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酷玩实验室,作者:酷玩实验室,题图来自:A生成
一觉醒来,小红书成英语角了?
一打开首页,一半都是说着英语的老外,手机爹,你这是给我干美国来了?
这些人自称TikTok难民,因为怕过两天美国的抖音要被封,所以想找个代替品,就这么着,小红书突然成为了赛博版的中美跨海大桥。
至于为什么是小红书,有的美国老哥说,这是出于对政府制裁TikTok的报复,他们要一直呆在中国的App里;也有大哥说,他打死都不会用马克扎克伯格的应用。不管怎么样,这群自称“TikTok难民”的老外,就这么刷屏小红书了。
随之而来的就是,小红书,这个连英文名字都没有的App,连续霸榜美区iPhone和iPad下载商店,以及潮水般融入的“网络难民”。
以美国用户为首,大量的老外涌入小红书后,着实给双方带来了巨大的文化震撼。
首先是中国网友这边。
前脚踏进小红书,看到清一色的洋文,差点以为自己误入了异世界的大门。
老外们把这里当做了自己的网络第二故乡,纷纷分享起了大洋彼岸的生活面貌。
他们带着机器翻译而出的蹩脚中文,洋溢着热情渴望得到中国用户的理解。
摩托车骑士:
黑魂COSER在小红书内激情交流。
而且美国用户们很喜欢直接怼着个大脸录视频,给人一种真诚而纯朴的感觉。
同样质朴的还有美国大兵,来小红书发个帖子,就遭到了“中国间谍”的试探。
老外们小心翼翼地踏出这片新大陆,寻找着遥远东方的那位间谍SPY,小红书此刻既是英语角,也是情报角和相亲角。
迅速反应过来文化冲击的中国用户,立即组织攻势,重新夺回主场。
当老外晒自己猫的时候,我们直接在评论区中,晒出熊猫。
This is my pet
一边是宠物大战,另外一边是表情包战争。
中国用户找老外讨要表情包的同时,也不忘进行一波文化输出,老外没几天,就领悟到了中文互联网表情包的妙处,并开始灵活运用。
而且精准学会的,还是龙图
当有老外说自己来自肯塔基(肯德基发源地),好家伙,下面全部都开始V我50了。
这还只是第一步,因为大量的老外涌入小红书,直接让小红书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英语角。
老外开聊天室交流,中文用户直接涌入,练起口语和听力。
甚至有的学生,毫不客气地直接拍出作业照片,问问老外标准答案是什么。
Help.Help
多邻国和猿辅导的产品经理们见到这一幕,不知道能不能绷住。或许他们的办公大楼,今夜也会跟小红书一样灯火辉煌,无人入眠。
小红书的加班,或许是一种甜蜜的苦涩,老外们发现小红书缺少线上AI翻译功能,只能求助于翻译软件和GPT,AI赋能的紧迫性,被全球小红书用户搬上了台面,等待小红书的码农们加紧处理。
在小红书这里,我看到的除了文化差异带来的美好的误会与差异,还有科技进步的重要性,和它给人带来的便利。
之前总有人说AI科技的发展与自己的柴米油盐无关,可能还要很久才能照拂,使自己体会切身。
但至少从AI翻译和AI绘画上,我知道它至少能与你我的快乐息息相关。
现在在海外的APP Store上,GPT排免费榜第一,紧随其后的就是小红书,这背后除了巧合的热点事件,可能蕴含着一种理性的、发展的肌肉与纹理。
我们不知道美国小红书用户发的Lmao是什么意思,他们第一次看到我们写“666”也是同样震惊,这象征着恶魔的数字,在中国怎么是一种夸赞。
但不要紧,只要用AI Prompt一个兵马俑,拥抱着一个自由女神像,怀抱着他们生出来的孩子。
大洋彼岸的双方都懂了,这是友谊,哦,这是赛博团圆。
一位从未去过中国的老外,只要在剪辑APP里输入“中国”,就会自动输出相应的素材。
比起追问这些陌生的外国友人是怎么找到小红书汇合的,我更想知道,他们是如何随机且自然地用尽各种手段、巧妙地打破文化隔阂的?
就好像你铅笔断了,会找削笔刀。发烧了,会吃布洛芬。老外知道翻译要找GPT4,效果会比机翻更好更地道。中国网友知道要表达友善,除了手动做表情包,AI生成出的图片也可以有趣地传递出善意。
AI翻译、AI绘画、AI视频、智能素材,这一切自然形成的用新时代科技解决问题的习惯,让我看到了什么叫做科技带来感动。
所以,我想,这或许是这一出中美合拍的喜剧背后,所能悟出的,关于科技的意义。
话说回来,小红书,啥时候上AI翻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酷玩实验室,作者:酷玩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