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娱刺儿(ID:yuci-er),作者:沈丹阳,编辑:杨晶,头图来自:电影《青蛇》
近期上映的影视剧中,“狐狸精”的出镜率非常高。
继《姜子牙》塑造了“九尾”和“小九”两个女性狐妖形象之后,由李现和陈立农主演的《赤狐书生》也宣布定档十二月。就连韩剧也刮起了一阵“妖风”,李栋旭和赵宝儿主演的《九尾狐传》虽然沿用了前世今生的俗套剧情,却还是在海内外引起了一波追剧狂潮。
如此多狐妖同台竞技,即便彼此没想一较高下,观众也不免将其评头论足一番。
“《姜子牙》因为是动画电影,故事背景也是封神,九尾和小九的狐妖形象可信度自然较高。但是从《赤狐书生》发布的预告片看,李现饰演的白十三完全没有狐妖的俊美妖艳,会让人跳戏到《河神》。”
影迷阿乐告诉娱刺儿,反倒是李栋旭在韩剧《九尾狐传》中的表演,让人感受到了狐狸的鬼魅妖娆。“且不提剧情老套和融梗的问题,李栋旭演得很有细节,简直就是九尾狐本狐。”
然而,如此令人惊艳且印象深刻的妖精形象,有多久没出现在国产影视剧中了呢?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妖
国民一起“追”妖的岁月,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
彼时,几乎每一部上映的影视剧,都能激起大众的观看热情。86版《西游记》更是当仁不让的经典,一播出便创下了89.4%的收视率神话。在过去的34年中,这部作品的重播次数超过3000次,位列中国电视收视率总排名第三。
即使海内外拍摄的《西游记》多达四十多个版本,却始终没有哪一部可以媲美86版《西游记》。2020年暑假,86版《西游记》在B站上线,无数网友在弹幕中刷起了“爷青回”、“经典”、“致敬”,表达着对那个时代的追忆。
娱刺儿在观察弹幕时发现,86版《西游记》给大众留下深刻记忆的,除了师徒四人斩妖除魔的取经故事外,还有剧中令人眼花缭乱、美不胜收的妖精们。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当属玉兔精。
图源:86版《西游记》
作为唐僧取得真经前遇到的最后一个妖精,玉兔精原为广寒宫中捣药的玉兔,在机缘巧合下溜出宫门、并在下界后摄取了天竺国公主。饰演玉兔精的演员是来自东方歌舞团的李玲玉,她在剧中身披红色纱丽出场,轻歌曼舞、眼波流转,将这个角色诠释地淋漓尽致,而她演唱的《天竺少女》也一炮而红,成为被世人传唱的经典。
图源:86版《西游记》
“玉兔精深得我心。她那个眼神太像兔子了,演技认证。” 影迷艾米对娱刺儿说,李玲玉在剧中虽然一人分饰了真公主、假公主,和孙悟空变的公主三个角色,但却演得非常有辨识度,连猴子的顽皮跳脱都模仿地惟妙惟肖。
能与玉兔精相提并论的,还有树精“杏仙”。虽然出场时间不多,杏仙却是B站弹幕中“西游第一美女”的热门人选,她与女儿国国王谁更美的问题,常年引得弹幕网友争论不休。
在第19集《误入小雷音》中,师徒四人路过荆棘岭,唐僧被几个树精劫持。然而与其他粗鲁暴力的妖精不同,掳走唐僧的四个男妖精颇有名士之风,不但没有急着杀人吃肉,反而趁月色正浓邀请唐僧一起以文会友。
杏仙就在这种诗意盎然的气氛中出场了,她以一曲曼妙的歌舞主动回赠唐僧所作的诗。
图源:86版《西游记》
“那种含情脉脉的眼神和轻盈的舞姿,以及王苓华(杏仙的饰演者)所演绎出的洒脱大胆,至今都让我记忆犹新。” 阿乐表示,王苓华塑造的杏仙完美地呈现了吴承恩笔下那个“青姿妆翡翠,丹脸赛胭脂,星眼光还彩,蛾眉秀又齐”的绝美妖精形象。
