脂包肌”。能够被称为“脂包肌”,首先需要有强度足够的运动训练,以及足够的肌肉含量。
从健康回归到社会容纳,“脂包肌”受欢迎的声量也在与日俱增。更多囿于外界声音的人群,也可以适当放纵,接纳自己的体脂适当提升。
就好像“有力量的粗腿”女孩、分离度明显的肱二肱三头肌,并不会被一定量的脂肪影响。
精神松弛的现代健身人,从接纳脂肪开始。
三、越练越壮,但不是越练越胖
脂包肌身材的前提是必须让肌肉含量保持在较高水准,平均来说,男性体脂率低于20%,女性低于25%,且保持积极规律的自然健身。这样的脂包肌身材,虽然看不到块块分明的腹肌线条,但也好处多多。
并且,上述的体脂率,其实仍然能够观察到足够的训练痕迹。漂亮的肱二肱三、股四头肌分离,饱满的肩膀头子都不在话下。
当下的健身环境,不再是10年前女生走进健身房先说“我不想长肌肉”的时代。传统视角下的“壮实”,对健身女孩来说,也不应该是个贬义词。
从“天鹅臂、A4腰”的狭隘审美中走出来。多元化的身材进入公众视野是切实发生的。
无论男女,自己的身材由自己选择,在健康的前提下,生活不应该被体脂比控制。
参考文献:
1.Flegal KM,Graubard BI,Williamson DF,Gail MH.Excess Deaths Associated With Underweight,Overweight,and Obesity.JAMA.2005;293(15):1861–1867.doi:10.1001/jama.293.15.1861
2.Dorgan JF,Judd JT,Longcope C,Brown C,Schatzkin A,Clevidence BA,Campbell WS,Nair PP,Franz C,Kahle L,Taylor PR.Effects of dietary fat and fiber on plasma and urine androgens and estrogens in men:a controlled feeding study.Am J Clin Nutr.1996 Dec;64(6):850-5.doi:10.1093/ajcn/64.6.850.PMID:8942407.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精练GymSquare (ID:GymSquare),作者:碧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