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骑鲸出海,作者:Chester,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新加坡正遭遇一场罕见的餐饮“血战”:2024年前三季度,平均每月有326家餐饮公司开业,比上一年多25家。
在中新互免签证的第一年,新加坡人的饭桌突然端上了大量中餐。而弹丸之地突逢高强度竞争,出局者也骤然增加。
2024年年末,火锅巨头呷哺呷哺在新加坡的唯一一家门店正式停业,仅保留旗下3家定位中高端市场的湊湊。
高端餐饮也不好过:老牌米其林一星的意大利餐厅Braci、28 Wilkie以及法国餐厅Le Dame de Pic等也纷纷歇业。
咨询机构莱坊(Knight Frank)称,2024年前三季度,新加坡每月停业的餐饮公司数为274家,比2023年增加了19.7%。即使外出就餐大幅减少的2020年,凭这个数字也仅为170家。
复杂的环境更让中国出海商家游移不定:去年1月,霸王茶姬就在新加坡门店一夜之间全部消失,7个月后,霸王茶姬又重回新加坡,连开3家门店。
来去之间,重金砸向新加坡,这些出局者带给餐饮出海者价值千金的教训是什么?
一、新加坡开店的三座大山
如果说出海是一张必答卷,新加坡应该是难度较低的题之一。
餐饮行业原以为也是如此。由于新加坡组屋不方便做饭,加之当地人工作繁忙,大部分人在由政府兴建在组屋附近的开放式餐饮中心食阁(food center)解决三餐问题。而高端的餐厅与平民食阁的中间地带留下了空白,这成为了中国连锁餐饮品牌争相抢夺的战场。
据《联合早报》的调查,火锅、麻辣烫、烤鱼成为最受新加坡食客欢迎的三大中国餐饮品类,其中火锅在所有中餐门店中占比达46%。而做过中餐都知道,火锅、麻辣烫、烤鱼堪称难度最低的中餐。
然而,几乎拿下新加坡中餐半壁江山的火锅,却很难赚钱:呷哺呷哺退出了新加坡,而负责海底捞海外业务的特海国际,在2018年自海底捞分拆出来之后,也接连亏损,直至2024年第三季度才扭亏为盈。分析指出,特海国际实现扭亏为盈,除了停止盲目扩张之外,关键在于翻台率与客单价的提升。
而根据特海国际2024年第三季度财报,海底捞在东南亚市场翻台率为3.6次/天。相比之下,呷哺集团的2024年中报显示,包括新加坡在内的其他市场的呷哺呷哺餐厅,其翻台率从2023年的2.9下滑至2.4。人均消费也从143.3元下滑至123.4元。
在新加坡开饭店,租金太贵了,如果翻台率上不去,会沦为给房东打工。
莱坊在其发布的第三季零售报告中预计,2024年的主要零售租金将上涨2%到4%。莱坊的新加坡零售物业部主管徐伟杰表示,随着餐饮业竞争加剧,实体店空间成为抢手资源,进而推高了租金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