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5-01-18 17:44

第一批中产妈妈,开始“鸡娃降级”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凤凰WEEKLY,作者:刘三金,编辑:章鱼,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文章摘要
中产家长转向二手平台寻找高性价比家教。

• 💸 中产家长在二手平台寻找名校生家教,价格大幅降低。

• 📚 育儿消费降级,兴趣班和国际学校不再受欢迎。

• 🏫 家长依然重视学业投入,精简育儿开支。

消费降级的风,还是吹到了育儿上。


昔日在线下辅导班缴费处叱咤风云的中产妈妈,如今却纷纷转投二手平台买家教:用99块钱的单价,雇985的博士陪娃写一小时的作业。


北大、清华、人大、复旦……各种名校的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全部任君挑选,强势科目的应试成绩有时可以逼近满分。


而且他们的标价集中在每小时59元到199元不等,翻遍二手平台的相关陪读服务,单价超过300元的辅导少之又少。


而同样的师资力量,放在北上广深的1对1线下辅导班,每节课的售价则在300元-500元之间,高三名师的辅导售价甚至高达1200元/小时。


关键是,就算家长想花钱,也得排队或者找熟人走后门。



享受过高性价比的博士辅导后,中产妈妈们再也回不去了,纷纷在互联网上分享自己的经历。


只有在很偶尔的时候,他们才会看着这些标价99元/小时的硕士研究生们的简历,然后陷入怀疑:


让孩子成为名校毕业生,然后呢?


一、这届中产妈妈,流行在二手平台找家教?


育儿消费降级的风,最先吹在二手平台。


在这里搜索家教辅导,你将看到一个撕裂的宇宙:一边是超级名校,另一边是超级低价。


在这里,北大清华复旦人大的天之骄子们全部明码标价,任君挑选,关键是:价格低廉。


北大学长1对1亲授小/初/高各阶段学习方法,半小时要价60元;



均价100块,能收获985大学生的语、数、外、综合全科学习辅导;



山东学子、复旦本硕,擅长理科,家教经验丰富,标价120块,还包邮。



全英文上课的211研究生,每小时收费仅为90~120元。



10年教学经验的交大物理博士,讲解错题外加定制学习计划,定价200元。



如果无需1对1陪读,想要精批孩子作文,只需花费16块9。



在一个个百元标价的链接页面,这些名校毕业生往往都会细数自己的辉煌履历:高考大省排名全省前十,英语140、数学130;四六级600+,绩点几乎满分……



甚至有人晒出自己的三好学生奖状、国家级奖学金证书……



所有可以量化的成绩,都被他们一一标注出来。


每一项成绩,都在力证自己就是爸妈口中那个:“别人家的孩子”。


是的,名校生陪读赛道也是卷起来了。


为了增强竞争力,他们不只强调自己的各科成绩,也在彰显自己的业务能力:特别说明自己有弟弟妹妹,懂得如何与孩子相处;



晒出自己教学成果,用数据说话:外语辅导5次,学生成绩从50提升至70;辅导高一学生数学,提分30+。



对比动辄500多还要排队上课的机构“名师”,百元上下的价格能找到硕士辅导,可以说是相当划算。


于是,很多觉得线下补课太贵的家长都开始转到线上:用真金白银,寻找这些价廉质优的学霸。


当他们开始在二手平台找家教之后,才发现,百元陪读可以教的范围是如此广阔:名校生们不仅提供传统考试科目1对1教学,就连口语陪练都能兼顾。


雅思8.0、在美国排名前30大学读研的留学生,当口语陪练的标价,低至99。



但这远远不是口语陪练的地板价。


换个思路,把留美外教换成菲律宾外教,50分钟的口语陪练课能够低至40元。



为了找到最具性价比的陪读服务,中产妈妈们甚至开始互联网比价,在线交流经验:“我们的线上70一小时,线下花150有机构挣差价。”


这届中产妈妈花钱,讲究的就是物尽其用,财尽其职。



不少家长的反馈,孩子的成绩并没有因为陪读老师的“野生”而降低。


名校生们甚至因为讲解清晰易懂,获得了家长的免费宣传。



与此同时,家长们惊讶地发现:课外辅导甚至还可以一分钱不花。


在视频网站下载免费课程,孩子小升初照样高分上岸。


二、天价鸡娃,已成时代的眼泪?