当然,人们对国民妖精的印象绝不止于《西游记》,白素贞的故事也伴随着无数80和90后长大。
92年台湾版的《新白娘子传奇》在播出当年便斩获了日本第二十届国际电视金奖,隔年被中央电视台第三套引进后一度风靡祖国大陆,即便时隔11年(2004年)在中央一套和八套重播,还是夺得了两个频道的年度收视冠军。
图源:92版《新白娘子传奇》
除了赵雅芝成功地演绎出白素贞的温婉端庄和美丽善良之外,该剧的配乐更是将“人与妖”之间的爱情刻画地入木三分。
白素贞与许仙在船上相遇时,一曲《渡情》点破了两人“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的深厚缘分;当法海将许仙软禁在金山寺,白素贞因水漫金山而被压入雷峰塔时,那首观众无比熟悉的《千年等一回》又适时地响起,渲染出离别时两人悲伤无奈的心情。
同一时期,小青的故事《青蛇》也被徐克导演搬上大荧幕。
不夸张地说,张曼玉饰演的青蛇婀娜多姿、妖娆妩媚,还兼具几分不谙世事的懵懂,曾是国民心中最经典的美女蛇。整部电影也以小青的视角,探讨青蛇、白蛇、许仙,和法海之间的情感纠葛,对人间是否有真情、情为何物提出了质疑,道出了人性与爱情背后最残酷的真相。
图源:《青蛇》
此外,小青找到许仙后留出第一滴象征人类情感的眼泪,也从某种程度上展现出《青蛇》想表达的女性意识觉醒,小青从懵懂无知的少女成为一个自由独立的女性。然而,当青蛇真的拥有了人类情感后,她反而决定不再成为人,临走时留下一句:
“我到人世来,被世人所误。你们说人间有情,但情为何物,连你们人自己都不知道。等你们弄清楚,也许我会再回来。”
青蛇拂袖而去不再留恋人间,张曼玉也带走了观众对于蛇妖的所有想象,那之后再无经典美女蛇出现。
同样令人唏嘘怀念的还有狐狸精。
90版苏妲己(傅艺伟)和01版苏妲己(温碧霞)
1990版《封神榜》中的妲己傅艺伟,与2001版《封神榜》里的妲己温碧霞,都曾以绝色倾城之姿迷倒万千观众,其黑化后的邪恶歹毒也曾让人恨得人牙痒痒。
2008年上映的《画皮》中,周迅饰演的狐狸精小唯也极为深入人心。她为了得到心爱的男人,不顾他已有发妻的事实,不择手段地陷害折磨男主的妻子,还伤及了无数普通人的性命。
图源:《画皮》
然而无论是妲己还是小唯,在这些狐狸精为祸人间的背后,要么是一颗被人类伤害至深的心,要么是一份对人类炙热而纯粹的爱。
这些使人又爱又恨的经典妖精形象,似乎拥有了超越时间的生命力,在几代影迷心中历久弥新。只要一提起妖精,大众脑海中浮现的一定有她们的身影。
创作者症候群
但国民妖精的时代,似乎离我们渐行渐远了。
近十年来,竟没有哪一个妖精角色,可以让大众异口同声地喊出名字。
不可否认,这种现象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政策的影响。2014年前后,网络上流传出一条相关部门颁布的禁令,要求所有建国后题材的影视作品中,凡涉及动植物等非生命物体不许以妖精的形式出现。虽然内部知情人士曾出面辟谣,但该禁令还是在广大网友中口口相传,并逐渐演变为“建国后不许成精”的网络梗。
这真的是导致国民妖精消失的原因吗?
据娱刺儿统计发现,2015年至2018年间,大热的影视剧多为仙侠玄幻题材,其涉及妖精的桥段比起以往有过之而无不及,其中以“封神榜”和“聊斋”为原形进行改编的作品数量繁多。经典妖精角色的减少,似乎与“建国后不许成精”并无直接关系。
相反,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影视剧中的妖魔鬼怪还得到了特效的加持,在视觉上变得更加逼真且具有冲击力了。
刘亦菲在《二代妖精》中的角色特效,图源:《二代妖精》
那么国民妖精究竟为什么消失了呢?
