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辉尝好吃 (ID:YeMmY2021),作者:林卫辉
《随园食单》是袁枚对自己的美食认识的总结,绝大部分言之有理,但也并非句句是真理,其中有部分是他自己的偏见,并不具指导意义,比如下面这几点:
一、饭只能吃白饭?粥只能吃白粥?
他说:“余不喜汤浇饭,恶失饭之本味故也。汤果佳,宁一口吃汤,一口吃饭,分前后食之,方两全其美。”
又说:“近有为鸭粥者,入以荤腥;为八宝粥者,入以果品;俱失粥之正味。不得已,则夏用绿豆,冬用黍米,以五谷入五谷,尚属不妨。”
他这是坚定的白米饭白粥派,认为只有白米饭和白粥,才能吃出饭和粥的“正味”,并点名批评了泡饭,鸭粥和八宝粥,按照他的这套审美标准,各种炒饭、煲仔饭、焗饭、广东人民喜欢的海鲜粥、蚝仔粥、艇仔粥、鱼片粥,通通都是歪门邪道。
这种观点就走向极端了,白米饭和白粥有它们的精妙之处,泡饭、炒饭、各种风味粥有它们吸引人的地方。饭和粥,表达的是淀粉糊化后的风味,往他上面叠加一些风味,又有何不可?再说了,有时想简便一些,将饭和菜做个组合,省了时间,还创造了新的风味,这没毛病吧?
袁老爷子在这方面也未免太固执了,他目的是想强调好的白米饭和好的粥的精彩,他甚至说:“知味者,遇好饭不必用菜。”说好吃的白米饭,不用配菜,干吃就行。又说“粥饭本也,余菜末也。”说粥和饭是根本,菜是末,这是困难时期的观点。现代营养学认为人体通过饮食需要的是蛋白质、脂肪、糖、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水分,营养均衡才健康;真要分出本和末,肉类提供了蛋白质,才是本,粥和饭提供了淀粉,最终分解为糖,属于末。袁枚这个观点,是典型的本末倒置。
二、吃火锅是不懂美食?
被现代人欣赏的火锅,遭到了袁枚的鄙视:
冬日宴客,惯用火锅,对客喧腾,已属可厌;且各菜之味,有一定火候,宜文宜武,宜撤宜添,瞬息难差。今一例以火逼之,其味尚可问哉?
他反对吃火锅,理由有二:一是吃火锅太闹腾了,二是吃火锅不讲火候,会破坏菜的味道。
这两个理由都站不住脚。首先,聚在一起吃饭,不是为了听人说教,袁枚本人也是反对吃饭太多礼数的,太多的规矩反而会让人拘束,热火朝天的火锅,大家自己动手,平等相待,无需论谁先谁后,这种闹腾刚好打破了正经饭局过于拘束的局面,更适合社交,这也是火锅席卷全国的原因之一。
其次,火锅也是可以讲火候的,在控制食物火候方面,火锅有时甚至可以更精准。著名的潮汕牛肉火锅,把牛肉各个部位分拆切片,各个部位涮的时间精准到秒,比煎、炒、焗、煨、焖更好控制火候,在表达牛肉的风味上也有其独特之处。
袁枚其实也并非完全反对火锅,在“野鸡五法”中就有一个烹饪方法用上火锅:“生片其肉,入火锅中,登时便吃吃,亦一法也。”老爷子是个极具个性的人,说话有时陷入偏激,批评了火锅,讲野鸡时忘了,所以前后矛盾,他骨子里并不全排斥火锅。
三、美食的表达不能出奇制胜?
别看袁枚活得很洒脱,但于美食方面他属于保守派,对新、奇、异的美食表达他坚决反对,专门写了一篇“戒穿凿”:
物有本性,不可穿凿为之。自成小巧,即如燕窝佳矣,何必捶以为团?海参可矣,何必熬之为酱?西瓜被切,略迟不鲜,竟有制以为糕者。苹果太熟,上口不脆,竟有蒸之以为脯者。他如《遵生八笺》之秋藤饼,李笠翁之玉兰糕,都是矫揉造作,以杞柳为杯棬,全失大方。譬如庸德庸行,做到家便是圣人,何必索隐行怪乎?
这段话理解起来有点费劲,大意是说每种食物都有自己的本性,不可以牵强附会制作。天生小巧的食材,比如燕窝,本身就是好东西,何必把它捶碎捏成团,把小巧的东西弄大呢?海参本身也不错,一整个挺好的,何必把它熬成酱,改变它的味道呢?西瓜切开,放的时间稍长一点就不新鲜,竟然还有把西瓜做成糕的。苹果太熟时吃起来就不脆,竟然还有人把它蒸了做成果脯的。
其他像《遵生八笺》中的秋藤饼、李渔说的玉兰糕,都太矫揉造作,就像用柳枝编成漆器杯,完全失去其本来的自然大方。能把日常小事一件一件做好,便可算作圣人了,何必故弄玄虚,隐居修行,故作古怪呢?
这就过于固执了,袁枚自己都说“海参、燕窝,庸陋之人也,全无性情,寄人篱下。”本身没有味道的海参和燕窝,怎么摆弄都不会破坏它的味道,因为它们没有味道,这不违反烹饪原则。把燕窝做成一团,从小变大,把海参做成酱,从大变小,这是给人以意想不到的效果,且容易入味,有何不可?做西瓜糕,只是在糕中吃出西瓜味,为什么一定要大口啃西瓜?又不是没吃过西瓜!
在保鲜技术还欠缺的年代,苹果太多了吃不完,为了避免浪费做成果脯,这是好主意,袁枚从苹果要吃脆的角度批苹果脯,这是强词夺理。顺带把他不喜欢的李渔也拉出来批一通,这是不厚道。
把烹饪上的形式创新说成“故作古怪”,这是危言耸听。如果袁枚看到曾经的世界第一餐饭斗牛犬餐厅,广州的创新粤菜餐厅把菜做到认不出来,老人家估计会气到吐血。
袁枚在美食上的成就无疑是伟大的,《随园食单》也有很多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与时俱进复刻一些随园菜也还会给大家一些惊喜。但袁枚的美食观也有时代和个人局限,我们不必把《随园食单》当成美食圣经供奉,认真汲取其营养和精华,在袁枚的基础上大胆创新,要相信,于美食方面,我们今人可以完胜古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辉尝好吃 (ID:YeMmY2021),作者:林卫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