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0-11-11 10:23
你嘲笑“凡尔赛女王”的这两天,她已经靠凡学接了N个广告

在互联网热潮裹挟之下,即使业内公认的凡学创始人、网络KOL@小奶球反复宣告“凡学已死”,也阻挡不了新凡学的大热。“蒙淇淇X凡尔赛”这一互联网新时代包办婚姻组合,彻彻底底地诠释了“出道即火”。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周刊(ID:new-weekly),作者:陆一鸣,题图来自:《小时代3:刺金时代》


众所周知,中文互联网上的黑话,总是一茬接着一茬,把平平无奇的表达变成加密对话。稍不留神,你就听不懂网上这些小年轻们又在说些啥。


就像“一狗”等于2万元,“一东”等于2分钟,如今,网友们用来衡量时间的概念又出现了新的计量标准:我在。一个“我在”,相当于15分钟。


简单来说,就是一直在微博上创作青春疼痛文学的博主“蒙淇淇77”突然火了,连带着人们对于“淇言淇语”的戏谑模仿,也成为最新的网络梗,甚至一种文化现象。



一、一位北京中产富婆的奇幻漂流


回顾过去几天,这位拿到热搜暂住证的女人,凭借一己之力(以及富婆专用手机iPhone7 plus 和贵族专属商场SKP的加持),成功地给众多网友苦涩的打工周一带来了无尽乐趣。



她所理解的IT高管,就是去拉斯维加斯输了五百万走公司的账,坐直升机回酒店点十个金发比基尼女郎;



她所描绘的理想生活,就是用手机流量下载各大视频软件并开遍会员;



而她笔下的理想保姆,就是本科学历, 英语六级,月薪两万五却又不觊觎她出淤泥而不染的IT高管老公。



有人将这种“东宫娘娘烙大饼,西宫娘娘卷大葱”式的对于上流生活的蹩脚想象,与前段时间大行其道的“凡尔赛文学”联系到一起,认定蒙淇淇是这一装X炫富模式的集大成者。


一图看懂凡尔赛。/@小奶球


于是,网友们在纷纷表示有被“凡”到的同时,也开启了一场审丑心理下的全民狂欢。



一天之内,从寂寂无名到炙手可热,以蒙淇淇为主角的北京十二时辰的故事,荒诞而又现实。


这一边,注意力经济变现的速度,使得蒙淇淇微博账号的粉丝从14万飙升至38万,并在一天内敲定了10个商务广告与2个采访邀约;


甚至光靠发微博的流量分成就日赚九千块。


另一边,蒙淇淇携“凡尔赛”这一前浪话题卷土重来,又给媒体打工人带来了一场内卷。


原谅我连用了一组过气流行语,来展现这种网络热点稍纵即逝的残酷。


据我所知,这种好事不会发生在新媒体小编身上。/ 《我,到点下班》


据悉,承包热搜当天,新浪娱乐记者就在办公室对到访的蒙淇淇进行了采访,从采访开始到稿件发布,不到24小时;而另一家知名时尚杂志的编辑当晚在SKP采到蒙淇淇后,只睡了三小时,连夜赶出了一篇后来被认定不能发布的稿子。


与此同时,一大批新鲜出炉的新媒体文章(混杂着些许半年前“凡尔赛文学”的冷饭)正向每一位互联网用户涌来,推送稿件的含凡率之高,保准让你一看到“凡尔赛”就不想点开。


在互联网热潮裹挟之下,即使业内公认的凡学创始人、网络KOL@小奶球反复宣告“凡学已死”,也阻挡不了新凡学的大热。“蒙淇淇X凡尔赛”这一互联网新时代包办婚姻组合,彻彻底底地诠释了“出道即火”。


小奶球特意换了黑白头像,祭奠被滥用和歪曲了的凡学。


二、当人们谈论凡尔赛时,谈论的是什么


蒙淇淇与“凡尔赛文学”扯上关系,来自于大众的一次误读。


淇言淇语所带来的巨大冲击力令人失语,人们只能联系起最相近的“凡尔赛文学”,用文化挪用的方式诠释这种新兴的行为方式。


前面说了,“凡尔赛文学”的精髓在于又当又立,用最嫌弃的语气,装最闪耀的逼。


近日,人们发现韩娟或成凡尔赛陕西分赛。/《武林外传》


而事实上,充斥着“先森”“某人”的蒙淇淇文学,字里行间有玛丽苏的烂俗,有矫情文学的尴尬迷惑,有霸道总裁爱上我的过时恋爱观,但就是没有任何凡尔赛的气息。


当然,这并不是说“凡尔赛文学”就更高贵,而是它与蒙淇淇的文字完全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表达方式。但事到如今,也只能将错就错,当作是“凡尔赛文学”专业的一次扩招了。


淇姐上热搜后反复cue凡尔赛的样子,像极了不断吟唱“逆风如解意”的妙音娘子,完全没内味。


而与此同时,沉迷于玩梗的网友们,也迅速将凡学发展出了“凡学三境界”。


第一境界,见凡是凡。


“凡尔赛文学”冲上热搜后,网友们就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凡尔赛文学研究与实践,用反讽的形式戏仿,炫耀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财富、学识、颜值、伴侣、工作等。



同样地,凡学家们也不满足在生活中活捉“凡尔赛文学”,还开始了声势浩大的挖坟鉴凡活动。都说法不溯过往,但凡学并不会忘记每一位奠基人。


于是,你能看到网络大V帮你回忆一众名人的凡尔赛瞬间——



“北大还行撒贝宁”,更是被追封为“凡学鼻祖”。



什么时候你被“凡”到不行了,也就自动进入第二境界,见凡不是凡。


这层境界准确地说是“拿凡不当凡”,面对这些凡尔赛行为艺术家,你就顺着他说,用装傻的方式噎死这群装逼的人。


比如,面对月入一狗还哭穷的网友,“你已经很棒了”“这工资还算低?”的安慰完全不奏效,最解气的方式是认同他的失败,让他赶紧辞职,找个更好的工作;