在二手平台买家教的服务流行起来之前,人们对家教和1对1辅导的直观感受只有一个,那就是:贵。


2019年《生活报》曾发文报道,哈尔滨补课一条街“万元起步,上不封顶”。


有家长甚至一次性购买16万元的课时,只为给孩子提分。


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坐在前排,凌晨便在校外排队,抢报名师奥数班。


名师上门辅导,每次都要上千元。


两个家长三个月的工资,甚至不够一个孩子暑假报班。


去年,一条名叫#家长吐槽暑假40天孩子开销五六万 的话题,甚至上过热搜。


孩子能被互联网称为吞金兽,主要就是因为教育支出实在太多。


据“界面新闻”消息,中国家庭的教育支出平均每年达8 464元,占到了家庭收入的17.1%。教育开支占所有开支的比重达到7.9%,与其他国家相比,遥遥领先。


7.9%的数据是抽象的, 但生活却是具体的。


博主@升值计 曾发文称,北京家长“刀耕火种鸡娃,面有菜色教子”:年薪上百万的海淀家长浑身上下不超过500块,主打一个蓬头垢面。


为了给孩子报班学习,一年甚至存不下几万块钱。



前几年中产斥资上万鸡娃的细节尚且历历在目,一扭头,网友们突然发现:家长们不知何时开始“勒紧裤腰带”鸡娃了。


家有五年级小朋友的@青青 从去年开始减少家庭开支,外出就餐的频率大大减少,连去超市购物她也开始精确挑选,避开那些不必要的零食和贵重商品。


每个月省下的钱,都投到孩子的教育费用中。


也有的家长为了保障孩子教育,取消了自己在爱好上的花销,严格遵循“牺牲自己,不苦孩子”的原则。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的风,一直都是父母们的行事准则。


即便如此,坚守多年的家长们还是在坚持高投入育儿后,遭遇了很多挫折。


以至于“中产烂尾娃”的概念,开始全网盛行。



那些接受长时间高昂教育投入的孩子,最终因为没能取得学业或工作上的成功,被比作“烂尾楼”。


大大小小“烂尾娃”中,有人从小各种培训班,花了好几万,结果考试五门考200分。


也有人一路留学,但最后发现工作并没有想象中的好找。



鸡娃鸡到最后,中产们发现投资回报比真的很低:


在教育上砸几十几百万的结果,很可能是月薪几千。


三、育儿,正在逐渐“精简化”


育儿降级,并非一降到底。而是往往从砍掉兴趣班开始。


过去十年间流行的中产育儿,总是讲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中产家庭的孩子人均拥有几个爱好,钢琴、绘画、网球,什么都不落下。


媒体报道,一个五岁半的小孩,一周要上十个兴趣班。


家长忙得脚不沾地,拼命给孩子安排各种爱好。


哪怕孩子累得直打瞌睡,也坚持按照计划执行。


今天学萨克斯,明天学芭蕾,后天再学素描,光是一年的兴趣班支出就超过10万元。


对兴趣班的强烈推崇,带火了培训市场。


以钢琴为例,2019年中国钢琴年产销量达到39万架、占全球市场份额75%。据《半熟财经》报道,彼时有的钢琴老板经营着三家门店,既教钢琴也卖钢琴,手下有十几位全职和兼职老师。


钢琴这个被视为兴趣班鄙视链最顶端的乐器之王,长久以来都是中产家长的心头好。


学琴既能提升孩子艺术素养,又能培养贵族气质,因此就算一节课几百上千,家长也在所不惜。


然而时间来到2025年,很多家庭早就放弃了“锦上添花”的兴趣班。


去年一月份,钢琴销量断崖式下降的新闻登上热搜。


据称,一二线城市的琴行接连关门,售价5万~6万元的钢琴,甚至降价到5000块。


学琴的和买琴的,就好像一夜之间凭空消失了。


另一项高端兴趣,马术也同样遇冷。


2023年,不少马场出现倒闭潮,马术俱乐部跑路。


成本高回报低,再加上政策取消特长加分,家长们也不再愿意卷向这些烧钱的“贵族”爱好。


断臂爱好班之后,育儿降级开始席卷到择校环节。


高端鸡娃必备的国际学校,也不如以往吃香了。


虽然在国际学校读书,孩子无需用寒窗苦读和千万人去挤高考这座拥挤的独木桥。但一年几十万到上百万的学费还是让不少家长开始衡量:


究竟是花数百万培养留学精英更划算?还是直接把三四百万的教育费用攒下来留给孩子更稳健?


中产家长们犹豫权衡之间,私立国际学校开始出现倒闭潮。


许多名校私立招生不达预期,部分公立学校国际部甚至不得不降低录取分数,争取更多生源。



中产育儿,正在不断精简。钱,集中流向育儿环节里最务实的部分:学业。


在广大家长看来,兴趣班和国际学校可以放弃,但学业万万不能荒废。


低成本的陪读辅导,只是育儿消费的降级。育儿的核心并没有因此发生变化。


比起是否鸡娃,父母们想的依然是如何鸡娃: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让教育投入获得最直接的回报。


家长们对孩子成绩的关注,始终无法减少。


互联网上,关于鸡娃不如存钱的讨论再多,家长们还是会在实践中不自觉地走向教育兜底和学历兜底之路。


虽说钱钟书写《围城》时,方鸿渐拿一张“克来登”大学文凭就能直通高校编制的光景已经一去不复返,但无论时代如何发展,人们还是会朴素地相信:


学历对一个家庭的作用,就好比原子弹对一个国家。


它未必用得上,但不能没有。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凤凰WEEKLY,作者:刘三金,编辑:章鱼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