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5-01-18 15:01

尹锡悦与共识的黄昏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恒河公园,作者:大明湖底容嬷嬷,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经过了一个多月的摩擦拉锯,尹锡悦终于被捕了。


大家不知道是否还能记起来土耳其那次未遂的苦迭塔。军人首先控制了电视台并要求主播宣读了政变声明,而埃尔多安在社交网络上号召民众走上街头,反对苦迭塔。于是苦迭塔迅速失败了。


新媒体的这一次胜利也过去了八年之久,不过前面的各种报道和文章也鲜少回顾这件事。很多人会说是因为没有有效控制媒体和断网,但其实,认为控制媒体和断网就会成功,也是低估了移动互联网与社交网络的常态化影响。尹桑看多少遍五共,哪怕比本人更加精通西比西比的细节,仍然难以理解和体会到这一点。只能说,一个二十世纪范式的阴谋家,在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信息化的新时代,成为了历史的小丑。


传统媒体在报纸和电影时代是绝对中心化的,舆论权力完全掌握在利维坦与有组织的知识分子手中。电视和广播相对去中心化了,但是仍然具备集中的管控能力以及更多是满足大众娱乐需求。互联网时代早期,门户网站与搜索引擎,实际上仍然是一个中心化结构,和之前一样,受众仰赖一个中枢对信息的集中再分发。


其实我们过去很多推动历史的力量,就是仰赖这种中心化结构的存在。


反过来的情况也可以举例。我们看到,四旦双冰和85花可以长期作为高国民度的一线女星存在,而后面的明星再也难以获得这样的高国民度。原因很简单,前者受益于电视台这样一个中心化媒体的盛世,而后者已经没有电视台这样的中心化媒体实现对全体观众的覆盖了。那么前面所说的“共识”也不存在了——高国民度的明星本身就是共识的一种。


移动互联网和社交网络,从文字媒体扩展到图片、视频,再到直播之后,就彻底完成了媒体的去中心化。这个其实最早应该是博客开始的(个人化的文字媒体),然后内容缩短、易读化、可视化、互动化,不断降低信息发布者的产出门槛与信息阅读者的阅读门槛,那么就不再依赖于信息集中-分发的中心化结构了。利维坦,资本或者其他权力想要去有效地对于信息的输入/输出进行全局性干涉,就必然是高成本低收益的。


1961年的韩国,军人选择了拿下广播电台并成功了。2016年的土耳其,还是选择拿下电视台,但是被埃尔多安用社交网络轻松化解。2024年的韩国,尹锡悦没有断网,也控制不了媒体,但是李在明可以直播摇人。


当你根本不能在之前的舆论环境去塑造一个中心化共识的时候,你想要去通过控制什么中枢去扭转局势自然也是不可能的。就没有这个中枢了。所以各种讲话/文章/社论/报告/会议的影响力也必定越来越弱,因为中心化媒体已经不再是人们主要的信息源(当然仍然是“权威参考”)


形成这样的情况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自媒体所形成的低信噪比。这个就是前面所提到的“移动互联网与社交网络的常态化影响”


自媒体的巨量去中心化的信息流已经远远超出了人脑的承载处理能力。智人个体无法改造自己的神经运行结构,以适应高速变化、高速迭代且信息流的复杂度急剧增长的社会存在的话,那么就只剩下两个选择,要么疯掉失去一切主观能动性,要么在大大小小的信息茧房里获得自己的安全区。


中心化媒体时代,信息本身也是权力的一部分。但是在去中心化媒体流行的今天,瓶颈已经不是信息了,情报本身已经不能再隔离人了,而超量的复杂信息处理工作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巨大的难题。


当然,权力者的优势是可以基于自己所处的位置更能够对信息有效认识并认知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但是大家面对的问题都是一样的,起跑线也已经一致,就是对信息洪流的无所适从。权力者想要通过单纯的情报壁垒获得优势,就变得非常困难了。


而在当下,导致人无知的原因只能是前面所说的,疯掉或者在茧房里。能够有效地做减法,获得精干的,全局性的可以指导实践的认知,实际上也是需要精心去编织茧房,屏蔽垃圾的。大部分人最后不会选择疯掉,都会选择大大小小的茧房。在这个演化过程中失去的,就是共识。


在缺乏共识的时代,通过媒体的动员本身就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而反过来,管制也是。言论界的危险性大幅下降了,因为形成全局影响力干扰共识破坏动员已经做不到——如何干扰和破坏不存在的东西呢?近日小红书上大洋彼岸的网友打破propaganda的结界热情交流,其实也是在瓦解共识而不是建立共识,拉平信息差这件事怎么可能有利于共识?


如果共识难以存在或者不存在了,技术进步最终会强化保守结构,这是我的一个观念。但这与历史会淘汰落后的阴谋家,并不冲突。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恒河公园,作者:大明湖底容嬷嬷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频道:

大 家 都 在 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