再比如,在一篇炫耀自己老公“32岁才升p8”的帖子下,热门评论也被反矫达人占据,用“92年的p8已经遍地走了”的虚拟现实,给她来一记重锤。



修炼多时的网友们,又进入了第三境界,见凡还是凡。


处于这一境界的网友理应自动加入凡学受害者联盟,他们看啥都像凡,万物皆可凡尔赛。只要看到一长串文字,就警觉又有人在“凡尔赛”了。


在一篇讨论吃水果的微博下,有粉丝小心翼翼地向博主留言确认,“这是不是……凡?”




某种程度上来说,凡学PTSD或成为本世纪最严重的疑心病。


可反过来想,深陷舆论风波旋涡中心的蒙淇淇本淇,受到的影响其实要比普通网友大得多。


但事实上,这位来自湖南三线小城的言情小说作家,倒是对自己的爆红以及随之而来的争议感到无比坦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个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可以红三秒”。


她化用的大概是艺术家安迪·沃霍尔的名言“每个人都有15分钟的成名时间”,这个时长,刚好够发生一次“我在”。


三、“凡人”都是人上人?


过去的这段时间,或许可以称为是“被嫌弃的蒙淇淇的一天”,但实际上,网络上不同人群的观感是近乎割裂的。


不管是老粉被“虐粉”,从而更加坚定地支持她;



还是被广大网友群嘲,反倒让蒙淇淇与潜在受众完成了一次相认。



都让人们不禁产生这样一个疑问——


究竟什么样的人,会是凡学的受众?


从散落在蒙淇淇评论区的“背单词”“今天又宿舍呆了一天”“无形狗粮最为致命,我啥时候也能拥有这样的对象”,不难看出她的粉丝画像:年龄不大,未经世事,仍然对霸总式爱情抱有幻想,如果没有很多很多钱,就要很多很多爱。



尽管受众同样是心思单纯的年轻女性,但蒙淇淇与ayawawa、好嫁风之流还不太一样。后者是术,而前者是道。


蒙淇淇并不会教给你如何才能捕获一个文可自觉屏蔽心怀叵测的年轻女实习生,武可运用活塞运动帮你提升微信步数的绝世好老公。


粉丝们沉迷在这套叙事中,相信自己漫无目的地努力生活下去,总有一天能有这般好运就完事了。



再长大一些,这些女孩很可能又会被简单易操作的“好嫁风”之流精准收割。


尽管蒙氏其人看起来与爱豆并不搭边,但她的微博却堪称围观与剖析饭圈逻辑的绝佳范本。


就拿一条普普通通的恰饭微博来说。将发布广告包装成好物分享或许是带货界的常见套路,但如此戏剧化地引出链接的可并不多见。


“博主收钱发布软广,外加一条粉丝下单博主即可获得相应提成的专属链接”这样一个简单的事情,在经过一番包装后,粉丝所看到的版本,就成了“蒙淇淇跟客服聊得投机——想要推荐给朋友——于是客服分分钟做了个优惠券让她的粉丝朋友得以雨露均沾”的故事。



粉饰程度之深,足以让只敢往简历上写“熟练操作OFFICE办公软件”的大学生们抬不起头。话说回来,恰饭微博都如此包装,其他内容的水分究竟几何,可想而知。


但她从不讳言自己出身寒微。毕竟,这能与受众拉近关系,释放出“一个月之前我跟你一样,一个月之后你将跟我一样”的心理暗示。


有些人大概很难理解这种方式,就像钱锺书所说的,“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要认识那下蛋的母鸡呢?”但如今,人们已经跑步进入了“本身没有吃鸡蛋的需求,却出于对某一母鸡的喜爱,疯狂买专属鸡蛋的时代”。


也就是说,网络红人(甚至是明星)所贩卖的生活,早已成了牢不可破的人设的一部分。


慕强心态下,“人间富贵花”人设在明星身上变得吃香。


这两天,有好事者向据信是“卜先森”本尊的网络账号求证,得到的回应是“已经分居,并且离婚”。


是这样的,活在郭芙蓉呓语里的拥有“古铜色皮肤”“性感而结实的脚后跟”以及“炙热的肱二头肌”的小六,与瘫坐在大堂里“看着挺胖的,脱了还是挺胖的”的小六,其实不必是一个小六。



而戳开被建构的粉红泡泡,嘲讽蒙淇淇的人有着远比“编故事骗钱”更为现实的声讨理由——


作为霸总爱情中频频出场的NPC,快递小哥、商场柜姐、住家保姆、武警战士等各式人群也在被编排、被为难甚至被歧视……



去年,凭借“闻得出地铁味”霸占热搜的作家张晓晗,备受诟病的点正在于这种高高在上的姿态。


在伪中产的视角下,两千万元房子的马桶不该漏水也不能漏水,一旦漏水,楼管必须跑步上门维修,而所谓TOP5生活的最直观含义,当然就是叙述者和那些挤地铁的人、“暴雨中奔波的人”界限分明。



说真的,不论是真实还是意淫,都希望这些精神贵族们能够放过我们底层的劳动者。


至少,不要再把自己的“凡尔赛宫”,建立在“打工人”的痛苦之上。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周刊(ID:new-weekly),作者:陆一鸣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