“现在的演员太依赖特效了。就拿蛇精举例,前段时间我在追《镇魂》,里面蛇精的演技实在尴尬,导演可能怕观众跳戏,时不时给她加个蛇尾巴特效,提醒观众她是个妖精。” 艾米吐槽道,“对比来说,张曼玉即便不加特效,我也觉得她是条蛇。”
在日益精进的特效技术面前,很多新生代演员和导演反而忘记了扮演妖精时,进行动物模仿的重要性。
当年《画皮》上映后,虽然观众对电影故事的评价褒贬不一,但几乎所有人都对周迅扮演的狐狸精赞不绝口,称她“站在那里都自带妖气”。
周迅在一个访谈节目中揭示了背后的秘密。为了让自己的举手投足间透露出狐妖的气息,周迅整部戏都弯着一条腿站立,在古代裙摆的遮挡下非但看不出端倪,反而让她行走时如妖般摇曳生姿。
不仅如此,周迅在眼神上也下足了功夫。她深知妖爱上一个人的眼神,与人类肯定有着微妙却本质的不同。剧中狐狸精小唯在第一次遇见男主时,那个自然的歪头和灵动的眼神,令人无比惊艳。
原来,周迅为了展现出狐狸精动物的一面,模仿了自家小狗每天看见她回家时的第一个动作,结合她的站姿与造型,将妖表现得栩栩如生。
除了演员自身对妖精角色的感受,导演的审美和环境营造能力也很重要。
在这一方面,《青蛇》呈现出的色彩奇异的画面,与古典雅致的音乐,在所有妖精题材的影视剧中,算是首屈一指的佳作。
“我要求《青蛇》的美术,一是线条要统一,都是圆的,不能出现直角;二是画面设计要像《聊斋》的插图一样,只突出主要的东西,其它一律简化,例如主景不要墙、街上的人不是穿白就是穿黑,只有主角的服饰才有色彩,背景也只用一种颜色。”
图源:《青蛇》
徐克导演曾表示,青蛇和白蛇的造型主要以雪纺衣衫搭配铜钱头,并采取了暗黑阴森系的哥特风妆容,打造出的蛇精形象妖异魅惑,却也不失传统古典的气质。
无论是演员还是导演,抑或是编剧,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创作者。
国民妖精的消失,也显现出一种创作者症候群。
“现代影视技术和工业化的发展,使得影视剧中的特效呈现愈发复杂,但一部作品所能承载的内容又是有限的,因此创作者在完成一部作品时,就会有一定的取舍和侧重点。这也导致当视觉呈现成为主体亮点时,其在内容叙事方面就没有那么突出。”
影视编剧雨齐告诉娱刺儿,我国妖精相关的故事和作品数量众多,有些甚至经过了千年的检验和沉淀,例如《封神榜》《聊斋》《西游记》等,这也为影视剧创新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网络电影中的特效技术,图源:《倩女幽魂·人间情》
同时,现在的观众大多是影视剧世界的“原住民”,从小开始积累的看片量,远非80年代观众所能比拟的。对这些具有一定审美基础的观众来说,儿时看过的经典影视作品,已经成为他们心头的“白光月”,现在这些特效占据了荧幕前景位置的作品,自然无法让他们对妖精角色本身产生深刻的印象。
不仅是妖精题材的作品如此,整个影视剧行业都散发着“新不如旧”的信号。媒体也经常作出“国产影视剧数量增加,质量却大幅下滑”等评论。
据DT财经报道,1998年国产剧的数量首次突破100部,而2019年仅播出的电视剧数量就有535部,从数量上看翻了四倍之多,但2000年播出的电视剧,其豆瓣评分均值为7.6分,2019年则仅有6.1分。
由此可见,国民妖精的消失,不仅是视效和内容两者侧重点的失衡,更是整个行业普遍存在的内容质量问题。
国民妖精消失,谁是“罪魁祸首”?
仔细算来,经典妖精形象的消逝是2010年以来的事。
在这十年中有两个现象较为引人注目,一是资本大规模注入影视行业,二是互联网平台下场参与内容创作。
这两个现象的背后有政策的引导。
十二五规划期间(2011年~2015年),大量体制外的企业获得了影视剧的甲种制作许可证,生产模式自然也从原来的国有制作单位和电视台的自产自销,转变为由市场主导的制播分离。
随着经济的加速发展和政策的鼓励,影视剧消费端的需求空前增强,资本看到了利好,一些传统行业的热钱冲锋陷阵般批量涌入。君和传媒CEO李军曾对媒体透露,前几年各个创投圈的路演中,影视类项目能占3成以上,很多影视剧靠一个PPT就能拿到钱。
也是从这时起,影视剧的内容质量开始“断崖式”下滑。据DT财经统计,豆瓣评分4分以下的烂剧比例自2010年大幅上升,在2015年达到巅峰,其占比超过50%。
与此同时,互联网视频平台正在快速崛起。乐视挂牌A股、优酷土豆先后赴美上市、爱奇艺和腾讯视频也相继进入赛道,一场硝烟弥漫的版权大战,将影视行业的虚火烧得更旺。
争夺版权之外,几大视频平台也跃跃欲试地下场参与内容创作,并于2014年提出了“网剧”和“网络电影”的概念。然而,不同于传统行业作为投资方时给予创作团队的自由程度,互联网平台更偏向用自己擅长的大数据分析,来指导网络影视剧的内容方向。
“大IP+小鲜肉”的内容公式,便是这时由互联网平台提出的。
首先被拿来“试刀”的有两类IP:一是经由市场验证的经典著作及神话故事,例如《封神榜》《聊斋》《西游记》等,虽然被翻牌了无数次,却有着广泛的受众基础;另一种便是热度较高的网文作品,其中玄幻仙侠题材占据了主流。
此举催生了众多妖精题材的网络影视剧作品,尤其是网络电影。
那几年投资网络电影的火热程度堪比淘金,北方的煤老板、南方的个体户、甚至是P2P行业都纷纷入局。在资本的引领下,广告、视频、传媒等相关行业人员,都聚集到网络电影领域来。
2015年在爱奇艺上线的《道士出山》便是早期网络电影的成功代表。这部作品的实际拍摄时间仅用了8天、成本在30万左右,收益却高达2400万。
《道士出山》“珠玉在前”,同类僵尸、道士、伏魔元素的网络电影蜂拥产生。据相关数据统计,仅2015年一年,就有200余部带有“玄幻”、“魔幻”、“妖幻”标签的网络电影上线,作品风格大多暴力艳俗,存在大量打擦边球的桥段。
《聊斋》《白蛇传》《西游记》《狄仁杰》是被改编最多的经典IP
资本端与消费端的双向扩张并未带来内容的繁荣。相反地,影视剧行业被资本和流量绑架,一部作品的收视率和点击率不再取决于创作团队,而是转向依赖小鲜肉的粉丝效应,以及网络炒作手段。
这样一来,以小鲜肉为代表的流量演员身价暴涨,头部明星的片酬堪比天价。演员唐国强曾表示,主演的片酬高达一部戏制作经费的60%以上,极大地压缩了配角、导演、编剧等群体的收入。
于是影视剧内容开始“灌水”。
最显著的表现是国产剧的集数越来越长。
如果说21世纪初的长篇电视剧《武林外传》《家有儿女》《东北一家人》尚能兼具长度和品质,2010年以后的长剧集则因内容空洞、演员尬戏等原因,被讽喻为老太太的裹脚布,又臭又长。
图源:DT财经
烂剧横行之下,“大IP”不断被低质量作品消耗,大众对妖精题材的影视剧作品也产生了“预期式失望”以及“审美疲劳”。
意识到了观众对经典神话IP的消费疲软,互联网视频平台又将目光转向了同样家喻户晓、却并未被大规模改编的大IP《山海经》。
2017年腾讯牵头启动了“山海经版权共创委员会”;2018年优酷院线公版IP票房分账前10名中首次出现山海经;2019年第一季度备案的网络电影中,除了10部西游作品,还有5部山海经,压过聊斋和八仙。
近年来,改编自《山海经》的影视作品数量不断增加。
这部宝藏神话中的奇珍异兽,不仅给了《捉妖记》《大圣归来》《大鱼海棠》等影视剧二次创作的灵感。更重要的是,《山海经》还为玄幻题材的影视剧作品构建出了一个完整的宇宙体系。
包括《九州缥缈录》《海上牧云记》《华胥引》,甚至是《鬼吹灯》《盗墓笔记》等作品,其故事背景都与《山海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一边是创作者回归内容、专注打造高品质IP改编剧;另一边是影视行业降温、虚火的资本大批离场,这让部分优质的玄幻剧重新进入观众的视野。
唯一遗憾的是,奇幻影视剧步入“史诗级宏观宇宙”的时代之后,再不曾倾尽所有笔墨,只为塑造某一超自然生命个体。
国民妖精的时代,终究还是过去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娱刺儿(ID:yuci-er),作者:沈丹阳,编辑: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